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2020】華南師範大學焦建利:疫情對教育的影響或超過兩次世界...

2020-12-02 芥末堆

【GET2020】華南師範大學焦建利:疫情對教育的影響或超過兩次世界大戰

作者:李 婷 發布時間:

【GET2020】華南師範大學焦建利:疫情對教育的影響或超過兩次世界大戰

作者:李 婷 發布時間: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焦建利

芥末堆 李婷 11月27日報導

11月23日,在芥末堆主辦的「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智慧校園分論壇上,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焦建利帶來了《在線教育下半場比拼的是組織力》的主題分享。

在演講中,焦建利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的教育都在發生變化,人類進入教育史上最大的在線教育實驗。他從七個方面,為受眾解讀了後疫情時代的學校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以下為焦建利演講實錄整理:

疫情或成難得的教育創新契機

我們大家都知道,這一次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可以說整個地球猛踩了一個急剎車,而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了強烈的推背感,因為2020年開始,我們所有人要迅速地開展「停課不停學」,轉戰網際網路,同時要開展在線教學。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停課情況的統計,截至2020年4月21日,全球範圍有191個國家全部關閉了他們的校園,其中有1,579,634,506位學生無法到校學習,而這個數字佔全球學生總數的90.2%。這可以說是人類教育史上最大規模的學校關閉事件,而且它對整個教育的影響,甚至可以超過兩次世界大戰。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也從此進入了人類教育史上前所未有最大規模的在線教育的實驗,同時也可以說是我們人類教育史上最難得的一個教育創新契機。

大家都知道,這次疫情爆發之後,不同角色的人都有了各種不同感受,我們說疫情爆發讓網課爆紅,家長急死、孩子憋死、老師累死。我們可以用最明顯的兩個東西來描繪我們教師和學生的感受。學生有了強烈的孤獨感和寂寞感,我們老師有了一種強烈的失控感和焦慮感,因為他看不到自己的學生,他不知道自己學生的學習狀況是怎麼樣子的。

疫情爆發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有一個詞受到了全球教育工作者的關注,Social & Emotional Learning,翻譯過來叫做「社交與情感學習」。所以有許許多多的企業、學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還有老師、學生在想辦法怎麼樣來解決前所未有的一種孤獨感、寂寞感、失控感和焦慮感。

所以我們看到有很多的朋友使用了一些傳統的、常見的一些技術,就是你可以跟我一起來上自習、上線來學習。我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呢?這種形式的學習我們覺得效果特別明顯,我們大家覺得特別的專注,好像很有效率一樣。結果我自己檢索了一下,發現在國內和國外有許許多多的朋友採取了類似這樣的上自習的方法,讓自己工作的時間能夠打開,跟很多的朋友交流。

西方人有一句話,翻譯過來叫做「不要浪費一個好的危機」。我們不喜歡危機,但是在每個危機背後都有很多的機遇,這種機遇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啟發。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這次疫情爆發之後,世界各地各級各類的學校教育會有樣的擴張?它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1、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信息素養得到了較大幅度提升

我們看到,疫情爆發之後,我們不得不轉戰網際網路,不管是願意還是不願意,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家長,全社會的信息數量似乎都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世界各地的校園關閉之後,人們開始研究和思考怎麼利用網際網路居家工作和學習。

我們的學生通過網絡學習的結果到底怎麼樣?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學習自覺性變成了至關重要的一個元素。我們今天學校學習的成敗,無論是在線還是面對面,無論是獨自學習還是集體合作學習,我覺得學習的自覺性和學生的信息素養至關重要。

另外,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面,在線會議和遠程協作變得越來越流行。 

2、在線學習與居家辦公在各級各類學校中佔據更大比重

在國內疫情得到了控制,從安全的角度考慮,許多的會議、活動都變成了在線進行。校園關閉之後,在世界範圍內,可以說是對我們以往的學校教育信息化、數字校園的建設和智慧教育的一個大檢閱。

我們中國從2月份開始,在短短的幾周時間內,有數億學生要轉戰到網際網路上開展「停課不停學」,居家辦公、在線學習。我們的老師、學生、家長、教育管理人員,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我們準備好了嗎?我覺得值得我們思考。

