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簡稱VR)是一個嶄新的,蒸蒸日上的產業。但VR領域的繁榮到目前為止,看起來仍然沒能脫離自high,並且還有可能在越high越高。VR設備還在層出不窮和難以商業化,VR耳機又來了,一家名為Coolhear(東方酷音)的公司就在發布會上找來了VR領域各個環節的組成部分,一起來相互取暖。
那麼下面就來談一談這款戴著VR帽子的耳機究竟做了些什麼。在發布會上Coolhear的CEO李斌表示,這款耳機一共有兩個核心技術,其一是和南大聲學所合作研發的主動降噪技術。第二個就是能夠配合VR內容使用的3D音效技術。
作為耳機來說,主動降噪技術被越來越多的耳機作為一個重要賣點而重視,Coolhear也不例外,主動降噪成為這款耳機的核心技術之一。但主動降噪即使要做好並不簡單,但Coolhear的背後有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在。百度搜一下,南大聲學專業排名全國第一,尤其是電聲方面更是突出。和華為等企業也有不錯的關係,聯想到李斌出自華為,南大聲學研究所的參與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主動降噪的方案上一般分為前饋式和反饋式。前饋式是麥克風與喇叭單元這兩部分隔離開的設計,採集聲音的麥克風被設計在腔體的外面。這樣做的好處是發聲單元所產生的聲音不容易被麥克風收集到,對於聽感影響較小。麥克風在採集外部噪聲聲波之後,通過函數處理,讓發聲單元能夠產生與噪聲相反的聲波(相位差180°)來中和噪音。
反饋式則是做在腔體的內部,位於發聲單元的附近,好處是能夠採集到的噪音更接近人耳能夠聽到的噪音。但缺點也顯而易見,如果算法不夠優秀可能會把音源的部分聲音當成噪聲,造成聲音的失真現象。所以做的不好的反饋式降噪開啟之後聲音細節反而會丟失較多。
在選擇哪種降噪方式上,CEO李斌說Coolhear選擇了前饋反饋結合的混合式降噪,所以應當是在外部和內部都有麥克風來收集噪音,雖然能最大的收集噪音,但對算法函數的要求也是非同一般,南大聲學在電聲和降噪方面的調教應當是貢獻良多。而最後的效果嘛,李斌表示力壓友商們壓力不大。
在發布會上,CEO李斌講到了Coolhear耳機的另一個核心技術——3D音效。關於3D音效的說法在市面上能聽到很多,但沒有一家能講清楚究竟什麼是3D音效,或者說3D音效有什麼樣的標準。實際上,就是沒有的,這只是一個營銷概念。那麼在Coolhear上,3D音效又代表了什麼呢?
首先我們從虛擬實境,也就是VR的特點來看,從字面上來說就要具備和現實一致的物理定律。你把頭轉向左邊,那必然就和剛才直接看前面是不一樣的內容。假如說看一場演唱會,只有一個方向是舞臺,那麼歌手的聲音也只會從舞臺方向的喇叭傳來,其他的方向都是歌迷的聲音。所以VR設備都是具備陀螺儀的,能夠感受到頭部的轉動。
李斌說在VR上,視覺肯定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它能夠佔到70%,畢竟人類基本上算是視覺實物,「眼見為實」的概念已經深入骨髓。但視覺不是虛擬實境的全部,聲音方面也能夠佔據20%左右的份量。人既然是一種可以辨別聲音的方向的生物,那麼沒有指向性聲音的虛擬實境肯定就是殘缺的。
根據李斌的說法,Coolhear上的3D音效的概念是,能夠分辨出12個方向聲音的技術,概念很簡單,叫什麼也都無所謂。李斌介紹,根據麻省理工的研究,有5%的人能夠感受到15°角度差的聲音,而95%的人都只能感受到30°的偏差。為什麼不做成8個或者16個方向,就在如此。
但關鍵的一點是,普通的耳機具備分辨出12個方向的能力嗎?按照雙耳定位的原理說,聲音的方向是由聲音傳導到兩個耳朵的時間差來判斷的,即便是普通的耳機,只要在音源上做些調整,都應該具備方向指向性。
沒錯,Coolhear的3D音效是一個軟體算法上的概念,通過使用軟體將音源再編輯,使其中的一些聲音具備明顯的方向性。這個功能對於場景的還原有幫助,能夠還原出更好的聲場感。而其技術來源於麻省理工大學的一項開源項目,然後Coolhear和南大聲學所一起打造了一套能夠將普通音頻轉換成3D音樂的SDK。
只是如此一來,3D音頻的資源數量就成了一個明顯的桎梏。根據李斌的說法,在上市初期的時候,將會有100首以上的3D音樂。不過面對海量的音樂資源,這單數量顯然是顯得有點杯水車薪。
按照李斌的設想,Coolhear耳機在脫離VR設備的時候,要打造的是還原影院的感覺。在觀看變形金剛這種大片的時候,槍聲和人物的方向位置都能聽的清清楚楚,還原真實的臨場感。只是這方面也和VR內容的狀況有些相似,都面臨著內容不足的問題。
只能聽一百首3D歌曲?兩天就能循環一遍,而且到底什麼樣的歌才有3D化的必要呢?
選擇一個不成熟的產業很有勇氣,選擇不成熟產業的周邊產業更有勇氣。在VR設備還面臨著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下,VR耳機看起來就只此一家了。戴上VR的帽子會不會成為一種限制,好像沒有VR設備的消費者就沒有買Coolhear的理由了。
對此李斌表示,他看好VR設備的發展,並且認為明年VR產業將會迎來爆發的春天,如果現在不做,可能明年就會落於人後。
成功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但把握什麼時候切入一個產業的時間,與從什麼角度去切入,是每一個產品經理和創業者都要想破腦袋的事情。明年VR會爆發嗎,誰知道呢?
對話產品家,發現隱藏在產品背後的匠心
「唯物」是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打造的產品報導品牌,微信公眾號:okweiwu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