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 大數據揭示上海哪些小區最宜居

2020-12-02 東方網

原標題:上海中心城區之外,哪些地方宜居?不同年齡段的人鍾情怎樣的小區?來看大數據

  《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去年8月發布,社區生活圈成為上海社區公共資源配置和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什麼是「15分鐘社區生活圈」?就是要讓市民在以家為中心的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享有較為完善的養老、醫療、教育、商業、交通、文體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通過構建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社區服務圈,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

  這不啻為一個美好的願景。那麼,就目前情況來看,上海距離全面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還有多遠?不久前,致力於大數據研究應用的「城市數據團」發布了一則相關的研究報告。研究團隊隨機選取了上海1萬家小區作為樣本,畫出了從每個小區的地理中心點出發,步行可達的「15分鐘生活圈」範圍,並結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對這些社區進行了一次相對全面的「模擬考」。

  商業、交通、教育設施「達標」情況最好

  要判斷一個小區是否在「15分鐘社區生活圈」體系中達標,需要考察其周邊15分鐘步行範圍內,究竟有多少量、多少種類的居民需要的生活服務設施。

圖片說明:「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示意圖

  研究團隊在以各個小區為地理中心點圈定平均面積3.1平方公裡、平均半徑1公裡左右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後,進一步考慮了由於道路系統的不規則,以及河道、綠地、建築等城市要素的分隔作用導致的「生活圈」不規則現象,同步設定了5分鐘和10分鐘兩個慢行半徑作為補充,由此建立了1萬個小區的3萬組「生活圈」範圍。

  隨後,他們在上海約10萬個各類POI(註:POI即信息點,在電子地圖上一般用氣泡圖標來表示)中,整理出了養老、衛生、交通、教育、文體、商業6大類居民最為關切的生活設施,進一步劃分為長者照護之家、醫療中心、軌交站等21個小類(以ABC作為標識)。

圖片說明:「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指標體系

  設定好的規則是——假如某小區的15分鐘生活圈內,「衛生」 大類下設的ABC小類設施,各有至少一個,則認定該小區的衛生指標「達標」,否則為「不達標」;同時,若該小區養老、衛生、教育、商業大類均為「達標」,而文體、交通為「不達標」,則計算達標項數為4項。

  根據計算結果,在1萬個小區的樣本量內,6項大類全部達標的有12%,尚有44%的小區達標類型不足3項。

圖片說明:上海小區公共服務設施達標項目數

  其中,達標情況最好的是商業、交通及教育設施,有70%以上的小區在這3項設施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標準上達標;養老設施達標的小區佔總抽樣小區的比例為55%。換句話說,上海每2個小區中就有1個在養老服務設施上存在缺失;相比較情況最差的是文體和醫療設施,樣本中達到標準的小區尚且不足30%。

圖片說明:上海居住小區的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達標情況

  從這個意義上看,目前上海社區內的商業、交通、教育設施建設基本已經達到相對較高的覆蓋標準,但醫療、文體和養老設施配備則明顯不足,這恐怕是未來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過程中,需要重點提升的領域。

  市中心區域之外,誰是社區公共服務的「優等生」?

  按照人們通常的理解,越靠近市中心的小區,公共設施分布水平越充分;越往郊外走,小區周邊的服務能力將普遍減弱。研究的結論基本如此,但也不乏驚喜。

圖片說明:上海各區域「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平均達標項數  

  研究團隊發現,現已「撤二建一」的老閘北和老靜安兩塊區域堪稱上海最宜居的地區。儘管二者地理空間跨度差異較大,整個老閘北地區還跨越了「內環內」、「內環-中環」、「中環-外環」三個地理圈層,但所採用的樣本在各個項目上的達標率都排在全市範圍內數一數二,可謂「強強聯合」。

  具體到中心城區之外的範疇內,雖整體的達標水平不高,但閔行依舊脫穎而出,體現了宜居度。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次「模擬考」中,城市副中心和新城的達標水平表現出色。城市副中心以楊浦五角場為例,雖然其地處中環以外,區位優勢不明顯,但周邊設施的完善程度甚至超越同區域內環內的小區。

  再來看新城。嘉定新城位於郊環之外,算是「偏遠之地」,但從研究數據上來看,它的各項指標達標情況優於同區更靠近市中心的區域。顯然,經過全面發展的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在公共設施水平方面,已展現出明顯的優勢。

