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南推文
探索·收穫!地海院劉永學課題組在海上風電場遙感監測方面取得新進展
「專欄共看」欄目
與你一起走進各院系各單位各班級各支部公眾號
各具特色的優秀新媒體專欄
今天,一起看地海院公眾號「NJU地理海洋之聲」
「座談」欄目的「自我介紹」——
∨
生活中你是否會遇到這樣一群人
他們的身上仿佛始終散發著光芒
溫暖而不刺眼
他們有責任,有擔當,心中有光
光若照到其他人身上
感染了又一群人
於是優秀成為了一種可以傳遞的力量
地海學院「座談」專欄
便負責將這束光遞到你的手上
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座談」專欄是學院微信公眾號「NJU地理海洋之聲」於2020年春季學期推出的原創採訪系列,包含「優秀而有趣的靈魂」、「臺前幕後」兩組專題,分別探索學院非畢業年級優秀本科生的故事,共9篇。所有訪談均由地海學院新聞編輯部同學親自聯繫目標同學採訪並撰稿。
傳統的框架式採訪,多將側重點放在學生近乎完美的形象上,採用「高績點」、「科研」、「保送」和「競賽」等元素構建了當代優秀大學生的形象,描述他們如何堅持、如何克服困難、有哪些經驗與建議,但寫出來的東西往往容易同質化。事實上,他們並不僅僅是「一群大佬」或「一群學霸」,而是一個個完全不同、生動鮮活的個體,是我們的學長學姐、同學和朋友。
「座談」專欄試圖跳出大家對於「優秀學生」的刻板印象,著重挖掘他們身上故事性、個性與生活性的一面,將「有趣」放在與「優秀」平等的位置。學業發展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多樣化的可能性也應該被看見,甚至更值得被記錄,因為光照到的地方已經被大家看見了,作為媒體也應該關注更多平凡中的美。愛吃「辣條」的學姐、愛打遊戲的學長、愛網上衝浪的同班同學,入學時的迷茫無助、課業與科研的應接不暇,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是一份送給地海學子的禮物,一個人、一個故事、一段話語,看似平凡簡單,卻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點亮他們心中那個正在升起的小小的夢想。
1
優秀而有趣的靈魂
「優秀而有趣的靈魂」致力於在發現優秀同學光鮮成績的同時,發掘他們內心閃光點和有趣可愛之處。本專題一共採訪了6名優秀的地海本科生,他們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光鮮亮麗的成績背後,有著他們對於這個世界敏銳的關注和獨特的思考。
∨
邵可涵——自然地理學專業17級本科生,連續兩年獲人民獎學金一等獎、學年GPA位列年級第一、2019級地學大類新生朋輩導師。
困難與挫折在所難免
有的人會被擊退
有的人雖然嘴上說著麻煩,卻始終步履不停
生活是一面鏡子
你用怎樣的姿勢對它,它也將以怎樣的姿勢回答你
動漫、辣條、遊戲
是她平常的生活中最簡單的快樂
自由、隨性、堅韌
是她面對生活的最有利的武器
譚暢——地理信息科學專業17級本科生,獲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一等獎、江蘇賽區總決賽特等獎、「 President X — Reforming Uzbekistan 」項目競賽銀獎。
優秀的人,總能儘早明確自己的方向
地理人的情懷、地理人的責任與擔當
在這位屠龍少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Inner peace,open mind」
是她給自己定的人生目標
用廣闊的胸懷去面對這個世界
要溫柔,也要有屠龍的勇氣
孫藝達——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17級本科生,全國大學生土地國情調查大賽一等獎、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校園心理微電影大賽最佳男主角。
他堅定地相信
人不應該被他人所定義的優秀所束縛
而要定義自己的優秀
從「挖石頭的」到「博大精深」
三年的成長讓他領會到地理學的魅力所在
加入球隊、參演微電影
大學不需要「苦讀」的認知
成就了他豐富多姿的大學生活
張桐——地理科學專業18級本科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南大Passion街舞社爵士隊隊員、匡院社會實踐十佳團隊。
有人做著熱門的事,有人做著熱愛的事
在跳躍的舞步之間
她依舊是她
從入學的迷茫到遊刃有餘
篤信「堅持下去總會有更多收穫」
