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總結腫瘤代謝異質性的機制和意義

2020-12-05 科學網

科學家總結腫瘤代謝異質性的機制和意義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4 15:00:15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Ralph J. DeBerardinis等研究人員在2019年9月3日出版的《細胞—代謝》上發表了綜述,在這篇綜述中他們總結了腫瘤代謝異質性的機制和意義。

研究人員表示,腫瘤表現出代謝重塑的活性,從而促進癌症進展。

人們目前對控制體內腫瘤代謝的過程以及鑑定腫瘤代謝弱點的有效手段了解有限。雖然許多文獻都側重於刻板的、細胞自主的途徑,如糖酵解,但最近的工作強調了腫瘤之間甚至在實體腫瘤的不同區域內的代謝的異質性和靈活性。代謝異質性很重要,因為它會影響治療的弱點並可能預測臨床結果。這篇綜述描述了當前關於腫瘤代謝調節的概念,重點關注癌細胞固有的過程以及腫瘤微環境對癌細胞施加的因素。研究人員討論了在臨床前癌症模型中鑑定亞型選擇性代謝弱點的實驗方法。最後,研究人員總結了人們在原發性人類腫瘤中表徵代謝的付出,這應該在臨床相關微環境的背景下產生對代謝異質性的新見解。

附:英文原文

Title: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of Metabolic Heterogeneity in Cancer

Author: Jiyeon Kim, Ralph J. DeBerardinis,et al

Issue&Volume: Volume 30 Issue 3

Abstract: Tumors display reprogrammed metabolic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cancer progression. We currently possess a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governing tumor metabolism in vivo and of the most efficient approaches to identify metabolic vulnerabilities susceptible to therapeutic targeting. While much of the literature focuses on stereotyped, cell-autonomous pathways like glycolysis, recent work emphasizes heterogeneity and flexibility of metabolism between tumors and even within distinct regions of solid tumors. Metabolic heterogeneity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influences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ies and may predict clinical outcomes. This Review describes current concepts about metabolic regulation in tumors, focusing on processes intrinsic to cancer cells and on factors imposed upon cancer cells by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e discuss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 identify subtype-selective metabolic vulnerabilities in preclinical cancer models. Finally, we describe efforts to characterize metabolism in primary human tumors, which should produce new insights into metabolic heterogeneity in the context of clinically relevant microenvironments.

DOI: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19.08.013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19)30442-5#