  此外,各區在單項指標表現上也均有特長。黃浦、徐匯、長寧、虹口、楊浦、靜安、普陀等七個中心城區的教育、養老、商業、交通的達標率都比較高,各郊區住宅小區的教育和商業達標率相對較高。

圖片說明:上海各區居住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達標情況

  當然,表揚的話不多說,各區更該注意的是區域內公共服務設施的「偏科現象」,應進一步針對區域內短板,定向補足。

  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宜居的閔行已經主動邁出自我超越的步子,在全區建成了40餘家涵蓋醫療健康類、生活服務類、文體教育類、公益互助類以及多種個性化服務的鄰裡中心。這些鄰裡中心將公共設施服務內容充分整合,為全區14個鎮、街道、工業區的居民帶來了更便捷的社區生活體驗。

圖片說明:閔行莘莊鄰裡中心內,舉辦鄰裡節活動。資料圖片

  楊浦正積極建設睦鄰中心,其功能定位為「百姓家門口會所」,這也是「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睦鄰中心不僅在硬體上滿足了居民對社區公共服務的綜合需求,還主動引導居民參與各類社會活動,形成良性的社區自治循環體系。

圖片說明:延吉睦鄰中心裡的兒童活動室。資料圖片

圖片說明:延吉睦鄰中心裡,居民自排舞蹈。資料圖片

  青年、中年、老年人,各自鍾情哪一類小區

  好了,這1萬個小區的「模擬考」成績出來了,作為看客的你們是不是第一時間想知道自己的小區達標了麼?先別急。

  事實上,由於考評的這些設施從養老到教育、從商業到文體涉及面非常廣,其綜合實力固然重要,但針對不同的市民群體而言,各個單項的表現反而更有意義。舉個例子,一個年過60的老人,會希望住在怎樣的社區?

  記者曾在社區走訪時發現,比起住在高樓林立、商業繁華的浦東聯洋社區的老人,住在楊浦延吉社區的老人幸福感普遍更高。原因是早晨買菜,走過去不到10分鐘,有兩個菜場可以挑挑選選;步行幾分鐘,就到社區睦鄰中心,裡面活動項目很多;小區旁邊就有街心花園,再走幾步就到楊浦公園、楊浦體育活動中心;小毛小病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走過去也就十來分鐘……所有老人關注的生活設施,那裡一應俱全。

圖片說明:延吉社區的人行道開闊清爽,還安裝了許多長條凳,不少老人聚在路邊乘涼。杜晨薇攝

  反之,如果是一個青年人,未必會喜歡這種煙火氣十足的慢生活社區,他們可能會對商業配套和交通環境更感興趣。

  研究團隊進一步按照居民年齡結構細化算法,將20-29歲、無子女的上班族劃歸為青年人類別,30-49歲、有學齡子女的上班族劃為中年人類別,60歲以上為老年人類別。計算得出,青年人普遍偏愛交通、文體、商業達標的小區;中年人更多選擇教育、交通、商業達標的小區;老年人則對養老、醫療、文體達標的小區情有獨鍾。

圖片說明:高洋上的聯洋社區。杜晨薇攝

  既然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那麼三類人群究竟能不能各自在上海找到滿意的歸宿呢?

  就樣本情況來看,適合中年人的小區覆蓋了絕大部分的外環以內地區,並在外環以外沿地鐵線路呈串珠狀分布,在浦東尤其多;適合青年人的小區主要分布在浦西的中環線以內和浦東的地鐵6號線沿線,也零零散散地分布在閔行的莘莊、顓橋,以及浦東的川沙地區;適合老年人的小區絕大多數都分布在市中心。市中心以外,僅楊浦控江和遠郊的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寶山寶鋼等地區有零星分布。

圖片說明:上海各類人群宜居小區分布情況

  再從供需關係角度看,研究結果可能會讓青年人和老年人更有壓力。對中年人而言,可供選擇的房子是非常充裕的(已有的小區數量佔比63%遠遠大於人口需求佔比35%);青年人眼中的宜居小區數量佔比雖高於青年人的人口佔比,但他們與長輩之間存在著對同類宜居小區的潛在競爭;老年人的總體境況不容樂觀,不僅適宜老年便利生活的小區比例遠遠低於人口比例,而且同樣面臨著來自晚輩們的競爭。

