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水鳥在雲南首次發現,中國也不多見

2020-12-08 動物來了

10月底,雲南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三角海發現一種未曾見過的水鳥,經鑑定為劍鴴。經鳥類專家認證,這是劍鴴在雲南境內首次出現。那麼,小編來科普下劍鴴這種美麗的鳥兒吧。

劍鴴 圖來源於網絡 感謝 東山嶺一棵松

劍鴴屬中小型涉禽,是遷徙性鳥類,具有極強的飛行能力。生活環境多與溼地有關,離不開水。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北部,加拿大,格陵蘭群島等,在中國很少見。

劍鴴 圖來源於網絡 感謝 東山嶺一棵松

上披白環下披黑帶

劍鴴後頸的白色領環延至胸前;其下部是一黑色胸帶,下體餘部皆白色。劍鴴的頭頂前部具黑色帶斑;上體灰褐色。劍鴴長大後胸帶經常是灰褐色。身體其他黑色部分也是如此,在更換飛羽期間,羽色灰暗。

劍鴴 圖來源於網絡 感謝 東山嶺一棵松

飛行本領高超,會水中撈魚

劍鴴以長嘴在淺水沼澤、灘涂啄食水生動物,浮鷗類常貼近地面飛捕蝗蟲或在水面上低空飛行,發現獵物便急速收翅「跌落」水中撈魚。3-5隻結成小群活動,時兒急走幾步,時兒停下來在泥灘覓食,而後又急走幾步,邊走邊鳴叫。性情機警,不易接近。

劍鴴 圖來源於網絡 感謝 東山嶺一棵松

在中國為過客

劍鴴在中國為夏候鳥,比較少見,常棲息於河流、湖泊、沼澤、海濱等地。一般邊走邊覓食,主要吃昆蟲、蚯蚓、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劍鴴為遷徙鳥類,大量在法國越冬。很少作為築巢者,卻全年可見,因為大量幼鳥不進行繁殖,因此留在法國的海濱過冬。

