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乙烯的微生物新途徑,有望為生物製造塑料等提供原料

2020-08-31 科學大觀園雜誌


漬水土壤中的微生物會產生高水平乙烯,這對作物和牧草有不良影響。

《科學》雜誌8月28日報導,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和俄亥俄州立大學(OSU)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產生乙烯的微生物途徑,有望為生物製造塑料、冷卻劑和日用品提供原料。

研究人員在文中揭示了無氧或缺氧土壤中微生物產生乙烯的方式,以及保護作物免受高水平乙烯傷害的途徑。此外,該研究還概述了一種未知的細菌產生甲烷的方式。

研究人員表示,乙烯和甲烷是細菌製造蛋氨酸時產生的副產物。當細菌處於厭氧、低硫環境中時,它們將被迫消耗細胞廢產物中的硫,觸發這個新的微生物途徑。

OSU研究人員Justin North說:「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生物在含氧環境中以不同機制製造乙烯的過程。擴大這個過程存在明顯的技術障礙,因為乙烯和氧氣在工業規模下混合很容易爆炸。新發現的厭氧途徑跨越了這一障礙,但還有很多規模化研究工作需要完成。」


研究人員使用專門的質譜技術表徵了微生物系統的蛋白質組。

新研究始於OSU研究人員Robert Tabita領導的光合細菌固碳和氮硫代謝研究。作為Tabita團隊的一員,North決定測定深紅螺菌和其他同類微生物在急需硫時所消耗、排放的氣體。他驚訝地發現了乙烯的存在。North說:「我們知道這些細菌正在製造氫氣並消耗二氧化碳。然而,它們竟然還在大量製造乙烯,這太奇怪了。」

North等研究了這種新代謝過程,並使用放射性化合物追蹤了前體,以及甲硫氨酸和乙烯的產生。然而,North等還缺乏一種生物分析技術來建立新途徑與驅動酶蛋白的關聯。於是,Tabita向ORNL生物質譜組負責人Bob Hettich尋求了幫助。

Hettich團隊開發了一種特殊的質譜技術,以表徵微生物系統中的蛋白質組。這項技術可以精確測定不同分子的質量和裂解途徑,並提供其結構和組成細節。Hettich團隊從低硫和高硫系統中鑑定出了數千種蛋白質,並分析了它們的相對豐度。

Hettich說:「我們發現了顯著的差異。在低硫、產乙烯的樣品系統中,某種類固氮酶蛋白質的含量要高出近50倍。當硫被消耗後,部分與鐵和硫相關的蛋白質也大量增加了。」

固氮酶可以將大氣中的氮轉化為氨,是重要的地球化學過程。然而,從命名來看,這些類固氮酶並不是在預測的硫代謝中起作用的蛋白質。

Hettich說:「有時候,基因、基因家族的命名或注釋會引起誤解。命名暗示了它的主要功能,但實際上,這種基因可能還有次要的功能。這時,我們就需要使用數據來揭示真正的聯繫。」

有了關鍵的蛋白質組數據,研究人員通過操縱細菌基因組,調控了基因簇Rru_A0793-Rru_A0796。他們發現,調控基因可以開關乙烯的產生,這證實了基因與其編碼產生的酶對新代謝途徑的關鍵作用。

North說:「新代謝途徑將引領新的研究方向,它可能對農業研究有益。」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alone 責編:Max

