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相對其他民族吹奏樂器笛子,簫,嗩吶之類來說,葫蘆絲上手比較容易。但真正要吹到葫蘆絲十級水平,沒有兩三年勤奮刻苦練習,蠻難。等自己達到葫蘆絲高級水平,你會發現,初級曲目 月光下的鳳尾竹都吹不好。根據對樂曲的理解加深,氣息的強弱變化要求也相對高了,而這最難把握。
不管你是自學還是跟老師學習,均應要有教材,最好是有聲教材(帶VCD或DVD光碟)。最好擁有兩種以上的教材,因為各教材自有它的優點。通過看教材,初學者可以全面了解葫蘆絲的學習知識,當遇上老師時,就可以只請教那些你不知道的問題。市面上有許多種教材,各有優點,都還比較好。練習曲都配有錄音,方便學習。教材雖多,但應以一種為主,不要這本教材學一學,那本也學一學,最後不了了之。
我想有很多初學朋友、中老年朋友學習樂器都非常困惑的一個問題,節奏老把握不準,伴奏有時聽著聽著,不知從哪裡開始吹了, 演奏一些歌曲的時間,老是跟錯拍! 常聽老師說,節奏不對,節奏錯了。前十六音符,後十閃音符, 四分音符,八音音符,全音符這些很多沒搞懂。 節奏是音樂表現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
葫蘆絲最好選用外表樸實無華、不上漆的為好。不上漆的好處是,吹後葫蘆體內水分揮發得快,葫蘆體內不易生黴,對身體無壞處,且簧片不易生鏽。吹嘴也最好是竹或木的。
初學者可以選用學生型的樂器,如果你暫買不到好的樂器的話。但學生型的樂器也應音準,各音的平衡性好,吹起來不太費力,高音易吹。否則會影響學習的信心和學習的進度。已會吹或已能熟練吹二級曲的愛好者,可選擇專業演奏檔次的樂器學習,但葫蘆絲的音色最好是傣味的。初學者可以選降B調或小C調的葫蘆絲學起,降B調的好象吹起來要輕鬆一點。對於特別愛好者來說,需擁有幾支不同調的葫蘆絲,比較常用的有小D、小C、降B、大G和大F調的。
初學者開始學習樂器的時候,常常表現在吹奏時快慢不定,比如一首曲子中出現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時,往往孩子們吹奏四分音符時,實際演奏的與二分音符一樣長,雖然嘴裡數的是一拍,但是並沒有意識實際演奏到底吹了幾拍。當老師或家長幫助打拍子時可以保持正確的節奏,但自己獨立練習時,就會忽快忽慢。吹奏時總是會出現數的「過長」和「快的沒拍」兩種情形,對節奏沒有正確的概念。
吹奏葫蘆絲的呼吸法,主要是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關於葫蘆絲吹奏的呼吸法,也可參照聲樂的呼吸方法。在吹奏一首樂曲時,遇到標有換氣符號(常用「V」來表示)的地方,應換氣,不要等到氣全部呼盡時才換氣。多餘的廢氣在換氣前快速吐出,之後馬上吸氣。吸氣要快,氣也不要吸得太滿,夠用就可以。長期不正確的呼吸不利於身體健康,這點一定要重視。
在演奏時或上課中,老師和家長們可以在旁邊幫助打拍子,或者在示範吹奏時讓孩子在一旁拍手體會。如數,1.2.3.嗒 2.2.3.嗒。 這樣來數一下,也可以用手掌來配合!對於愛拖拍子或者趕拍子的初學者來說,借用節拍器固定的節奏點來訓練和固定內心的節拍感,慢慢地養成強化數拍子的好習慣,這樣很快就可以穩定內心的節拍感。還有一個小秘籍,就是多聽節拍器的聲音,沒事就聽一下,速度不要調太快,找這種感覺, da .da .da. da. 這些音,可以放四二拍的,四三拍的,四四拍的聲音,聽多了也會有這感覺!
