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6個定位攝像頭,Vive Cosmos優缺點分析

2021-01-08 VR陀螺

文|VR陀螺

自2019年在美國CES亮相,到去年淘寶造物節上正式發布, VR陀螺近期終於拿到了這款披著神秘面紗HTC的新產品——Vive Cosmos。這款售價5899元,號稱可以連接PC和手機使用,定位攝像頭多達6個,比Oculus Rift S追蹤範圍更大的新品究竟如何,VR陀螺將帶來全面評測。

Vive Cosmos一共4個版本,包括精英套裝、XR版、基礎版以及原版,此次VR陀螺評測的是原版,售價5899元,目前已經在HTC Vive官網以及淘寶、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銷售。

Vive Cosmos設備參數:

解析度:2880×1700px(Vive Pro解析度為2880 x 1600px);

顯示:RGB液晶顯示器、LCD材質(清晰度相較Vive提高40%);

FOV:110°

刷新率:90Hz;

人體工學設計:光環設計、頭顯主體支持90°上掀、旋鈕伸縮;

追蹤方案:頭顯搭配6個攝像頭(2個位於可拆卸面板上),支持inside-out追蹤;

手部交互:可見光追蹤的6Dof手柄及手勢識別功能;

音頻:集成半開放耳機,支持側展開;

重量:頭顯和頭戴部分共651g(Vive Pro重量754g)

接口:USB和DP;

其他:支持Vive無線套件;

亮點一:可拆卸模塊化設計

首先從外觀和設計來看。Vive Cosmos包裝一如既往地簡潔大方,盒內包含頭顯、連接線、清潔布、串流盒、USB3.0連接線、Display Port連接線、電源適配器、手柄(2個)AA鹼性電池4個、使用文檔。

從外觀來看,不論是頭顯還是手柄都多了一些紋理,看起來更潮,前面面板部分仍然沿用了Vive pro的經典藍色,沉穩而大氣。

可拆卸模塊化設計是這款設備工業設計上最大的亮點。

① 首先面板可拆卸,Vive Cosmos系列中包含多款面板,比如精英版中可以支持外部定位基站的面板,如果用戶需要更換定位方式,或者搭配Vive Tracker等配件使用時,可以更換該面板使用。

② 面罩、耳機、頭墊部分也都可以拆卸。

頭顯線纜連接口非常隱蔽,需要拆下面罩後才能連接。同樣隱蔽的還有USB-C接口,也被掩藏在面罩後面。此外,內部還留有4個卡槽,似乎是為了其他的模塊接口預留。左側的滑鈕是前面面板的拆卸機關。

耳機和頭墊部分設計非常用心,不僅可拆卸,同時也起到固定線纜的作用。不過從安裝角度,頭墊部分設計並不是特別人性化,裝起來比較費勁。

頭墊和耳機、上方魔術貼頭帶採用皮質材質,舒適親膚且便於清潔。耳機可內扣、拉伸、旋轉角度調節,非常實用。面罩部分的海綿柔軟細膩,親膚舒適性勝過許多VR設備。

除了可拆卸模塊化之外,頭顯設計上其他可圈可點的部分也不少。比如頭顯支持90°上掀,佩戴時更便捷,此外,體驗過程中需要切回現實世界也可以直接上掀。

亮點二:6個定位攝像頭,水平追蹤範圍達310°

Vive Cosmos配備了6個定位攝像頭,比最新發布的Oculus Rift S還要更多,分別位於正前方兩顆、前方上下斜面、左右兩側,據VR陀螺了解,可追蹤範圍達到水平方向310°,垂直方向210°,也就是說,水平方向除了被自己頭遮擋的部分,幾乎都可以追蹤到。

手柄採用視覺識別定位,結合AI算法,通過攝像頭追蹤手柄上的特殊紋理,從而計算手柄的角度和位置。得益於追蹤範圍的擴大,因此手柄可活動範圍更大。

回顧Vive的所有VR設備的手柄定位方案,HTC Vive系列採用雷射定位、Vive Focus Plus採用超聲波定位,如今Cosmos採用視覺定位,除了電磁、可見光之外幾乎把主流的定位方案都嘗試了一遍。

