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戴上VR帽子的耳機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2020-11-26 雷鋒網

虛擬實境(簡稱VR)是一個嶄新的,蒸蒸日上的產業。但VR領域的繁榮到目前為止,看起來仍然沒能脫離自high,並且還有可能在越high越高。VR設備還在層出不窮和難以商業化,VR耳機又來了,一家名為Coolhear(東方酷音)的公司就在發布會上找來了VR領域各個環節的組成部分,一起來相互取暖。

那麼下面就來談一談這款戴著VR帽子的耳機究竟做了些什麼。在發布會上Coolhear的CEO李斌表示,這款耳機一共有兩個核心技術,其一是和南大聲學所合作研發的主動降噪技術。第二個就是能夠配合VR內容使用的3D音效技術。

主動降噪要找專業的來

作為耳機來說,主動降噪技術被越來越多的耳機作為一個重要賣點而重視,Coolhear也不例外,主動降噪成為這款耳機的核心技術之一。但主動降噪即使要做好並不簡單,但Coolhear的背後有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在。百度搜一下,南大聲學專業排名全國第一,尤其是電聲方面更是突出。和華為等企業也有不錯的關係,聯想到李斌出自華為,南大聲學研究所的參與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主動降噪的方案上一般分為前饋式和反饋式。前饋式是麥克風與喇叭單元這兩部分隔離開的設計,採集聲音的麥克風被設計在腔體的外面。這樣做的好處是發聲單元所產生的聲音不容易被麥克風收集到,對於聽感影響較小。麥克風在採集外部噪聲聲波之後,通過函數處理,讓發聲單元能夠產生與噪聲相反的聲波(相位差180°)來中和噪音。

反饋式則是做在腔體的內部,位於發聲單元的附近,好處是能夠採集到的噪音更接近人耳能夠聽到的噪音。但缺點也顯而易見,如果算法不夠優秀可能會把音源的部分聲音當成噪聲,造成聲音的失真現象。所以做的不好的反饋式降噪開啟之後聲音細節反而會丟失較多。

在選擇哪種降噪方式上,CEO李斌說Coolhear選擇了前饋反饋結合的混合式降噪,所以應當是在外部和內部都有麥克風來收集噪音,雖然能最大的收集噪音,但對算法函數的要求也是非同一般,南大聲學在電聲和降噪方面的調教應當是貢獻良多。而最後的效果嘛,李斌表示力壓友商們壓力不大。

VR耳機和3D音效有什麼關係

在發布會上,CEO李斌講到了Coolhear耳機的另一個核心技術——3D音效。關於3D音效的說法在市面上能聽到很多,但沒有一家能講清楚究竟什麼是3D音效,或者說3D音效有什麼樣的標準。實際上,就是沒有的,這只是一個營銷概念。那麼在Coolhear上,3D音效又代表了什麼呢?

首先我們從虛擬實境,也就是VR的特點來看,從字面上來說就要具備和現實一致的物理定律。你把頭轉向左邊,那必然就和剛才直接看前面是不一樣的內容。假如說看一場演唱會,只有一個方向是舞臺,那麼歌手的聲音也只會從舞臺方向的喇叭傳來,其他的方向都是歌迷的聲音。所以VR設備都是具備陀螺儀的,能夠感受到頭部的轉動。

李斌說在VR上,視覺肯定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它能夠佔到70%,畢竟人類基本上算是視覺實物,「眼見為實」的概念已經深入骨髓。但視覺不是虛擬實境的全部,聲音方面也能夠佔據20%左右的份量。人既然是一種可以辨別聲音的方向的生物,那麼沒有指向性聲音的虛擬實境肯定就是殘缺的。

根據李斌的說法,Coolhear上的3D音效的概念是,能夠分辨出12個方向聲音的技術,概念很簡單,叫什麼也都無所謂。李斌介紹,根據麻省理工的研究,有5%的人能夠感受到15°角度差的聲音,而95%的人都只能感受到30°的偏差。為什麼不做成8個或者16個方向,就在如此。

