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十大法制事件

2020-11-26 中國法院網

1.我國憲法第四次修正 私產入憲

 

事件回顧: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過投票表決,高票通過憲法修正案,這是現行憲法自1982年頒布以來的第四次修正。其中,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緊急狀態寫入憲法成為了本次修憲的三大亮點。

 

入選理由:如果說幾年前,提出「憲法離我們有多遠」的問題,還稱得上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在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憲法正日益走進人們的生活。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入憲,最終摒棄了對私有財產權的「傲慢與偏見」,將公民的財產權上升為憲法的權利,為保護公民財產所有權提供了憲法保障,也給最擔心私有財產合法化問題的民營企業家吃了一顆定心丸。此外,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彰顯了憲法的人權意識,使憲法確實成為規範政府行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最終依據。

 

2.我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建設法治政府

 

事件回顧:2004年4月20日,國務院發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該綱要提出,要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2004年7月1日,《行政許可法》的正式實施。

 

入選理由:《行政許可法》的正式實施標誌著中國政府正在由單純的「權力政府」向「責任政府」轉變,它勾畫了法治政府的基本輪廓,代表著未來法治政府的發展方向。對於規範政府行為,推進依法行政進程,告別「公章旅行」,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等都有重要意義。在《行政許可法》實施後我國首例涉及國家部委的行政許可案中,國家工商局商標局拒絕南京一律師事務所從事商標代理服務的行政行為被認定為於法無據。商標局的一審敗訴也昭示著我國將從「行政國家」走向「有限政府」

 

3、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 撞了不能白撞

 

事件回顧:2004年5月1日,中國第一部關於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其中,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強調了交通事故中機動車司機的「無過錯責任」,也就是說即使是由於行人違章導致的交通事故,無過錯的司機也要做出賠償,這體現了對生命權的充分尊重。但道路交通安全法並沒有對 「無過錯責任」中司機究竟要承擔多大的賠償比例作出詳細規定。正因為如此,北京司機劉寰駕車撞死人案反響強烈,這不僅僅因為這是新交法實施後的第一案,還充分顯示一個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機動車司機是否必須為行人違章買單。

 

    入選理由:從「撞了不能白撞」、「肇事逃逸終生禁駕」到「拖車不收費」,這些原則都凸現了以人為本的立法理念與公平、便民的基本原則。

 

4.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作用 將大量民間糾紛化解在基層

 

事件回顧:人民調解作為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是我國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2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聯合召開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座談會,肯定了人民調解在新時期維護社會穩定特別是基層社會穩定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人民調解組織每年調解約600萬件民間糾紛,防止民間糾紛激化為刑事案件平均5萬多起,化解和疏導群體性上訪平均4萬多起。人民調解已經成為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之一,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入選理由:人民調解和訴訟調解一樣,都是調解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新時期基層矛盾糾紛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人民調解在組織調處民間糾紛、預防糾紛和防止矛盾激化發揮著重要作用。哪裡有民間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就延伸到哪裡,將大量的民間糾紛化解在基層。另一方面,在審判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民調解並非可有可無,而是維護社會穩定特別是基層社會穩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5.事故問責力度加大 重慶開縣井噴案等事故責任人獲刑

 

事件回顧:94日,重慶開縣「12·23」井噴重大責任事故案作出判決,6名負有直接責任的被告人分別被判處3年至6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經國家有關部門調查,「12·23」井噴事故是一起特大責任事故。此次事故導致243人硫化氫中毒死亡,2142人因硫化氫中毒。1126日,北京密雲彩虹橋「2·5」特大傷亡事故案,兩名玩忽職守人員被分別判處三年有期徒刑。此前,廣西南丹發生「7·17」特大透水事故,原南丹縣原縣委書記萬瑞忠隱瞞事故真相,玩忽職守,造成81名礦工死亡,被數罪併罰,於220執行死刑。

 

   入選理由:法院依法對當事人進行刑事責任的追究讓人們再次看到了「問責」的威力。有權必有責,瀆職要追究,這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6、淨化網絡環境 中國開展打擊色情網站專項行動

 

