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2019年九月,一家已經成立21年的老牌英語培訓機構一夜之間就「黃了」,大量門店捐款「跑路」,受影響的學員人數過萬。這家機構的名字叫做「韋博英語」,曾和英孚、美聯、華爾街英語並稱為「英語培訓四巨頭」。
韋博的英語課程非常貴,就拿144小時的線下課程來說,售價高達36800元,平均一小時255塊錢。大多數學員交費多在30000-40000元之間,甚至有人交了10萬全款。
然而,國慶假期結束後,交了天價學費的學員們愕然發現,北京、上海、杭州等各地的韋博門店,已是人去樓空,幾乎在一夜之間全面關停。據統計,僅韋博北京校區,被黑的學費至少3000萬,成都2000多萬,上海4000多萬。粗算下來,韋博在全國的數萬學員,被捲走的學費少說也上億了。
我們不禁要問,這種「割韭菜」的故事,為什麼會發生在英語培訓行業呢?難道那上萬名交了高價學費的學員,都是人傻錢多的大款嗎?
事實並非如此,很多掏出幾萬元學費來學英語的人,都是工薪階層,甚至是沒有收入的大學生。但這些人到底是著了什麼魔,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去學英語呢?
說到這裡,你不妨思考一下,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在我看來,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學習的目的無非就是兩點,一是更好的認識世界,二是能讓自己有更多更好的職場選擇。
而學習英語,恰恰能同時滿足這兩個目的。在全球化的時代裡,英語能力不再是單一的職業目標,而是很多職業的基本要求,哪怕你只是企業裡的小職員,當你有機會去參與海外交流的時候,假如你不會英語,怎麼跟海外同行交流呢?
因此,學了英語你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學英語,你通往成功的路途將比別人難走許多,更不要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
不過,中國這幾年雖然興起一陣英語熱,學英語的人數越來越多,間接催生了巨大的英語培訓市場,也讓韋博英語這樣的無良商家有了可趁之機。但奇怪的是,中國的英語教育始終有兩個奇怪問題:
第一、為什麼英語被公認是全世界最簡單的語言,但中國人卻一直學不好?
第二、為什麼中國人花了這麼多錢,投入了這麼多時間,仍然學不會英語?
其實,這是因為大多數英語學習方法走了彎路。據調查,很多以高分考入清華北大的學霸們,在談及英語學習方法時,都不約而同地推薦詞根詞綴學習法。
所謂詞根詞綴學習法,就是通過英語的詞根和詞綴進行學習,因為大多數英語單詞都是由不同的詞根和詞綴構成的,如果能掌握詞根和詞綴,就能順藤摸瓜,掌握大量英語單詞了。
舉個例子,牛津詞典中的第一個單詞是abandon,這個單詞可以拆分成以下詞根詞綴:a 加強(詞綴) + ban 禁止 (詞根)+ don 給予(詞根) → 禁止給 → 放棄。
這樣拆分之後,是不是比原來的單詞更好記了呢?而且也不容易忘記。這就是詞根詞綴法的奇妙之處。通過一個詞根,就能將許多個不同的單詞串聯起來,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個「mot」(動)詞根,就能繁衍出motive、promote、demote等單詞。
不過,光靠死記硬背,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詞根詞綴,如果我們能在各種有趣的故事和知識裡,不知不覺地記住詞根和詞綴,是不是就能快速提高英語水平,同時增加自己的知識面了呢?
