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酸鹽雷射自倍頻晶體和小功率綠光雷射器件商品化製備技術及...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召開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獎勵大會並為獲獎人員頒獎。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所王繼揚教授完成的「硼酸鹽雷射自倍頻晶體和小功率綠光雷射器件商品化製備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此外,山東大學作為合作單位獲得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繼揚教授及其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973」專項支持下,在蔣民華院士學術思想指導下,堅持複合功能晶體研究,與中科院理化所許祖彥院士課題組合作,突破傳統思想,發現硼酸鈣氧鹽類晶體的最大有效非線性係數在非主平面方向。他通過對多種硼酸鈣氧鹽晶體生長和雷射特性的篩選研究,發現硼酸鈣氧釔釹晶體綜合性能優良,具有實用化前景,通過產學研結合實現了雷射自倍頻晶體元件和雷射自倍頻綠光器件模組的商品化生產,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了多種產品,並已獲得廣泛應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雷射自倍頻晶體及其器件的商品化,開闢了雷射自倍頻晶體與器件應用的商品化領域,創造了具有特色和優勢的小功率綠光全固態雷射器新品種,發展了雷射自倍頻功能複合模型,豐富了功能晶體學科,是複合功能晶體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雷射自倍頻晶體及綠光雷射器件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獎勵大會並為獲獎人員頒獎。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所王繼揚教授完成的「硼酸鹽雷射自倍頻晶體和小功率綠光雷射器件商品化製備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此外,山東大學作為合作單位獲得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3分鐘了解雷射自倍頻晶體
    雷射倍頻在雷射技術中被廣泛採用,為得到波長更短的雷射可多級倍頻,目前已達到實用化的程度,並且有商品化的器件和裝置,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該類晶體摻稀土激活離子後可以實現高效基頻雷射輸出,從發現以來就成為雷射自倍頻領域研究的重點。法國固體化學實驗室的Aka等人用LD抽運主平面切割的Nd:GdCOB晶體,實現了115 mW自倍頻綠光輸出(效率小於10%),輸出功率和雷射效率較低,不能滿足實用化要求。
  • 高功率全固態綠光雷射技術概述
    高功率全固態綠光雷射器在可調諧雷射器的泵浦源、海洋勘測、同位素分離及光電對抗等科研和工業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新疆理化所合成新型氟化硼酸鹽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
    非線性光學晶體是一種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是固體雷射技術和光通訊與信號處理技術發展的關鍵材料之一。,是固體雷射技術和光通訊與信號處理技術發展的關鍵材料之一。隨著雷射精密機械加工業、雷射化學、紫外雷射光譜學和雷射醫學等學科的飛速發展,人們迫切需要發展全固態深紫外相干光源,其關鍵突破點在於深紫外波段的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製和應用。
  • 雷射晶體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之後開展了大量具有寬帶發射特性的摻Yb雷射介質的研究工作,並獲得了很大的進展。例如,2004年,Yb:SYS晶體在1066nm處獲得了平均功率為156mW的70fs的雷射脈衝,其工作波長可以在1055-1072nm範圍內連續調諧。
  • 中國雷射院士及其科研成果系列報導一
    3、全固態準連續綠光雷射器  該項成果主要用於評估LBO晶體在全固態雷射器泵浦的寬調諧光參量振蕩器中的應用特性。研究中採用LD列陣側面泵浦Nd:YAG晶體,實驗中分別探討了平-平腔和平-凸腔結構的連續及脈衝的基頻輸出特性。
  • 福晶科技:全球雷射晶體龍頭 業績平穩增長
    公司是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控股(控股比例26.61%),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非線性晶體、雷射晶體、光學元器件(非線性晶體用於雷射頻率變換,雷射晶體是雷射器工作介質,光學元器件指稜鏡、透鏡等用於配套)。公司目前能夠實現批量商業化用於雷射變頻的非線性光學晶體元器件主要有3種,即LBO、BBO和KTP。
  • 飛秒雷射製備FBG有何技術及應用優勢?
