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光影魔術師:發光生物讓海洋五彩斑斕(圖)

2020-12-03 搜狐網

  螢火魷又稱螢烏賊,這種頭足類動物令富山灣在夜色中變成一片五光十色的海岸,因而十分出名

不單單是螢火魷,同為頭足類的發光章魚也能發光

比頭足類還要低等的水母屬於腔腸動物,更是海中的發光高手

  當我們夜間航行於海上,會發現白天平靜的海面突然熱鬧起來,五光十色的光斑如同焰火;伸手不見五指的大洋深處,曾經被認為是生命禁區的地帶,也同樣是光彩熠熠、五色斑斕。漂浮的海光、熱鬧的「燈光秀」、暗藏殺機的的「燈誘」海洋,尤其是海底,並不是那麼幽暗深邃,反倒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正是這樣一群生物,它們堪稱光的藝術家;它們,就是海洋發光生物。  

深海「螢火蟲」 頭足類出演的「燈光秀」

  日本富山灣的海面,每年3~5月都因為這種海洋動物而散發迷人的光芒,這就是「螢火蟲魷魚」。

這種棲息在西太平洋幾百米水下的無脊椎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在魷魚大家族中它算是小個子成員,只能長到七八釐米長。

  棲息在海洋中層帶的螢火魷只能勉強算作深海生物,但它們有著深海生物的特點—可以發光。頭足類發光器的分布、大小及結構,都隨動物垂直分布的深度而不同。螢火魷的主要發光器長在觸手尖端,它們用這些明暗閃爍的光來吸引獵物,然後用強有力的觸手抓住獵物。

  不僅如此,螢火魷還能用整個身體出演一場精彩的「燈光秀」,它的身體覆蓋著許多微小的發光器,可以協調一致地發光,或者交替發光構成無窮無盡的圖案,這場表演可不是為了引誘獵物,可能是它們在同伴間傳遞重要信息。螢火魷這些發光生物的共同點是發出微弱的藍色和綠色的光線。水對光的吸收隨著光的波長增長而增加,藍光和綠光的波長短,在水中被吸收得比較少,而波長較長的紅光則較容易被吸收,幾乎是藍光的100倍,而且難以反射,所以深海中紅色的物體看起來就和黑色差不多。

  螢火魷是一種典型的晝夜垂直洄遊動物,白天它們呆在大海深處,晚上它們回到海洋淺層尋找食物。繁殖季節,它們甚至能遊到距離海岸很近的地方。富山灣的螢火魷之所以那麼規模盛大,甚至成為世界遺產,是因為富山灣有一個V形的海底山谷,海流經常由下往上湧,把大量螢火魷推到了淺層,造出這片五光十色的海面。  

  夜光藻屬(上圖)和甲藻屬(下圖),都屬於甲藻門植物,夜晚海上的「海火」現象,往往是大群的單細胞浮遊生物甲藻,受到機械幹擾後留下的光痕。甲藻幾乎對任一種刺激都會有閃光反應,如海水中化學成分的波動、壓力突變、超聲波和雷射刺激,都能使促它們發光,把大海渲染得分外神秘。  

「海火」 浮遊生物的歌

  在大西洋的大巴哈馬島上,有一個奇妙的小湖,白天它和普通的湖泊一樣,可是當夜晚泛舟其間,奇蹟就會發生。湖水閃閃發光,就像燃燒的火焰,船槳激起萬點「火光」,船周圍飛起美麗的「火花」,甚至連躍出水面的魚兒也「火星」四濺。這都不是火,而是湖中大量繁殖的海洋生物甲藻的「表演」。在它們受擾動,如船槳划動、魚兒遊動時,所含的螢光素就會因氧化作用而產生美麗的光。

  海洋表層,尤其是溫帶和熱帶的海域,常聚集著單細胞的發光浮遊生物,甲藻類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員。浮遊生物發光的現象在海洋中極為普遍,我國沿海地區自古就有記載,漁民們稱之為「海火」。海火可以分為三類:乳狀海火是細菌不經刺激就能產生不間斷的連續發光;火花狀海火是小型浮遊生物經受刺激後,發出不連續的間斷髮光;而閃光海火是某些水母受刺激後產生的瞬間發光。

  一些發光的浮遊動物比如磷蝦,有明顯的集群習性,它們是形成深海散射層的主要動物之一。磷蝦主要生活在距南極大陸不遠的南大洋中,在某些海域十分密集。它的全身很多處都分布著球狀發光器,磷光就從這裡發出。磷蝦集體洄遊時相當壯觀,形成長寬數百米的隊伍,每立方米水中居然有3萬多隻,這些高密度的發光體,不但令白天的海面呈現一片淺褐色,也讓夜間的海面螢光一片。  

