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教育的更大解放

2020-11-24 中國青年報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改革開放最大的成功奧秘,其實就是解放了生產力,解放了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因為解放了農民,我們的餐桌開始豐富起來;因為解放了工人,我們的日用消費品開始豐富起來;因為解放了資本,我們方方面面的發展速度快了起來。

    教育當然也不例外,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世界公認:我們創造了窮國辦大教育的奇蹟,全面普及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實現了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但是我們的教育仍然面臨許多問題,還沒有達到人民群眾真正滿意的程度。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的解放仍然不夠。

    6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曾經呼籲教育的解放:「創造的兒童教育,不是說教育可以創造兒童,兒童的創造力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過五十萬年與環境適應鬥爭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發揮或阻礙,加強或削弱,培養或摧殘這種創造力的是環境。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並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於民族與人類。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之工作。」所以,他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小手,解放孩子的大腦,解放孩子的時間與空間。

    現在看來,陶行知先生的呼籲仍然沒有實現。教育的解放仍然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當務之急。我們首先要解放學生。從分數的牢籠中解放孩子,讓他們不再為分數而活著,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自己;其次要解放教師,從考試的鐐銬中解放教師,讓他們不再成為考試的囚徒,讓他們真正地享受幸福完整的教學生活,體驗教師職業帶給他們的成長、尊嚴與快樂;還要解放校長,從評價排名的恐懼中解放校長,讓他們聚精會神地思考教育,讓他們成為真正的教育的行家裡手;最後還要解放教育廳的廳長、局長,從一個個升學的指標中解放廳長局長,讓他們不要「跑部錢進」,不要「仰人鼻息」,從對上負責變為對下負責,從對分數負責變為對未來負責。

    一句話,解放教育的關鍵是「還權」,把那些本來屬於學生、屬於老師、屬於校長、屬於廳長局長的東西還給他們自己。

    在30年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儘管教育的能量沒有充分釋放,還是有許多地方政府和民間的力量,在制度的夾縫中頑強而執著地尋求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創造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教育奇蹟,為中國教育增添了些許春色。無論是湖南汨羅的素質教育探索,還是山西前元莊的農村教改新政;無論是江蘇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突破,還是山東杜郎口的教學改革風暴;無論是政府推動的新課程改革,還是民間自發的新教育實驗,30年來教育改革確實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問題在於,由於以應試為導向的教育體制沒有根本的變化,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民間力量,基本上還是在帶著鐐銬跳舞。一方面是有形的鐐銬,各種考試、評比、檢查、評估,讓你無法動彈超越;一方面是無形的鐐銬,各種心理的壓力、輿論的壓力,讓你無能為力。

    我發起的新教育實驗,作為民間教育改革的一種嘗試,1999年萌動,2002年開始行動,至今已經走過了近10年的時間,發展到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19個縣級實驗區、近600所實驗學校,100多萬教師與學生參加了實驗。新教育實驗以讓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標,以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等六大行動為途徑,努力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的範式。新教育實驗的「晨頌、午讀、暮省」的兒童生活方式、「毛蟲與蝴蝶」兒童階梯閱讀、教師專業發展地圖以及「每月一事」等項目,受到了一線教師與學生的歡迎,一大批平凡普通的教師在新教育實驗中脫穎而出,享受到專業成長的快樂。而我們的孩子們,通過新教育實驗,與那些人類最崇高的思想對話,享受到教育本身的魅力。因此,新教育實驗被一些媒體評論為中國的「新希望工程」。

    儘管新教育實驗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是它的成長同樣也是困難重重。儘管事實已經不斷證明新教育實驗不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是在分數的壓力下,許多學校仍然心有餘悸,不敢放開手腳。所以,我認為,中國的教育需要進一步的改革開放,需要進一步的「解放」。

    民間的力量是巨大的,民間的智慧是無限的。你給民間多大的舞臺,它就能夠創造多大的精彩;你給民間多大的空間,它就能夠演繹多大的輝煌。希望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更多地汲取民間的教育智慧,更多地引入民間的教育資本,更多地釋放民間的教育能量。一句話,期待教育的更大「解放」。解放了民間,也就解放了自己。

    作者小傳

    朱永新,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蘇州大學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先後求學於江蘇師範學院(現蘇州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主修教育心理學,一直攻讀到博士後。曾任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有人稱,在中國眾多的市長中,朱永新是學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

    20年來,在國內和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發表有關教育的論文400餘篇,出版了多本論著。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中華教育思想研究》、《困境與超越——當代中國教育述評》、《心靈的軌跡——中國本土心理學論稿》、《我的教育理想》、《一次夢想的遠徵》、《我在政協這五年——一個民主黨派成員見證的中國民主政治進程》等。

    2007年第七屆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中華十大財智人物,2006年中國十大教育英才,2005年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候選人,2003年《南風窗》「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