相關焦點

  • 腫瘤代謝機制突破性進展研究一覽
    科學家們在轉移性的腫瘤中也發現糖代謝異活躍、脂肪酸過度累積等和正常細胞不同的代謝反應,當然也有研究證實靶向腫瘤細胞代謝是抗腫瘤轉移的一個積極有效的方向,而且部分成果已應用於臨床治療。目前關於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的研究十分火熱,科學人員都寄希望系統地利用其代謝的特點,找到靶向腫瘤能量代謝通路中的潛在藥物作用靶點,從而達到控制癌症的目的。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策略仍存在很多限制,比如說腫瘤中存在代謝異質性,還存在其它代謝補償途徑;這些策略仍存在不可預見的副作用以及對不同情況下的癌症患者需要嚴格的分類標準等等。
  • 生物谷專訪李健健:腫瘤放療的分子機理和腫瘤異質性
    李健健教授長期從事細胞/組織應激反應的分子機制和信號傳導、線粒體功能在多種癌症放射治療中作用以及放射耐受腫瘤細胞和幹細胞樣腫瘤細胞放療反應及成像方面研究,本次採訪中李教授詳細回答了生物谷記著的提問,並結合自己的研究進展,對腫瘤放療的分子機理和腫瘤異質性相關問題做出了解答。
  • 分析前因素與腫瘤的異質性
    通過時間和空間模式對腫瘤內部的異質性進行研究。因此,認識和區分真性和假性的異質性非常重要。假性異質性可能與不恰當的分析前條件相關。分析微環境相互作用中不同的異質性克隆是非常正確且必要的。目前看來這些分析猶為重要,不僅僅是因為研究方面需要區別這些克隆,而且診斷方面也特別需要區別。實際上區別不同克隆的重要性在於腫瘤間的異質性變異範圍常常超出了現有的分子分類的定義。
  • 乳腺癌腫瘤異質性:原發腫瘤和遠處轉移腫瘤的對比
    但本研究仍屬於觀察型研究,對腫瘤異質性的機制並沒有進行深入探討。關於腫瘤異質性的機制研究是認識異質性的最重要的研究。研究背景:腫瘤異質性一直是腫瘤治療的挑戰之一,腫瘤內部不同亞群的細胞對藥物敏感性的不同可能會導致治療的失敗。
  • 系統性異質性:一種理解腫瘤異質性的綜合性方法
    所謂系統性異質性,是指細胞、組織、器官以及個體之間或內部存在多水平的差異,如基因序列、蛋白表達譜、生物功能、免疫應答、代謝進程、微環境及轉錄調控等;將系統性異質性應用於腫瘤的研究,可幫助研究者從多維的、多組學的角度分析腫瘤異質性的成因,包括基因和蛋白質表達、表觀遺傳學、測序分析、轉錄、蛋白磷酸化修飾、信號通路及其相互作用等。
  • 專訪高維強教授:癌症治癒的攔路虎——腫瘤異質性
    本次生物谷有幸採訪到高維強院長,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腫瘤治療領域的「攔路虎」——腫瘤異質性。生物谷:您在前列腺癌、腫瘤幹細胞以及腫瘤發病機制等領域有著許多重要的發現,發表了許多高水平的文章。您能結合自己的研究談一下當前腫瘤異質性的研究熱點嗎?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除極個別情況外,腫瘤發生通常只涉及體細胞而不涉及性細胞。因此,人體的絕大多數腫瘤都不會遺傳給後代,但種系基因缺陷所致腫瘤遺傳傾向例外。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科學家就已發現小鼠腫瘤的一些腫瘤細胞經過移植可以長出新的腫瘤,但移植另一些腫瘤細胞卻不會導致新腫瘤形成,這就提示著到腫瘤在功能和表型上存在異質性。
  • 呂雪梅教授:腫瘤內部和之間的異質性演化及其醫學意義
    《腫瘤內部和之間異質性的演化及其醫學意義》的演講。呂雪梅教授創造性地運用群體遺傳學模型分析了腫瘤內部和腫瘤之間的異質性,發現腫瘤內部異質性的演化實質上是細胞水平的非達爾文過程,而自然選擇可能在腫瘤間的異質性中扮演重要角色。呂雪梅教授表示,腫瘤發生時體細胞演化的過程,正如自然群體的多樣性一樣,腫瘤異質性的形成也是典型的群體演化問題。
  • Nat Med:液體和組織活檢檢測胃腸道腫瘤的獲得性耐藥和腫瘤異質性
    2019年9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腫瘤異質性可以驅動多個腫瘤亞克隆的進化,這些亞克隆在不同的患者中具有獨特的耐藥機制。以往的病例報告和小病例系列研究表明,液體活檢(特別是無細胞DNA,cfDNA)可以更好地揭示性耐藥的異質性。
  • Nature:ecDNA,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腫瘤在生長過程中,經過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細胞往往會呈現出分子生物學或基因方面的改變,這種異質性(heterogeneity)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侵襲能力、對藥物的敏感性、預後等各方面產生差異。
  • Devel Cell:科學家揭示乳腺癌異質性及耐藥性發生的分子機理
    2020年1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科學家們在治療乳腺癌上所面臨的關鍵障礙是腫瘤內的異質性(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或者在相同腫瘤中存在多種不同的細胞群體,這些相同的腫瘤擁有不同的特性,比如基因表達、代謝和細胞分裂能力等,這些細胞會對標準療法產生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反應,最終成為誘發療法耐受性的一個誘發因素。
