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大部分論文是垃圾?看看牛頓愛因斯坦,一生才發表幾篇論文

2021-01-15 城市把脈

為何說大部分論文是垃圾?看看牛頓愛因斯坦,一生才發表幾篇論文?論文數量更多反映的是研究者的工作量,而質量才能反映創新性,過度追求論文數量沒有意義。說起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人們自然會想到力學定律、相對論、電磁方程。

愛因斯坦

但沒有人知道他們一生到底發表了多少篇論文。在物理領域拼論文數量的話,這三位估計前一百名都排不進去。在科研領域強調數量,既反映了評判者的無知,也體現了被評判者成果的平庸,以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

而且科學和技術根本就是兩回事:前者基於發現,目的在於揭示大自然的本質客觀規律,其特徵在於不朽,即不隨時間而淘汰,評判標準必須是符合科研範式的論文;而後者基於發明,目的在於利用科學規律的組合,實現生產效率的改進,從而為人類自身服務。

其特徵在於有時效性,新技術不斷取代舊技術,核心評判標準在於應用,不可以把論文作為主要判據。在行業日益精分的時代,把科學和技術混為一談,搞一刀切的標準是很荒誕的,畢竟不同行業下論文的權重不一樣。

絕大多數應用技術類論文不能實用化的原因在於:1,幾乎所有的論文都只宣揚文中技術的優點,對缺點避而不談;實驗數據,波形只展示有利數據,迴避不良數據。為了達到發表的目的,誇大其詞,報喜不報憂,畢竟只要打動兩三個審稿人即可。

愛因斯坦

2,論文所謂的創新,只是數據波形或者某個單個方面性能改進了一點。但衡量一個技術是否具有前景,需要考慮可靠性,產品成本,全壽命周期等多方面的因素,還要和市場現有產品全面PK,所有的缺點都赤裸裸展示在客戶和競爭對手面前。

技術研發實質上是多約束條件下的多目標優化行為,難度遠遠大於製造論文。畢竟約束條件越多,優化空間就越小,甚至結果有可能為負,即看似很好的技術,全面衡量下來完全得不償失,這也是馬斯克說大部分論文都是垃圾的原因。

論文數量壓倒一切這個標準近年來飽受詬病,看看牛頓愛因斯坦,一生才發表幾篇論文?可以說大部分論文是垃圾,現在的科研環境,沒有給人留下時間和空間去做自己覺著有意義的事情,周期長,風險大,浮躁的環境下很難靜下心來搞下去,被淘汰的概率很大。除了家裡有礦全無後顧之憂,否則很難說搞真正的科研。