3、混合學習將進一步成為全球學校教育發展趨勢和潮流

後疫情時代,全球範圍裡面的學校教育,有一個更加鮮明的趨勢,我們所有人都會認同這樣一個看法,就是混合學習將進一步成為全球學校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

為什麼要推動混合式的學習?疫情之後,我們可以看到混合學習把面對面和在線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混合學習之所以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是因為它在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班級授課制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的推動自動化的學習,基於能力的學習和隨時隨地的學習。

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研究混合學習究竟應該怎麼樣來得到實施、推動?概括起來叫做混合式學習的五種路徑,我們通過極簡教育技術的操作性的應用,來幫助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通過參與、協作、反轉、測評和溝通,把面對面的教學和在線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共同完成這個課堂教學的目標,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改造。

我們過去講因材施教,長期以來是一直很難讓它得到落地,為什麼?因為我們用傳統的方法,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不了解學生的狀況。而今天通過測評,不僅可以對學生學習的情況和教師教學的情況做出檢測,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的老師和校長、學生對我們的教學活動做出動態的調整和決策。

通過技術的使用,我們讓對話無處不在。在線教學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互動、溝通和對話,它決定了我們的學生在線教學的實際體驗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有一位專家叫做Phil Hill,他對世界範圍內各個國家的高等院校在疫情爆發之後所做出的反應做了一個分析,概括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翻譯過來叫做快速過渡到遠程教學,從課堂上講搬到了網上講,本質上是對在線教學的一種誤解。第二個階段,他預測2020年4月-7月,叫「重新固基」,在線教育變得越來越從容。第三個階段,8月-12月,叫做持續動蕩期間的過渡。第四個階段,他取的名字叫做新範式的湧現,2021年及以後我們會面臨很大的改變。我們怎麼樣來抓住這些機遇,迎接這些挑戰?實際上我個人的理解和看法,只有一個答案,就是迅速靈活的教學策略。

4、以學習者為中心教育哲學越來越受學生和教師的歡迎

今天再來看,我們的課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能再簡單的理解為傳統的面對面的課堂,今天的課堂既不是教師的獨角戲,也不是一個老師在說學生在聽,我覺得那是14世紀的課堂,今天的課堂必須變成多元時空中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創造。

這個多元的時空不再只是四四方方的物理世界的教室,虛擬仿真的世界變成了每一個人真實的世界,這是我們真正生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面,只有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在多元時空當中的共同創造才能夠使得教學相長得以發生。

我們必須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在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裡面人們關注的是教師的教,課堂裡面以老師講授為主,我們看到學生很少有發言權。而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更多的聚焦於學生的學,課堂是以任務為主的,學生之間交談的機會很多。

今天你在教室裡面說教是很糟糕的,在直播間對著學生說教只能是更加的糟糕。其實我們在思考要讓老師掌握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法,首先得從教師教育者開始,改變教師的培訓,否則都是白搭。

5、教育的學習化與學習的可視化和終身化傾向愈演愈烈

我們思考一下在過去幾十年前學校的變化。看一下這張圖,它統計了從1960年到2000年間人們在談論教育的時候,主要詞彙發生了什麼變化。1985年到2000年,人們越來越多討論的是Learning,越來越少的談論的是Teaching。因此有人就創造了一個詞彙,把這個趨勢翻譯過來就是Learnification。

第二個趨勢是可視化的趨勢。我們今天的學生都是視覺動物,在這樣的一個讀圖的時代裡面,文字沒有標題重要,正文沒有標題重要,文字沒有圖片重要,圖片沒有動畫重要,動畫沒有視頻重要,因為我們進入了可視化的時代。

可視化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作為老師,如何應對可視化的趨勢,我們需要思考怎麼樣來迎合這個挑戰,快餐式學習真的能夠為學生帶來好處嗎,究竟有哪些好,有哪些不好,我們如何應對它帶給我們的挑戰。

另外一個特徵是什麼?我相信終身學習的趨勢變得愈發的明顯,變成了這個時代每一個人深入骨髓的東西。

6、學校的多元多樣將給予全球各類學習者更多樣的選擇

今天我們評價一個學校的好壞,不是看規模多大,不是教學樓多麼漂亮,更多是看到這個學校能夠給學生提供多少選擇。

我們學校的概念在發生變化,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職業教育,學生的概念正在發生變化。今天在大學裡面有許許多多的非18歲到24歲典型的學生。

