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光雷射二極體直接抽運鈦寶石雷射器,使飛秒雷射器成本降低

2020-09-03 光電匯


1. 鈦寶石雷射器的特性


摻鈦藍寶石(Ti3+: Al2O3)晶體由於具有非常寬的發射帶寬(660-1180 nm),可直接從振蕩器中產生小於5 fs的周期量級雷射脈衝,已被廣泛應用於多個研究領域,包括飛秒光學頻率梳、高次諧波和阿秒產生、多光子成像、精密雷射微納加工等。


圖1為鈦寶石晶體的吸收譜和發射譜,其吸收帶位於藍綠光波段,因此可使用氬離子雷射器、倍頻全固態雷射器(DPSSL)、倍頻Yb光纖雷射器、光泵半導體雷射器(OPSL)等進行抽運。

圖1 鈦寶石雷射晶體及其吸收譜和發射譜


早期鈦寶石雷射的抽運源主要是氬離子雷射器,隨著半導體雷射抽運技術的發展,自20世紀末以來,DPSSL便成了主流的抽運源,如倍頻Nd:YVO4雷射器(波長532 nm)。


它擁有非常出色的光束質量和功率穩定性,但缺點是系統複雜,價格昂貴,僅抽運源就佔據了整個鈦寶石雷射器一半以上的成本,造成鈦寶石雷射器的價格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其應用的推廣。


2. 藍-綠雷射二極體的研究進展及其特性


隨著高亮度、高功率藍-綠光雷射二極體(LD)的問世,LD直接抽運鈦寶石雷射器成為可能。LD具有結構緊湊、穩定性高、價格低廉的優勢,以LD作為抽運源,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鈦寶石雷射器的成本,還可以改善系統的穩定性,有利於系統的集成化。


表1為日本日亞公司的藍-綠雷射二極體的產品列表。目前,日本的日亞公司和德國的夫琅禾費雷射公司均可以提供5 W的多模450-465 nm波段的藍光LD。雖然483-493 nm和510-520 nm 波段的LD更為接近490 nm的鈦寶石吸收峰,但美中不足的是前者較為昂貴而後者功率偏低。


表1 單個藍-綠雷射二極體的輸出功率


為了進一步提高藍-綠光LD的輸出功率,已經有不少公司和科研單位研發出了高功率光纖耦合的藍-綠光LD,例如:夫琅禾費雷射公司(200 W@450 nm)、相干公司(25 W@450 nm)、中科院半導體所(80 W@450 nm,21 W @517 nm)等。通過光纖耦合的方式確實大大地提升了LD的輸出功率,卻是以犧牲光束質量和亮度為代價, 如圖2所示。


圖2 雷射二極體和其輸出光斑(Appl. Opt. 57(9) 2018)


3. 雷射二極體直接抽運的鈦寶石雷射器研究進展


2009年Roth 等人首次使用單個452 nm、1 W的藍光LD直接抽運鈦寶石獲得了19 mW的連續光輸出,驗證了LD直接抽運鈦寶石的可行性(Opt. Lett. 34 (21) 2009)。隨後更多的研究小組投入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

01


2017年KMLabs公司使用單個4 W、465 nm藍光LD直接抽運4.75 mm長的鈦寶石晶體,獲得了145 mW、13 fs的超短脈衝雷射輸出(Opt. Express 28(11) 2017)。

02


同年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博士生K. Gürel使用兩個520 nm綠光LD,均將其超流至輸出1.5 W, 在SESAM的輔助下獲得了450 mW、58 fs的鎖模輸出(Opt. Express 23(23) 2015)。並在該鎖模雷射器上實現了載波包絡相位的鎖定,成為了首臺LD直接抽運的鈦寶石飛秒光學頻率梳(Opt. Lett. 42 (6) 2017)。

03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Rohrbacher 等人也在同一年以兩個3.5 W、450 nm的藍光LD作為抽運源實現了穩定的SESAM被動鎖模,輸出功率高達460 mW,脈衝寬度為82 fs,並利用該雷射器成功實現了生物組織的多光子成像(Opt. Express 25(9) 2017)。超乎自己的想像。