圖片說明:上海各類小區及人口比例對應關係

相關焦點

  • 2019.01:小區「15分鐘社區生活圈」空間聚類研究——基於POI數據...
    藉助本研究的成果,可以全面了解北京市在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中的薄弱環節,為優化公共資源的空間投入和布局提供決策參考。8個方面,用來評估各小區「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發展水平。,稱為「15分鐘社區生活圈」指數。
  • 布局「高大上」 嘉善大雲構建5分鐘幸福生活圈
    通透明亮的環境,潔淨的地面泛著光澤,蔬菜區、牛羊豬肉區等牌子赫然醒目,垃圾分解室、母嬰室等「高配」一應俱全,新建的嘉善縣大雲鎮農貿市場讓人耳目一新;白牆黑瓦,頗具水鄉韻味的建築群勾勒出的陽光金街集多種業態於一身,彌補了大雲集鎮無商業綜合體的空缺;見縫插綠,再走兩步,一個精緻美麗的「口袋公園」正緊鑼密鼓建設中,這裡將成為一個居民「開窗見綠」「推門賞景」的休閒健身的好去處……一改以往舊貌,
  • 老舊小區惠民生——崇文路社區185小區蝶變幸福宜居新家園
    走進崇文東路185小區,整潔平坦的水泥路面和布局合理的停車位,粉飾一新的牆壁內容豐富的牆繪……讓居民幸福感倍增。建於1984年的崇文路社區185小區是一處典型的城市老舊樓宇與平房混合型小區。
  • 【創城 我們一起】銀河北路街道辦:導示圖全覆蓋 實現「15分鐘生活...
    【創城 我們一起】銀河北路街道辦:導示圖全覆蓋 實現「15分鐘生活圈」 2020-09-05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BMW卓越城市|諸大建:城市韌性的空間、社區與生態
    我以上海為例。上海這邊有三個圖。深顏色的是上海的外環線圈住的上海中心,外邊是不斷蔓延出來的。圍繞這個中心,一圈圈連綿往外擴張,單中心的大城市發展模式,這是一種模式。你認為它安全韌性如何?第二種情景,有人說,好,當中大城市圈住,因為不能無限大,就在大城市旁邊發展一點中小城市,這是第二種模式。
  • 以智能化安防和大數據為支撐 上海:「智慧公安」打造「精準警務」
    (據「上海應急」網站)   這天的15時許,負責田林十二村的徐匯公安分局田林派出所社區民警李斌手機忽然振動,一條推送信息顯示,有可疑人員短短半天已先後出入小區10餘門洞。李斌一面聯絡各樓洞平安志願者了解情況,一面直奔嫌疑人最後出現的62號樓,半途截住了這名可疑人員。經盤查確認,他到小區是進行廣告推銷的。
  • 2700餘智能安防社區零發案,公安部推介上海智慧公安經驗
    上海警方供圖在2月21日至22日公安部召開的全國治安管理工作會上,公安部副部長孫力軍就要求,各地認真學習上海市抓智慧建設、構建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經驗,積極推進智慧社區建設。2月22日下午,參會代表還赴上海實地參觀了上海的智慧公安建設。
  • 淄博市張店區:全息智能安防織密社區「平安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今年以來,淄博市張店區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加快構建從「城市大腦」到「最小單元」的智能化社會治理體系,推進建設全息智能社區,以智能化破解居民小區社會治理「痛點」。刷卡進社區大家並不陌生,但在科苑街道潘苑社區只要通過人臉識別就可進入,不僅有人臉識別還有車牌識別,張店區針對老舊開放式小區出入口多、管理難度大的問題,投入專項資金實行小區封閉改造,將潘苑南區的15個出入口改為4個,並對其實施智能封控、人車分流改造,變開放式社區為全封閉式。這在張店區的老舊小區可以說是一項利民工程。
  • 我家在蒙自 | 這裡宜居、宜遊、宜商、宜業
    結合蒙自市「一環四橫六縱兩走廊」規劃體系,逐步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市15分鐘生活圈。目前「一環」內的蒙新高速和鎖蒙高速已建成通車,「四橫」中的紅河大道已建成,天馬路、龍井路和南環路在建,現已完成路面主體工程並能通車;「六縱」中的銀河路、文萃路、鳳凰路、北京路已建,賁古路和北外環路在建;「兩走廊」中大屯海東路已建,大屯海北路和長橋海西路在建,進一步加快各片區與重大交通設施之間,各片區與各組團之間連接道路建設,著力完善城市各等級道路建設,以交通條件的改善縮短時空距離,構建15分鐘左右的城市快速交通圈
  • 用大數據創建大平安 科大訊飛「智慧大腦」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11月23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馮祥在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為了讓城市安全從「第一公裡」到「最後一公裡」不斷織密補盲、縱深融合,科大訊飛推出了治安防控體系解決方案,打造智管、效能、宜居、平安的智慧社區,構建全城域封閉、全空間覆蓋、全要素感知的立體化新型治理體系。
