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學困生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學習動機,學習自覺性差
隨著英語學習的不斷加深,詞彙量加大,多數學生學習速度減慢,錯誤量增加,上英語課就像聽天書,課前課後乾脆聽之任之,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
(二)缺乏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初中學困生常感到學英語無聊,無興趣,學習就像算盤珠一樣,撥一撥,動一動。不能在課堂上積極思維,不善於活躍自己的智力活動。
(三)自主學習能力差、教法不當
由於初中階段不考語音,致使有些教師忽視了語音教學;加之,忽略了許多本該有學生來做的許多教學行為。天長日久,使許多學生沒能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嚴重製約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四)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
學困生往往靠死記硬背來記憶知識,朗讀時有口無心,課內學、課後忘,知識的鞏固率低。在學習中懶惰心理強、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不用功、不求上進,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
(五)缺乏語境、課外英語閱讀少
雖然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的閱讀量做出了5萬到15萬不等的具體要求。課外,學生進行聽說訓練很少,課外英語閱讀材料更是匱乏,這些都成了制約農村基礎英語發展的瓶頸。
二、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面對現狀,我們如何解決呢?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起始階段把好音標關。在七年級一定要不遺餘力的讓學生學好音標,並結合單詞教學,讓學生掌握髮音規則。這樣,學生在詞彙的學習上就先行一步。其次,課堂中學會記筆記。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聽懂知識,然後給他們時間來整理筆記,消化知識,提出疑惑。再次,把好作業反饋關,杜絕抄襲現象。只有這樣,教師才真實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樹立信心,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對於初學者來說,對英語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點,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時,要鼓勵每個學生學好英語,明確目的,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推動學生去努力學習,取得更大的進步。同時,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多用英語與朋友、同學、老師進行對話,營造學英語的氣氛,克服畏懼心理,逐步樹立自信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關注學生情感,融洽師生關係
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生關係。作為教師要尊重其人格,維護其尊嚴,把愛心無私地奉獻給他們,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與他們談心,幫助他們克服消極情緒,分析學習上的障礙,找到有效的學習策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立足課堂教學、加強學法指導
目前,多數教師在上課時習慣「包辦」一切,課堂上實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滔滔不絕,學生卻只是機械地跟著,從而加速了學困生的形成。因此,教師在知識傳授中要結合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創設環境氛圍,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學習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再次,我們要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既有長遠打算,又有近期安排,做好對他們的課前和課後輔導,作業有布置,有檢查。重新使他們過好語音關,讓學生敢大聲講英語,過好詞彙關,我們可採用循環記憶法、構詞法、語音法、趣味法等幫助學生記單詞。
當然,學困生的形成還有其他諸多原因,其轉化的方式,也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徵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加以總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