科研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相關焦點

  • 為何說牛頓比愛因斯坦更偉大?您看看牛頓的創造力與貢獻!
    為何說牛頓比愛因斯坦更偉大?您看看牛頓的創造力與貢獻!在科學界,有兩個高不可攀的巨峰,這兩個人就是牛頓與愛因斯坦。牛頓比愛因斯坦要早很多。愛因斯坦創造了相對論。而我們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牛頓的物理學。
  • 愛因斯坦和牛頓對科學界的貢獻誰更勝一籌?
    牛頓與愛因斯坦都是物理學界的大神級人物,科學界流傳著「一牛二愛三麥」的說法,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認為歷史排名牛頓第一,愛因斯坦第二。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筆者認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他們的差距實在太小了。人類在那個時期對自然還處在懵懂的階段,如果說伽利略打開了現代科學的大門,而牛頓帶領人類走進了這扇大門的人。牛頓在僅僅20多歲時,由蘋果的自由落地現象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後又發表了牛頓三大定律。
  • 一生發表1475篇論文,史上最高產的數學家是怎樣煉成的?
    可如果是在科學界,尤其是數學領域,想寫一篇有深度的論文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能一年也寫不了一兩篇。科學類的論文都伴隨著實驗,分析數據,以及總結等等,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科學就是嚴謹。
  • 牛頓VS愛因斯坦,兒時是「學霸」還是「學渣」重要嗎?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偏偏是他們取得了如此成就?有傳言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成績很差?是真的嗎? 可惜的是,牛頓後半生痴迷鍊金術,並把大部分時間用於鍊金,他一生發表的有關科學的著作只佔他所有著作的百分之十六。 牛頓是偉大的,他告訴人們:從樹上掉下來的果子、海邊的潮汐、地球和月亮,一切都井然有序,都符合我發現的這幾個定律。
  • 論文大灌水,我只服南郵教授,三年半時間發表300篇IEEE論文
    說到論文灌水,可以說各位都是深惡痛絕,因為很多論文都是毫無價值,除了騙些經費,然後全是廢紙一張,中國科研非常落後,但是中國的論文灌水水平,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比如咱中國,一方面微電子非常落後,一方面搞微電子的都在大量灌水論文:什麼石墨烯,鈣鈦礦,納米啥都都能灌水幾篇論文,但是實際價值都是0。
  • 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牛頓在科學人類貢獻史有三部分,第一,力學的萬有引力和牛頓三大力學定律,第二,光學的光譜光粒子研究,第三,數學的微積分,牛頓在力學方面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在大概1665-1666年,傳言是在一棵蘋果樹下發現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是總結前人的經驗和觀點,尤其是伽利略提出的少部分科學理論,光學是牛頓拿一塊稜鏡在家裡做實驗
  • 他一生只發表三篇生物論文,卻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他一生只發表了三篇生物學論文,如今人們對薩頓的工作鮮有提及。他是如何發現染色體的作用,為什麼後來從生物學界銷聲匿跡了?本文這些故事,將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薩頓。薩頓是少有的只發表了少數論文,卻產生了重要影響的生物學家。實際上,他在生物學領域發表的論文一共只有三篇。1903-1904年,兩個人獨立提出了染色體是遺傳因子實體的想法。鮑威爾是圈內有名的大人物,而薩頓只是剛畢業的一個研究生,學術地位差異巨大。薩頓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年紀輕輕就發表了有重要影響的論文,可在逐漸成為生物學前沿的遺傳學領域裡,他之後再也沒有建樹。
  • 牛頓和愛因斯坦,哪個更厲害?
    牛頓和愛因斯坦,哪個更厲害?若說站在世界金字塔頂尖的偉人有誰,那絕對少不了艾薩克牛頓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僅憑力的三定律和現代物理學兩大基柱之一的相對論,這就足夠了。牛頓、愛因斯坦一生碩果纍纍,成就非凡,儼然成為天才的代名詞。但據說他們幼年有許多智商「低劣」的表現。
  • 數學家吳寶珠:一篇好論文勝過一百篇垃圾論文
  • 一年發表14篇SCI論文牛人經驗分享
    因此800期刊網結合SCI論文個人投稿經歷,提供給小夥伴們一點思路,幫助小夥伴們順利完成SCI論文發表。  01科研創新和選題  科研創新是至關重要的,往往關係到論文是否順利發表。經濟學家郎鹹平認為,創新就是在過去別人的基礎之上,能夠有一點點小的突破,一點點小的不同。我本人發表的幾篇關於動物模型的論文,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做了一點小小的改進。
  • 愛因斯坦為何如此聰明?死後大腦被偷,還被切成240片研究23年
    同年4月,愛因斯坦向蘇黎世大學提交了一篇名為《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的論文,愛因斯坦由此獲得博士學位。一個月後,也就是1905年5月,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發表,這篇論文完整而獨立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原理,我們如今常說的「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都是來源於此。
  • 世上最牛的5篇博士論文
    ▋第三牛博士論文 最牛投稿論文就是讓編輯滿世界都找不到一個能看懂這篇論文的匿名審稿人,最後只能發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實例:克里斯多福·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1971 年發表在《數理統計年鑑》上的論文《無窮維參數空間中的分布滯後估計》。
  • 引力波論文發表:為什麼是PRL
    為了決定物理學史上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將發表在哪裡,科學家們舉行了投票。去年9月,當時空的漣漪還未抵達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和華盛頓州的兩個雷射幹涉引力波探測器(LIGO)之時,LIGO科學合作組織的成員舉行了一次投票,決定他們將如何宣布引力波這一驚天動地的發現,就是愛因斯坦在1916年的廣義相對論中預言的那個引力波。
  • 愛因斯坦比牛頓的「影響力」更大
    該測度方法進一步給出21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名單,前5名依次為愛因斯坦、普朗克、牛頓、帕斯卡和伽利略。    該方法揭示出:雖生不過百年,科學巨匠們的貢獻與聲望跨越時空,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發展的影響能持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成為科學精神文化的組成部分,這或許就是科學家們終其一生所竭力追求的人生終極價值。
  •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會拉小提琴的科學家一生科研路
    之所以說「相對」,是因為他的「物質」身軀已離開人世,但他留下科學文化的「精神」財富,卻生生不息地「活著」。他的「相對論」和光量子概念正煥發著不朽的光彩。當地時間3月6日,為慶祝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了愛因斯坦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手稿是首次對外展出。
  • 諾獎得主Wilczek:愛因斯坦的論文,放在今天能發表嗎?
    愛因斯坦的論文,放在今天能發表嗎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15年的傑作《廣義相對論基礎》 (The Founda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讀起來是一種享受。正如我跟學生們說的,作為相對論的問世之作,這篇論文仍然是對該理論最好的介紹。但如果放在今天,它可能無法在科學期刊上發表。 為什麼會這樣?
  • 復旦附中數學學霸一年發表三篇論文 老師們都驚呆了
    中學生一年發三篇數學論文一年時間內,復旦附中高三學生姚源獨立完成了三篇數學論文、並在中學數學領域的核心期刊上發表,這讓部分數學老師驚嘆不已。對此,復旦附中鄭方賢校長直言,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成為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個性化發展的一大發展趨勢。
  • 他是愛因斯坦一生最害怕的人,他就是數學之王希爾伯特
    不過也不要過分擔心,就在他去世的那一年,一個嬰兒呱呱墜地,這就是愛因斯坦,他似乎命中注定來攪亂世界的。對於愛因斯坦來說,這一生就是來吊打全世界的,簡直就是"遇神殺神,遇佛弒佛"。1905年,愛因斯坦初出江湖,作為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小公務員的他寫了五篇論文,這五篇論文都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其實說獲得諾貝爾獎已經低估了他的價值,這些論文都幾乎開創了一個時代。
  • 你知道愛因斯坦人生中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是什麼嗎?
    你知道愛因斯坦在他人生中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是關於什麼的嗎?這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海綿和毛巾為什麼可以吸水?土壤中為什麼可以鎖住大量的水?靠它甚至還可以用來檢驗和分離各種物質?愛因斯坦的人生中的第一篇論文,就是關於毛細現象的研究。
  • 研究生為什麼發表小論文?小論文怎麼寫?小論文怎麼發表?
    小論文對於很多研究生來說是一個相當頭疼的問題。首先是不明白什麼是小論文,或者是知道小論文但不知道具體含義是什麼。二是只知道需要寫小論文,不知道怎麼寫,寫什麼。三是發表論文的途徑是什麼,怎麼發。越想越煩,越想越覺得不想寫,還不如混混日子,甚至僥倖的想:最後在師兄師姐哪篇文章上掛個名字,說不定能過學校這關。這些都是困惑他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