事件回顧:6月10日「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網站開通後,7月中旬,中宣部、公安部等14個部門和單位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打擊淫穢色情網站專項行動,進一步發動群眾對淫穢色情網站的圍剿。截至11月9日,全國共破獲淫穢色情網站方面的刑事案件24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28名;依法關閉境內淫穢色情網站1442個、賭博或詐騙網站365個。但另一方面,關於涉及「淫穢」的判斷標準,是一個法律難點。發生在四川宜賓的兩網民瀏覽色情網站被警方處理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打擊淫穢色情要嚴格依照刑法精神和規定來辦理,把罪與非罪區別開來,進入司法程序,必須把淫穢色情標準、量刑標準法律化具體化。有鑑於此,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了《關於辦理利用網際網路、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製作、複製、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司法解釋對「色情」作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界定,為打擊淫穢色情網站提供了法律依據。

 

   入選理由:網際網路上淫穢色情信息泛濫,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公害。此次打擊色情網站專項行動的開展,不僅依法查處、審理了一大批涉及網絡淫穢色情的案件,而且為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了一個良好環境。

 

7.力克執行難 最高法院網上公布「執行黑名單」

 

事件回顧:執行一直是法院工作中的老大難問題,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法院用6個月左右的時間,對未結執行案件進行集中清理,從而掀起了一場集中清理執行的風暴。截至今年11月,全國法院執結案件170餘萬件,標的額2522億餘元。為解決執行難,最高法院、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聯合發文,明確和細化了三部門的職責和權力,規範了此類案件執行的處理規則。為使被執行人無處遁形,最高法院近期擬將「執行黑名單」公布上網,此舉對破解執行難這一頑症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為保護被執行人合法權益,解決亂執行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於11月相繼發布《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及《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買、變賣財產的規定》兩個司法解釋。

 

    入選理由:這兩個司法解釋都與公民和法人的利益密切相關,其中明確了被執行人及其家屬所必需的家庭生活物品和費用等八種財產不得執行。這兩個司法解釋的出臺,將進一步規範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凍結、拍賣財產等措施,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8、反貪力度加大 王懷忠等高官被判刑

 

事件回顧:2004年2月12日,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被執行死刑。6月29日,貴州省原省委書記劉方仁被判處無期徒刑。對這些高官的查處,充分反映了中國政府繼續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決心和力量。同時,鑑於貪官外逃問題的嚴重性,中國在追捕外逃貪官、追繳流失的國家財產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目前中國已與38個國家締結了54個司法協助條約、引渡條約及移管被判刑人條約,還相繼加入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和《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涉嫌特大貪汙受賄的浙江省建設廳原副廳長楊秀珠外逃美國,中國司法機關已通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布「紅色通緝令」,有關部門正全力對其進行追捕。2004年4月16日,中美兩國聯手將餘振東緝捕歸案。

 

    入選理由: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反貪力度正在加大,反腐敗事業正在朝著加強多邊合作、聯手預防和打擊腐敗這一國際公害這一方向而努力。

 

9.捍衛勞動者合法權益 國務院公布《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事件回顧:2003年農婦熊德明曾因一句「請總理討薪」的大實話,引發了全社會關注欠薪問題。不僅是欠薪問題,還有隨意延長勞動時間、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等問題,在我們這個社會裡都時有發生。國務院發布的《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已於2004121日起實施。該條例高舉捍衛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旗幟,以相應的法律責任條款,規定了違法用工必須付出的代價。條例規定,單位拖欠工資款逾期不付雙倍賠償;瞞報工資或人數最高可罰三倍款;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將處罰款1000元到5000元不等。此外,用工單位重大違法將向社會公開。

 

    入選理由:《勞動保障監察條例》更加明確了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責任,監察執法機構有責任改變過去被動處理投訴甚至推三阻四的做法,主動出擊,使法律法規在各種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面前真正「硬起來」。

 

10、履行對國際社會承諾 兩高出臺保護智慧財產權司法解釋

 

事件回顧: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司法解釋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此次公布的解釋對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明確了觸犯不同犯罪時的處罰原則,把為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提供各種幫助的行為納入刑事制裁的範圍。

 

