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到下個世紀,海洋巨型動物中有18%可能會滅絕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美國知名科技博客gizmodo網站報導,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18%的海洋巨型動物可能會在下個世紀內滅絕。這包括像鯨魚、鯊魚、海龜、北極熊和帝企鵝等這樣頗受人類喜愛的動物。但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動物的危機將引發連鎖反應,這對整個海洋棲息地來說也是個壞消息。

科學研究早就證明,海洋巨型動物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研究人員將海洋巨型動物定義為體重至少為45公斤,棲息於海洋和海岸的大型生物。因為它們會吃更小的海洋生物,所以起到幫助調節這些海洋物種數量的作用。其中一些,如鯨魚和鯊魚,也是重要的碳匯(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的物種)。甚至它們的糞便也很重要,因為它們提供的營養可以促進食物鏈底層的浮遊生物的生長。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海洋巨型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危險。研究人員將這些海洋巨型動物列表作為一個起點,模擬如果在未來100年內這些物種滅絕了,會發生什麼。

總而言之,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他們所觀察的巨型動物中有18%遭到滅絕,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豐富度(一種衡量生態需求多樣性的指標)可能會減少約11%。這甚至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如果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名單上的所有物種都滅絕,那麼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豐富度可能減少至多48%,在北極和南極洲區域減少至多70%。

英國著名的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生物學家,上述研究的首席研究員皮米恩託(Catalina Pimiento)表示,由於這些動物具有如此多樣化的生態角色,一旦它們滅絕將「對海洋系統產生災難性影響」。

她在電子郵件中對Gizmodo指出:「失去位於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會導致生態系統的大規模崩潰。」

例如,研究表明,在太平洋的一些地區,海獺的消失導致食草海膽數量激增,這對海藻生態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皮米恩託還舉了一個隆頭鸚哥魚的例子,她表示:「這種以藻類為食的魚具有獨特地咀嚼大量死亡珊瑚的能力,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沙子,最終會落到海灘上。」如果沒有隆頭鸚哥魚,生活在沙灘上的生物將面臨嚴重的威脅,可見海洋生物滅絕的損害將遠遠超出海洋本身。

因此她認為:「各種生態功能的喪失將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它還將使海洋和世界失去趣味、活力和壯觀。」

現在採取行動還不晚。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海洋巨型動物已經滅絕,還有許多可以被拯救。但現在是行動的時候了:人類需要減少碳排放和汙染,儘快恢復地球的海洋生態系統。(作者/良弼)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鳳凰網科技。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iFeng科技」。