04


為了將LD抽運的鈦寶石雷射器輸出功率進一步拓展,KMLabs公司使用兩個50 W、450 nm光纖耦合的LD模塊去抽運一個鈦寶石再生放大器,獲得了11 W的連續雷射輸出(Opt. Express 25(4) 2017)。

05


2018年,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Coyle等人採用兩個450 nm的藍光LD直接抽運鈦寶石實現了382 mW的克爾透鏡鎖模輸出,並且具有120 nm(755-875 nm)的波長調諧能力(Opt. Express 26(6) 2018)。

06


赫瑞瓦特大學研究小組使用雙色抽運結構(465 nm+520 nm)獲得了中心波長在800 nm處66 fs的超短脈衝輸出,並通過控制載波包絡相位頻移實現了價格低廉的光學頻率梳(Opt. Lett. 27(09) 2019)。

07


2020年,中科院半導體所林學春課題組苗張旺博士使用21 W的光纖耦合的綠光LD模塊直接抽運鈦寶石獲得了1.36 W的連續光輸出(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 32(5) 2020)。


從LD直接抽運鈦寶石獲得的相關結果來看,在某些參數指標上已經可以和傳統DPSSL抽運的鈦寶石雷射器相比擬,同時還大大降低了整個雷射系統的成本。


近年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超快雷射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與中科院物理所L07組合作,開展了藍光LD直接抽運鈦寶石雷射的系列研究工作,相繼實現了高功率皮秒鎖模和軟孔克爾透鏡鎖模運轉。


最近,他們採用雙啁啾鏡和熔石英稜鏡對的組合對振蕩器內色散進行精密控制,得到了8.1 fs的超短脈衝輸出,如圖3所示。這是目前國際上首次由LD直接抽運鈦寶石獲得亞10 fs雷射脈衝輸出。


圖3 LD直接抽運的亞10 fs鈦寶石振蕩器


4. 雷射二極體直接抽運的鈦寶石雷射器目前存在的若干問題


單個LD光束的整形、聚焦以及腔內的模式匹配


由於LD發光結構的原因,它的光束質量很差(M2因子大於10甚至更大),所以利用單個LD直接抽運鈦寶石雷射器實現軟孔的克爾透鏡鎖模運轉,需要對LD進行精密的光束整形;其次,良好的模式匹配是獲得高效率輸出的前提,而到目前為止,模式匹配率也僅僅只有50%左右。


藍光LD抽運高摻雜鈦寶石存在顯著的功率損耗


在實驗中發現,當使用445-465 nm波段的LD抽運較高摻雜濃度的晶體時,如圖4所示,會產生一種顯著的pump-introduced loss現象,損耗約佔總輸出功率的7%-15%,該現象歸結於晶體內Ti3+-Ti4+離子對的電荷遷移過程。


圖4藍光抽運引入的損耗現象(Opt. Lett. 34 (21) 2009)


雷射效率的提升以及輸出功率的拓展


目前使用綠光和藍光LD抽運時,連續光的光-光轉化效率最大分別為22%和11%,鎖模輸出的光-光轉化效率分別為15%和6.6%。雷射效率的提升需要對抽運光實現更好的光束整形,改善抽運光和腔內雷射模式的模式匹配率以及更加科學的腔型設計。目前單個藍光LD的輸出功率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因此增加LD的抽運個數可以有效地提高振蕩器的輸出功率。而使用大功率光纖耦合的LD模塊直接抽運鈦寶石也是一種功率擴展的方案,不過它會引入更多的問題。


鈦寶石晶體長度與摻雜濃度的選擇


綠光LD抽運鈦寶石時,晶體的摻雜濃度和長度對輸出雷射的影響較小;而使用藍光LD抽運的時候晶體長度與摻雜濃度的選取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


