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蟹的季節!怎麼吃,頗有講究。
「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紅樓夢》中一場別開生面的「螃蟹宴」,讓人們驚嘆,原來食蟹也可以是這樣,通俗裡帶著風雅,風雅中儘是青睞。
在充滿好奇心的世人追逐下,自然界諸多生物都以最簡單的烹飪方式,成為了人間美味。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動圖截取自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
秋風起,蟹腳肥,趁一波蟹肥菊黃,小編今天也請出館裡的蟹友們來和大家聊聊那些頗受追捧的蟹。
01認識這樣的蟹
蟹之雅稱
每一件受人青睞的物件背後,總有幾個讓人羨慕的雅稱。螃蟹也不例外,因為喜愛,古往今來,人們賦予它很多雅稱。
宋代傅肱的《蟹譜》中寫道:「蟹,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容,則曰無腸。」此外,又因其外殼含黃,稱作含黃伯;蘇東坡也有《尖團》詩:「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以「尖團」,來代稱螃蟹。有意思的是,連公母螃蟹都有不一樣的叫法,雄蟹是蜋螘(láng yǐ),雌蟹稱作博帶。可見古人對蟹是非常偏愛了。
清 陳銑菊蟹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不過在這眾多雅稱中,小編最喜歡「菊下郎君」這一稱謂。「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金秋時節,滿地金黃,萬物豐收,這時候的蟹更是膏肥蟹美,讓人垂涎欲滴,想像著在桂香飄散的季節,能小酌一杯酒,三兩下飯蟹,真乃人生幸事。
蟹有六足?
「蟹六跪而二螯」,以荀子為先提出螃蟹有六跪和兩隻似鉗子的螯。後來人們發現,螃蟹好像有八隻腳,那被世人所信奉的「六跪」是不是就要打上問號了呢?
當然,後來也有人對此提出了疑議。明朝時期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宋人蘇頌的話:「(蟹)類甚多,六足者名跪(音詭),四足者名蜚(音誹),皆有劇毒,不可食。」說螃蟹有毒當然有點危言聳聽,但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大自然生物萬千,螃蟹有幾隻腳其實是不能下定論的,「六跪二螯」的說法可能只是荀子發現的大多數,湖蟹、河蟹、毛腳蟹、青蟹、海蟹、大石蟹等等,畢竟這麼多種類的螃蟹,誰知道還有哪些物種尚未被探明的呢。
作為熱愛美食的民族,我們在追尋美食的路上從未認輸。無論是在其他地方泛濫成災的小龍蝦、還是無處擱置的皮皮蝦,亦或是看起來兇險有毒的大螃蟹,經過我們的探索和努力,都成為了餐桌上或是文人墨客眼中的佼佼者。
常書鴻油畫《罐與河蟹》
不妨數數圖中的蟹有幾隻腳~
02食蟹也講究
蟹正肥時秋色老,
鴉爭噪處夕陽殘。
未須多進玻瓈椀,
滿樹霜紅正好看。
——《又和》宋朝·洪諮夔
蟹的美味,讓人們在吃蟹之餘,更加注重氛圍的體驗,為其作畫寫詩,頗為講究,也留下了不少食蟹佳話。
蟹時意趣
追求氛圍感和藝術感的古人,常將蟹放置於一種浪漫情境之中,對它的鐘愛也是非同一般。《紅樓夢》第三十八回經典片段「食蟹宴」,大家相聚吃蟹賞秋,在吃蟹、作菊花詩過後,寶玉道:「今日持螯賞桂,亦不可無詩。」一時興起,黛玉、寶釵等人紛紛作詩,硬是把吃蟹宴上升到了一場賽詩會。
魏晉時期可能是中國古代最灑脫的時代之一,那時的人們連吃蟹都變得頗有風尚。引領了吃蟹時尚的東晉名士畢卓,鍾愛酒和蟹,「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人生至味是酒蟹,享受人生就是這麼簡單。