但關鍵的一點是,普通的耳機具備分辨出12個方向的能力嗎?按照雙耳定位的原理說,聲音的方向是由聲音傳導到兩個耳朵的時間差來判斷的,即便是普通的耳機,只要在音源上做些調整,都應該具備方向指向性。

沒錯,Coolhear的3D音效是一個軟體算法上的概念,通過使用軟體將音源再編輯,使其中的一些聲音具備明顯的方向性。這個功能對於場景的還原有幫助,能夠還原出更好的聲場感。而其技術來源於麻省理工大學的一項開源項目,然後Coolhear和南大聲學所一起打造了一套能夠將普通音頻轉換成3D音樂的SDK。

只是如此一來,3D音頻的資源數量就成了一個明顯的桎梏。根據李斌的說法,在上市初期的時候,將會有100首以上的3D音樂。不過面對海量的音樂資源,這單數量顯然是顯得有點杯水車薪。

按照李斌的設想,Coolhear耳機在脫離VR設備的時候,要打造的是還原影院的感覺。在觀看變形金剛這種大片的時候,槍聲和人物的方向位置都能聽的清清楚楚,還原真實的臨場感。只是這方面也和VR內容的狀況有些相似,都面臨著內容不足的問題。

只能聽一百首3D歌曲?兩天就能循環一遍,而且到底什麼樣的歌才有3D化的必要呢?

後記

選擇一個不成熟的產業很有勇氣,選擇不成熟產業的周邊產業更有勇氣。在VR設備還面臨著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下,VR耳機看起來就只此一家了。戴上VR的帽子會不會成為一種限制,好像沒有VR設備的消費者就沒有買Coolhear的理由了。

對此李斌表示,他看好VR設備的發展,並且認為明年VR產業將會迎來爆發的春天,如果現在不做,可能明年就會落於人後。

成功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但把握什麼時候切入一個產業的時間,與從什麼角度去切入,是每一個產品經理和創業者都要想破腦袋的事情。明年VR會爆發嗎,誰知道呢?