    入選理由:該司法解釋為相關刑法條文的具體適用進一步提供了可操作性的依據,進一步加大了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力度,對有效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不斷提高我國智慧財產權的法律保護水平,將起到重要作用。這件司法解釋的出臺,是中國司法機關加大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又一重大舉措,是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完善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的要求;也是切實履行我國對國際社會的莊重承諾、樹立良好國際形象的司法舉措。

相關焦點

  • 2004年全球恐怖襲擊盛行 十大事件震驚世界
    回首即將過去的2004年,我們不難發現,儘管國際社會加大了反恐力度,但恐怖襲擊仍然是籠罩在各國人們心頭的一道揮之不去的陰霾。2001年的9·11事件就像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恐怖襲擊在此後的3年中幾乎構成了國際新聞的「主旋律」,2004年尤其如此。以下是我們按照襲擊規模、傷亡人數以及全球影響力等因素排列的2004年全球十大恐怖襲擊事件。
  • 2004年中關村十大新聞
    2004年是中關村不平凡的一年。「2004年中關村十大新聞」是從本年度發生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的37件有重大、深遠影響的新聞中評選產生的,內容涉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園區機制體制創新和創新人物等領域。此次評選活動的主辦單位是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光明日報社、科技日報社、北京日報社。協辦單位是 經濟日報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華社北京分社、中國新聞社北京分社、北京晚報社、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報社、新浪網站。
  • 10年禁毒防艾 大一女生當選全國"十大法制人物"
    昨天,南方醫科大學18歲的大一女生林文,由於10年來長期從事禁毒防艾的志願工作,當選2007年度全國「十大法制人物」,她也是「十大法制人物」中年齡最小者和唯一的學生。  林文是南方醫科大學2007級衛生法學學生,她從8歲起,就在福州市跟著媽媽長期從事禁毒防艾的志願工作,累計參加志願服務時數達6000小時以上。
  • 2008年國內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中國天氣網
    主辦單位:中國氣象局    預測減災司 承辦單位:國家氣候中心     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投票時間:2008年12月1日-12月27日>活動進程:12月1日,由評審專家組初選出的國內18個、國外16個天氣氣候事件12月1日-27日,公眾可通過網絡、簡訊等多種方式投票12月28日,根據公眾投票結果,公布十大國內國際天氣氣候事件網絡支持:中國氣象局網站:www.cma.gov.cn 中國天氣網:www.weather.com.cn
  • 2003年國內十大併購事件候選名單及事件
    由全球併購研究中心推出的年度「中國十大併購事件」迄今已連續進行了四年。「2003年中國十大併購事件」的評選活動由全球併購研究中心與《新財經》雜誌聯合進行,繼續精心打造中國最權威的併購活動評選。    「2003年中國十大併購事件」評選活動的宗旨在於,關注中國企業併購行為對於社會經濟發展進程的影響力和其行業貢獻。
  • 2005中國媒體十大事件
    春夏輪迴中,2005年正漸漸遠去,持續的暖冬,讓時令上的冬天總是來得特別晚——據說連續數天氣溫在10度以下才表示進入了冬季——而與之相比,這一年裡的中國媒體,卻經歷著罕見的嚴冬和「寒夏」,風霜雨雪間,媒體內的氣溫基本是在零度上下徘徊。  所以,當我如過去年終歲尾一樣再次在鍵盤前敲擊下「中國媒體十大事件」時,也不禁感到了一絲寒意。
  • 2015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十大事件
    讓我們回到2015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十大事件票選,此次十大事件票選完全通過"智慧交通"微信公眾號完成,有近3000人參與投票,候選的二十個事件總得票數為4300票,在這裡面有兩個事件得票數都超過了一千,總得票數超過了60%。
  • 2017年十大文化閱讀熱點事件
    新華網副總編輯周紅軍揭曉2017年十大文化閱讀熱點事件。新華網 郭小天攝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 王志豔 劉佳佳)15日下午,由新華網、亞馬遜中國、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官網聯合發起的「2017年十大文化閱讀熱點事件」票選活動揭曉結果,在18項產生廣泛社會影響的文化閱讀事件中,經網友票選和專家評議,《朗讀者》引發讀經典文學風潮、新華書店成立80周年等十大事件入選。
  • 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揭曉
    2020年12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前赴後繼,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中國十大靈異事件:殭屍墜龍吸血鬼