視覺識別定位的優勢在於成本低,不需要增加其他的定位配件,並且容易實現,但要做好難度也非常高,需要大量的數據不斷訓練,提高手柄精度。當計算量過大時會對設備造成一定負擔,因此大多會與陀螺儀、慣性傳感器等傳感器結合進行輔助計算。

這種定位方式的缺點在於,如現場光線太強或者光線複雜將影響定位效果,同時,手柄不能被遮擋,必須在攝像頭的可追蹤範圍內。並且,當手的移動速度超過相機的刷新率時,定位的穩定性將受到影響。

VR陀螺測試了以下幾種場景下環境定位和手柄定位的穩定性:

環境定位:

1、強光或者光線明暗不均

強光環境對設備定位穩定性影響較大,特別是光線不均,如靠窗的一半陽光直射,另一半較暗的環境下,定位容易丟失;

2、光線較暗

暗光效果的影響反而不大,經實測與Oculus Quest差不多;

3、場景複雜:

場景複雜(物體太多)的環境下對於定位不會有任何影響,反而特徵點越多能夠有助於定位識別。

手柄定位:

1、手柄從背後快速向前甩動,基本沒有延時,不會出現抖動和漂移,偶爾會出現卡頓,丟失補償速度非常迅速,能夠馬上歸位;

2、手柄沿頭部順時針轉圈,從左邊出現的時候會閃現,回到追蹤範圍內會立即歸位;

3、右手柄從背後繞到左邊,光標能正常出現,由於被遮擋處於完全無法追蹤的角度,所以會出現漂移的情況;

4、手柄在背後用畫筆原地畫圈,即便手柄處於無法追蹤的位置,也可以正常使用,畫筆不曾丟失;

基於計算機視覺的Inside-out定位的通病,當環境中特徵點不夠明顯,比如純白的環境、特徵不明顯的地毯、單色環境,或者環境中有大面積的反光鏡面,都會影響定位穩定性和精度,因此使用環境中需要儘量避免這些可能會產生影響的因素。

亮點三:彩色See Through,虛擬/現實切換

See Through模式似乎成為了VR設備的標配功能,不過目前大部分VR頭顯採用灰度攝像頭,因此See Through模式下的顯示畫面為黑白色調。Vive Cosmos採用RGB攝像頭,通過手柄雙擊Vive鍵可以隨時切換到See Through模式,且畫面為彩色效果。據了解,為了減少性能負荷,See Through模式只調用正前方兩顆RGB攝像頭。

該功能用處較多,在如下場景均需要用到:

① 自定義遊戲區域、設置地面高度時;

② 遊戲區域的安全保障。當走出遊戲區域時自動切回See Through模式,防止碰撞事故發生,同時也便於移動位置;

③ AR/MR體驗;之前Vive曾經展示了相關的AR體驗。

亮點四:Vive Reality System(Vive沉浸式系統)

這是第一款使用了Vive Reality System(以下簡稱VRS)的設備,也是讓VR陀螺最眼前一亮的部分。

ORIGIN場景視覺效果清新而簡潔,視野寬闊。場景由兩部分構成,室外和蛋形室內探索區。

室外有一些小遊戲可以體驗,比如——

文化遺產探索器:

每一個3D雕塑都有對應的文字說明;

記號筆體驗:

抓住手柄,用搖杆切換顏色後,按住扳機就可以在空間中任意描繪,配上猶如在紙上書寫的沙沙聲,即使只是其中一個小遊戲也會覺得樂趣無窮。

遙控汽車:

操控方式和常見的遙控車一樣,值得關注的是遙控汽車的視覺表現以及物理機制非常不錯。小車外觀的金屬光澤效果看起來非常有質感,在樹蔭下甚至還會在車上顯現出樹葉斑駁的光影。

