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韓沁言報導)歲末年初,走進伽師縣江巴孜鄉尕勒村,一條條道路寬闊乾淨、一座座院落整潔亮麗,村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尕勒村環境好了,生活富了,村民的文明素質也提高了。」62歲的村民艾買提·吐爾遜感慨地說,「工作隊來了,帶著大家一起幹,村民們都煥發了精氣神,日子咋能不越過越好呢?」
艾買提的感受正是尕勒村發展的真實寫照。新疆日報社(新疆報業傳媒集團)「訪惠聚」工作隊進駐尕勒村後,引導村民發展特色產業,以產業發展促進就業,給這個南疆鄉村帶來了喜人變化。
提質增效獲「杏」福
「村裡幾乎家家都有杏樹,但之前管護不好,產量一直不高。現在杏子產量高、品質好,不愁銷路,我對靠杏子增收很有信心。」1月5日,在尕勒村的一處杏樹園裡,村民艾尼瓦爾·艾山指著修剪過的杏樹笑著說,「當初如果沒有工作隊請專家指導我們修剪技術,這片杏園早就被砍掉了。」
駐村伊始,工作隊發現尕勒村有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村裡的杏子肉質肥厚、酸甜可口,但因村民缺乏種植管理技術,杏子產量不高、品質不好、效益不佳。
2018年初,工作隊和村「兩委」把新疆林業科學院林果專家請到了村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修枝、授粉、疏果等技術培訓,並將10名種植大戶培養成行家裡手,平時由他們幫村民解決杏樹管護中遇到的難題。
工作隊還爭取資金30萬元,為種植戶發放葉面肥等,幫助村民提高杏子品質和產量。
「剛開始,看到專家剪掉了很多杏樹枝條,我心疼得不行,後來按專家教的辦法管理,杏子不僅產量增加了,品質也更好了。」艾尼瓦爾說。
為打通銷路,工作隊發動村民組成銷售團隊,與伽師縣水果供應商、超市等建立合作關係,穩定銷售渠道。
現在,全村杏樹種植面積840畝,產量800餘噸,僅此一項,2020年種植戶戶均增收5700元。
種植蔬菜助增收
室外冰天雪地,室內溫暖如春。住進新房的阿布都肉蘇力·阿吾提說起自家種的大棚蔬菜,笑容滿滿:「1.5畝地,種一茬辣椒、西紅柿就掙了3000多元。」
看到村民房前屋後都有空地,工作隊發動村民利用空地發展蔬菜種植,走出一條投資小、見效快、風險低的增收路。
工作隊從新疆農業科學院請來技術人員在村裡開辦農技課堂,從育苗、施肥、種植、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現場教學,幫助村民掌握種植技術,提升信心。
工作隊派出單位出資30萬元,幫助172戶村民在庭院開墾菜地260畝,協調縣統計局為村民提供辣椒、西紅柿等蔬菜苗18萬株,又幫助菜農與本地蔬菜批發市場、飯店、單位等籤訂收購協議,確保蔬菜賣得出。
村裡種菜的人越來越多。工作隊又申報項目資金88萬元,集中連片建設87座大棚和佔地120平方米的菜窖,結合市場需求調整蔬菜品種,將蔬菜儲存起來,反季節錯峰銷售。
就業創業口袋鼓
尕勒村人多地少,工作隊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利用農民夜校大宣講和入戶走訪的機會,開展「用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當代婦女如何做到心靈美、外在美」等主題宣講50餘場次,不斷激發村民就業創業熱情。同時,聯繫開設電焊工、鋼筋工等技能培訓班,幫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長。
「通過培訓,我學會了建築技能,領著30餘人在周邊縣鄉從事安居房、道路建設等,一個月能掙近1萬元,家裡的日子越過越好。」村民庫爾班·吾拉依木說。
了解到部分村民有創業願望,但缺少場地,工作隊和村「兩委」爭取到農村小市場建設項目資金98萬元,在村裡打造創業一條街。新疆日報社(新疆報業傳媒集團)邀請有創業意向的村民代表到烏魯木齊市、昌吉市等地學習經營管理經驗,打牢創業基礎。
如今,尕勒村創業一條街有餐飲、農資超市、美發等商鋪14家,既方便了村民生產生活,又帶動了就業增收。僅2020年,該村外出轉移就業、自主創業者就有791人,人均年收入2萬元,實現了一人就業、穩定一家、帶動一片的目標,奔向更好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