高功率光纖耦合的LD直接抽運鈦寶石


上面提到了通過使用高功率光纖耦合的藍、綠光LD模塊直接抽運鈦寶石雷射器實現輸出功率的提升,而且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果。不過他們都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這種高功率光纖耦合的藍、綠光LD亮度都比較低,光束質量較差,導致整個系統雷射閾值偏高以及效率偏低,而且會產生非常嚴重的熱效應。在使用藍光LD抽運時甚至會產生嚴重的螢光壽命下降、螢光強度減弱(圖5)以及更為複雜的無輻射躍遷等問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分別使用高功率光纖耦合的450 nm藍光LD模塊和532 nm DPSSL抽運鈦寶石晶體,當晶體溫度降低至188 K(-85℃),前者所產生的螢光強度會更強。


圖5. 高功率光纖耦合的藍光LD抽運鈦寶石時螢光強度減弱的現象(左:室溫;右:93 K)(Opt. Express 25(4) 2017)


小 結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LD直接抽運的鈦寶石雷射器在輸出功率、脈衝寬度等參數上已經有了不錯的表現,而且其結構緊湊簡單,性能穩定,成本大幅降低,在多光子顯微、光學頻率梳等領域擁有巨大的優勢。而對於LD直接抽運的鈦寶石雷射器要兼顧短脈衝和高功率輸出,還有許多科學和工程問題需要解決。進一步挑戰飛秒鈦寶石雷射器的輸出極限以及擴大其應用範圍,是LD直接抽運鈦寶石雷射器的研究意義和研究動力。


作者:朱江峰


2008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2008-2011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1年起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工作,現為光學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教授、雷射技術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超快超強雷射技術與應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任務等科研項目十多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國內外學術會議邀請報告15次,授權發明專利10件。2015年被評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德標兵。中國雷射雜誌社首屆青年編委,《Chinese Optics Letters》編委,《光學學報》雷射光學欄目編輯,陝西省光學學會常務理事,西安市雷射紅外學會理事。


