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宅 發布時間:
作者:阿宅 發布時間:
芥末堆 阿宅 12月2日報導
11月24日,在芥末堆主辦的以「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為主題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睿翼互動CEO龍共火火做了《新媒體如何驅動企業增長》的主題分享。
龍共火火表示,直播會單獨脫離短視頻,變成一項獨立的產品和功能。他認為教育垂類大有機會,明年直播會變成每家教育公司的標配,而且直播運營會變成明年教育公司最火爆的崗位。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今天講的主題是新媒體如何驅動增長,主要分為3部分。
(一)新媒體3個階段
我個人覺得企業對新媒體一共經歷了3個階段。
1.0時代,只要內容足夠好,傳播力就會強。
2.0時代,大家發現公眾號也可以作為一個渠道投放,社群也可以作為內容渠道投放,我覺得是把渠道利用起來了,這是2.0時代的理解。
3.0時代的理解更深一步了,已經說不清楚什麼叫新媒體企業,什麼叫企業新媒體。它就是一個平臺,在新媒體上可以進行多輪操作。我覺得現在很多傳統企業的老闆的理解是從1.0到2.0過渡,他們把公司的人力和前臺放在企業公眾號裡面,但現在已經進入3.0時代了,在新媒體上可以做任何閉環。
(二)企業新媒體的3種目的
我覺得企業做新媒體只有3個目的:品牌傳播、產品服務、以及商品售賣。
1. 以用戶為中心,做新媒體本質就是做產品,跟做App是一樣的,核心是提供產品,核心指標是付費用戶數。
2. 以讀者為中心,現在90%做新媒體的就是做媒體品牌,讓品牌更出名,讓更多人知道我。核心的指標就是做傳播量,特別類似於早期做雜誌。例如,《讀者》有2個最重要的部門,分別是發行部和內容部。發行部負責找廣告,內容部負責寫東西。盈利模式以廣告為主。
3. 以客戶為中心,核心是提供商品,例如今年特別火的直播帶貨。
我覺得企業在做新媒體的時候,在某一個階段,有且有一種目的是最重要的。以一條為例。2015年徐滬生創辦了一條,他早期以媒體為目的,接各種各樣的商務廣告。2017年轉型了,拿了金融投資開始做電商、開線下店,從媒體轉變成了商品售賣。這看似很簡單,但大家要知道如果一個目的改變,背後一定是組織架構的變革,因為媒體品牌裡面最重要的兩個部門,一個是發行,一個是內容,但是到了商品售賣,最重要的是供應鏈和選品。如果一旦要改變目的,那麼組織架構也要發生相應的變革,這一點很重要。
(三)新媒體如何實現營收?
做新媒體最核心的就是做營收,做營收的核心就是怎麼計算業務規模。
以To C公司為例,收入基本業務等於營收=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
流量*轉化率=付費用戶數,復購率*客單價=LTV,再往下LTV=每個用戶的ARPU值*LTV。有的生意生命周期比較長,例如教育,有的生意生命周期只有一次,比如說像婚慶和拍婚紗照,基本上很難有第二次。就算願意去第二次,也不願意去同一家店。
流量:尋找更便宜的流量,比如下沉市場的流量紅利。
轉化率:從前端更加關注到後端,我記得在2015年和2016年時,去做轉化率的事情,沒有人摳很多小細節,比如說社群裡面怎麼具體的發一些話術。
客單價:現在可以賣一些高客單價的東西了,老鐵經濟開始流行。
復購率:從使用權到所有權。以前流量都是觸達一次,現在轉化成私域,進行反覆觸達。
增長引擎有3種:黏著式增長、裂變式增長、付費式增長。
核心點自然新增減去流失是正的,核心是口碑/品牌。黏著式增長的核心點是內容粉,我認為內容粉是所有粉絲裡最精準的粉絲,沒有之一,無論是買來的還是裂變的。
這是2018年我統計公眾號的爆款漲粉比,當時是43:1,現在遠遠不止了,但爆文生產也需要實力和運氣。
