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趣味物理】遊戲與概率有何不解之緣?
愛因斯坦那句經典的名言「上帝永遠不會擲骰子」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概率已經從一種工具上升到了世界觀的層面。而概率最初從何而來,它與遊戲又有哪些淵源呢?
概率論作為數學領域的一大分支,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說到概率,或者是它的其他叫法比如「機率」、「可能性」等等。伴隨著20世紀量子理論的興起,整個世界都變得「概率」了,以往的嚴格決定論被不確定性原理所取代。愛因斯坦那句經典的名言「上帝永遠不會擲骰子」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概率已經從一種工具上升到了世界觀的層面。而概率最初從何而來,它與遊戲又有哪些淵源呢?
概率論是怎樣從遊戲中誕生的?
說了半天的「概率」,我們還是先了解下概率的定義吧。概率是對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度量,也有人叫它機會率、機率等,通常使用0~1之間的數表示,有時候我們也會用百分數表示,道理是一樣的啦!1或者100%表示這個事情一定會發生,反過來,0或者0%(其實還是0)表示事件一定不會發生,從0~1之間的數就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越大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概率論則可以通俗的理解成研究概率的理論。
概率論的誕生頗有些戲劇性,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有位學者名叫卡爾達諾(Girilamo Cardano,也譯作卡當),這位學者也算是個全才,在數學、物理、佔星方面都有所研究,還是個醫學博士,唯一的缺點就是好賭,而且賭運不佳。當時的賭博就是最簡單的擲骰子,也就是骰子遊戲,我們的卡爾達諾就在這小小的骰子上輸掉了大量的家產。卡爾達諾先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技能,開始專研怎樣賭骰子勝算比較大,最後還整理出來了一部專著《論賭博遊戲》。在這本書中,卡爾達諾描述了概率的古典概型,得出了「同時投擲兩個骰子,出現的點數之和是7的可能性最大」的結論。只是不知道這個結論有沒有讓卡爾達諾在骰子遊戲中佔得先機。
無獨有偶,100多年後,法國的賭徒梅內(Chevalier de Mere,也譯作梅累)又遇到了概率難題,他玩骰子,有兩種玩法,一個是擲一個骰子4次,看這4次中是否能擲出一個6;另一個是同時擲兩個骰子,連續扔24次,看能否出現一次點數和為12的情況。梅內覺得兩者贏得可能性是相等的,事實卻是第一個遊戲他贏得多一些,而第二個輸得多一些。
梅內雖然不像卡爾達諾一樣是個數學家,但是梅內有懂得數學的朋友。梅內把他的問題和當時的著名數學家帕斯卡說了(就是那個物理學家帕斯卡,他其實也是數學家),除了這個問題還有幾個其他的梅內在賭桌前遇到的困惑,包括著名的「賭金分配」問題。這幾個問題激起了帕斯卡的興趣,在隨後的幾年,他與另一位數學家費馬通過信件交流,解答了賭金分配的問題,並且定義了概率。後來,惠更斯也加入了進來,並在討論的基礎上寫出了《論賭博中的計算》。這也被認為是概率論的開山之作,在書中描述了概率論的基本公理體系,從此概率論脫離了骰子遊戲。
概率是怎樣融入到遊戲中的?