  儘管長得兇惡,但深海的身長只有十幾釐米。真正讓這個兇惡的侏儒聞名於世的,是它古怪的身體結構。它沒有肋骨,所以胃可以撐得很大,甚至吃下比自己大的魚;強壯的牙齒向內倒鉤,進了嘴的獵物休想逃出;它的胸鰭長有肉柄,可以在海底爬行。最神奇的還是它能夠用頭頂的發光器官捕食獵物,所以人們又稱它為「深海釣魚者」。  

「燈誘」 「釣魚」的魚

  聽說過嗎?「燈籠魚」呢?你是不是恍然大悟,腦海中立時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嘴大身小的深色怪魚,寒光閃閃的尖牙利齒,頭頂酷似釣竿的結構,頂端還有個會發光的「小燈泡」,它們潛伏在海底守株待兔,捕食被「燈光」吸引的魚類或其他生物。頭上頂燈,這就是它最大的特點,所以英文名是DeepSeaAngler(深海釣魚者),這種全球分布的兇猛魚類屬於目,正式的中文名稱是深海,但很多人俗稱它燈籠魚。

  頭頂的「燈籠」是最為著名的「行頭」,無論是中文俗稱「燈籠魚」,還是英文渾名「深海釣魚者」,都來自它長長的特化脊骨以及尖端的一個發光器官,靠著發光器內的共生細菌「星星點燈」。深海一般是黑色的,而淺海的顏色則比較鮮豔,這是它們的保護傘。和環境渾然一體的「釣魚者」,潛伏在暗處,獵物們則渾然不覺。狡猾的「釣魚者」伸出「釣竿」,前後搖擺「誘餌」,不斷閃爍,獵物很容易就被這些「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東西所吸引,被「誘餌」吸引到足夠近時,這位「釣魚者」就用它強有力的大頜將其一口吞下。  

  海洋生物的發光類型有細胞外發光和細胞內發光兩種。火體蟲(上圖)有發光腺,是一種細胞外發光的生物。而櫛水母的發光是依靠體內的一種特殊蛋白。8條子午管一起放射出藍光,這是一種細胞內發光的現象(下圖)。  

「霓虹燈」 如何點亮?

  究竟有著什麼特殊的道具,能讓這些海洋動物散發出如此耀眼和絢麗的光線呢?

  海洋生物的發光類型,可以歸結為細胞內發光和細胞外發光兩類。細胞內發光較為普遍,夜光藻是最常見的代表,當它的細胞受刺激時,細胞質中絲狀排列的發光顆粒(一種擬脂蛋白)收縮,發出淡藍色閃光。單細胞的甲藻和放射蟲類,以及許多具有特化發光器的多細胞動物,如水母、磷蝦和魚類,都屬於細胞內發光。

  而「海裡的螢火蟲」海螢,當它受刺激時,就把微小的螢光素黃色顆粒和無色螢光酶顆粒一齊排入水中,反應產生淺藍色光。這種不同於細胞內發光的、由生物腺體分泌排放出的物質發光,就是細胞外發光,齒裂蟲、波葉海牛、柱頭蟲等,都屬於細胞外發光。

  不同生物的發光方式、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細菌的發光是一種無氧呼吸的連續發光,其他生物一般都是受刺激後才發光:有的像海螢那樣,發光細胞或發光物質貯存器受外部擠壓,分泌物外流發光;有的像遊水母那樣,腺細胞本身受刺激排放內含物發光;夜光藻是激發作用引起細胞變化,導致發光物質的活化;磷蝦和魚類則是發光器發光。  

  不用依靠化學反應,很多魚依靠體表的皮膚就能反射光線(上圖)。珊瑚(下圖)、海葵、水母、浮遊生物和各種魚類,因為有了它們的光,海洋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近年來,人們對生物發光的了解日益深入,但是對於海洋來說,它未知的部分遠遠比我們已知的部分要多得多。  

光 為生命而閃爍

  在終年暗無天色的世界,光無疑是最好的媒介,發光對於海洋生物特別是中下層海域的生物,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誘捕食物以外,吸引異性、種群聯繫、黑暗中便於覓食和行動、迷惑敵人也是4個主要原因。

  這些生活在黑暗世界的生物發明了一套求愛信號燈,來尋找自己的伴侶。它們獨特的頻率和各色光組合能讓同類異性在眾多「燈光」中發現自己,很多魚類身上還會有一些特殊的光信號,只有同類才能發現,這就大大增加了相識的機會。深海頭部的燈籠是雌性獨有的標誌,雄魚藉此來找到「新娘」。同時這些族群內部特有的信號也有利於識別同類,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同類溝通,起到信號語言的作用。