相關焦點

  • 巨齒鯊從未滅絕?咬合力達18萬牛的史前霸主,或躲在海洋最深處!
    而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目擊者聲稱他們曾見過巨大的鯊魚,還有各種各樣的巨型鯊魚插圖,甚至還有一些照片。其中最著名的照片是1942年一艘德國潛艇在開普敦海域附近搜索盟軍艦隊,意外碰到了疑似巨齒鯊的海洋動物並拍下了照片。照片顯示了潛艇旁鯊魚的背鰭和尾鰭,寬度高達64英尺(幾乎20米)。不過後來有人證實這照片是偽造的。
  • 盤點動物史上十大滅絕巨型怪物和十大遠古巨獸
    &nbsp&nbsp&nbsp&nbsp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那些消失在現實世界中的遠古生物和巨型怪物。&nbsp&nbsp&nbsp&nbsp7、遠古巨型海蠍&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遠古巨型海蠍實際上是一種節肢動物,非常像蜘蛛,它有10英尺長,長著4個眼睛,它不僅能在海水中遊動,還能在陸地上爬行
  • 5個被谷歌衛星地圖拍攝到的海洋巨型生物
    通常情況下,我們一提到海中霸主,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大白鯊之類的海洋生物。但是海洋世界中比我們想像的都要大,而且還有相當廣闊的區域沒有被人類所探索探知。地球上4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
  • 澳洲巨型動物為什麼會滅絕?答案找到了!
    科學家找到澳洲巨型動物滅絕的真正原因澳洲大陸是一片神奇的大陸,其四周被海洋環繞,與其他大陸分割。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動植物品種,其中又以獨具特色的有袋類動物聞名。令人疑惑的是,今天澳洲大陸上最大的動物紅袋鼠也不超過90公斤,如此廣袤的土地上缺乏巨型動物。
  • 1451個海洋動物新種被發現:巨型劇毒水母
    據國外媒體報導,經過幾個世紀的科學探索,你可能認為我們已經了解了地球的全部,但僅在2014年,科學家就發現了1451個海洋動物新種。該結果來自3月11日公布的有關海洋的國際調查結果。這些珍貴的海洋動物包括生活在海洋最深最黑處、美麗又怪異的野獸以及生活在海岸洞穴的微型蝦和兩個海豚新種等。
  • 科學家:人類是大型動物滅絕的罪魁禍首!
    在過去的50年間,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什麼導致大型動物(也被稱為巨型動物megafauna)的大量滅亡。兩個主要理論之一認為大型動物的滅絕歸結於氣候的變化。在上一個冰河世紀末期發生了嚴重的氣候變化,這意味著很多物種無法再找到合適的棲息地,因此它們最終死亡。然而,由於上一個冰河世紀是漫長的一系列冰河世紀之一,而大型動物的滅絕卻並未發生在之前的冰河世紀期間,這難免讓人感到困惑不已。
  • 《科學·進展》首個貝里斯巨型地懶牙齒化石揭密巨型地懶生活的世界
    ,通過分析在貝里斯找到的首批來自一個已滅絕的巨型地懶遺骸中的一顆牙齒,研究人員發現了有關該地懶飲食適應性變化的線索。在像這種缺乏牙釉質的動物化石中,作者發現,在長期的沉積過程中,其牙齒的各層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因此,他們說,除了內層的正牙質外,如果只對其它任何一層進行同位素分析,其結論可能失準。
  • 海洋中的巨型頭足類生物-巨烏賊
    而另外幾種幾個滅絕的頭足類動物中,如白堊紀託斯特巨型魷魚和奧陶紀房角石與巨烏賊相比,後者已經算很大了。不過有科學家曾在侏羅紀時期的魚龍和海鬣蜥化石上發現了疑似是巨型頭足類生物攻擊過的痕跡,認為古代可能有更大的未知頭足類生物存在,但因為沒有發現確切的化石作為證據。
  • 歷來七種最大動物 秘魯巨型企鵝有1米5高(組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我們都知道恐龍的個頭很大,但不一定知道公牛一般大的老鼠、比人還高的海洋蠍子、皮球一樣大的巨型蛙、小個子成人一般大的企鵝、酷似地懶一般的有袋動物和15米多長且比現代大白鯊還要重30多倍的鯊魚。這些巨型動物都曾存在過,只是出現的時期和地方不同。
  • 幸好滅絕了的巨型動物Top10,不然的話可能是個災難!
    歡迎收看本期的半島奇聞,下面我們要講的是10種滅絕了的動物,還好它們已經消失了,不然的話,對現在的動物世界來說可能真的是個災難……#10 冠鱷獸冠鱷獸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有冠狀物的鱷魚剪齒鯊在吞掉獵物之前可能會用鋒利的牙齒猛擊它們。剪齒鯊的確切體型仍是未解之謎。大多數資料顯示,它們的體型與現代大白鯊相當,長約6米。#5 大袋熊雙門齒獸是已知存在的最大的有袋類動物,儘管它們在46000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它們完整的骨骼化石。
  • 人類首次拍到活體巨型魷魚(圖)