☆ END ☆

相關焦點

  • ​3分鐘了解固體雷射器
    >紅寶石雷射器是世界上第一臺製成的雷射器,也是世界上最早應用於醫療領域的雷射器,利用其波長特性廣泛應用在各種色素性疾病;也可以用長脈衝模式用於永久性去除體毛;還可以利用調Q模式用於治療藍、黑和綠色文身以及各種良性色素性病變。
  • 高功率皮秒/飛秒雷射器開創應用新天地
    用超短脈衝雷射實現冷消融、冷切割和冷鑽孔,是二十多年來人們一直期望能夠在工業應用中實現的一個願景。在過去十年間進行的一些早期實驗中,人們用鈦藍寶石放大器產生超快雷射,這些實驗已經證明了超短雷射脈衝在精密機械加工領域所擁有的巨大潛能。但是對於精密機械加工而言,到底多短的脈衝才能滿足精密加工的要求呢?當雷射脈衝作用到材料上時會發生怎樣的反應?對脈衝與材料的作用時間範圍有何要求?
  • 封面| 鈦寶石晶體,小缺陷制約大發展
    超快光學與超強雷射技術前沿研究[J].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6,46(9):1236-1254.[2] 李儒新. 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研製進展[J]. 強雷射與離子束,2020,32(1):011002.[3] 杭寅,徐民,張連翰,等. 國產大尺寸鈦寶石晶體助力世界最強脈衝雷射放大輸出[J]. 人工晶體學報,2019,(5):809-811.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成功研發飛秒雙梳Yb: CaF 2雷射器
    然而,由於高成本因素和複雜的實驗裝置,這種系統在工業和現場可部署應用方面受到限制,因此通常使用一對鎖定的飛秒雷射器來解決。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量子電子研究所物理系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實現了由單個雷射器來創建兩個發射高功率飛秒脈衝的高功率光學頻率梳,為可攜式雙梳狀光源在光譜學和精確距離測量等應用領域鋪平了道路。
  • 垂直腔面發射半導體雷射器的特性及其研究現狀
    1997年,Kuznetsov等提出的光抽運垂直外腔面發射雷射器(OP - VECSEL),也有人稱為半導體碟片雷射器(SDL)。其綜合了高光束質量的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和高功率雷射二極體抽運的固體雷射器的優勢,可同時獲得高功率和高光束質量的雷射輸出,覆蓋從深紫外到中紅外波段的廣闊波段。
  • 垂直腔面發射半導體雷射器的特性及其研究現狀
    可是電抽運VCSEL和VECSEL均因電流注入不均勻和串聯電阻熱堆積,在單橫模工作模式下高功率輸出受到限制。1997年,Kuznetsov等提出的光抽運垂直外腔面發射雷射器(OP - VECSEL),也有人稱為半導體碟片雷射器(SDL)。其綜合了高光束質量的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和高功率雷射二極體抽運的固體雷射器的優勢,可同時獲得高功率和高光束質量的雷射輸出,覆蓋從深紫外到中紅外波段的廣闊波段。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鈦藍寶石雷射器市場研究及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鈦藍寶石雷射器市場研究及趨勢預測報告》是在大量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商務部、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鈦藍寶石雷射器相關行業協會、國內外鈦藍寶石雷射器相關刊物的基礎信息以及鈦藍寶石雷射器行業研究單位提供的詳實資料,結合深入的市場調研資料
  • 歐洲與美國聯合研製高重頻先進拍瓦雷射器
    歐洲正與美國等國家聯合研製「高重頻先進拍瓦雷射器(HAPLS)」。HAPLS設計最終能夠產生的功率峰值超過1拍瓦(10的15次方瓦),即每個脈衝在小於30飛秒(飛秒為10的負15次方秒,30飛秒為0.00000000000003秒)的時間內能夠產生30焦耳的能量。
  • 各類雷射器的特點及應用全解
    當採用不同的激活離子、不同的基質材料和不同波長的光激勵,會發射出各種不同波長的雷射。紅寶石雷射器輸出的雷射波長為694.3nm,光電轉換率低,只有0.1%。但其螢光壽命長,有利於儲能,可輸出較高的脈衝峰值功率,一根筆芯粗細,手指長的紅寶石棒產生的雷射就可以輕鬆的產生打穿鐵皮。在效率更高的YAG雷射器出現之前,紅寶石雷射器被廣泛地用在雷射切割、鑽孔上。
  • 安揚雷射發布工業級紫外飛秒雷射器
    2019年1月10日,武漢安揚雷射正式對外發布了FemtoYLTM-UV高功率紫外飛秒雷射器,這是安揚雷射FemtoYLTM系列飛秒光纖雷射器產品中的新成員。TM-UV是基於光纖CPA技術的工業紫外飛秒雷射器,核心器件全部由安揚雷射自行研發和生產。
  • 俄羅斯開發出世界上最緊湊的綠光半導體雷射器
    60年後的今天,據一國際科研團隊(其中多數研究人員來自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與光學大學(ITMO))介紹,他們已在實驗上論證了該世界上最緊湊的半導體雷射器,可以在室溫下工作在可見光範圍。該發明意味著半導體雷射器產生的綠色相干雷射可以很容易地被追蹤,甚至在光學顯微鏡下用肉眼就能夠觀測到。科學家成功地開發出了工作在可見光範圍綠光波段的納米雷射器,這是納米半導體雷射器領域的一個巨大突破。