  漆黑的海底給取食帶來了很大難度,因為深海中幾乎沒有紅光,所以這裡的大部分動物無法辨識紅色,很多動物的身體也都進化成為紅色。與大多數發出藍綠光的深海生物不同,有些肉食魚類會製造紅光,紅光一出,紅色的獵物便無所遁形,成了食肉魚的腹中之物。

  受到了生存的威脅,動物們也有相應的防禦高招。碰到敵害時,有些種類的蝦就開始旋轉身體並釋放發光液,嚇退攻擊的敵人,這些發光液還會附著於天敵體表,就可以隨時觀察天敵的行蹤。而擬真刺水蚤為了躲避捕食,會釋放如同深水炸彈般的延時發光液,追逐亮光的敵人免不了受騙。終極生物光防禦武器則屬於瓜皮帽水母,它在遇到敵情時會全身閃爍藍光,用煙火般的燈光秀嚇跑敵人。(文/楊曄選自《博物》2008年第11期)(本文來源:《博物》雜誌 )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五彩斑斕的海洋魚群》神火將軍-協助拍攝
    五彩斑斕的海洋魚群【第1幅圖】此作品由湛江攝影愛好者談先生在著名的唐山地區拍攝五彩斑斕的海洋魚群【第2幅圖】此作品由邯鄲攝影愛好者鄔先生在著名的黑龍江地區拍攝五彩斑斕的海洋魚群【第3幅圖】此作品由鄭州攝影愛好者陸先生在著名的杭州地區拍攝
  • 發光的海洋
    近日塔斯馬尼亞北部的Preservation Bay水域的生物發光藻類大量繁殖,變身藍色螢光海洋,用手撥動,海水就如藍色星隕一般在指尖流動。很多攝影師和遊客蜂擁而至,觀賞見證這種大自然施展的魔法。這種看起來像神跡一樣的現象,實際是來自生物發光藻類(bioluminescent algae)。
  • 海洋科普(1091)| 科學家發現五彩斑斕的深海蠕蟲新物種 在水下「跳舞」並互相廝殺
    本文來自 閒話海洋(ID:OceanTalking)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周二發表在《ZooKey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四種新發現的五彩斑斕的深海鱗片蠕蟲。這些蠕蟲被命名為Peinaleopolynoe goffrediae;P. mineoi;P. orphanae和P. elvisi(以貓王的名字命名)。
  • 天黑後,海洋是個陌生的地方
    生物發光照亮海洋一張宛若仙境的生物發光海灣照片會在網上受到熱捧。你應該也看到過一些旅遊博主抱怨說現實中的景色其實名不副實。就算他們說的沒錯,但是生物發光(一般情況下是一種名叫鞭毛藻的浮遊生物體發光)絕對是一種無比奇妙的自然現象。
  • 科學家繪製全球浮遊生物發光圖
    你可能會認為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海洋生物的發光行為在太空中是無法看到的,然而如果這些生物的數量足夠多,並且儀器足夠敏感,那麼這一切真的能夠實現(如上圖),而且能為人類提供一幅有關海洋健康的動態圖像。
  • 海洋藻類發光球——在家就能看到鮮活光亮的生物世界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30日報導,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BioPop公司近日研發了一款會發光的裝飾球體——Dino Sphere,這是該公司繼推出生物發光寵物——Dino Pet後再次向大自然致敬。Dino Sphere售價為59.95美元,可在BioPop官網上購買,預售階段的訂單將於今年6月份發貨。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
    原標題:青島海地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全市涉海院所獲獎數量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本報1月22日訊 日前,由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組織評選的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名單揭曉,全國
  • 海洋探秘:那些生存在海洋中的怪奇生物
    我們人類從出現至今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千年,陸地尚且還沒探索完全,更何況佔據了地球71%面積的海洋。在這廣袤無垠的區域內,生活著數不盡的奇妙生物,有些甚至超乎了我們的想像。那麼,現在筆者就帶你一覽那些在深海被人類發現的怪奇生物吧。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黃暉:還大海一個五彩斑斕的海底世界
    23年間,她步履匆匆,把汗水灑向大海,把青春澆灌在海底,種出了五彩斑斕的珊瑚。與珊瑚結緣 1996年,學習水產養殖專業7年的黃暉即將碩士畢業,卻一直未找到合適的工作。經人介紹,她結識了我國珊瑚研究領域的奠基人——鄒仁林老先生,「我非常幸運,成為了鄒老師的學生。」
