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之美」公眾平臺
傳遞人文藝術之美
第664篇文章
白石自狀略
生於湘潭南行百裡杏子塢星鬥塘老屋。
八歲,始從外王父讀書於白石鋪楓葉亭。春雨泥濘,王父左提飯籮,右擎雨傘,朝送暮復往負歸。姓(性)喜畫,以習字之紙裁半張畫漁翁。起外王父嘗責之,猶不能已。秋,因病讀書止之,在家以記事帳薄取紙仍舊寫畫。一日,王母曰:「汝父無兄弟,得長孫愛如掌珠,以為耕種有助力人矣。汝小時善病,巫醫無功。吾與汝母禱於神祇,叩頭作聲,額腫墳起,嘗忘其痛苦。醫謂食乳,母宜禁油膩。汝母過年節,嘗不知肉味。吾播百穀,負汝於背,如影不離身。今既力能砍柴為炊,汝只管寫字。俗語云:三日風,四日雨,那(哪)見文章鍋裡煮。明朝無米,吾孫奈何?惜汝生來時走錯了人家。」如是,將《論語》掛於牛角,日日負薪,以為常事。
年十二,王父去世,璜感以指畫膝,爐鉗畫灰教之識姓名字樣,皮衣抱腄,孫暖自寒(王父嘗以烏羊皮裘抱孫於懷中,暖睡為樂),璜哭泣三日不食。是年璜父教之扶犁。因年小力弱,轉學木工。朝為工,暮歸,以松油柴火為燈,習畫十餘年。
年廿又七,慕胡沁園、陳少蕃二先生為一方風雅正人君子,事為師,學詩畫。蕭薌陔,文少可不辭百裡,往教於星鬥塘。從此畫山水人物都能,更能寫真於鄉裡,能得酬金以供仰事俯蓄。借五龍山僧寺為詩社,社友王仲言輩凡七人,謂為「七子」。推璜為龍山社長,黎松庵,薇蓀,雨民為詩友。識張仲颺,得見王湘綺,拜為弟子。辛丑,識李翰屏。蔡口口謂翰屏曰:國有顏子而不知,深以為恥。請來相見。
壬寅,年四十二,識夏午詒,李梅庵兄弟叔侄,郭保蓀兄弟。是歲之冬,夏午詒由西安聘為畫師,教姚無雙。風雪過灞橋,遠遠看華山。到是年將終,識樊樊山,晤張仲颺,郭葆蓀,遊碑林,雁塔,浴牛首山溫泉。
癸卯春三月,午詒請盡畫師職,同上京師。樊山曰:「吾五月當繼至。孝欽(太后)愛畫,吾當薦君。」(樊山為題《借山圖詩》:寧獨蛟縭隱金篋,便偕彝鼎登明堂。意欲舉薦也。)由西安上京華,道過黃河,望嵩高。到京,居宣外北半截胡同,識曾農髯,晤李增庵,張貢吾。五月之初,聞樊山已起行。璜平生以見貴人為苦事,強辭午詒欲南還。午詒曰:既有歸志,堅不可留。壽田欲贈君,為壽以錢,不如賺君以官,為捐一縣丞。就此引見,不費一錢。縣丞雖小,亦是朝廷命宮。壽田家嚴當為江西巡撫,君到省立即上印,也是好玩一事。璜笑謝之。過黑水洋,到上海,少住還湘。
甲辰,年四十四,侍湘綺師遊南昌。七夕,師賜食石榴,招諸弟子曰:南昌自曾文正公去後,文風寂然。今夕不可無詩。坐(座)中有鐵匠張仲颺,銅匠曾招吉及璜,推為王門三匠。登藤王閣,小飲荷花池,遊廬山。越明年,汪頌年為提學使,偕遊桂林看佳山水,小遊陽朔,穿走諸洞。越年節,得父示:四弟與貞兒從軍,已到廣東。命璜追尋。過蒼梧,至廣東,居祈園寺,探問,移軍欽州矣。到欽州,郭葆蓀留之教姬人畫。遊端溪,謁包公祠,復隨軍到東興。過鐵橋,看安南山水。久客思歸,攜四弟與貞兒由香港海道至上海。一日思遊虎丘山,是日至江蘇(蘇州)城。天色晚,宿駙馬府堂。虎邱歸後,復尋李梅庵於金陵,居三月還家。造一室曰「借山吟館」,置碧紗櫥幹其中,蚊蠅無擾。讀古文詩詞,吟新句。將所遊好山水初稿重畫,編入《借山圖》,共得五十餘圖冊。餘閒種果木三百株。
辛亥,侍湘綺師長沙,求為祖母馬孺人撰墓志銘並書。
壬子春,聞湘綺師又來長沙,居營盤街。璜往侍。譚三兄弟邀住荷花池上,為先人寫真。忽湘綺師函示云:明日約文人二三,借瞿超覽樓一飲。王財官與君善,亦在座,不妨翩然而來。得見超覽樓主人及諸公子。湘綺師曰:「瀕生足跡半天下,久未與同鄉人作畫,可為畫《超覽樓禊集圖》。」飲後,超覽樓主人引客看櫻花及海棠花。齊璜因事還鄉,未及圖畫報命。
丁巳,避鄉亂,竄入京華。舊識知詩者樊樊山,知刻者夏午詒,知畫者郭葆蓀相晤。璜借法源寺居之,賣畫及篆刻為業。識陳師曾,姚茫父,陳半丁,羅癭公兄弟,汪藹士,蕭龍友。因寺壁傾倒一角,恐赫,遂遷於宣內觀音寺。識朱悟園,因識林畏庵先生。寺內佛號鐘聲,睡不成寐。再遷石燈庵。老僧又好蓄雞犬,晝夜不斷啼吠聲。再遷三道柵欄。再遷鬼門關外。識徐悲鴻,陳散原,賀履之。
乙亥夏初,攜姬人南還,掃先人墓。烏鳥私情,未供一飽。哀哀父母,欲養不存。自刻「悔烏堂」印。
丙子春,蜀人來函,聘請遊青城,娥(峨)眉。入川,見山水勝於桂林,惜東坡未見也。居重慶越兩月,居城(成)都越半年。識方鶴叟,晤諸門人。返京華,識張芍圃。
丁丑以前,為京華藝術學院教授數年,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數年。
戊寅,超覽樓後人瞿兌之來京華,璜為補畫《超覽樓禊集圖》。平生著作無多,自書《借山吟館詩》一冊,《白石詩草》八卷,《借山吟館圖》四十二圖(陳師曾借觀,失少十圖)。尚有詩略八卷,未鈔正,輓詞及題跋、記事語、書札已集卷,未鈔正,畫冊可印,照稿可印百集。在北地流連廿又三載,可慚者,雕蟲小技。感天下之知名,且喜三千弟子,復嘆故舊亦如晨星。
忽忽年八十矣,有家不能歸。膝下男子六人,女子六人,男媳五人,孫曾男女合共四十餘人,不相識者居多數。璜小時性頑,王母欲罵卻笑曰:算命先生謂汝必別祖離鄉,今果然矣。多男多壽,獨福薄慚然。
——
圖文來源 | 網 絡
版權說明
源於網絡的圖文、視頻僅作公益分享;
本平臺不作真實性查證;
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湖南月意生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以人為本 回歸自然
園林|綠化|生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