    中國十大靈異事件:殭屍墜龍吸血鬼  6、林家宅37號神秘事件之謎  1956年武寧路發生一起滅門血案。林家宅37號後來改建成了所謂的2萬戶房子就是工人新村,但是事件卻成為轟動中國的靈異事件,也沒有就此結束。 後來,才知道原來林家宅主人也是一貫道護法,並且看起來三十多歲房主葉先國至少已經七十多歲了,並且越長越年輕。
  • 2019年寧波十大版權事件揭曉公布,《呦呦鹿鳴》等上榜
    甬派記者從市委宣傳部(寧波市版權局)獲悉,2019年寧波十大版權事件日前揭曉此十大事件由市知識產權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文聯及相關單位的專家評出。 據悉,寧波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十大版權事件評選,通過公布版權管理、版權執法、版權創造、版權運用、版權維權等各方面的典型事例,吸引更多市民群眾了解版權和重視版權保護。
  • 「中國未成年人保護十大事件」評選結果公布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譚琳 ) 「六一」來臨前夕,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和全國律協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公布了 「中國未成年人保護十大事件」。這一結果是在對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期間發生的兒童保護事件、政策等進行系統梳理,經未成年人保護專家評選後最終確定。
  • "2012中國公眾參與環保十大事件"在京發布
    正義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 林平)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於11日舉行環境綠皮書《中國環境發展報告2013》發布會,對外公布「2012中國公眾參與環保十大事件」。「公民環境數據自測運動」、「大型工程項目的環境汙染引發的『鄰避效應』」、「讓候鳥飛」、「環評機構弄虛作假遭環保組織強烈質疑」等事件位列其中。
  • 哈爾濱貓臉老太真相曝光 中國十大靈異事件
    哈爾濱貓臉老太真相曝光 中國十大靈異事件時間:2016-05-31 22:55   來源:伊秀女性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意想不到!哈爾濱貓臉老太真相曝光 中國十大靈異事件 哈爾濱貓臉老太與北京375路公交車、故宮靈異事件同被列為中國十大靈異事件之一。哈爾濱貓臉老太借黑貓詐屍還魂,布下死亡咀咒拷問人心。
  • 盤點十大恐怖襲擊事件
    盤點十大恐怖襲擊事件恐怖襲擊是極端分子針對不限於民間的不人道攻擊方式,近年來不斷發生,近年的恐怖襲擊事件又有哪些呢?3·1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案蒙面暴徒砍人事件3月1日21時許,昆明火車站廣場發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時,已造成29人死亡、130餘人受傷。
  • 2020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志華稱,今年以來(截至12月29日),全國總體氣溫偏高,降水偏多,全國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多,僅次於1998年和2016年。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等事件入選「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當日,在中國氣象局2020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宣布了「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據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
  • 從環保解讀 2017年中國木門十大品牌
    導讀:如果說2015年是中國環保政策的起始年,2016年是環保政策的加壓年,那麼2017年則是環保政策的改革關鍵年。2017年度「中國木門十大品牌」中哪些品牌在環保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呢?  2017年9月15日,由中華門窗網舉辦的「2017年度中國木門十大品牌」歷時2個月,從幾百家中國木門行業候選品牌中甄選出了2017年度中國木門十大品牌,受到廣大消費者,業內外人士和全國知名媒體的廣泛關注。小編為此從網絡、經銷商、消費者等渠道了解,從環保角度對此次中國木門十大品牌進行深度解讀。
  • 2015年中國十大健康新聞出爐 「殭屍肉」事件入選
    近日,由健康時報社、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北京大學醫學部健康傳播與醫學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的第八屆健康中國(2015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醫藥健康產業:跨界與轉型」。
  • 中國十大靈異事件-營口墮龍事件
    這事件就是著名的遼寧營口墜龍事件,在1934年發生了兩次墜龍事件,事件發生之後,引發了全國的關注。1934年的夏天,營口陰雨連綿,持續下了40多天的大雨,遼河水暴漲,遼河北岸的蘆葦塘變成了一片汪洋,魚蝦漂浮在水面上,空氣中飄散著一股強烈的腥臭味道,大雨過後,當時生活在遼河北岸的人們都能聞到葦塘內的腐臭氣味,但卻始終搞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