劍鴴配圖來源於網友@東山嶺一棵松 感謝供圖,侵刪

你也喜歡各類動物知識嗎?歡迎關注討論,大家一起保護自然

相關焦點

  • 廣東湛江首次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
    據介紹,這是湛江首次記錄到該種珍稀水鳥。黃嘴白鷺亮相廣東湛江海島。 陳創彬 攝「此前已發現帶衛星跟蹤器的黃嘴白鷺經過湛江,但一直沒有確切的目擊記錄。」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表示,黃嘴白鷺對於生存環境要求較高,此次發現黃嘴白鷺的海島中有大片的紅樹林、連片沙灘,還分布有魚塘和小片樹林等,多種小生境和相對較少的人為幹擾,為野生鳥類的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 漢中這裡首次發現罕見水鳥「翹鼻麻鴨」!
    亮相寧強玉帶河 雪後初晴 一群憨態可掬的水鳥 經專業人士辨認,這種水鳥名叫「翹鼻麻鴨」,在當地較為罕見,估計是遷徙途中在寧強暫時落腳的
  • 版納保護區首次發現雲南柳鶯
    雲南柳鶯。羅愛東 攝        本報訊 近日,世界觀鳥界頗具知名度的丹麥觀鳥人葉思波一行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臘子保護區觀鳥時,首次發現雲南柳鶯(原名四川柳鶯)。由此,保護區461種鳥類記錄再添新種。
  • 迪慶香格裡拉:雲南僅有的藏地,國內不多見的世外桃源!
    在雲南迪慶州也有個名為香格裡拉的城市,是該省唯一的藏地,風光與《消失的地平線》描述的很接近,成為國內不多見的世外桃源般的秘境!香格裡拉這個詞彙最早源自外國旅行作家的遊記裡,很多人都認為是一處原生態、刀耕火種時代與人性簡單化的一個社會形態的統稱。雖然雲南和四川都在爭論香格裡拉到底在哪裡,但是我覺得雲南迪慶的香格裡拉的社會面貌與原著作者筆下的香格裡拉更接近一些。
  • 雲南首次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餘澤 攝中新網昆明7月6日電 (李宗穎)近日,雲南省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救助了一隻大鳥,經專家鑑定,該鳥為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這是雲南省內首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雲南鳥類新紀錄。圖為民警救助的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 綦江發現世界最大白堊紀水鳥足跡 曾被認為是小型獸腳類恐龍的足跡
    (中國地質大學供圖)  重慶日報訊 (記者何欣)近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獲悉,中外古生物學者宣稱,他們在綦江區三角鎮紅巖坪村蓮花保寨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白堊紀水鳥足跡,這些距今約一億年的足跡改寫了中國的下白堊統地層還沒發現過大型的水鳥骨骼化石的歷史,對研究早期鳥類的演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 生態雲南 | 太好看「鳥」!不接受反駁
    生態雲南 | 太好看「鳥」!北海溼地的鳥類騰衝溼地鳥類種類繁多,目前已記錄的鳥類有62種,其中有28種鳥類被分別列入國際和國家級的重要鳥類保護名錄中,其中國家級保護種類13種(一級保護2種,二級保護11種),同時有3種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水鳥保護名錄
  • 超大巨竹節蟲在雲南被發現 昆蟲專家:或是國內首次發現
    「一眼掃過去,覺得不對勁。」就是這一眼,雲南盈江觀鳥協會理事長曾祥樂發現了一隻巨竹節蟲。叢林裡 愛好者發現巨竹節蟲3日深夜,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收到《大自然探索》雜誌的朋友發來的一個微信朋友圈的截圖。「他告訴我,雲南有兩個人發現了一隻巨竹節蟲。」朋友圈裡的圖片上,一名男子單手拿著這隻竹節蟲,長度大約和小臂相當,放在面前時,幾乎從額頭延伸到胸口。發現者是雲南盈江觀鳥協會理事長曾祥樂。
  • 雲南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晉寧繁殖(圖)
    雲南省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晉寧繁殖。攝影:李繼明原標題:雲南省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晉寧繁殖(高清組圖) 人民網昆明6月25日電 經雲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鳥類專業委員會(簡稱雲南野鳥會)會員一個多月的跟蹤觀察,拍攝記錄到黑翅長腳鷸在晉寧縣境內溼地繁殖。通過查找資料發現黑翅長腳鷸在雲南還沒有繁殖記錄,此次為雲南省首次繁殖記錄。
  • 雲南太好看「鳥」!不接受反駁
    不接受反駁如果你在冬天的雲南行走最能給你留下記憶的應該是南飛的候鳥它們振翅高飛開啟一場勇氣與智慧的冒險在聲聲入耳的鳥鳴中有另一重奇妙的大千世界  北海溼地的鳥類騰衝溼地鳥類種類繁多,目前已記錄的鳥類有62種,其中有28種鳥類被分別列入國際和國家級的重要鳥類保護名錄中,其中國家級保護種類13種(一級保護2種,二級保護11種),同時有3種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水鳥保護名錄
  • 首次現身珠海!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珠海首次發現這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經該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珠海首次!  當日,珠海市觀鳥協會組織生態攝影師、資深觀鳥專家、鳥類觀察員及生態顧問等專業人士一同前往平沙、富山等地進行珠海海岸線生態調研。
  •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2020-10-17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男子見世界級長尾大蠶蛾 自稱活了二十年還是首次見
    七彩雲南昆明7月17日訊(簡南俊)雲南一男子稱7月3日見到一隻長尾大蛾。男子表示,在雲南生活20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生物。男子感到十分驚奇,不知此物為何物,於是向科學科普領域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雜誌求助,希望能夠解開心中謎團。
  • 廣東唯一的水鳥生態園,景色迷人,創意無限
    不到南沙,不知道廣州也有海景。到了南沙,才知道廣州原來這麼大。南沙,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帶,珠江三角洲生態最好的區域之一,自然風光引人入勝,美景美食令人應接不暇。盛夏時節,天氣晴好,我們一行人從廣州市區到南沙區,去探訪自然環境中的美麗角落。這次行程中,南沙水鳥世界生態園是我們比較喜歡的目的地。
  • 臨朐彌河發現大量的野生水鳥,種類繁多!
    鳥有林鳥和水鳥之分。那些在山林間飛翔的鳥兒是林鳥,而在水中遊弋的是水鳥。也有的把脊索動物如鴨、鵝、雁等列為水禽,其實,還是把所有的在水中生存的鳥類、禽類統稱為水鳥吧!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水鳥也是須臾離不開水的。但水鳥對生態環境和安全環境是非常挑剔的。那些被汙染的水源,魚蝦不生,水草不長,水鳥是不會留戀的。
  • 首次發現草鷺 青海湖添新鳥種 - 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在最近一次青海湖水鳥監測中,監測人員發現一隻草鷺,這是青海首次記錄到草鷺。圖片由楊守德拍攝 本報訊(記者 吳夢婷 見習記者 王鳳利)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的最新青海湖水鳥監測中,監測人員發現一隻草鷺,這是青海首次記錄到這種鳥類,青海湖鳥種記錄也由此增加至224種。
  • 腿長貌美 「最美水鳥」紫水雞現身星雲湖​
    腿長貌美 「最美水鳥」紫水雞現身星雲湖​ 2020-07-11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朝陽:歷年首次鷺科水鳥遍布城區溼地
    本報訊(記者 孫良) 眼下即將進入秋季,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監測發現,棲息在城區的各種鷺科水鳥,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均超過往年。觀察中,白鷺、夜鷺、池鷺、草鷺、牛背鷺等各類鷺鳥不時地在草叢中穿梭,引得多名攝影愛好者前來抓拍鷺鳥捕食的精彩鏡頭。據野保人員介紹,目前監測棲息在市區的各類鷺鳥數量至少在500隻以上,這在往年是沒有的。尤其是各種鷺鳥在這裡紛紛繁殖的現象,在以前也是非常少見的。
  • 中國首次發現!它們居然出現在了這種地方
    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冠斑犀鳥在喀斯特崖壁間出巢—— 冠斑犀鳥一般在樹洞中築巢, 在崖壁上繁育十分少見, 這也是中國首次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調查發現,該溼地內有鳥類127種,其中有7種是海南特有亞種。鳥類種數約佔我國的10%,海南的32%。其中留鳥41種,候鳥86種。共有85種鳥類被列入不同的珍稀鳥類保護名錄,佔鳥類總數67%。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1種;省級保護動物78種;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級別1種(黑臉琵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