  • 指揮大廳宛如影院,電子大屏數據一目了然!西寧城市管理「最強大腦...
    在社區黨委領導下,「微綜合體」實現了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搭建起小區內部矛盾化解、困難互幫、利益協調、共促共建的平臺。說起變化,69歲的馮寧生老人喜笑顏開:「現在很多事在這就能辦,不用跑社區了,有了問題就向小區黨支部反映,唱歌跳舞也有了不錯場地,大夥歸屬感強了,這不我們戴上紅袖標,自發參與維護小區文明。」
  • 初心始發地 創造新奇蹟——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勾勒「人民...
    做強「中心節點」,主要是賦能,上海要助力國民經濟循環更加暢通。做強「戰略連結」,關鍵是能量交換,上海要實現要素連結、產能連結、市場連結、規則連結,形成獨具優勢的戰略通道。   ——推動長三角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2021年,上海將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抓住高質量、一體化兩個關鍵,做好對外、對內開放兩篇大文章,推動長三角積極探索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 上海康城:從「最亂小區」年185起竊案到1946個探頭的變化-康城...
    原標題:上海康城:從「最亂小區」185起竊案到1946個探頭的變化警方供圖  一個小區,一年接報入室盜竊案185  住在這裡的居民最有發言權。曾經,上海康城業主馬文麗馬阿姨整天憂心忡忡:「每天一起床,看到大家聚在一起,就知道哪家又被偷了。」在當時馬阿姨的眼裡,自己住的小區「是上海最大的,也是最亂的」。  平均兩天一起入室盜竊案,還不包括偷自行車、助動車等其他刑事案件。這當然讓居民無法心安。也讓管理者「壓力山大」。  2016年,上海警方試點社區警務改革。
  • 指尖解決小區問題! 「星城園丁」APP全新「民眾呼聲」版塊正式發布!
    去年3月,「網際網路+群防群治」平臺暨「星城園丁」APP正式上線運行,「民眾呼聲」作為「星城園丁」APP中一個特色版塊,一直致力於幫助居民解決小區不安全、不文明、不健康、不方便「四不」問題,截止目前總計接到2007個小區的投訴線索36.7
  • 天津濱海新區北部崛起宜居生態小鎮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宜居之城   黃港生態休閒居住區位於濱海新區北部,區位優勢明顯。既是聯結京津、津唐重要交通幹線的新區北部埠,又是連接濱海北部各區域的重要樞紐。北部緊靠天津最大的「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不到10分鐘車程就可以到達中新天津生態城、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開發區西區、濱海高新區等重要功能區,對內對外交通體系非常發達便利。
  • 浙江省生態海岸帶杭州錢塘新區示範段:濱江社區最宜居,要素激活最...
    浙江省生態海岸帶杭州錢塘新區示範段:濱江社區最宜居,要素激活最創新 2020-08-04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宜居之城的幸福坐標
    其湖面面積約18萬平方米,湖岸景觀綠化約15.81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有3個處州公園那麼大。  得益於多年來鍥而不捨的治水工作,上遊的壽元河、壽明河、賀家坑、白門坑、殿前坑、賀明暗河等水系都為它注入汩汩清流。2019年,麗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布了《「兩湖」綠化提升工程選址》。目前,湖畔風光已初顯雛形。  「地更綠、水更清、天更藍」,這是城東區塊給人最直觀的感受。
  • 犀星微寶聯手成都大數據讓城市更智慧
    近日,犀星微寶科技有限公司與成都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社區、便民服務以及所衍生的民生大數據等方向及領域展開合作。犀星微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智慧社區的搭建及社區生態運營商。以小區家庭為服務單位,創建一個政府與業主之間、物業與業主之間、業主與業主之間、業主與周邊商戶之間互動交流場景,將社區社交、社區共享、社區電商、區塊鏈、物聯網全線打通,為居民創建便利商業、智能繳費、智能物業、智能辦事、二手交易、參加社區志願者、參與社區治理的交互融通智能平臺。打造「最後一公裡」的社區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