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門下-湯發周趣談:秋風起,蟹腳肥,看看大師們畫的螃蟹!

2021-01-22 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

圖文/少白公子

俗語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你知道這個「英雄」是誰嗎?本期月雅君跟您聊聊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同時放送名家繪「螃蟹」讓您飽飽眼福。

在中國,第一個吃蟹黃出名的人,叫劉承勳。此人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小兒子。一見到螃蟹,他就撿圓殼胖蟹掰開吃蟹黃。就有人問他,蟹黃好吃嗎?大家不都吃蟹螯嗎?劉承勳吃得滿嘴流油,回答道:「十萬個蟹螯,也頂不上一個蟹黃。」這句話讓蟹黃走紅了,劉承勳也得了個外號,叫「黃大」。

秋景 李苦禪

李苦禪 蕉竹雙蟹圖 1980年 68x68cm

插了梅花便過年 李苦禪

白石老人作品

最早古人吃蟹,是最看重蟹螯的。晉朝大酒鬼畢卓就說過:「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文學家李漁也曾經讚嘆道,蟹螯這個東西,直到終身,一天都不能忘懷。

【明】陳淳 《花卉冊 蟹》

【明】徐渭 黃甲圖

故事二:

北宋初年,有個叫陶榖[gǔ]的,是個職業文件起草人,先後為後晉、北漢、後周和宋朝起草規章制度。宋太祖趙匡胤嘲笑他,說他是「依樣畫葫蘆」。

陶榖心裡不服,想建功立業,就出使吳越國,要說服吳越王錢俶[chù]投降宋朝。其實錢俶和趙匡胤關係不錯的,聽說老趙派人來,趕緊招待,還問陶榖想吃什麼。

陶榖說:「聽說你們這兒有個東西叫螃蟹,我沒見過,咱就吃這個吧。」錢俶趕緊叫人蒸螃蟹,各個品種都有,先從大閘蟹上起,一個一個介紹。因為先大後小,陶榖就對錢俶說:「你們真是,一蟹不如一蟹。」錢俶氣壞了,叫廚子嘀咕半天。沒過多久,端上一盆湯來,綠油油的。陶榖問:「這啥湯啊?」錢俶道:「葫蘆做的,名字叫依樣畫葫蘆。」陶榖羞了個大紅臉,錢俶這口氣總算是出了。

陶榖天天寫文件,見識不多,其實至少在周朝,人們就認識螃蟹了。《易經》上說:離為蟹,外剛而內柔。所以有人說你「內柔外剛」,千萬別沾沾自喜,那是說你像螃蟹。

白石老人作品

文人們對螃蟹可是情有獨鐘的,寫螃蟹的詩歌,自《楚辭》開始,隨便就能找個幾十上百首,就不列舉了。要說的是元朝大畫家倪瓚,他寫了本《雲林堂飲食制度集》,專門講了煮毛蟹和蜜釀蝤蛑(海蟹)的方法。前者是用生薑桂皮紫蘇和鹽同煮,水一開就翻個,再一開,就能吃了。他特別強調,一個人頂多煮兩隻,要是不夠吃,就再煮。特別忌諱煮了好多吃不了,放柴了,就糟蹋了。至於蜜釀蝤蛑,則要先煮,海蟹一旦變色就撈出來,取出蟹腳和蟹身裡的肉,蟹黃蟹膏也取出,單放。先把蟹肉碼在蟹殼裡,雞蛋黃和蜂蜜攪拌後撒上,上面再鋪蟹黃蟹膏,上屜略蒸,雞蛋一凝固,取出就吃,非常鮮美。

但要是比起李漁來,這些都是小巫見大巫了。據說李漁一頓,能吃掉二三十個螃蟹。這種吃法甚至給他造成了經濟壓力,一到夏天,他就開始攢錢——這筆錢是專門用來買蟹的,被他稱作「買命錢」。李漁對螃蟹之痴狂,無以復加,他稱秋天為「蟹秋」,還要備下「蟹甕」和「蟹釀」,來醃製「蟹糟」——大概就是醉螃蟹吧,是冬天吃的。而操辦這一切的小丫鬟,則被他稱為「蟹奴」。他誇讚螃蟹「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是色香味三者的極致,「更無一物可以上之」。後人能與李漁比肩的,可能就是畫家徐悲鴻了,徐悲鴻說過:「魚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見了冤家不要命。」

對於吃螃蟹的方法,李漁也頗有心得。他堅持認為螃蟹屬於「世間好味,利在孤行」,所有煎炒烹炸加作料,都是畫蛇添足,糟踐東西,是對螃蟹美味和漂亮的嫉妒。螃蟹就應該整個蒸熟,端上桌來,還得自己親手剝開才有味道,若讓別人幫忙,就失去樂趣了。

李苦禪 芋葉螃蟹 鏡心

亞明 丙子(1996)年作 酒蟹圖

亞明 佐卮

齊良遲(齊白石第四子)先生作品  

齊良芷(白石小女)先生作品

王雪濤 秋味圖

朱屺瞻 作品

1984年作 菊蟹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朱屺瞻作品

唐雲作品

王天池作品

婁師白作品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畫家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戊戌年 【狗年】記於華東上海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上海浦東分會)