    在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以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做出的恢復高考、對外派遣留學生的重大決策為起點,中國改革開放事業踏上了日新月異的新徵程,中國教育也邁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步伐。30年來,中國教育經歷了大變革、大發展、大跨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但是,發展不能替代改革,應當承認,中國教育的現實與理想的教育、人民滿意的教育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時刻,我們有必要在紀念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用科學發展觀的理性光芒來審視當今教育的現狀,並在世界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在中國社會波瀾壯闊的深刻變革中去思考中國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最近,對未來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作出全面規劃和部署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過程中,並將交給公眾公開徵求意見。這意味著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與創新將要繼續推進。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本版新開闢一個欄目——「教育的期待」,歡迎教育改革的實踐者、教育工作者和青年讀者來這裡發表你的看法,說出你的期待。

    來稿請寄:北京市東直門海運倉2號中國青年報教育科技編輯室

    郵編100702

    電子郵箱:jiaoyu@cyd.net.cn

    ——編者

    

相關焦點

  • 教育對腦科學的期待 腦科學對教育的影響
    全國各大醫院、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神經科學家、專家及腦科學教育家等300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本次大會首次設立了「教育腦科學專題研討會」,主題研討教育對腦科學的期待,腦科學對教育的影響,以此來推動我國「科教興國」戰略計劃的實施。
  • 解放受困的靈魂 李百芹心理奇點教育的探索之路
    總有一種教育能打開心靈之鎖,解放受困的成長內力。李百芹所探索的就是這樣一種教育,她把它命名為「心理奇點教育」。一、心靈被鎖天地暗,何處靈犀一點通?當李百琴用鮮活的案例展示出一幕幕因家長的過分期待與焦慮所導致的悲劇,並指出家長給孩子幫倒忙的一系列言行,對號入座的家長們熱淚盈眶,如夢方醒:在高考的緊張、焦慮中,原來孩子們需要的不是我們的教導,而是我們的理解和陪伴,原來我們不厭其煩的囑託是幫了倒忙……以後,李百芹又應邀把自己的「陪伴」課程開到了五所兄弟學校,並延伸到了初中、小學乃至幼兒園的「呵護天才,陪伴成長
  • 給中學生更大的「造夢」空間
    其實,我們不但要歡迎更多開明的父母,歡迎更多勇於實踐肯於引導的老師,更要倡議社會給這些「異才」提供更大的「造夢」空間,提供更多的機會平臺,讓更多青年學子積極喜歡上發明創造,更要歡迎更多的大學擴大自主招生傾斜力度,不拘一格降人才,讓這樣的青年學子沒有後顧之憂!
  • 解放公園十二景IP,用創意為文旅賦能
    解放公園作為武漢市三座國家重點公園之一,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為進一步展示公園文化內涵,提升公園知名度,解放公園開啟公園IP打造之路,並邀請關山覺(字繪中國)團隊,為公園十二景打造獨特的IP形象。
  • 解放受困的靈魂——一位心理指導老師「心理奇點教育」的探索之路
    原標題:解放受困的靈魂——一位心理指導老師「心理奇點教育」的探索之路 解放受困的靈魂 ——李百芹心理奇點教育的探索之路 總有一種教育能打開心靈之鎖,解放受困的成長內力。 李百芹所探索的就是這樣一種教育,她把它命名為「心理奇點教育」。
  • 阿爾及利亞大使談G20:期待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近日,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阿爾及利亞將會以積極的態度關注此次峰會,期待中國在全球治理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希望G20杭州峰會更多考慮發展中國家訴求。   布哈利法大使表示,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形勢下,希望中國為全球經濟復甦發揮更大作用,期待G20杭州峰會能找到辦法解決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推動各國間的對話與協作,從而建立有利於世界人民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他說:「我們希望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改善國際金融機構的運營。
  • 嗨學股份的存在使在線職業教育有了更大的增長空間
    嗨學股份的存在使在線職業教育有了更大的增長空間 來源:財訊網 • 2020-12-02 10:33:11 嗨學網誕生於
  • 大學校長和教育廳長,都是「一把手」,誰的級別更高、實權更大?
    大學校長和教育廳長,都屬於是相應的教育行業中的「一把手」。那麼,這兩種「一把手」,到底誰的級別更高一些,到底誰的實權更大一些呢?現在,就讓我們通過不同角度的比較,來了解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大學校長的級別,和教育廳長的級別,到底誰更高呢?
