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鄉隔離鎮江鎮的田頭湖溝裡,長著一種野草,似禾非禾,似稻非稻。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生產隊養牛的人放牛去吃它,放鴨去吃它的稻穗,那個時候還小,不知道它的來歷,大人叫它做「水鬼禾」,也有人叫它做「番鬼禾」。早幾天看了新聞,查下百度,才知道它原來是國家級熊貓的保護性植物。 鎮江野生稻屬普通野生稻品種,是90年代在高州境內發現的中國面積最大、最罕見、保護得較好、種性原始、很有育種價值、瀕臨絕種的珍貴野生稻資源。1997年,中國科學院的謝中穩、錢韋兩位博士帶著國家「九五」星火計劃——利用野生稻基因育種的課題,到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普查野生稻資源。同年11月,來到廣東高州市,在當地農業局和鎮政府的協助下,在距鎮江鎮3公裡處的大嶺村合丫垌沼澤地,他們發現了大面積野生稻,其中連片生長面積達15畝。後又在朋山陂頭垌沼澤地發現了100多畝,其中連片面積達30畝。1999年底,中國科學院再次派專家前來考察,並加以確認。不久,在該鎮那射村委會譚碌竹根底垌,鎮江鎮幹部又發現了大片的野生稻,高州農業局有關技術人員曾三次到現場取樣研究,證實與朋山陂頭垌發現的野生稻是同一品種。大嶺村委會合丫垌沼澤地的野生稻中國迄今發現的野生稻主要有三種:普通野生稻、藥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其中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栽培稻為一年生,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的近緣祖先,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素有「植物大熊貓」之稱,蘊含著高產優質、耐寒抗旱、抗病蟲害、繁殖力強等優良基因,在遺傳基因上集中了制種優勢,具有重大的研究和開發價值。經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等權威機構研究鑑證,鎮江野生稻,屬中國非常罕有的瀕臨消失的「不歸家」物種類型,其利用價值、保護價值更大。「不歸家」野生稻,當地人叫「水鬼禾」,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水,常年生長在有水的河邊、溝邊和沼澤地帶。抗蟲病能力強,耐寒性強,屬強感光型物種。其根系發達,分櫱力強,再生力強。冬季生長緩慢;春季生長迅速;夏季生長茂盛;秋季經短日照作用後,於10月份抽穗揚花,11月份成熟,成熟後稻粒自然脫落,穗稈漸漸乾枯,頭部又長出分櫱,繼而循環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