相關焦點

  • 【書畫傳奇】畫事|秋風起,蟹腳肥!賞歷代名家畫螃蟹
    秋風起,蟹腳肥, 菊花開,聞蟹來。 下面欣賞一下名家筆下的螃蟹圖吧 佚名畫蟹
  • 秋風起,蟹腳肥!一起來看名家筆下的螃蟹
    王雪濤 《菊花黃時蟹正肥》 秋風起,蟹腳肥, 菊花開,聞蟹來。《蘆蕩秋蟹圖》中的一對螃蟹嬉戲於蘆葦蕩中,悠哉之餘又氣定神凝的生動形象十分討喜。 郎葆辰畫蟹
  • 秋風起,蟹腳肥,5個國家螃蟹的做法,網友:還是喜歡清蒸的!
    秋風起,蟹腳肥,中國人喜歡吃螃蟹由來已久,古代的詩人更是寫了很多詩詞來詠誦螃蟹的美味,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大量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吃螃蟹有清熱解毒的食療效果,很多人說外國人不吃螃蟹其實就是一個誤區,外國人不僅吃螃蟹,吃法還很多樣,一起來看看這6個國家螃蟹的做法,網友紛紛表示還是喜歡清蒸的!
  • 習俗有言:「秋風起,蟹肥時」,漫談中國飲食文化中的蟹文化
    「秋風起,蟹肥時」,今天要說的,就是時令現象中的螃蟹,中國餐飲文化中的蟹文化。蒸蟹眾所皆知,這螃蟹可謂是水中至鮮至甜的美味,每逢八月秋意正濃,海鮮市場中那是人滿為患,為的就是一口肥美的蟹黃,而陽澄湖大閘蟹更是成為無數餐桌上的頂尖佳餚,令人垂涎欲滴。不光是普通人,如豐子愷、張佳瑋等著名作家,都為食蟹專門寫過文章,可見蟹的美味無人可抵擋。
  • 秋風起,螃蟹肥,這樣吃美味又健康!
    秋風起,螃蟹肥,又到了一年吃蟹的時節,等待了一年的小吃貨們有口福啦!不過螃蟹雖然鮮美,營養豐富,但是如果食用不當,也會損害身體健康的哦。那麼我們究竟要怎麼吃螃蟹,既能大飽口福又能充分得到其中的營養呢?一:螃蟹這些部位不能吃!
  • 秋風起螃蟹肥黃酒香
    古人云: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劉國信  核心提示  秋風起,螃蟹肥,一年一度的吃蟹時節已經到來。螃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自古以來,食蟹、飲酒、賞菊在金秋時節備受人們推崇。在我國,吃螃蟹飲酒是很有講究的一件事情。
  • 秋風起蟹腳肥,愛吃螃蟹不會挑?教你挑螃蟹的小訣竅,肉肥鮮美
    俗話說「秋風起,蟹腳肥」,入秋後又到了螃蟹「橫行霸道」的季節。也是吃螃蟹的好時節,前幾天在樓下小飯館吃飯,還聽到隔壁大媽說剛買了梭子蟹。說起來螃蟹,也不知道是誰第一個發現了螃蟹的美味,魯迅曾經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 秋風起,蟹腳癢 據說沒有一隻螃蟹能活著走出這個地界
    據說沒有一隻螃蟹能活著走出這個地界……秋風起,蟹腳癢。 「知食分子」快坐不住了 這可是守了快一整年的大螃蟹啊 「養肥它們!」蟹黃面 「螃蟹上席百味淡。」「吃螃蟹是對秋天最基本的尊重!」 每年秋風颯爽之際,江浙滬人嗅到蟹鮮,手裡承包整個夏天的麻辣小龍蝦,就再也不香了。
  •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螃蟹
    動圖截取自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 秋風起,蟹腳肥,趁一波蟹肥菊黃「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金秋時節,滿地金黃,萬物豐收,這時候的蟹更是膏肥蟹美,讓人垂涎欲滴,想像著在桂香飄散的季節,能小酌一杯酒,三兩下飯蟹,真乃人生幸事。 蟹有六足? 「蟹六跪而二螯」,以荀子為先提出螃蟹有六跪和兩隻似鉗子的螯。
  • 秋風送爽,蟹肥菊黃
    秋風送爽,蟹肥菊黃 頗具採菊東籬 悠然南山之意 鴻雁南飛蟹正肥
  • 秋風起蟹黃肥 這樣吃螃蟹最健康
    「九月秋風起,螃蟹滿地爬」。此時的螃蟹黃多油滿,美味營養,讓人難以抗拒。本期,專家教你就從挑到吃,讓大家過足癮。  挑殼呈墨綠 腹臍凸起  我國螃蟹種類豐富,細分有600多種,總體上可以分為海蟹和河蟹兩種。海蟹,產於渤海等沿海一帶,三四月份最肥。河蟹在遼河水系、黃河水系、長江水系都有分布,10月份是吃河蟹的最好時節。無論哪種螃蟹,挑選時都可以遵循下面四個步驟。  一是觀色澤。殼背呈墨綠色的,一般都體厚堅實,呈黃色的,大多較瘦弱。
  • 秋風起,蟹兒肥!快來崑山赴一場螃蟹之旅,感受舌尖上的饕餮盛宴!
    秋風起,蟹腳癢 菊花開,聞蟹來 每到這個時候 最值得期待的便是一場令人大快朵頤的鮮美蟹宴
  • 蟹肥菊黃,「蟹」逅中秋最難忘