吃蟹品蟹的終極愛好者,怎麼能缺少我們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呢?李白愛酒人盡皆知,作為一個懂得享受的浪漫詩人,李白有《月下獨酌四首》,在金秋月下,以月為友,對酒當歌的同時,還不忘配上最佳拍檔,「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螃蟹配美酒,好比瓊漿玉露,這樣的評價足夠,能作出這樣流傳千古的詩句,自然也離不開美味的大螃蟹。
不僅現代人對蟹愛不釋手,古人吃蟹、飲酒、作詩,終其一生都不忘蟹之美味。世人皆知著名畫家齊白石擅長畫蝦,夏衍卻囑託93歲的白石老人畫蟹。畫家吳茀之獨愛青蟹,曾作《青蟹圖》並題跋言:「青蟹大者可一二斤,脂與黃甚飽滿,味同螃蟹而價廉數倍,何食之者寡耶?」想要將蟹畫的生動形象,那畫家必然要對畫的對象有一個非常通透的了解。螃蟹家族,種類繁多,每一類都有不同的形態特徵,蟹腳的大小長短、肚臍的樣子,殼是圓的還是扁的......都需要深入的觀察。能用寥寥數筆將蟹畫的活靈活現,正是畫家技藝高超的體現。
1953年齊白石畫蟹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吳茀之青蟹圖
浙江省博物館藏
大蟹八塊
有傳說在大禹治水期間,夾人蟲(就是螃蟹)泛濫,被大禹的手下巴解給紅燒了,後來發現味道其味道鮮美,螃蟹由此走上餐桌,這大概就是我熟了,我也紅了。
傳說的真實性暫無法考證,不過考古發掘出的蟹殼在良渚、崧澤文化時期就有,而早在周朝時期蟹也被列入御膳。《周禮·庖人》中有提到「謂四時所為膳食,若荊州之魚,青州之蟹胥,雖非常物,進之孝也。」蟹胥,大概就是一種蟹醬,也就是說,食蟹不遲於周代。食蟹年代久遠,再加上螃蟹的結構複雜,人們為此發明出了著名的「蟹八件」,精美的蟹具,讓食蟹這件事變得更加精緻有趣、雅俗共賞。
蟹八件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吃蟹工具到明朝末年已經基本完備,以蘇州為盛,到清朝末年,甚至成為蘇州人嫁女的陪嫁之一。據《考吃·食蟹》記載:明代初創的食蟹工具有小方桌、腰圓錘、長柄斧、長柄叉、圓頭剪、鑷子、釺子、小匙八種,簡稱為「蟹八件」。這八件工具應用螃蟹而生,將吃螃蟹需要用到的墊、敲、劈、叉、剪、夾、剔、盛等多種功能整合在一起。
賈雨村用「蟹八件」吃蟹
動圖截取自電視劇《紅樓夢》
古時人們傳唱這樣一首詩,完美地演繹出了人們在吃蟹上的講究:「錘敲蟹殼唱八件,金鋸剖螯舉觴鮮。吟詩賞菊人未醉,舞鉤玩鑷樂似仙。」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桂花樹下,秋菊旁側,當熱騰騰的螃蟹端上小方桌,然後用圓頭剪刀剪下蟹腳和螯,輕輕敲打蟹殼周圍,而後就可以用長柄斧劈開蟹殼,或夾或剔取出蟹肉蟹膏,再蘸些佐料,那味道必定是極美的。這樣的吃蟹過程,是一種浪漫,一種雅事,是一場瀟灑的盛宴。而這些器件,一定是非常精緻的,能這樣吃蟹的人也一定是非常講究的人。
《紅頂商人胡雪巖》中記載:「七姑奶奶親自下廚,指揮廚子用紫蘇蒸蟹,接著開箱子找出一套銀餐具,小鉗子、小釘錘,做得極其玲瓏可愛。」這裡大概就是我們說的「蟹八件」無疑了,當然,後來也發展出了其他的器具,甚至多達二十四件,不過「蟹八件」卻是精緻的吃蟹代表。現在我們吃蟹已經很少用到這樣套裝了,但這樣精細的吃蟹盛宴,還是為人們所嚮往。
從古至今人們對蟹都青睞有加,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無「蟹」不歡的場面呢?可能是螃蟹「橫行霸道」惹了眾怒,亦或是人們對浪漫雅致的追求,將一隻單純的螃蟹提上了詩詞歌賦的高度,不過,由此衍生出的蟹文化倒是讓我們感慨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想了解哪些有趣的飲食文化呢,留言告訴小編吧~
參考文獻:
1.劉亞慶,譚光萬,任耀飛.古文獻中有關蟹內容的整理與分析[J].農業考古,2010年第1期.
2.蘭殿君.蟹文化趣談[J].書屋,2016年第11期.
3.李敏.蟹八件[J].國學,2014年第4期.
- 文末互動 -
大家來說說,大閘蟹怎麼做最好吃?
作者 | 陶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若侵權請聯繫浙博信息資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