在專業和生活中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胡志韌——地理科學專業18級本科生,梵思汀獎學金、鄭鋼菁英獎學金獲得者,全國海洋知識競賽總決賽二等獎得主、央視「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三季節目選手。
他是知乎上「南京大學」話題中被點讚最多的答主之一
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
探索和嘗試讓他的生活變得豐富和充實
堅信「大學期間所有的機會都是自己爭取的」
讓他完成了很多人只敢想、沒敢做的事情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是他一生所求
牛宜然——地學實驗班18級本科生,現任地海辯論隊隊長、竺可楨講師團講師、人民獎學金獲得者。
永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從不畏懼所謂的「半途而廢」
勇敢向不適合的東西說「No」
優秀雖貴在堅持
卻難在對自我的清晰認知上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2
臺前幕後
「臺前幕後」作為學生工作專題訪談,旨在向讀者展現真實的學生工作故事,宣揚那些默默奉獻、甘做幕後英雄的學生工作者精神,激發大家參與學生工作、為集體服務的願望和動力。學生工作者可以是學生會主席,是部長,是課代表,是年級長,是黨團學生幹部,也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生的集體生活因為他們得以每天正常運轉。
∨
-學生工作那些事-
在陌生的工作面前,學生工作者們也是從一知半解、茫然無措開始,在不斷試錯的歷程中和大家一起磕磕絆絆的成長。本篇推送對地海學生會各部門的部長及部員進行了深入訪談,收錄了他們在工作中發生的趣事、成長的經歷。工作並不意味著沒有感情地接鍋,在工作中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給大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收穫了自己的點滴成長。千帆過盡,一切的努力終究值得。
-學生會主席的臺前幕後-
本篇推送是一篇深度採訪,描述了地海團學聯主席楊依欣同學的學生工作經歷。一開始遭遇「腦洞匱乏、無效溝通、場面失控、會議三連」的崩潰,口誤說成想要「撒手人寰」成了一個津津樂道的內部梗。但回過頭來,那些最讓人心態爆炸的經歷卻成了最能讓人成長的時刻。學生會主席這個職務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同時也是更大的鍛鍊和機會。楊依欣同學也表達了她對地海學生會的獨特感情:「我覺得地海學生會是一個相對自由活躍的平臺,很多創新性的想法都會得到立刻實現,並且它在不斷調整以達到最優。整體氛圍很好,工作高效質量高,大家工作都很主動,勁往一處使。大學很容易感到孤獨的時候,能有這麼一群人,可以約一頓說吃就吃的晚飯,說學就學的自習也是一種幸運。」
-新聞中心主任的線上線下-
本篇推送的主角是地海團學聯新聞中心主任韓一帆同學,記錄了她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人」。她是B站粉絲1.6萬的up主,熟練掌握平面設計、UI設計、Adobe Premiere、Final Cut Pro等技能。「優秀而有趣的靈魂」、「臺前幕後」這兩個原創系列採訪也是她思考後的實踐。
「做『新聞』其實是在設置議程,形成氣候,在做危機公關,在利用著影響力特權為大家服務——如果做得好的話,我們是學院和學生的喉舌,是瞭望塔,是公共話語空間,是傳播者和動員者,是在每個人看不清楚的黑夜裡亮起光照亮一角的燈。」
「座談」專欄一經推出,便獲得了師生的一致好評。截至2020年7月11日,該專欄推送平均閱讀量達855人次,單篇最高閱讀量高達3853人次,其中關於張桐同學的採訪推送被收納進了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推出的「繁星·南風檔案」欄目。
未來他們也將會把這個採訪延續下去,因為每個人,都有著閃閃發光的靈魂。要相信,即使成不了別人的太陽,也要始終向著光生長,前方的路再艱險、再昏暗,你也能為自己點亮一座燈塔。而地海「座談」存在的意義,是發現那道光,而非定義那道光。
來源:「NJU地理海洋之聲」公眾號團隊
原標題:《專欄共看·NJU地理海洋之聲 | 座談:每個人都是閃閃發光的個體》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