    ■ 王書凝有些人判斷秋天的到來,是用眼睛看那梧桐細雨,是用皮膚感受那一場秋雨一場寒;而我,是被味覺提醒——秋風響,蟹腳癢,吃螃蟹的季節又到了。蟹腳有毛,不耐秋風吹拂。秋風一響,所有水域裡的蟹即刻得了指令,沿河下江地朝入海口奔去。高天流雲,菊花黃,蟹正肥,持螯把盞浮大白,誠為人間一樂事矣。而秋高氣爽之時,恰是桂香蟹肥的季節,所以螃蟹與桂花甜酒必是最搭佳品。因為奶奶的生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那天,所以每年這一天我們全家都會趕到奶奶家一起慶祝她的生日,闔家團圓度中秋。
  • 秋風起蟹膏黃,是時新秋蟹正肥
    秋風起,蟹膏黃。秋天最鮮美的食物應該就是螃蟹了,蟹黃肥美、白壁脂膏,想來無人能抗拒螃蟹的誘惑,就連李白也曾說過: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螃蟹的營養價值極高,富含大量的蛋白質、鈣以及鋅元素等,因螃蟹性寒因而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中醫認為螃蟹具有養筋活血、通經活絡的作用,因而比較適宜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者。
  • 秋風起蟹兒肥,正是吃蟹好時節,來看螃蟹怎麼做才好吃
    秋風起,蟹腳癢,氣溫漸漸降低,但是對螃蟹的熱愛卻更加火熱。每年到了九十月份,就是螃蟹長成的時節,多少老饕衝向水產市場只為了能挑選到上好的肥螃蟹做成菜餚來紓解胃裡的饞蟲。熱愛美食的人們也圍繞著它創造出了許多截然不同的製作方法,無論是清蒸還是爆炒都是別有一番風味,這些用蟹做成的美食究竟是有多好吃呢?平日裡大家買螃蟹回家都是直接上鍋清蒸,那麼今天小編來教大家一種麻辣鮮香的螃蟹吃法,那就是——「香辣蟹」。我們做香辣蟹所需要到的食材有:大閘蟹、薑末、蒜末、小蔥、香菜、郫縣豆瓣醬、生粉、生抽。
  • 秋風起,螃蟹肥,古人的快樂「蟹會」
    蟹始肥(北方蟹早,諺云:七尖八團)。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助共食,嘻嘻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畢,飲蘇葉湯,用蘇葉等件洗手,為盛會也。」後廷宮眷是一群養尊處優飯來張口的人。
  • 秋風起蟹黃肥,正宗的香辣蟹,鮮嫩香辣入味,辣的十足過癮
    秋季是一個很是豐收的季節,也是很多的水果成熟的季節,更是一些魚蝦蟹肥美的季節,在還有幾天的時間就到了,一個很重要喜氣團圓的中秋節,在這一天不僅要吃甜甜的月餅,還要做上一桌子的美味佳餚,在現在的這個季節正是螃蟹肉肥多汁的時期,在這期間這一天做上一道正宗的香辣蟹,是不是感覺有上來一個檔次呢
  • 洪澤湖大閘蟹:菊黃蟹肥正當時
    洪澤湖大閘蟹:菊黃蟹肥正當時2008-09-25 10: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新華日報        瀏覽量: 2861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秋風起,蟹兒肥。
  • 秋日詠食蟹:秋風起蟹腳癢,秋蟹肥秋蟹香
    皮日休的《詠蟹》詩云:「未遊滄海早知名,有骨逐從肉上生。莫道無腸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全詩不作一個蟹字,卻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態寫得活靈活現,道出了蟹的無知無畏。宋時蘇東坡在《丁公默送螃蟹詩》中寫道:「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詩人以詩換蟹,一換就是兩隻,「尖」為公蟹,「團」即母蟹,食之不禁感嘆「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
  • 秋風起蟹黃肥丨聽說不吃螃蟹的秋天不完整
    「秋風起,蟹黃肥菊花開,聞蟹來。」拋去古人,近代嗜蟹的人也並不少,如畫家徐悲鴻「魚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見了冤家不要命。」汪曾祺先生這樣描述吃蟹:菊花開的時候,青殼白肚、黃毛金鉤的青蟹,背殼在水裡閃著青幽幽的光,放在桌上,八足挺立,雙螯騰空,臍背隆起,威風凜凜,清煮或清蒸後翻開紅通通的殼子,疊金交玉,黃是黃,白是白,還沒吃就是一種奇妙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