葫蘆絲的手持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正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多數人是這種方式,一般來說右撇子是選這種方式。另一種是反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只有少數人是用這種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葫蘆絲樂器的製作適於正手,也就是說「3」音附管在右手這一邊。反手愛好者的葫蘆絲需特別製作。演奏時雙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不要用力按音孔),按孔的手指關節自然放鬆和彎曲,雙手臂不要有意撐開,雙肘也不要貼近身體。
可以把節奏型單獨標記出來練習,用拍手或敲擊桌面的形式準確地打出像2/4強弱、3/4的強弱弱一樣的拍點,從趣味中領會,就會加深對節奏的理解。四拍子的節奏特徵,較方正,拍感是「強、弱、次強、弱」。而三拍子的節奏特徵,則像個旋轉的圓形,拍感是「強、弱、弱」。
以正手為例,右手按孔手指與主管基本垂直,左手手指與主管不是十分垂直,如果是演奏大葫蘆絲,左手手指與主管明顯不垂直。左手按主管反面的高音「6 」孔的大拇指,是用拇指正面與側面結合處部位按孔的。右手拇指託住主管,接觸部位也是正面與側面的接合處部位,與右手食指基本相對應。初學者最好對著鏡子練指法看手型,這樣保持手型的正確和美觀,等穩定後可以不用看鏡子了。
音樂是聽覺藝術,要用耳朵去聽、去感知。節奏無處不有,我們可以親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如鐘錶「嘀噠嘀噠」;上樓時「嗵嗵嗵嗵」;下樓時「踏踏踏踏」……
嘴含吹嘴管,只含三分之一就可,嘴唇不要太用力包住吹嘴管,不漏氣就可。不要鼓腮。初學者會感覺到嘴酸,無力,這是學習的一個過程(也與樂器有關,難吹的葫蘆絲更易導致嘴酸)。
還有自己在吹葫蘆絲時,一定要豎起耳朵聽自己的音樂,留意自己對速度處理。音符技巧的處理,會不會吹的很含糊,有很多人吹吐音是非常含糊的,吐的不清楚,聽起來非常快,細聽一下是很多毛病的。專業評委老師就是專門扣這些選手,吐音吐的好不好,清不清楚,吐的乾淨清楚的,說明基本功紮實,一般都高分,如果初學者或者中老年人有這些吹的很含糊毛病的,解決方法就是慢練吹上一百遍去克服!想要熟練必過百遍,如果要精通那是上千遍了,都是好幾年的積累! 你才吹個十來遍就說自己很熟練了。那不行!
基本功主要是指長音練習和指法練習。長音練習可以又是提高腹式和胸腹式呼吸法水平的有效手段,初學者應多花點時間在這上面。指法不但要熟練且要快,但要在保證手型自然美觀的前提下加快速度。練習曲又可以加強指法的練習,是基本功的具體運用。可惜的是,許多愛好者不重視練習曲的學習,許多教材也未將練習曲放在重點上,對練習曲不配錄音,不方便學習者學習。總之,如果你覺得你的演奏水平難以提高了,就返過頭來加強基本功和練習曲的學習吧。
飽、餓時不要吹,不利健康。吹前請刷牙或涑口,以免食物進入葫蘆中堵塞簧片。和他人相互交換用葫蘆絲時應用醫用酒精擦拭吹嘴管以殺菌。學習時有必要使用譜架,這樣上身才能保持正常的直立狀態。有的學習者將教材、曲譜放在桌上,彎著腰看譜學吹,這樣長期含胸學習不利於身體健康。買一個三四十元的可摺疊譜架就可,用木條自做一個也是可以的。
練習過程中要注意,不要為達到速度上的要求而使用蠻力,應注意肢體的放鬆,手指的按音應具有彈性。好的手指應是「松、快、準、有力」。「松」是指演奏時不能用力去捏筒子,而應是將手指自然鬆弛地放在筒子上。「快」是指在演奏如顫音及快速音型要快速敏捷。「準」是指手指與氣息、舌頭配合要默契,手指的靈活不光是指手指能運動得很快,同時也是指要具有有效性,即氣、指、舌的有效合理配合。「有力」是指手指按音動作具有彈性與適當的力度,手指按音孔時會發出輕輕的「梆梆」聲。
葫蘆絲愛好者,尤其是初學者,看了本文後,一定會深有體會,希望大家都能學好這門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