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建設是青輔協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和《中國科協科普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有關要求,充分發動社會資源,推動科技輔導員培訓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
培訓是廣大科技輔導員提升專業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協會命名的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已具備一定規模,在科技輔導員人才建設、培訓課程開發等方面,體現出了各個基地學科和專業特色與優勢。
近期,我們陸續推出「培訓基地巡禮」專題內容,帶你了解這些基地在促進我國科技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在專業發展方面的默默耕耘。
河北師範大學是河北省「雙一流」高校,這裡具有118年的發展歷史和光榮的辦學傳統,傑出校友有老一代革命家鄧穎超,有學界名人梁漱溟、中科院院士嚴陸光,也有體育界精英許紹發、蔡振華等。
2015年6月,河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成立,標誌著河北師範大學強化教師教育特色、提升教師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了新階段。2017年,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以下簡稱「青輔協」)批覆河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成為首批「全國青少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創建單位」。
近些年,基於多年工作積累和不斷開拓創新,學院形成了以頂崗實習為特色,以研學基地為資源產出,與「國培計劃」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01
借「國培」之花,
擴容科技輔導員培訓任務
從2010年開始,河北師範大學經過多年的建設,已成為完成「國培」任務、廣泛聯繫全國教育專家、溝通高等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推進「國培」品牌外延化等功能的重要平臺。
▲ 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開幕式
在成為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之前,教師教育學院曾兩度接受青輔協的培訓任務。2016-2017年又參與了《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標準》和《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標準》的課題研製工作。
2017年被命名為全國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後,學院積極推進了中小學科技輔導員培訓與「國培計劃」這一優質平臺的融合。例如充分利用「國培計劃」科學教師培訓的項目,從科學教師培訓標準的「師德與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與《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標準》中「師德與專業情感」「理論水平與科技素養」「業務水平與實踐能力」三個維度高度契合,設置了具有二者兼容性的專題,既完成了「國培」任務,又推進擴大了河北省科技輔導員的培訓任務。
▲ 河北省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現場
學院還充分與河北省科協合作,2018年完成了青輔協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送培下鄉—河北省科技輔導員培訓」項目;2019年承接了青輔協「河北省小學科技輔導員培訓」任務。
此外,基地還承擔了河北省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骨幹教師培訓、青少年科學營活動培訓、青少年科學映像節活動骨幹教師培訓、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骨幹裁判員培訓、青少年電子製作輔導員培訓、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輔導員培訓、青少年機器人教練員賽前培訓、七巧板創意競賽科技輔導員培訓、青少年創客大賽培訓、青少年探索計劃魔爪創意編程科技輔導員培訓等16項培訓項目。
02
全國率先開啟頂崗實習,
聚力培育科普「職前生力軍」
河北師範大學作為中國較早成立、規模較大的高等師範院校之一,尤其在實踐性人才培養培訓等方面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影響。2006年5月,河北師範大學率先在全國實施「頂崗實習」工程,將以前的教育實習改為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即由過去的8周專業實踐延長至目前的一個學期,意在強化實踐性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不同於普通實習實訓,頂崗實習需要完全履行其崗位的全部職責。截止目前,這項工作已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教育部辦公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1項,在全國高師院校中具有示範和引領作用。
每年3000多名頂崗實習生的參與和實踐,使學院培養出一大批服務於未來河北乃至全國各地科普教育的「職前生力軍」。這在全國高校中屬首創,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河北省科協、所在縣教育局、實習基地中小學(UGS聯合體)共同參加頂崗實習科普展現場
03
緊扣育人目標,
找準研學在學校課程架構中的定位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和國家政策的推動,研學旅行逐漸在社會上盛行,並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追捧。各中小學相繼組織各種各樣的研學旅行活動,學術界人士也紛紛致力於研學旅行相關問題的研究,毫無疑問,研學旅行已成為教育界的熱點話題。
當前,研學旅行在國家層面提出並正式推行時間還不長,在我國還屬於新生事物。研學旅行的實施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水平。研學旅行中,學是目的、行是手段,如何通過手段達到目的,做到研學和旅行的有效結合,教師的教導和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
河北師範大學在河北省高校中第一個成為中小學生研學基地,研學基地由教師教育學院來業務統籌。基地堅持「教育為本、素質為核、 體驗特色、創新驅動、立德樹人」發展理念,以及教育性、實踐性、安全性、融合性相結合的建設原則,融合了學校 23 個二級學院的10個大類學科和師資優勢,對接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目標,開發了16條路線、60 多個專題的研學課程項目。
▲ 生物研學科普現場
其中與科普教育有關的共有7條主題研學路線:一是科學探索,包括化學之美、解密心臟、植物之美、微觀世界、探秘宇宙、趣味物理、地理資訊時代等課程;二是技術創新,包括無人機應用、Scratch 編程啟蒙、百變機械等課程;三是互聯物聯,包括物聯網之旅、「網際網路+」與安全攻防等課程;四是虛擬世界,包括虛擬戰場遊戲、華北地理系統、觸摸泥河灣、力光原理仿真、AR 技術看車、虛擬家庭寵物等課程;五是人工智慧,包括智能機械手、智能小車等課程;六是創意STEM,包括雞蛋降落傘、水火箭製作等課程;七是博物殿堂,包括生科展廳、天地展廳、陶瓷工作室、球幕影院等課程。
研學活動通過參觀講解、研討互動、探究製作、反思提升等形式,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的同時,也為研學導師的培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信息技術科普研學現場
研學旅行的課程內容與傳統課程相比更加豐富,教學方式也與傳統課程的講授型教學方式不同,研學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導師起引導和指導作用。
實際上,這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提高了。研學導師要創設真實的情境和有趣的體驗課程,為學生提供親身經歷與現場體驗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活動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過程。研學導師需要時刻激勵、啟迪、點撥學生,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實踐方式。同時,研學導師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究更適合學生的引導方式。
河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的研學基地骨幹劉成鎖老師,其主導完成的河北省科技計劃科普作品4K數字球幕電影《郭守敬天文成就》備受好評。該片已於2019年4月15日在中國科技館球幕影廳進行了首映,同時該片還入圍了有球幕電影界奧斯卡之稱的第13屆德國耶拿國際球幕電影節。
▲學生在觀看球幕科普片《郭守敬天文成就》
為配合近期抗擊新冠疫情行動,宣傳有關的抗疫知識,學院組織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開發推出了以「抗疫當前,匯聚起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為主題的科普教育系列微課。如《病毒的詮析透視》《疫苗研發攻堅》《疫情下的生物安全教育——破除謠言》《數學建模與疫情防控》《用數學看疫情》《從火神山醫院的負壓病房原理和建設看大國戰疫》《從抗新型冠狀病毒到以地理視角看中國》《科學防護,從我做起——防疫消毒篇》《自製含氯消毒劑》《新航路開闢與疾病傳播》《在抗擊疫情中出現的中國元素》等線上視頻資源。
學院的這些活動充分凝聚了河北師範大學的資源優勢,也成為河北師範大學合力推進河北省中小學科普教育活動的重要紐帶。
▲研究生在製作抗議科普宣傳微課
撰文/記者 李荔 編輯 劉昭
供圖 河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提醒廣大科技輔導員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會
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原標題:《培訓基地巡禮| 河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頂崗實習、研學教育,國培融合,推動科普教育內涵式發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