對話產品家,發現隱藏在產品背後的匠心

「唯物」是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打造的產品報導品牌,微信公眾號:okweiwu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AirPods 之後,未來的耳機可能是「無形」的
    最近以色列一家科技公司 Noveto 就發布了一款新產品,能隔空將音頻定向傳輸給特定用戶,其他人則聽不見,就像戴上了一個無形的 AirPods。想像一下,當你在地鐵上看劇時外放音樂、在深夜看球裡可以將音量調到最大,卻不會打擾別人,自己也能聽得清清楚楚,那麼耳機似乎也沒什麼用了。沒錯,這項技術的終極目標,就是取代耳機。
  • 「唯物」當一款藍牙音響不追求音質,它會追求什麼?
    如果有創業團隊在深圳做一款藍牙音響,處境應該會相當尷尬。因為它在成熟的同時門檻極低,只要擁有渠道資源,基本上不存在什麼商業風險。按照正常的邏輯,低風險意味著低回報,因此那些熱衷於一夜暴富的人,很少有對此感興趣的。不過即使如此,在音響也被「智能」了一番之後,原生態的BOBOO還是能讓人眼前一亮,原因是它看上去實在不像個音響,當然,它也看上去不像任何電子產品。
  • 饑荒哈姆雷特:小偷帽子有什麼用?戴上之後化身惡的源頭!
    新版本的冒險已經開始,在哈姆雷特的世界裡新加入了許多新角色和新道具,其中小偷帽子就是一個飽受爭議的道具。的確饑荒世界裡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道具,每個道具都有特定的使用方法。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小偷帽子到底是做什麼的,具體應該怎麼用。小偷帽子這個道具是跟隨哈姆雷特新世界一起上場的,最初這個帽子的所有者是哈姆雷特豬鎮裡面的一個蒙面豬,很多人喜歡叫它小偷或者強盜。
  • 科學家發明了一頂「神奇帽子」,戴上去就能長頭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脫髮已經成為了男女老少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尤其是風華正茂的90後,晚上跟人道安都不用「晚安」了,而是「早點睡,小心禿」。所以,現在但凡是有防脫治禿的新技術,一出來都會立即引發熱議。比如最近,一頂神奇的「生發帽」就撩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這頂帽子是由華人科學家王旭東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的。
  • 商家出「眼底上弦月」隱形眼鏡,會在瞳孔旋轉,實戴成鬥雞眼
    商家出「眼底上弦月」隱形眼鏡 實戴竟成「脫窗」沒想到隱形眼鏡會在瞳孔裡旋轉,戴起來瞬間像翻白眼。隱形眼鏡除了能矯正近視,也成為許多女生打造外表小心機的重點,如變色、美瞳片都成為熱門話題。有網友最近分享一款新產品「月牙光暈隱眼」,號稱能讓眼睛裡有一道美麗的月牙暈,眼睛能更加立體有神。她原本十分心動,卻看到多張實拍示意圖,讓她馬上消火還貼上網「勸世」。
  • 技多不壓「聲」——聲闊Liberty Air 2 Pro體驗
    最近《蝦米音樂》停止服務這事也是鬧得沸沸揚揚,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再見」,一時間廣大用戶和網民內心十分複雜,有因為多年陪伴而不舍的「爺青結」,有對優秀品質服務終結而感到的惋惜,也少不了表達不解,更多的是懷念曾經,究其根本,都是來源於我們對品質音樂的熱愛,而《蝦米音樂》正是因為承載了這無數份真誠的熱愛,才使得如今的「停服」令人唏噓不已。
  • 「唯物」 磁懸浮音箱挺酷,但Crazybaby憑什麼能眾籌到80萬美金?
    設計師出身的他對於時尚和流行有自己的理解,喜歡穿Vans、Y-3、花笙記,雖然Allen更希望做一個「極客」,但確實他身上仍然有一股潮流特質。他承認Crazybaby是一個設計和硬體驅動型的公司,「酷」也是Mars音箱的固有屬性之一,他們希望做的是一個又酷音質又好的音箱,而不是一款為了音質會在外形上無限妥協的設計。Allen說:「我覺得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有了很棒的東西,但在音箱上卻一直沒有一款真正出色的產品」。Mars的設計是不是當初他最想要的那個?
  • 戴VR 頭顯的尼安德特人
    我摘下眼鏡,戴上 Oculus Rift,一個明亮的世界展現在我眼前:面前有一張桌子,上面有一些文具;桌子的前面是一塊屏幕,顯示著一些畫面。我轉轉頭,這個世界順暢地在我身邊環繞,我幾乎快要忍不住去拿桌子上的文具了,好不容易才按捺住衝動,說服自己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作為一個人類,我似乎天生就願意相信眼睛所看見的東西:正所謂「眼見為實」。
  • 「原創」海豐阿東:舊耳機和電池組成的測量電路,有什麼用?
    「原創」海豐阿東:舊耳機和電池組成的測量電路,有什麼用?我們檢測一個電池是不是有電,可以用一個小燈珠來測量。同樣的,一個電燈泡是不是壞了,你可以透過玻璃去看那燈泡裡的燈絲是不是完好?就像我們用燈泡來測量電池是不是有電一樣。我們把要測量的燈泡,接到這個測量電池好壞的電路中去,在電池有電的情況下。你就可以根據小燈珠是不是發光來判斷所測量的燈泡是不是好的。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也可以做到這一點。找一個廢棄的紐扣電池和沒用的耳機,用他們組成一個電路。你把耳機插在耳朵上。接通電路時,耳機裡就會傳來響聲。