我認為中腰部做內容的核心,就三個字:複讀機。1.新形式改造,就是A平臺可以跨到B平臺,形式是可以改造的;2. 跨平臺遷移,在A平臺做的B平臺也能做。3. 時間差,之前發過的東西可以再發。
裂變式增長從2018年開始火,概念是人帶人,正反饋循環,創造增強迴路。
從數學公式看,裂變是一個指數型函數:
其中有3個關鍵要素:
1. custs(0):種子用戶數
2. K裂變係數:平均每個人帶來的新用戶數量(數量)
3. ct裂變循環周期 :平均每個人帶來新用戶所花費的時長(速度)
裂變基本都是圍繞這3個參數進行優化,做裂變活動最主要的其實也是關注這3個要素。
以下是常見裂變模式分析:
常見裂變模式基本分析,很多模式都是在這基礎上的疊加或者變種,但裂變也有個問題,最大的天花板就是平臺的管控。
核心是LTV和CAC的關係,能從用戶身上賺到多少錢,單個獲取用戶需要花多少錢,LTV大於CAC的時候企業才是穩定的。還有個隱藏值PBP,也就是回收周期,比如一個項目要一年半才能回款,那你可能融的錢不夠了,或者自己的錢不夠了,就不能繼續運營下去了,所以回款周期一定要在資金流的限度中。
付費式增長是嚴格的ROL驅動,投放是最先和最後的增長方式,裂變有天然的天花板,我們看到有通過純裂變做到千萬級的,但做到上億月營收的很少。裂變可以完成冷啟動。投放理論上是可以無限放量,核心就是以大博大。我覺得重投放+輕裂變會是後面很多公司的主流玩法。
根據行業發展趨勢,投放對平臺,效率才能高。
增長可以演化出多種方式,但增長最核心的秘密不在裂變本身,而是裂變後的運營動作——用戶分層、分類運營。把用戶引進來之後,如何做精細化維護、運營,這個才是核心壁壘。
在教育行業中,基本是3種增長方式的組合應用,前中期企業用第一和第二種比較多,後期企業一定是以第三種為主,會配合使用第一和第二種。
1. 界面遷移。從原子到比特,從物理世界到線上虛擬世界的遷移,這是一個相互融合的大趨勢。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並非所有線下場景都能被線上取代,要提防偽需求。
2. 老IP的新勢能。我依然覺得IP是很重要的點,傳統IP通過公眾號/短視頻等形式再次放大。
3. 更細分的需求。我在2015年看了一個號——新新家長,它只做一個功能:禁吼。這是非常小的需求點,很多時候做增長,就是觀察到一個需求點,然後硬切。
4. KOL的品類升級。KOL從分銷高客單的品,到高頻低價的品,分銷低客單價的商品會是一個趨勢。
5. 私域流量的二次轉移。從個人號到企業微信,可以規模化做的SCRM系統。我比較看好企業微信,做大規模的個人微信已經沒有什麼機會了。企業微信轉化率確實比較低,但適合品牌服務類,可以用雙通過的策略去做。
6. 垂類直播爆發。明年直播會變成每家教育公司的標配,第一梯隊是抖音、快手、淘寶、視頻號,第二梯隊是B站和小紅書。
直播供應鏈:網紅電商最厲害的不是賣貨,而是重塑了供應鏈,賣貨只是一個銷售渠道。今年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新消費品牌,核心是中國是一個全要素生產的國家,可以實現柔性生產。品類可以進行象限遷移,以前教育直播間屬於低頻低客單價,在抖音裡面可以把教育做成高頻玩法。
直播成交:直播會單獨脫離短視頻,變成一項獨立的產品和功能。直播的核心是立人設,切需求,品牌商不能被低價綁架。
7. 微信大循環增強版。視頻號是工具,不是媒體,結合小商店等比媒體效力更大。核心還是切社交關係鏈,完成商業閉環。
8. 脫平臺化。延長用戶時長:內容策略,從搜索到推薦,掌握更多用戶的數據。
9. 最大的趨勢。大力雖然出奇蹟,但也要相信細水流長的力量。不管短期內怎麼快速增長,但要知道很多事情前期積累好了,就可以實現增長。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