期刊來源:《科學》

期刊編號:0036-8075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8-sulfur-scavenging-bacteria-key-common-component.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噬硫菌可能是製造塑料中常見成分的關鍵
    《科學》雜誌8月28日報導,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和俄亥俄州立大學(OSU)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產生乙烯的微生物途徑,有望為生物製造塑料、冷卻劑和日用品提供原料。研究人員在文中揭示了無氧或缺氧土壤中微生物產生乙烯的方式,以及保護作物免受高水平乙烯傷害的途徑。此外,該研究還概述了一種未知的細菌產生甲烷的方式。
  • 生物塑料將成為重要的生產原料
    過去幾年已經見證了生物原料和商業化的生物聚合物材料的興起。石油價格的日趨攀升、消費者意識的加強以及生產成本的降低,都已經預示出了生物塑料的商業化進程正在加快。當然,生物塑料行業也不斷地面臨著許多挑戰,並將繼續受到諸如質量、經濟可行性和生產規模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以下通過簡要介紹一些較知名的生物塑料產品,來幫助大家了解目前生物塑料行業所面臨的挑戰。
  • Science:科學家找到微生物生產塑料等化工產品的新方法
    眾所周知,乙烯在化學工業中被廣泛用於製造幾乎所有的塑料,是製造業中使用量最大的有機化合物。不僅如此,乙烯還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乙烯及其下遊衍生物是生產塑料、粘合劑、冷卻劑、橡膠和一些日常產品的主要原料。目前,生產乙烯的原料主要有石腦油、乙烷、液化石油氣和煤(甲醇)四大類。
  • 微生物所發現嗜鹽古菌固定二氧化碳及合成生物塑料新途徑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向華研究組致力於極端嗜鹽古菌遺傳與生理代謝機制的研究,近年來在嗜鹽古菌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PHBV研究方面取得系統了一系列重要突破。2013年4月,美國Appl Environ Microbiol雜誌第9期以Spotlight亮點文章(Articles of Significant Interest)形式,重點推薦並報導了向華研究組近期發現極端嗜鹽古菌可固定二氧化碳進行生物可降解塑料合成並對其合成途徑進行解析的工作,指出該工作不僅為古菌生物學及高鹽環境碳循環提供了新的見解,還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代謝工程優化提供了新的策略
  • 聚乙烯塑料的微生物降解
    這些研究為發展 PE 塑料廢棄物生物降解處理技術提供了一定的依據。本文總結和分析了 PE 塑料降解微生物的分離和篩選方法,以及已報導的 PE 塑料降解微生物和降解酶的研究進展,以期為進一步研究 PE 塑料的微生物降解機理和處理技術提供參考。
  • 【行業動態】以溶劑為基礎的工藝有望回收多層塑料
    【行業動態】以溶劑為基礎的工藝有望回收多層塑料 2020-12-0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乙烯、丙烯重要的化工原料製作工藝流程++圖文詳解
    小編:眾所周知,低碳烯烴主要包含:(乙烯、丙烯、丁烯)是有機材料合成的最重要和最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也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石。主要用作與醋酸乙烯共聚製造EVA樹脂和VAE乳液的單體,用於製造膠黏劑及塗料等。乙烯是石油化工基本原料之一,應用非常廣泛。
  • 聚乙烯塑料
    (一)簡介 聚乙烯塑料(Polyethylene)是乙烯單體的聚合物。生產原料是石油、焦爐氣或酒精。工業生產聚乙烯一般由乙醇脫水、乙炔催化加氫或高溫裂解製得。它的商品名稱簡稱為「乙塑」;英文縮寫為PE。由於聚乙烯密度大小不同,分為低密度聚乙烯.
  • 新技術有望大幅減少塑料廢料對地球環境的汙染
    新技術有望大幅減少塑料廢料對地球環境的汙染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26 09:35:42 據最新一期《科學進展》報導,美國科學家開創了一種使用溶劑回收多層塑料中聚合物的新方法,該技術有望大幅減少塑料廢料對地球環境的汙染。全球每年生產約1億噸多層熱塑性塑料,每種熱塑性塑料由多達12層不同的聚合物組成。其中總量的40%是製造過程本身產生的廢物,由於無法分離聚合物,幾乎所有熱塑性塑料最終都被送到填埋場或焚化爐中。
  •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