  • 淺談乳腺腫瘤異質性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很少有疾病像乳腺癌一樣獲得如此多的研究進展,特別是近年來,單細胞研究技術不斷進步,掀起了腫瘤異質性研究的熱潮。2012年 Gerlinger的研究有力證實了腫瘤異質性的存在。隨後,腫瘤異質性問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學術雜誌的研究和綜述之中。對於臨床醫生而言,腫瘤異質性對臨床工作和轉化研究有哪些影響?
  • Nature提出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近日,由Ludwig癌症研究所的Paul Mischel和加州聖地牙哥醫學院的Vineet Bafna共同領導的跨學科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所分析的40%的腫瘤細胞系中,非染色體DNA(ecDNA)表達驅動腫瘤生長和存活相關的致癌基因的多個拷貝,並且可能有助於腫瘤的異質性和進化。文章已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代謝組學在醫學領域機制研究的實驗設計方案
    我們知道隨著代謝組學的不斷發展,對代謝物定性定量準確性不斷提高,代謝組學在醫藥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小鹿特地總結了代謝組學在醫藥領域的主要應用方向(機制研究、標誌物篩選和藥效評價)及其對應的實驗設計思路(見下圖)。
  • 腫瘤細胞的異質性,你了解多少?
    博士、ICREA研究員和巴塞隆納大學(UB)的遺傳學教授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腸腫瘤表現出涉及到該病臨床過程的後生異質性。發生在同一腫瘤患者體內可表現出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的突變基因譜和生物學特性等方面的不一致,體現了惡性腫瘤在演進過程中的高度複雜性和多樣性。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腫瘤異質性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展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肝細胞癌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肝癌的分子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且具有分子異質性。Vineet Bafna共同領導的跨學科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所分析的40%的腫瘤細胞系中,非染色體DNA(ecDNA)表達驅動腫瘤生長和存活相關的致癌基因的多個拷貝,並且可能有助於腫瘤的異質性和進化。
  • Cancer Cell:表觀遺傳的腫瘤異質性
    表觀遺傳學修飾可以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調控基因的活性,廣泛參與了細胞對基因表達的控制,在細胞生長、細胞分化、細胞增殖和疾病狀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由此不少科學家都展開了表觀遺傳與癌症發生發展的研究。
  • 2016年腫瘤異質性學術研討會——從基因型到表觀調控會議圓滿落幕
    總體而言,本次會議是一個腫瘤異質性為主題的,涵蓋眾多研究領域和研究熱點,涉及到許多科研思路和實驗策略的盛大研討會。傳統的病理診斷需要組織標本,但是相當一部分患者無法獲取標本,而血液EGFR檢測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並可用於檢測療效及耐藥情況,具備極廣闊的研發和應用前景。隨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季紅斌為大家介紹了肺腺癌和鱗癌發生以及轉分化,並提出腺鱗癌轉分化可能是一種新的耐藥機制。
  • 浙大團隊發現腫瘤細胞特異性脂質合成代謝機制,成果登《自然》
    在人類與腫瘤的較量中,科研人員總試圖從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的代謝差異中,找尋腫瘤細胞快速增殖的秘密,進而通過靶向治療遏制腫瘤生長。然而,在腫瘤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始終加班加點的「生產」:即使細胞內脂質濃度是正常的,脂質代謝仍處於高度活躍,並促進腫瘤的快速增殖。因此,研究腫瘤細胞有別於正常細胞脂質代謝的分子機制,成為腫瘤研究領域當前的核心問題之一。
  • ...通過修飾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微觀環境驅動腫瘤轉移 腫瘤異質性及...
    人類大多數腫瘤是異質性的,由具有不同性質的細胞克隆組成,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高度異質性腫瘤具有較差的臨床療效,但其潛在機制仍不清楚。腫瘤的轉移性是大多數癌症患者死亡的原因。因此,了解轉移進程的驅動因子是改善臨床結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