而物理機制體現在,如小車掉落到地面時模擬重力出現的反彈,從懸崖邊一路磕碰掉落到海裡的碰撞感等。

場景切換器:

將場景球放到發射器中,如煙花綻放一般新的場景逐漸覆蓋原有的場景。

轉到室內場景,陳設簡單,但幾乎所有物體可交互——

裝飾物、球、水杯、木桶、儲物箱……全都可以交互,雖然偶爾會有穿模的問題,物理機制和搭配音效帶來了非常真實的沉浸感。

裡面也有一些有意思的物體,如戴上後可以切換到See Through模式的VR頭顯

可以調節的收音機:

與之前所有的VR系統和交互界面不同的是,VRS帶來了一種在虛擬世界中穿梭遨遊的感覺。通過這套沉浸式系統和交互界面,可以感受到VR不再是一個個應用程式,而是一個個不同的虛擬世界。

按下手柄菜單鍵可以召喚出類似傳送門的圓形菜單界面,UI設計讓人耳目一新。

也可以在See Through模式下打開菜單。

在遊戲過程中也可以直接在遊戲界面召喚菜單,切換應用或者回到ORIGIN。

不得不說,Cosmos中使用的VRS的UI設計以及音效是所有VR設備裡面最有特色的,每一個互動設計都非常用心且人性化,操作簡單易上手。

有待提升的部分:

1、手柄太重

為了讓手柄定位識別更精準,Cosmos的手柄相比以往的Vive系列更大、更重。放大可見光追蹤部分,提高精準度的同時,也損失了一定的手感。

2、有線

有線或許是所有PC VR頭顯的通病,被線纜束縛的感覺總是會覺得不自在。Vive Cosmos配備了一條合計5米的線纜,保證了遊戲空間內能夠自由行走,當然,遊戲過程中被線纜纏住的問題依然時有發生。

如果實在不想被線纜束縛的話,也可以另外購買Vive的無線套件,相對有線體驗時會增加些許延時,但相應的自由度會提升。

VR陀螺評價:

Vive Cosmos支持Viveport、SteamVR平臺,作為一款PC端VR頭顯,重量比Vive Pro減輕了103g,清晰度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提升。定位效果穩定,同時支持模塊化面板配件,可以適配Vive Tracker、Lighthouse定位基站,自由度更高,安裝過程相比Vive Pro更簡單。據了解,未來還將加入手勢識別功能,並且支持連接手機使用。

在VR陀螺看來,Vive Cosmos適合行業用戶,同時也適合想要體驗更硬核的PC VR遊戲核心玩家。該設備對於電腦的配置要求相對不高,推薦I5 4590或FX8350以上CPU、GTX1060或RX480以上顯卡、8G以上內存、DP1.2接口、WIN10系統,據了解,高通855以上的手機處理性能也能夠運行,未來可擴展性較強。