疫情爆發之後,國外大學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的去向變成了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在美國留學的學生中間,來自中國的學生有37萬,佔美國大學裡面國際學生總數的33.7%。國際學生數量的下降將會影響著美、英、澳等國的經濟,會對整個留學經濟帶來嚴重的影響。同時,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留學生正在對中國大學產生影響,中國大學國際學生的數量自疫情爆發之後銳減,有一些校部不得不關閉。

就世界範圍而言,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在選擇在線攻讀學位。課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在發生變化,許許多多的慕課平臺正在對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7、教育科技將成為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真正戰略核心

疫情爆發之後,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講新生態談教育的變革,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另一方面我們又受到了技術快速進步帶來的各種可能性。我們看到有許多新技術不斷的湧現,不斷的引入到課堂教學裡面,它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到底是什麼。

我們今天重新思考,後疫情時代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如此大規模的危機,它可能會以戲劇性的方式對國際社會和生活進行重新排序,我相信這是全球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的同識,我們說更先進更靈活的技術會重新塑造我們的教育。後疫情時代,當我們返回學校一切都將不同。我們需要追問自己一個更加底層的問題,就是教育目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必須要展望未來,後疫情時代的教育到底何去何從,相信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認真思考的問題。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專訪100家K12校長,芥末堆與華南師大共同挖掘智慧校園案例
    芥末堆 3月23日訊,昨日,芥末堆與華南師範大學未來教育研究中心「校長眼裡的智慧教育」項目雲啟動儀式召開。「在全世界學生,將有超過8.6億學生不能到校的情況下,可以開始思考教育的未來。」華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未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教授在啟動儀式上說道。伴隨教育科技的發展,智慧教育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內容。如何將教育技術真正應用到教育實踐當中,如何產生真正的教育效果,一直備受關注的話題。
  • 華南師範大學
    華南師大始建於 1933 年。當代著名教育家林礪儒先生創建華南師範大學的前身 ―― 廣東省立鵯詿笱師範學院,並擔任院長多年。學院後來發展成為獨立的廣東省立文理學院,與國立中山大學遙遙相對,成為 20 世紀 30 年代至 40 年廣東的兩座最高學府;與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南北呼應,成為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 2021教育學考研|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333真題點評
    下面,文都比鄰的教研老師為大家深度解讀2021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333考研真題的分值分布、出題特點、學科剖析及備考建議,快來查收吧! 華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部掛牌於2018年,其不同於現有的學院,是教學科研——管理型單位,統籌資源培養從本科到博士、博士後各層次師範類人才,並面向基礎教育的教師、校長、教育幹部開展職後培訓。 同時,該學部還承擔全國師範專業認證管理信息系統和全國教師教育質量監測平臺的研發與運維。
  • 華南師範學院華南師範大學成考難考嗎
    華南師範學院華南師範大學成考難考嗎研究生:有了本科學歷,可以直接報考全國統招研究生。華南師範大學專本連讀辦學特及優勢:學校擁有84個本科專業, 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00多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15個博士學位授權
  • 【優秀】華南師範學校華南師範大學招生哪個學校好
    華南師範學校華南師範大學招生哪個學校好學院教學設備先進,擁有中國畫、 油畫、綜合藝術、版畫、漆畫,雕塑、攝影、視頻、數碼、視覺設計、環藝設計、工業設計、首飾工作室等13間教學工作室。資料室藏書豐富,擁有15000冊圖書資料、100多種中外期刊。
  • SmartShow 2020 來了! 俞敏洪鄒市明確認出席
    我們看到:一些線下企業因疫情帶來的經營困難而逐步退出公眾視野;傳統教育體系受到重大挑戰,行業整體競爭更加激烈;缺乏技術壁壘和渠道策略的企業陸續陷入增長、經營危機……  與此同時,在線教育迅猛崛起,一批網際網路企業即將上市或已上市;疫情帶來新的需求,OMO教育迎來新拐點;新一代的教育企業家群體正隱然成形……  新舊力量正在交替,光影明暗即將轉換。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華南地區高校排名
    排名對象:提取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總榜)中所在省市為華南地區四省(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的大學,包括納入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公辦綜合性和單科性大學,覆蓋高校共82所(單科性大學不佔位次)。
  •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黃埔實驗學校主體結構落成 預計明年投入使用
    華南師範大學社會服務處處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培新,區教育局副局長許衛民,區城市更新局總經濟師賀小波,區聯和街道辦主任吳航等領導出席並參與了本次活動。現場橫幅高拉,彩旗飄揚,彰顯著喜慶熱烈的氣氛,來賓陸續就坐,共同期待著儀式舉行。
  • 疫情時期的網絡與智慧教育論壇舉行,共話後疫情時代網絡與教育
    12月3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第二十七屆學術年會疫情時期的網絡與智慧教育論壇分論壇在深圳舉行。  疫情時期的網絡與智慧教育論壇由深圳大學信息中心主任王志強主持,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和山東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智慧校園建設模式、在線教育模式、在線教學直播雲平臺建設等主題發表報告。
