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小學數學剛開始接觸正數和負數,所以這一部分知識往往得不到學生們的重視,對概念的理解比較膚淺。雖然只是入門級的接觸,但卻是小升初必考的知識點,也是容易因疏忽而丟分的部分。基於此,筆者今天就來聊一聊這部分內容中的一些要點,看看你是否真正理解了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1)先說「+」「-」號所具有的雙重意義。運算時它是加、減號,表示數的性質時它是正、負號。雖然你知道了一個正數的前面添上「-」號,這個數就是負數,但你是否知道-(-5)是什麼數?顯然它是正數。那麼+(-2)呢?再比如增加3千克與減少(-3)千克還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嗎?肯定不是,因為它們是一個意思。因此,一定要深刻地理解正、負號之間所具有的相反意義,以及它所表示的數或量的性質。
(2)什麼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首先必須明確地知道,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是同類量,比如盈利320元與虧損800元,這就是同類量。再比如收入與支出、進口與出口、上升與下降、增加與減少、向北與向南、零上與零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必須是成對出現的,而且兩個量的單位相同。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與關鍵詞後面的數字無關,比如向東走8米,向西走3米,雖然數字不同,但它們卻是兩個相反意義的量。相反意義的量用正、負號表示時千萬要寫上後面的單位,這是一個很容易丟分的地方。另外,比如「增加」「上升」之類的量必須表示為正數嗎?不是的,這可以任意選擇,但習慣上我們常常把這樣的量表示為正數。
(3)0的問題很重要。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的意義有三種:一種是表示「沒有」;另一種是表示「某種量的一個標準」,比如0℃是表示在標準大氣壓下,水開始結冰的溫度,也叫冰點;還有一種是表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0的前面不能寫正、負號。
下面隨便做兩道例題,以加深對正數和負數概念的理解。
分析:這道題的錯誤率之所以很高,是因為學生們總是把思考的重點放在仰臥起坐的總個數上。實際上你只需要知道超出的次數為正數,不足的次數為負數即可,成績不為負的人就是達標的人,要注意0也「不為負」。
達標率=達標人數÷總人數×100%
5÷8×100%=62.5%
分析:要想知道盈虧情況,就要先計算出周五的收盤價。
周五收盤價:10.00+0.28-0.36+0.38-0.35+0.25=10.2元
每股獲利:10.2-10=0.2元
2000股共獲利:0.2×2000=400元
答:本次股票買賣中獲利400元
小學階段正數和負數這一知識點,主要考查對概念的理解程度,而計算題則相對簡單一些,所以小升初的學生要把重點放在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