相關焦點

  • 大宇宙(transcosmos)位居中國「BPO TOP20」第3位
    「BPO TOP20」活動是從在中國開展BPO事業的企業中選出優秀的企業,transcosmos株式會社(總社:東京都涉谷區COO:奧田昌孝、證券代碼:9715 以下稱為transcosmos),在該活動中被選為2012年的第3位。
  • XANOVA XH200遊戲耳機評測:給你個「模塊化」的未來
    「XANOVA 是誰」,這麼個問題已經在此前評測中解答。而其端出來的首款作品,也就是 XH300-U 遊戲耳機所表現出來的,也足夠讓人有所期待。於是並不意外的,定位與定價更為親切些的 XH200 也應運而生。
  • 「機器學習」機器學習算法優缺點對比(匯總篇)
    假如你在乎精度(accuracy)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交叉驗證(cross-validation)對各個算法一個個地進行測試,進行比較,然後調整參數確保每個算法達到最優解,最後選擇最好的一個。但是如果你只是在尋找一個「足夠好」的算法來解決你的問題,或者這裡有些技巧可以參考,下面來分析下各個算法的優缺點,基於算法的優缺點,更易於我們去選擇它。
  • 「競品分析」的理念、流程、方法、工具
    2,競品分析與市場分析其實是有區別的。市場分析、競品分析、產品分析、產品體驗分析在「分析目的」、「產品數量」、「分析維度」三個方面都是有所區別的,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產品戰略規劃階段,可使用「PEST分析」與「波特五力模型」歸納出「SWOT分析」中的機會與威脅,從而得出「該不該做」的戰略結論。
  • 一個「搞機者」眼中的美圖T8
    一個更完善的美圖 M6在美圖 M6 的體驗中,我們提到過,拋開對美圖手機定位、品牌、溢價等方面的「偏見」,美圖 M6 是當時設計和做工最優秀的 3000 元檔手機之一,尤其是它背面那塊弧度很大的 3D 熱彎玻璃,絕對算得上是同質化嚴重的手機中的一股「清流」(如下圖)。美圖 T8 的整體設計和 M6 差不多,依舊是美圖手機「家族式」的「上下雙 V 字」設計。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埃洛克防務定位無人化防務智能裝備供應商。結合母公司AIRLOOK在製圖、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與服務的積累,埃洛克防務將攜手合作夥伴,深耕防務業務在應急、公安、生態、工程、工業、能源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守望者」與「觀測者」以簡單易上手的操作體驗,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
  • 2020-2021「AI中國」機器之心年度獎項揭榜(上)
    本屆「AI 中國」機器之心 2020 年度評選,為順應產業變化,體現產業趨勢,在傳統的六大榜單之外,新增設「新基建領軍企業」、「產業數智化領軍企業」、「最強技術生態」及「智能國民應用」四大分榜,共計形成十大榜單200個獎項。經過市場環境的大浪淘沙,更多優秀的企業和項目成為了成就時代的智能勢力,「智在實業 慧及平常」是機器之心對2020年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總結。
  • 導航定位不準 你聽過「高精度定位」嗎
    [ZOL汽車電子]很多人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當你到了某個陌生的地方或某個不夠開闊的地方,想要使用手機進行導航,但是定位經常會出現「飄來飄去」的情況,一會兒顯示在東邊,一會兒顯示在西邊;再比如,想去一個路口的東南角,結果導航給你導到了西北角……除非方向感特別強,否則迷路幾乎是妥妥的。
  • 為什麼GPS定位的原理是「相對論」?
    沒錯,百萬英雄的第一場「百萬獎金場」,無數勇士在這一關競折腰啊……看著選了「定位理論」的各位,小悟空是真的覺得,太遺憾了……但是,遺憾歸遺憾,小悟空的求知慾也是滿滿的:到底為什麼GPS定位跟相對論有關係呢?科普答主 @火星一號 準備好了超詳細的回答:GPS的定位原理是應用了相對論嗎?
  •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黑莓KEYone詳細評測
    屏幕頂部開孔同樣也採用了「方正」的設計布局,前置攝像頭是一個圓角方形的開孔、聽筒是一個矩形排列的開孔,不過光距傳感器則是用了橢圓設計。KEYone的全鍵盤一共有26個字母鍵,而這26枚按鍵都可以獨立制定「長按開啟」、「短按開啟」的快捷方式,這包括了側面快捷鍵實現的功能:快速打開應用程式(包括自帶、第三方)、撥號、發送簡訊、快捷開關等。