  • 2020中國師範大學教學質量排行榜,北京師範大學第一!
    教師由於就業的穩定性和自主性以及待遇的不斷提高,由於我國教育政策的調整,近幾年民辦學校、職業學校大量興起,這使得師範生就業機會增多,又在教育系統內為畢業生拓寬了就業市場。使得師範類大學和專業成為報考的熱門選擇。師資和教育質量也是衡量一個大學的標誌,那麼,中國師範類大學教育質量是如何排名的呢?哪所師範類大學教學質量最好?
  • 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開幕 共商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
    中新網成都11月14日電 (記者 賀劭清)以「教育之光,點亮未來」為主題的2020年亞洲教育論壇年會14日在成都開幕。論壇期間,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餘位教育專家圍繞後疫情時代的教育發展交流經驗、探討學術。
  • 惠州市惠陽區赴華南師範大學面向畢業生教師招聘公告(100名)
    ,優化專業學科人才結構,促進教育優質發展,惠州市惠陽區決定赴華南師範大學設點面向全國招聘一批高素質教育人才。   惠陽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入開展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就,教育教學質量位居全市前茅。惠陽教育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立德樹人為導向,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持續推動惠陽教育高質量發展。
  • 華南理工大學:2020年招生6700人,不出國門享受國際化教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7月23日,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2020年該校全國招生計劃總數6700人,總體規模與上年持平。因取消自主招生,各省計劃原則上均較2019年增加或持平。據介紹,華南理工大學今年繼續實行專業類招生,共58個專業或專業類(67個方向)進行高考招生,其中包括20個專業類。
  • 2020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
    2020年對教育信息化界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催生和改變了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態,信息化對教育的深刻影響從「遭遇戰」變成了「持久戰」。中國教育報信息化專刊特邀請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張學波,教授、博士生導師鍾柏昌對「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進行深度分析和點評。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高等數學入選廣東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課程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高等數學入選廣東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課程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月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2020年12月30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收到廣東省教育廳發布的
  • 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承辦2020福建省MPA案例大賽
    1月9日,由福建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福建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公共管理學院承辦的2020福建省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大賽總決賽(線上)在福建師範大學成功舉行。本次大賽於2020年11月啟動,得到了省內各培養單位師生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省內5所培養院校共69支隊伍報名參賽,經過兩輪激烈競爭,16支隊伍進入線上決賽。
  • 培訓基地巡禮| 河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頂崗實習、研學教育,國...
    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建設是青輔協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和《中國科協科普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有關要求,充分發動社會資源,推動科技輔導員培訓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
  • 【GET2020】北大教育學院楊釙:在線教育彌合了城鄉接受基本公共...
    ,世界範圍內的政府對校內外、體制內外機構的合作,尤其對於公立學校購買營利性教育機構的產品、服務有三種不同態度:不幹涉、管制乃至禁止、支持和鼓勵。」11月24日,在由芥末堆舉辦的GET2020「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教育科技大會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教育經濟與管理系主任、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楊釙發表了題為《疫情與公共教育財政》的主題演講。
  • 華南地區高校百強榜發布!廣東高校霸榜?看看你的大學排名多少?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公認的四大權威世界大學排名之一,也是世界範圍內首個綜合性的全球大學排名,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吧。 近期,軟科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熟知華南地區的優質高校,從「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提取了華南地區的高校
  • 東北師範大學網絡教育2008批次學位論文答辯形式及原則
    東北師範大學網絡教育2008批次學位論文答辯形式及原則 2020-11-05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