    更可怕的是它們所產生的大量塑料微粒,通過海產品、海鹽等途徑進入人體,造成巨大的健康危害。破解「白色汙染」之害,一直是全球科學家努力的重要方向。近日國外媒體報導稱,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用最新的工藝技術,研究製造出一種生物塑料聚合物,這個過程不需要土地和淡水,而是源自以海藻為食的微生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夠產生零毒性垃圾,並可回收成為有機廢物。
  • 東洲-PLA生物降解塑料材料
    東洲-PLA生物降解塑料材料PLA(聚乳酸): 聚乳酸也稱為聚丙交酯(polylactide),屬於聚酯家族。聚乳酸是以乳酸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原料來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主要以玉米、木薯等為原料。
  • 新回收工藝有望大量減少塑料廢料
    多層塑料材料在食品和醫療用品包裝中無處不在,這是因為多層聚合物可賦予塑料薄膜特殊的性能,如耐熱性或水分控制等,但常規方法很難回收這些多層塑料材料。據最新一期《科學進展》報導,美國科學家開創了一種使用溶劑回收多層塑料中聚合物的新方法,該技術有望大幅減少塑料廢料對地球環境的汙染。全球每年生產約1億噸多層熱塑性塑料,每種熱塑性塑料由多達12層不同的聚合物組成。
  • 產生地球10%的氧氣!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減少製造氧氣的生物數量
    海洋塑料汙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不僅影響海洋生物,還影響整個全球生態系統,包括美國。你可能認為這只是我們吃的魚的問題,但海洋塑料似乎還有另一個主要影響:它們可能會減少地球上製造我們呼吸的氧氣的生物體的數量。
  • 新回收工藝有望大幅減少塑料廢料對地球環境的汙染
    多層塑料材料在食品和醫療用品包裝中無處不在,這是因為多層聚合物可賦予塑料薄膜特殊的性能,如耐熱性或水分控制等,但常規方法很難回收這... 多層塑料材料在食品和醫療用品包裝中無處不在,這是因為多層聚合物可賦予塑料薄膜特殊的性能,如耐熱性或水分控制等,但常規方法很難回收這些多層塑料材料。
  • 微生物+人工智慧:開啟新一代生物製造
    ,獲得了工業級微生物工程菌株,取得了人工智慧驅動生物製造在工業化應用層面的率先突破。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國家都將綠色生物製造確立為戰略發展重點,並分別制定了相應的國家規劃。我國正處於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決定性階段,緊隨並引領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新型綠色生物製造技術,支撐傳統產業升級變革,關乎資源、環境、健康,符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 微生物製造生物柴油
    眾所周知,以化石燃料為能源的車輛,尤其是那些以柴油為燃料的車輛,排放的汽車尾氣是粉塵和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
  • 新途徑利用二氧化碳生物合成丙酮
    創建新的生物合成途徑,實現利用太陽能將CO2高效生物轉化為石油基化學品,將為解決全球資源和能源問題開闢一條新路,對工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丙酮是重要的有機溶劑和工業原料,是具有代表性的低值、大宗石化產品之一。我國每年的丙酮消耗量超過110萬噸,其中一半以上依賴進口。
  • 這個超級生物酶能分解塑料,科學家無意中將它「升級」
    &現有生物可降解塑料 由於PET這類高聚物中各單體間的化學鍵很難被普通方式破壞,在普通的塑料回收過程中,僅僅可以實現原料的降級再利用。、纖維素等可被微生物降解的高聚物製成的塑料,雖然對環境汙染較小,但在使用性能上要稍遜一籌,應用場合有限,成本也要高於PET等聚合物塑料。
  • 以溶劑為基礎的工藝有望回收多層塑料
    在聚合物溶解度熱力學計算的指導下,通過使用一系列溶劑洗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化學和生物工程教授George Huber和Reid Van Lehn及其學生使用STRAP工藝分離由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組成的商用塑料中的聚合物。
  • 這種生物「偷」吃海藻,還生產可降解塑料?!
    但是海洋或許可以提供一個解決塑料汙染問題的辦法——在《生物資源技術》(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報告說,某些嗜鹽微生物可以吃海藻,卻可以生產可生物降解塑料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