  • vivo X60 Pro 評測:越級之作
    這一代的 vivo X60 Pro,更是兼具了一身的 「硬實力」:首發三星 5nm 製程的 Exynos 1080 SoC、首發第二代 vivo 微雲臺技術、首發vivo 與蔡司聯合影像系統。而且 vivo 手機過往的 「軟肋」,也終於被 OriginOS 加了兩層護甲。
  • 新品叫板Quest 2,愛奇藝智能的底牌「追光」與「哥倫布計劃」是什麼?
    2021年1月6日,愛奇藝奇遇VR在北京召開主題為「誰與爭鋒」的VR技術發布會,正式發布國內首個CV(計算機視覺技術)頭手6DoF VR交互技術——「追光」,並面向全球VR遊戲開發者啟動 隨著「追光」的發布以及「哥倫布計劃」的啟動,愛奇藝奇遇VR面向遊戲領域的硬體、軟體和生態布局已經全面鋪開。首款搭載「追光」視覺交互技術方案的VR一體機——奇遇3,將定位於「發燒級遊戲大作」,在2021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並開售,劍指業界公認標杆Oculus Quest 2,挑戰其霸主地位。
  • MIT 萬字論文解析:「好用」的自動輔助駕駛背後,是犧牲了「安全」嗎?
    實驗中使用的不同車型,絕大多數為特斯拉Model S、Model X | MIT這些車輛都經過了小規模的改裝,額外加裝了三個攝像頭(一個用來監控駕駛員的面部特徵,一個用來採集駕駛員的肢體語言,另一個主要搜集的是車頭正前方的道路環境信息),除了這些攝像頭提供的高解析度視頻流外,研究人員還會對來自 IMU、GPS、CAN 總線信息等數據進行記錄,通過不斷開發新的方法來分析這些海量數據
  • 三星Galaxy S21 5G 系列上手:這樣的攝像頭設計你能接受嗎?
    三星 S21 5G 系列的渲染圖其實曝光比較早,只是剛曝光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處於一個半信半疑的狀態,因為這次的設計的確有點「扎眼」。原因自然是採用了全新的攝像頭矩陣設計,猛一看像一塊補丁,把機身背部的左上角完全覆蓋住了。那我們就先從這個很不常規的攝像頭模組設計開始說吧。不常規的地方在哪?
  • 軟硬核:徹底讀懂 Cosmos 如何一鍵發鏈與萬鏈互聯
    我們只能自造「軟硬核」這個詞彙來描述這篇文章的特點:首先,這是一篇實打實的關於 Cosmos 硬核技術的全面解讀;但是,它卻把極「硬」的技術和理論,用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進行了拆解,化「硬核」於柔掌之中,保證你充分理解。
  • 華為智選海雀攝像頭評測:性價比高,功能豐富
    打開APP 華為智選海雀攝像頭評測:性價比高,功能豐富 簡易行 發表於 2020-11-17 16:52:42 做工優良,品質感上乘 選這款華為海雀攝像頭S也是有著一定考慮的,首先看中了華為這個品牌,相信我的隱私是有保障的,咱也不可能就為了一百多塊錢就犧牲掉了隱私。哦對這款海雀攝像頭S的定價據說是159,走性價比路線。 直接來看產品吧,外觀就是這樣了。手感還有做工都還算不錯,品質感要比一百出頭的攝像頭好不少。
  • 1個房間7個針孔攝像頭,在韓國人們要怎樣對抗偷拍者?
    韓國偷拍文化  BTS將K-POP送上了BILLBOARD, 奉俊昊將韓國電影送進了奧斯卡,韓國偷拍狂魔們則為七大洲五大洋「貢獻」了偷拍視頻,同樣完成了一次韓國的文化輸出。  去韓國旅行,如何搜尋偷拍攝像頭是你要做的第一項攻略。
  • 配Intel實感攝像頭 ThinkPad E560評測
    配Intel實感攝像頭 ThinkPad E560評測 2016年01月13日 00:07作者:李佳輝編輯:李佳輝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ThinkPad
  • ooppoa92s對比榮耀20pro哪個好 區別優缺點評測買誰好
    ooppoa92s對比榮耀20pro哪個好 區別優缺點評測買誰好  oppoA92s和榮耀20pro哪款手機更值得入手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兩款手機之間的測評詳情,想知道哪款手機比較好的用戶不要錯過了哦。
  • 無人駕駛環境感知設備中 雷射雷達和攝像頭各自的優缺點
    導讀在無人駕駛汽車上,雷射雷達和攝像頭相對於是汽車的「眼睛」,他們倆各有不同的優缺點。那麼無人駕駛汽車到底用雷射雷達還是用攝像頭?或者還有其它的解決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