  • 英海域發現奇特海洋生物:一碰就發光的海筆
    凱斯內斯附近海域發現蘇格蘭最大的Horse Mussel 群體,這些生長緩慢的軟體動物可以活到近50歲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最近採用聲學多波束掃描儀(acoustic multi-beam scanners )和高清攝像機,在蘇格蘭海岸拍下了一些罕見的、令人難以捉摸的海洋生物,其中包括一碰就會發光的海筆
  • 哪些海洋動物能夠發光?
    哪些海洋動物能夠發光?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是人們嚮往的地方,其中有很多生物造就了海底繽紛的色彩,它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種群呢?我們一起看看。警報水母警報水母警報水母身體可呈現令人驚異的光線。該屬動物浮囊體由幾十個細的同心環和幾十條放射肋組成,其內部有輻射隔片,充滿氣體。
  • 八大神奇海洋螢光動物:吸血鬼烏賊釋放發光粘液
    北京時間1月27消息,我們知道有很多陸生動物會發光,不過自體發光在遼闊的海洋更加常見,這在漆黑一片的水下是一種普遍現象而不是一個特例。據研究人員估計,80%到90%生活在海洋深處的動物會發光。它們通過把螢光素與螢光素酶(促使螢光素髮光的酶)混合產生光。
  • 海洋發出藍光,有人拍到發光的海豚,真相卻是這種神秘生物在報警
    筆者:三體-小遙最近,一個有關海豚發光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夜晚幽藍色的海面之下,幾條會發光的海豚緩緩遊過,帶來一種夢幻般的美感。其實,這並不是海豚本身所散發出來的光芒,生物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世界上不存在能夠發光的海豚,人們看到的這種現象其實與甲藻有很大的關係。據悉,甲藻是一種特殊的藻類,作為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而存在,並不是人們理解的動物或者植物,這是藻類介於植物與動物之間的典型案例,更多情況下,人們也將其稱為「夜光藻」。
  • 蠕蟲發出奇怪藍色輝光 被稱為「海洋發光棒」
    海蠕蟲有一個相當罕見的絕招:Chaeteopterus variopedatus ,也被稱為羊皮紙管蠕蟲,蠕蟲用像紙一樣的管,建立本身,生活在海洋中,利用整個身體分泌出一種生物發光粘液,使得它發出藍光。
  • 這可能是海洋中最長的生物
    在她乘坐的研究船下方約2000英尺處,一個生物以巨大的銀河漩渦的形狀漂過。據她的團隊估計,它有150英尺長。西澳大利亞博物館的資深科學家威爾遜博士說:"這看起來像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生物。」她和她的同事在水下機器人的幫助下記錄了這種生物。
  • 外媒:研究發現海洋4000米深處四分之三動物會發光
    參考消息網4月12日報導 英媒稱,自從探險家威廉·畢比在20世紀30年代乘坐一個金屬球狀潛水器下潛到深海以來,海洋生物學家一直對發光海洋動物的數量與種類感到震驚。不過,幾乎沒有什麼研究真正記錄了海洋不同深處的發光動物數量。
  • 傾聽海洋的特性,努力向海洋學習
    海洋,一望無際,湛藍清澈,海洋有許多特性,分別為:清澈、寬廣、沉穩、包容、澎湃和生機。>(2)寬廣海洋遼闊寬廣>(3)沉穩海洋雖然會不時有浪花飛起(6)生機海水雖鹹,不能夠被食用,但是其利用方面是很廣的,曬鹽,冷卻,潮汐能,滲透在人類生活中,除此之外,還孕育了大量海洋生物,五彩斑斕的珊瑚叢
  • 香港海洋公園新春狂歡!水豚遊樂園、全新光影盛夜陪你從早嗨到晚
    這個春節香港海洋公園邀你晝夜狂歡,喜迎鼠年!孩子最愛的「鼠年水豚遊樂園」國際級光雕匯演「光影盛夜」陪你從早嗨到晚,全天喜氣旺多個打卡位,一站式玩樂一次性滿足所有家人的新年出遊願望!結束後,爸爸媽媽還可以帶上寶貝來威威天地,加入海洋保衛隊守護海洋生態,一起拯救小企鵝,與孩子邊玩邊學,留下難得的親子時光!
  • 揭秘十種發光生物:腰鞭毛蟲點亮藍色潮汐(圖)
    許多生物自身能發光,常見的如螢火蟲。還有一些生活在海洋中的物種也能發光,有些甚至能將海洋點亮,在夜晚形成藍色的潮汐。以下就是10種能夠發光的奇特物種:  1. 螢火蟲螢火蟲    眾所周知,螢火蟲會發光,這也是人們判斷螢火蟲是否存活的標準之一。
  • 海洋「透明人」—水母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海洋生物裡面神秘的水母。它們的生活習慣和樣子你們了解麼?小虎一周看點帶你體驗一下不一樣的解說,讓你更直觀的認識它。下面一起來看吧。在蔚藍色的海洋裡,棲息著許多美麗透明的水母,它們像一個個降落傘似的懸浮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