英國作家、記者馬克 福賽思,是《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NO.1作家,被讀者們親切地稱為「行走的詞霸」「博學的話癆」「搞笑的英國紳士」。
在《讀完本書你可能會成為一個話癆》這本書裡,福賽思以首尾相連的形式,向我們幽默地講述了111個常用英語詞彙的詞源故事,並解釋了許多常見英語詞彙的奇怪來源與應用,例如:和尚與猴子的關係、火雞與土耳其的關係,弓箭與貓的淵源、影迷與水牛的淵源,「內褲」一詞的起源和「China」一詞的起源,等等。
福賽斯是一個機智而博學的傢伙,他將各學科、各門類的趣味知識,統統融合到詞源學這門學科裡,各詞彙的詞源故事單獨成篇,篇幅短小精悍,可讀性強,充滿了地道的英式幽默,從而將詞源學從無聊的詞典裡解放出來,成為讀者床頭廁前的最佳讀物。
在姊妹篇《讀完本書你可能會變得更加話癆》裡,福賽斯指出,很多詞彙無法長存於世,它們或有趣得難以讓人嚴肅對待,或準確得難以流於尋常,或粗俗得難以在文明社會存活,或詩意得難以在浮躁時代繁榮。例如,在安妮女王統治時期的盜賊俚語詞典裡,有上百種關於刀、少婦、絞刑的說法;在維多利亞時期的一本關於鄉村的詞典裡,充滿了灌木林、小巷、馬得的病的詞彙……
這些有趣的冷知識,看似稀奇古怪,但卻饒富趣味,它們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卻鮮少人會去注意。而福賽斯卻將這些冷知識以英語詞根的形式串聯起來,供我們閱讀,不僅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還能啟迪我們的思維,增加我們的談資。
就拿上廁所來說吧,中國人常用「出恭」「方便」「解手」 等詞語,來形容這件難登大雅之堂的事情,而外國人也是如此。福賽斯在《讀完本書你可能會變得更加話癆》這本書裡就說道:「如果說聖經教會了我們一件事,那就是千萬不要粗俗地直言不諱,直接稱廁所為廁所。」
那自詡為紳士的英國人,是怎樣含蓄地表示自己要上廁所的呢?
在維多利亞時代,人們會用「拜訪瓊斯女士(visit Mrs Jones)」,或「去咖啡店(visit the coffee shop)」這樣的表述。英國傑出的演員大衛.加裡克曾在1764年到歐洲旅行,他在給弟弟的信中這樣寫道:
離開英格蘭後,我至今都沒覺得自己有過一間不錯的「辦事處」(house of office),或者像上帝說的,一間方便處(conveniency)。上廁所在義大利是「解決需求」(do their needs),在德國是「注入大海」(disembouge),在英格蘭才是「放鬆自己」(ease themselves)。
另外,一本正經的英國人,偶爾也會有想爆粗口的衝動,但如果你想罵人的時候,卻感覺詞窮,該怎麼辦呢?福賽斯建議我們,把莎士比亞的《李爾王》這個劇本裡面,肯特罵奧斯瓦德的這段話背下來:
A knave; a rascal; an eater of broken meats; a base, proud, shallow, beggarly, three-suited, hundred-pound, filthy, worsted-stocking knave; a lily-livered, action-taking knave, a whoreson, glass-gazing, super-serviceable finical rogue; one-trunk-inheriting slave; one that wouldst be a bawd, in way of good service, and art nothing but the composition of a knave, beggar, coward, pandar, and the son and heir of a mongrel bitch: one whom I will beat into clamorous whining, if thou deniest the least syllable of thy addition.
你看,只要學會了這個,下次再和別人對罵的時候,你就不會陷入被動局面啦。另外,福賽斯還在書裡教了我們兩種不帶髒字,但殺傷力絲毫不差的罵人方法。
第一種方法叫做假省法(paralipsis),也就是故意提起你不想被提到的事情。比如,你在數落別人的時候,可以說:我就不說你怎麼遲到了,還遲到了半小時;我也懶得提你上次在別人葬禮上丟人現眼;我更懶得說你全部心思都在養寵物上,我現在只想說……
第二種方法叫做反允法(Epitrope),是一種明著認可,暗裡諷刺的手法,通常要列出伴隨而來的不利因素。比如:去吧,不用管我。你在外面呆多晚都行。把你的肝熬垮吧。我不介意你早點進墳墓,而我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我怎麼會介意呢?你愛怎麼就怎麼吧……
在這兩本書裡,還有很多有趣的冷知識,比如:
不想上班的早晨,有沒有動過裝病(feigning illness)的念頭?
如何使用《卡貝爾·卡洛韋的頹廢派詞典》在辦公室的閒聊中裝x?
被迫聽人嘮叨時,如何表現才能讓別人覺得你既在listening,又不是個noddie(只會點頭的傻瓜)?
總而言之,語言的最大魅力,全在於它背後的精彩故事,如果你想要在學英語的同時,掌握大量有趣的冷知識,從而和妹子們談笑風生,再也不擔心冷場,那就快把這兩本書帶回家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