此後漫長的歲月,見證了概率論的發展和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而我們的遊戲也在近一個世紀開始出現了新的形態——桌面遊戲。嚴格地說,桌面遊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但是桌面遊戲的復興的確是在20世紀初期才開始的。
在國內,讓桌遊突然火起來的功臣非「三國殺」莫屬了,最近幾年,三國殺可以算是風靡大江南北,長年佔據國內桌遊銷售榜首位,除了是以三國歷史為背景,另一方面也是遊戲的平衡性做得很好,技能設計比較合理。為了保證每個玩家都能很好的體驗遊戲,每個技能的強度要大體相等,這就需要概率在背後做支持。下面我們來舉個例子看一下,概率是怎樣支持著遊戲的。
周瑜的技能「英姿」(英姿:摸牌階段,你多摸一張牌)、貂蟬的技能「閉月」(回合結束階段,你可以摸一張牌)和甄姬的技能「洛神」(洛神:回合開始階段,你可以進行判定,若牌為黑色,立即獲得此牌,並可以再次使用洛神——如此反覆,直到出現紅色判定牌為止。)
這三個技能是標準版中補牌的好技能,第一個「英姿」和第二個「閉月」,除了時機不同,強度是一樣的,都是摸一張牌。而「洛神」技能使用起來的不確定性可就要大得多,有人說「洛神」太厲害了,一次可以摸好多張牌;有人說「洛神」太弱了,經常一張牌都摸不到。為了準確衡量「洛神」的強度,我們引入概率論來解釋這一問題。
回顧之前的基本定義,結合上面的例子,不難發現「英姿」和「閉月」摸一張牌的概率都是100%,而洛神的話概率相對來說要麻煩一些,我們先要了解牌庫的構成。首先要知道的是,三國殺的牌庫中紅色和黑色各一半,牌庫用完會洗牌,那麼在假設牌庫是無限的情況下,每次打開一張判定牌,紅色和黑色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0.5,如果第一張是紅色,那麼這次技能就結束了;如果是黑色,我們可以再打開一張,同樣紅黑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而且是對半的,那麼第二張摸到紅色卡牌的概率是0.5的平方,也就是0.25,此時,洛神的收益是一張,以此類推,可以得到下表
洛神收益
0
1
2
3
4
5
6
……
N
摸牌次數
1
2
3
4
5
6
7
……
N+1
發生概率
0.5
0.52
0.53
0.54
0.55
0.56
0.57
……
0.5n+1
為了計算最後總體的收益,我們引入概率論裡面的又一個重要概念——「期望」。
期望是指一切可能值與其對應的概率的乘積之和,在這個例子中可能值就是指的洛神的收益,也就是第一行,而對應的概率就是指同一列中最後一行的數值,對應相乘再相加。
那麼,洛神的期望收益可以用這個算式來表示
P洛神=0×0.5+1×0.52+2×0.53+3×0.54+4×0.55+…+n×0.5n+1
這個算式裡面P是英文單詞「收益(profit)」的縮寫,n是正整數,趨向於無窮。
現在,我們有了算式,但是要怎麼計算呢?這個算式倒是可以看成是數列求和,但是也不是等差數列也不是等比數列,而是兩種數列的混合,面對這種數列求和,我們可以使用「錯位相減法」。
具體的做法是,將整個算式乘以0.5,算式就變成了
0.5×P洛神=0×0.52+1×0.53+2×0.54+3×0.55+…+(n-1)×0.5n+1+n×0.5n+2
兩個算式做減法,0.5的同次方項對應相減,可得
0.5×P洛神=0.52+0.53+0.54+0.55+…+0.5n+1-n×0.5n+2
這樣就看到了我們熟悉的等比數列了,運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Sn=a1(1-qn)/(1-q),(其中a1為首項,q為公比)
P洛神=1-(1+0.5×n)×0.5n
當n=10的時候,洛神的期望收益,0.994≈1,當n取更大的值得時候期望收益會變得更接近於1,n等於幾,表示你限定最多抽幾次牌,而期望收益約等於1,則說明在多次使用這個技能的時候平均每次的得牌數會穩定在一張。這和周瑜的「英姿」、貂蟬的「閉月」是等價的。不同的是,「英姿」、「閉月」是穩定的每回合一張,而「洛神」是多次使用平均每次一張,會有比一張多,也會有一張都拿不到,但是多次使用的平均效果會是一張。在保證預期收益相等的情況下,增加了技能的變化,豐富了遊戲的可玩性,概率就這樣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遊戲機制的均衡。
概率論在遊戲中的應用當然不僅限於此,事實上,在一些大型的電子遊戲中也應用了概率論,有些概率甚至可以反映在遊戲的面板上讓我們看到,比如RPG遊戲裡面的數值,有些概率我們只能看到對應的隨機事件的發生,比如射擊遊戲裡的子彈軌跡。可以說,有了概率論,以及計算機處理器強大的運算能力,才使得遊戲世界變得更加多變,更加貼近我們的真實生活。
文章來源:蝌蚪五線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