    然而傳統紫外雷射製備的光纖布拉格光柵熱穩定性差,高溫條件下易被擦除,需要繁瑣的光纖載氫預處理,不適用於高溫環境。而飛秒雷射微納加工技術由於具有無熱效應影響、加工材料範圍廣、突破衍射極限的加工精度以及能夠在透明材料內實現三維加工等優點,被用於玻璃、晶體、金屬等各類材料的微納加工。同時光纖光柵飛秒雷射製備技術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 飛秒雷射加工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研究獲進展
    光子晶體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領域,製備並研究非線性極化率周期變化的非線性光子晶體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用非線性光子晶體拓展光學領域、製作光學器件是非線性光子晶體研究的重要方向。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吳東教授課題組與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勇、肖敏課題組以及胡小鵬、祝世寧課題組合作,利用飛秒雷射電疇擦除技術首次成功製備出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並實現了三維準相位匹配的雷射倍頻。
  • 好文分享:深度解讀高效雷射波長轉換晶體-PPLN
    自1993年M. Yamada第一次利用外加電場極化法成功製備出周期極化鈮酸鋰晶體以來,該方法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稱為製備周期極化晶體最重要的方法。外加電場法通過設計好的極化圖形模板,引入光刻技術,然後在適當的環境下使用高壓電源,使處於光柵電極部分的材料實現疇反轉。如圖4所示。
  • 迅速發展的雷射技術,雷射譜線越來越豐富,和大能量雷射器的誕生
    雷射器問世以後,很快就形成一個普查雷射工作物質的熱潮。六十年代前半期,就湧現出各種物態的上百種工作物質,上千條雷射譜線。二十多年來,研製出的雷射器種類數以幹計,通過選擇和淘汰,現在保留下來的性能良好、真正有用的器件有幾十種。到1962年底,固體雷射工作物質的普查基本結束,其中最重要的是釹離子的發現。這種離子摻在晶體和玻璃中可構成很有效的工作物質。
  • 高功率釹玻璃雷射系統的寬帶三倍頻技術
    二、對於中等寬帶的釹玻璃雷射脈衝(-1.2 nm,通過對脈衝進行時間相位調製獲得)的三倍頻、雙和頻晶體級聯的方案雖然在效率上基本可以達到實用的標準,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群速度失配的影響;導致輸入時間相位調製的基頻光其產生的三倍頻脈衝頂部會出現較強振蕩。
  • 非線性光學晶體現狀及發展趨勢
    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之一,是光電子技術特別是雷射技術的重要物質基礎,其發展程度與雷射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可以用來進行雷射頻率轉換,擴展雷射的波長;用來調製雷射的強度、相位;實現雷射信號的全息存儲、消除波前疇變的自泵浦相位共軛等等。
  • 藍綠光雷射二極體直接抽運鈦寶石雷射器,使飛秒雷射器成本降低
    圖1為鈦寶石晶體的吸收譜和發射譜,其吸收帶位於藍綠光波段,因此可使用氬離子雷射器、倍頻全固態雷射器(DPSSL)、倍頻Yb光纖雷射器、光泵半導體雷射器(OPSL)等進行抽運。早期鈦寶石雷射的抽運源主要是氬離子雷射器,隨著半導體雷射抽運技術的發展,自20世紀末以來,DPSSL便成了主流的抽運源,如倍頻Nd:YVO4雷射器(波長532 nm)。
  • 綠色雷射產生原理分析
    綠光是近幾年普及的,技術突飛猛進,國內取得了巨大發展,雖然在國外已經很普及了,但在國內市場認識層面還是很窄。  所有半導體雷射都是由雷射管聚焦產生的,綠光與紅光不同的是綠光沒有直接發綠光的雷射管,只能通過晶體轉換,然後擴束準直產生聚焦良好的綠光。先從晶體了解開始:晶體(Nd:YVO4+KTP)。
  • 常用的雷射技術有什麼?
    常用的雷射技術有什麼?為了提高雷射器的性能,雷射器用到許多特殊的技術,常見的有鎖模、放大和倍頻等。雷射器有連續和脈衝兩種工作方法。脈衝工作方法是在段預備時間內將能量積累起來,然後,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如1/1000秒)內釋放出來,發出一個很強的瞬時雷射脈衝。
  • 不同波長三倍頻DKDP晶體的雷射損傷
    採用傳統降溫法,利用高純原料從氘化程度為80%的溶液生長了四方相磷酸二氘鉀(DKDP)晶體,並按Ⅱ類三倍頻方式切割晶體。三倍頻用DKDP晶體的最大問題在於其抗光傷閾值低於KDP晶體,嚴重限制了雷射輸出的能量密度和晶體使用壽命。考察了不同波長下三倍頻DKDP晶體的損傷閾值,以及雷射退火效應。
  • 小料科普 | 多彩的人工晶體系列——非線性光學晶體
    綠光雷射指示筆(左) 雷射舞臺表演(右)非線性光學晶體更是高新技術和現代軍事技術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材料。雷射武器、神光工程和美國國家點火裝置等高精尖裝備中,都有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身影。其中,「鈮酸鉀晶體的研製」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大尺寸高質量非線性光學晶體三硼酸鋰(LBO)的生長技術」1991年獲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頂部籽晶熔劑法生長KTP晶體技術」獲2001年杜邦科技創新獎;「大尺寸新型電光晶體KTP的製備技術」獲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小料科普 | 多彩的人工晶體系列——非線性光學晶體
    1961年,Franken等首次發現雷射通過石英晶體時會產生倍頻現象,隨後科學家們又陸續發現雷射在通過某些特定晶體時會產生倍頻、和頻、差頻、混頻與光參量振蕩等光學變頻現象,這些晶體被稱為非線性光學晶體。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變頻,簡單地說就是改變雷射波長、其中最常用的變頻是使輸出雷射的頻率是輸入雷射的倍數關係。改變雷射的波長,對我們人的眼睛來說,就是改變了雷射的顏色。
  • 科研獲得開放體系生長並具有高損傷閾值的紅外倍頻晶體
    利用紅外倍頻晶體進行雷射變頻是獲得光通訊兩個大氣窗口3-5μm和8-12μm雷射源的重要手段,在軍事和民用領域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目前可商業應用的紅外波段倍頻晶體AgGaQ2(Q=S,Se)和ZnGeP2等存在兩大缺陷,即較小的雷射損傷閾值阻礙其在高功率雷射器上的應用以及需要在密閉體系生長避免原料氧化,單晶生長難度較大。這兩大局限性嚴重阻礙了它們的應用範圍,因此,探索具有高雷射損傷閾值、適中倍頻效應且易於生長製備的新型紅外倍頻晶體材料仍然是該領域的研究難點和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