  • 「饑荒」系列二:帽子合集,帶你來看看帽子有什麼作用
    上一期碎冰冰給大家推薦了一些為了更好上手遊戲,適合新手玩家的Mod。這一期延續上一期繼續介紹饑荒裡的元素――帽子。饑荒裡的帽子種類還是很多的,而且功能各有不同,可能很多新手饑荒玩家不是很了解各種帽子的作用,不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用什麼帽子,所以接下來就有碎冰冰帶小夥伴們看一看吧。
  • XANOVA XH200遊戲耳機評測:給你個「模塊化」的未來
    「XANOVA 是誰」,這麼個問題已經在此前評測中解答。而其端出來的首款作品,也就是 XH300-U 遊戲耳機所表現出來的,也足夠讓人有所期待。於是並不意外的,定位與定價更為親切些的 XH200 也應運而生。
  • 「甜蜜天后」王心凌「My! Cyndi!」串燒組曲MV今晚看首播開直播
    所有樂手老師們先進錄音室,把挑選出的20首歌曲重新演奏,接著和混音師花了很多時間重現演唱會現場的氣氛,往往在錄音室覺得沒問題了,回到家裡,心凌戴上耳機聽,又有不同感受;耳機聽對了,放到家用音響,又不同了。於是經過不斷調整、修改再修改,直到找出最對的感覺,她表示,「能為這些歌創造不同的氣氛,唱出不一樣的感覺,是一件又有意義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我還是在準備著新歌,但我愛這些歌,從不膩。
  • Soundcore Spirit PRO 體驗:一款「不怕水」的運動耳機
    對於運動耳機來說,有兩個功能點需要大家多多關注。一個是耳機佩戴時的牢靠性,因為運動和在家「欣賞音樂」顯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使用場景;另一個是耳機的防水性(同時也包括抗腐蝕性),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耳機在經歷一場汗如雨下的運動後就壞掉了。這次極客之選和大家分享的 Soundcore Spirit PRO(Anker 子品牌),可以說把防水這個功能點做到了極致。
  • AirPods 之後,未來的耳機可能是"無形"的
    如今「傳音入密」這一神功也已經可以通過科技實現。最近以色列一家科技公司 Noveto 就發布了一款產品,能隔空將音頻定向傳輸給特定用戶,其他人則聽不見,就像戴上了一個無形的 AirPods。讓耳機從有線走向無線後,直接邁入「無形」的階段。這到底是什麼黑科技,真的有那麼神嗎?無耳機定向傳輸音樂,到底是什麼?
  • 【你知道嗎】騎車勿戴耳機 或致命!
    戴著耳機騎車這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其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甚至有可能給你帶來生命危險的,您相信嗎?一起來關注騎車戴耳機或有生命危險,這是真的嗎?那麼騎車戴耳機或有生命危險究竟是真的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騎車戴耳機,不管你眼前車水馬龍世事變遷,我只在我自己的音樂世界裡獨享這刻的愉悅。
  • New Era:人人都戴的「NY」棒球帽,背後的品牌故事 | 老炮兒
    文/戴 遠編輯/殷 豪男「橄欖球,棒球,籃球,足球,休閒,潮流單品,說唱......」你是否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件商品可以被貼上這麼多的標籤?通過歷史科普+營銷案例分析的形式,在「老炮兒」的欄目裡,跟著生態圈一起了解一下品牌背後的故事。
  • 不用戴降噪耳機的「降噪耳機」
    被動降噪耳機,即通過耳機上的隔音材料或者是特殊的結構儘量隔絕噪聲,主要是入耳式耳塞和全罩耳式耳機,長期佩戴的話會使得耳朵脹疼,過大的聲壓甚至還會對聽力造成影響。 主動降噪耳機,即在耳機中設置了專門的降噪電路。
  • 「尖帽子的魔法工房」最新漫畫雜誌封面彩圖公開
    「尖帽子的魔法工房」最新漫畫雜誌封面彩圖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這個腦電波耳機表示不服
    能不能有可以監測大腦波動,來幫助提高注意力的設備呢?正好,最近我在 Kickstarter 上發現了這個不太一樣的耳機——Mindset。Mindset 不會影響你本身的聽歌行為,不過一旦你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耳機內就有類似鈴鐺的「叮噹」聲響起,來告訴你你分心了。
  • 大眾要發力的「第四維空間」究竟是什麼?
    「第四維空間」究竟是什麼?三維空間物理意義上是指由長、寬、高三個維度所構成的空間,從物理學上找到的這些靈感指出,「第四維」多數是指「時間維度」。以前大眾更多的是幫助人們完成物理「位移」,位移時間基本上是由用戶決定,更重要的是,為此「駕駛者」還要花費他們的時間來完成這樣的位移。但現在,大眾是要在「時間維度」上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