  • 雷射二極體泵浦固體雷射器的發展與應用
    雷射二極體泵浦雷射器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應用較廣的新型雷射器。他的發展與半導體雷射器發展密不可分。1960年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的問世。1962年第一隻同質結砷化鎵半導體雷射器問世。1963年,紐曼首次提出了用半導體作為固體雷射器的泵浦源的構想。隨著LD輸出功率不斷增強,1968年Ross第一次實現了採用GaAs雷射二極體泵浦Nd:YAG雷射器。1973年首次報導了脈衝工作的LD端面泵浦Nd:YAG雷射器,並指出端面泵浦的諸多優點。
  • 光譜物理推出Millennia Edge單縱模連續綠光雷射器
    光譜物理,Newport 集團下屬的知名品牌推出了Millennia Edge 單縱模連續綠光雷射器。該532nm雷射器具有低光學噪聲,優良的光束質量,光束指向穩定性以及市場上最緊湊的結構。Millennia Edge 是泵浦鈦寶石雷射器和其他雷射器的理想選擇,包括載波包絡相位(CEP)穩定系統,以及全息術和幹涉測量方面的應用。
  • 搭建太赫茲時域光譜系統時,如何選擇合適的飛秒雷射器?
    飛秒雷射器是系統中較為關鍵的組成部分,因為筆者是從事雷射器行業的,在這裡根據經驗對TDS系統中對飛秒雷射器的選型做一大概分析:1. 脈衝寬度的選擇理論上脈衝寬度越窄越好,窄脈衝可以有效提高太赫茲光譜寬度和頻譜解析度。
  • 各類雷射器工作原理應用範圍大全(二)
    在焊接方面的應用:利用光纖雷射優秀的光束質量,獲得較長的工作焦距,這就可以通過普通二維振鏡系統獲得很大的工作範圍,這不但簡化了設計,同時降低了成本。雷射焊接降低了對材料內部組件的應力影響,從而整體大大地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  在雷射打標方面的應用:由於脈衝寬度極短,因此採用低脈衝能量容易抵達極高峰值雷射強度。
  • 世界上最小半導體雷射器誕生,可在室溫下的可見光範圍內工作 | OE NEWS
    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團隊(其中大部分來自ITMO大學)宣布開發出世界上最緊湊的半導體雷射器。該雷射器可在室溫下工作在可見光範圍。根據這項研究的作者所說,雷射是一個只有310 nm大小的納米顆粒(比1 mm小3000倍),在室溫下可以產生綠色相干光。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記錄這些綠光,也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用肉眼觀察到。據了解,該團隊選擇滷化鈣鈦礦作為其納米雷射的材料。傳統的雷射器由兩個關鍵元素組成:激發介質和光學諧振器。
  • 飛秒雷射製備FBG有何技術及應用優勢?
    02飛秒雷射製備光纖光柵的光源刻寫FBG的飛秒雷射光源主要有摻鈦-藍寶石雷射器和摻鐿雷射器以及各自的倍頻雷射。目前報導的飛秒雷射刻寫光纖光柵所使用的雷射光源波長涵蓋266 nm 到1030 nm。鈦寶石雷射器的應用最為廣泛,其輸出波長約為800 nm,通過二倍頻和三倍頻可以產生400 nm和266 nm左右波長的飛秒雷射。
  • 中科院研發新型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或將提升全固態雷射器的輸出
    全固態雷射器輸出紫外雷射的核心元件,紫外雷射輸出主要由晶體折射率實現。為探索新型四倍頻,研製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關鍵。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團隊以KBBF晶體為原型,用Zn替換KBBF晶體中的Be使該材料無毒性,成功製造出了一種無毒、無層狀習性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
  • 先進超快(飛秒、皮秒)雷射器
    它不僅可以實現加工的「超精細」,還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雷射「冷」加工;由於超快特性,可以用於更精密的手術;更高的峰值功率,可引雷、放電,快速毀壞目標,飛彈攔截、衛星致盲等等。由於飛秒雷射的前沿性,是雷射產業中高利潤的高端產品。國際市場每年飛秒雷射相關產值約100 億美元,國內市場為國外公司壟斷,大量外匯流失(10億美元),同時影響國家安全。
  • 碟片雷射器技術原理及器件、系統
    碟片雷射器(Disk Laser),又稱圓盤雷射器,它與傳統的固體雷射器的本質區別在於雷射工作物質的形狀。將傳統的固體雷射器的棒狀晶體改為碟片晶體,這一創新理念將固體雷射器推向了一個新時代。碟片雷射器以其極佳的光束質量和轉換效率在工業製造業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  雷射器設計過程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雷射工作物質的冷卻,冷卻效果直接關係到雷射器的質量。如圖1所示,由於傳統的棒狀雷射晶體只能側面冷卻,即冷卻須通過晶體棒的徑向熱傳導來實現,因此棒內溫度呈拋物線形型分布,導致在棒內形成所謂的熱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