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NOVA 是誰」,這麼個問題已經在此前評測中解答。而其端出來的首款作品,也就是 XH300-U 遊戲耳機所表現出來的,也足夠讓人有所期待。於是並不意外的,定位與定價更為親切些的 XH200 也應運而生。若是按照常規套路,XH200 相比起 XH300 會保持類似的造型設計,接而在驅動單元、機身材質、配套線材以及細節功能等方面略有調整,從而降低入手門檻,也覆蓋更多消費群體。
也確實,XANOVA 就是按照這個套路來設計 XH200 的,可卻沒有完全按照這個套路來。因為若不是有著同樣的品牌 logo 加持以及家族式的命名方式,你怎麼都不會覺得 XH200 是 XH300-U 的弟弟,其所採用的模塊化設計怎麼看都要更為特別。
「模塊化」這三個字,可能會讓你聯想到金屬觸點、積木結構等,會有點高大上的科技感畫面展開。可是 XH200 並沒有那麼高的科技含量,更是沒有脫離耳機的本質與基礎結構。其依然是由頭梁、耳罩、線材以及左右單元等部分所組成。至於特點嘛,也就是所謂的「模塊化」,其實就是各個部分都能夠完全分離。
既是未來的可能,也是現在的限制
所以在常規形態時的 XH200 無論是看起來還是用起來,都沒啥特別的,畢竟這就是耳機本來就應該有的樣子。實在是要挑出亮點來表揚嘛......那其實都是在 XH300-U 評測中就講過的,因為 XH200 都給繼承下來了。
這一方面是配件足夠的豐富,除了作為遊戲耳機必須要有的杆麥線之外,還配備有一根常規設定的線材,以便於玩家外出時使用。另一點,那就是取巧的設計。XANOVA 給 XH200 這塑料材質的機身刷了一道銀灰色的漆面,還略微帶點星星點點,卻徒然增加了不小的質感呢。當然 XH200 最大的亮點,還是在於「模塊化」這三個字。
正因為「模塊化」的設定,XH200 的頭梁、耳罩、線材以及左右單元都可以分離,從而使得其有著無限的可能性與想像空間。比如說這耳罩的尺寸大小與材質,從原本的壓耳與普通海綿,換成更大尺寸與凝膠材質,就能夠讓玩家在長時間遊戲時更為舒適。亦或者是這左右單元的固定從此前的頭梁,換成獨立掛耳,那帶出門用時顯然要方便的多,還不會壓到頭髮呢。還有這銀灰色的頭梁能夠自定義,換個顏色或是加個隊徽,就能夠讓你成為戰場上最靚的仔。
只不過正因為模塊化的緣故,XH200 現階段用起來還需要注意一點,便是標配的頭梁。由於固定方式的緣故,XH200 的 頭梁設計的非常簡約,使得頭梁的海綿不夠充實,多少影響佩戴時的舒適度。並且材質本身難以進行調整,限制了可調性。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沒啥,可若你的頭型較大或較小可就無法通過調節頭梁去適應了。
說到底,這「模塊化」並非是萬能,畢竟這些種種可能性在現在只是可能性,還需要 XANOVA 去實現才有實際意義,畢竟官方頁面中有說到這點。現階段的作用,可能就是拆卸比較輕鬆,維修時也方便些吧。
還是那個「非典」
說回到這耳機的本質,也就是 XH200聽起來如何。其實已有 XH300-U 這樣的珠玉在前,我對XH200的表現是有所期待的,其實際表現也確實如此。不同於此前的遊戲耳機們所給人留下的固定印象,也就是偏重於低頻轟隆隆,XH200的三頻分布健康,聽起流行等口水歌更是足夠帶感,以下是來自於@earphone 耳邊風的專業評價:
「雖然官方號稱 XH200所採用的驅動單元是某知名動次大次(也就是傳說中B側)的同款,可是其音色遠遠談不上是極端或是刺激的。其能量分布在遊戲耳機中屬於比較健康的類型,偏向於中低頻稍多的同事,高頻也不會想的過於暗淡而沒有存在感。
若是跳出遊戲耳機的視角,從音樂耳機的角度來審視 XH200。那麼其音色正是入門級用戶們所偏愛的泛流行樂風格,充足而不過火的低頻能夠渲染出足夠的氛圍感,並且其人聲和高頻的質感也好過於大多數的遊戲耳機。
而且得益於天然的電競基因,XH200的聲場和動態表現在其價格與定位中也能夠給人小小的驚喜,能夠更好地滿足對現場感要求高一些的音樂或是觀影的需要。若不是對於300塊錢的耳機有苛刻要求的你來說,XH200是足夠覆蓋遊戲、觀影乃至於是音樂在內的多樣化需求。」
並不是偷懶,而是 XH200的表現就與其老大哥也就是 XH300-U 一樣,都是「非典型」的遊戲耳機。確實在聽感評價中強調,只要不是對這300塊錢價位的產品有苛刻要求,其足夠勝多樣化的需求。
可也正是如此,僅需要298塊錢的 XH200有如此表現,本身在這個價位也是個超然的存在。若是要橫向比較幾個傳統品牌的同價位產品,在聲音這一點上,是有所優勢的,更別說那個極富有可能性與玩法的模塊化設計咯。
當然嘛,XANOVA也得趕緊將 XH200 的模塊化配件們給拿出來,圓了這個承諾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