  • 延安時期《解放日報》上的廣告
    延安時期創辦的《解放日報》,是中共辦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通過合併、改版、整風等規範確立了辦黨報的方針原則,對建國後辦報有重要指導意義。但正是基於此,人們大多將目光集中在該報宏觀意義上,而忽略了《解放日報》常態化的一面。作為一份面向大眾的紙媒,客觀上亦是廣告業主很好的宣傳平臺。
  • 《怪物獵人世界》屬性解放是什麼?屬性解放技能介紹
    下面為大家帶來的是玩家「雨醬」分享的怪獵世界中屬性解放的解析,一起來看看吧。 某些武器擁有隱藏屬性,這個屬性值在面板中呈現(灰色字體),表示該屬性沒有被激發,此時這把武器屬於「無屬性」,可以享受無擊珠加成,當準備「屬性解放」這個技能以後,便解放該武器的隱藏屬性,此時該武器變為屬性武器,並無法享受無擊加成了!有些萌新在配裝時,不知道這一點,某些裝備中含有屬性解放技能,將武器的屬性解放出來了,就以為自己的武器和別人的武器不一樣。
  • 以更大決心衝破束縛和藩籬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以更大決心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這一要求既切中時弊,又鼓舞士氣,有利於我們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受任何風險和幹擾的影響,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動搖,打好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  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
  • CRC首站磨合良好 斯柯達紅牛車隊期待更大突破
    車隊期待在後面的比賽中取得更大的突破。經過三天的鏖戰,2013賽季CRC的首戰比賽16日在湖南郴州市落下帷幕。在34支車隊參加的比賽中,上海大眾斯柯達紅牛車隊新加盟車手徐俊獲得全場第四、國家兩驅組亞軍,另外一名車手蔣智洋躋身全場第九、國家兩驅組第三。因此,雖然球隊英國外援麥克西意外退賽,但仍然不妨礙斯柯達紅牛車隊拿到國家兩驅組廠商杯冠軍。
  • 《動物解放》推薦您看看
    彼得·辛格(Peter
  • 這些「解放西」名場面,你見過嗎?
    《守護解放西2》第7集「守護繁華」上線不到半天,節目中醉酒女孩在坡所的這句咆哮:「整個長沙!我是老大!」迅速成為話題竄上熱搜。同城榜熱搜第1,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1.2億;話題#守護解放西周五全民期待,借鑑羅翔老師解析「『解放西』男海王」的點評就是:本以為遊進了姐姐的魚塘,沒想到姐姐是個「海王」。
  • 機器翻譯能解放生產力嗎?
    我們都知道只有技術革命才能解放生產力。在翻譯領域裡,基於自然語言「神經網絡模型」的機器翻譯的出現,終於讓大家看到了顛覆性的技術。從中,大家看到「神經網絡」的革命性和未來性,內心中對這項技術有了些憧憬和疑問,也就有了如此疑問。我們不講總的機器翻譯歷史和時間軸事件,僅從應用角度到來看,軟體翻譯可以有三個階段。
  • 【好書推薦】《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
    1973年4月5日,彼得·辛格在《紐約書評》上撰文,首次提出「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一詞。辛格在這篇文章基礎上寫成的《動物解放》一書出版,「動物解放」一詞由是深入人心,並成為30年來風起雲湧的動物權利運動最為響亮的口號。
  • 雲充吧合作|《解放·終局營救》戰火硝煙下的真情
    為我們現在的和平年代 犧牲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備受期待的,講述了周一圍飾演的解放軍炮兵偵察連連長蔡興福所帶領的解放炮兵偵察別動隊將要執行一個特殊的火線任務——不僅要將國民黨重兵看守的地下兵工廠一舉摧毀,還要救出被關押在監獄中的人質。
  • 八大課堂實例,帶你近距離感受STEAM教育
    STEAM教育是一種與生活緊密聯繫、注重理工科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的跨學科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習者在實踐中逐步理解概念,並通過大量實驗與實踐,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解決真實問題的必備技能、策略和思維方式。2019年,四川省教育廳技術物資裝備管理指導中心啟動了「STEAM教育(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改革試點」項目,遴選出43所學校試點實施亞卓教育《創意科學實驗課程》,積極探索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堂,看看實驗校教師是如何開展STEAM教育?
  •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CEO周成剛:對未來的國際教育依舊充滿期待
    想獲得優質的國際化教育只有出國留學一條路嗎?如果把這個問題拋給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CEO周成剛,他的回答是「不一定」。 作為國際教育的堅定倡導者,周成剛沒有一味地呼籲留學。在他看來,同國際接軌不等於出國留學,更關鍵的還是在於自我的改變與調整,理解世界的規則,尊重發展的規律。
  • 果凍:婦女解放了,男性也得救
    果凍 評論作者計算機、外語、足球……在眾多需要「從娃娃抓起」的項目中,眼下又多了一項「女性教育」。前日,廣東省婦兒工委召開《廣東省婦女兒童發展規劃(2011—2020年)》編制網絡問策座談會,8名網友代表針對廣東婦女兒童的發展狀況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