    日本科學家22日宣布,他們最近成功地拍攝到了活體巨型魷魚的照片,這在人類歷史上尚屬首次。  或因拽傷而亡  日本一個科研小組表示,他們本月在東京以南900公裡的小笠原群島進行科學考察時,成功地拍攝到一隻活著的巨型魷魚。這隻巨型魷魚長度為7米,但在捕撈上船後不久即宣告死亡。
  • 盤點那些因人類出現後滅絕的10個動物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了,在人類出現之前有很多生物的存在,提到滅絕的動物,我們腦海中第一個可能想到的是恐龍,很幸運的是人類沒有生活在那個時期。  但自人類出現後,有很多動物都是因為人類而滅絕,到今日我們也只能通過圖片來了解那些動物的長相和習性了。
  • 地球出現過哪些稱霸海洋的巨型海怪?它們為什麼都滅絕了?
    在距今260萬年-1500萬年前,地球海洋中曾經生活著一個頂級獵食者——巨齒鯊,而在這同一時期,海洋中還生活著和巨齒鯊一樣的頂級獵食者-梅爾維爾鯨,這兩種生物一同統治了深海幾百萬年的時間。
  • 人類是冰河時期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
    在過去的50年間,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什麼導致大型動物(也被稱為巨型動物megafauna)的大量滅亡。兩個主要理論之一認為大型動物的滅絕歸結於氣候的變化。在上一個冰河世紀末期發生了嚴重的氣候變化,這意味著很多物種無法再找到合適的棲息地,因此它們最終死亡。
  • 人類殖民澳洲2000年 就致當地85%大型動物滅絕
    研究人員表示,人類的狩獵可能是導致這些動物滅絕的原因——即使人類平均每個人每十年僅殺死一隻哺乳動物,也可能會導致一個物種在短短幾百年的時間內滅絕。沉積柱樣是我們地球的一種時間記錄——它包含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沉積層,而沉積物是從陸地吹入海洋中的。沉積柱樣的沉積物包括灰塵、花粉,灰分和來自一種被稱為小莢孢腔菌( Sporormiella)的真菌的孢子—— 這種真菌在植食性哺乳動物的糞便上生長。通過對沉積柱樣的分析,研究人員可以追溯到15萬年前,跨越了地球上一個冰河時代(距今6萬年前至2萬年前)。
  • 海洋探秘:最大的巨型海洋生物究竟多大?
    針對這個問題,McClain沒有選擇寫一篇憤怒激昂的駁斥性博文,而是決定寫一篇科學論文,力求準確的回答這個簡單而棘手的問題:海洋中最大的動物究竟有多大?  海洋是巨型動物的家園:藍鯨和大白鯊、巨型烏賊和巨蛤、象海豹和日本蜘蛛蟹都生活在這裡。
  • 盤點一下那些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在歷史的長河中,究竟有多少動物是被人類吃到絕跡的呢? 16世紀,荷蘭人來到了模里西斯,他們捕殺了大量的渡渡鳥。並且他們帶來的一些動物將渡渡鳥作為了食物,破壞了渡渡鳥的生存環境,讓渡渡鳥的數量急劇減少。後來人類的砍伐讓渡渡鳥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環境,導致滅絕。
  • 十大遠古滅絕動物離奇復活!
    在「更新統」晚期和「全新統」早期,它們生活在亞歐大陸――從愛爾蘭到貝加爾湖。從最新知道的物種殘骸來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700年,大概是7700年前。巨鹿為何在7000多年前銷聲匿跡?科學家們將其滅絕原因分析集中在鹿角(而不是它龐大的身體)上,甚至有人假設,巨鹿的滅絕是巨大鹿角限制了雄性鹿穿過森林地帶或是其它不適應行為而導致。但前不久,網上流傳有超級獵手在叢林中重新捕獲到了這個神秘物種。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許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那個時代的許多巨型動物都是恐龍,其實諸如滄龍、蛇頸龍、魚龍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都是屬於海洋爬行動物,是蜥蜴的近親,它們雖然名字裡都有一個「龍」字,但是它們並不屬於恐龍。回到主題,既然小行星在陸地撞擊,為什麼海洋裡的這些巨型動物也滅絕了呢?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許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那個時代的許多巨型動物都是恐龍,其實諸如滄龍、蛇頸龍、魚龍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都是屬於海洋爬行動物,是蜥蜴的近親,它們雖然名字裡都有一個「龍」字,但是它們並不屬於恐龍。回到主題,既然小行星在陸地撞擊,為什麼海洋裡的這些巨型動物也滅絕了呢?小行星撞擊地球首先,6500萬年前導致白堊紀-第三紀(K-Pg)大滅絕的小行星被認為是落在海洋裡,而不是落在陸地上,畢竟海洋的面積如此巨大,砸到的概率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