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宇宙驚現「超級地球」?人類未來可能遷移至此!

2020-09-05 道姑雲遊記

嗨嘍,小夥伴們好,這裡是道姑雲遊記。對於宇宙這個神秘的空間,人類的探索從未停止過。有不少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尋找新的「地球」,能夠滿足人類的生存條件。

畢竟,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很有可能會有用盡的那一天。因此,必須提前在宇宙中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在距離地球42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超級行星」。並且通過高科技勘測後發現,這顆星球上同樣有著液態,水和氧氣。

也存在著一年中的四季更替,和地球環境極為相似。一旦人類宇宙航行技術成熟之後,就可以選擇去這顆「超級地球」居住。但是有一點讓科學家們表示非常擔憂的,如此適合生物生存的行星,是否已經有孕育出其他智慧生命了呢?它們的科技發展又是否比人類更為成熟?如果人類貿然闖入或許電影中星球大戰的局面會成為現實!那麼對於這樣一個「超級行星」的存在。

小夥伴們怎麼看?人類在未來是否有可能遷移至此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發現了距離地球6光年的新超級行星,是否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適合生命體的生存與繁殖?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的科學家。為了滿足我們的生存需要,我們一直在不停歇地向地球開採資源。在工業革命後,人類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也變得越來越成熟,所以我們對地球的開採似乎有點過度,導致地球環境受到各種各樣的破壞。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距地球約42億光年,可能存在氧氣
    為此科學家發現了天文望遠鏡等探測設備,並成功在距地球1000光年範圍內尋找到數百顆類地行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能夠發現的類地行星會越來越多。科學家在探索尋找系外類地行星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都比地球大很多,我們稱之為超級地球。
  • 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一年僅9天,生態環境比地球好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並生活了無數時光的家園,不過現在隨著工業等產業的興起,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地球上的資源也在一天天減少,全球溫度在逐年升高,未來海平面將會不斷升高,地球的陸地會大幅度減少,而全球人口卻在逐漸上升,地球已經開始拉起警報。
  • 600光年外超級地球被發現?是地球14倍,生存資源遠優於地球
    隨著人類文明建設的日益增長,人們對於世界的探知也是越來越精細化,一些公認的社會以及科學理論潛移默化,成為新時代人類成長履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人類文明的發展,是需要不斷的創新以及打破自然規律,用超前的想像力塑造出不一樣的世界,這其中關於地球文明的發現,仿佛一直以來從未遭受過質疑,宇宙中地球真的只有一個嗎?
  • 超級地球.葛利斯,人類未來的家園
    超級地球.葛利斯在位於天秤座,距離地球大約20.5光年編號為吉利斯581的紅矮星周圍,一顆質量大約是地球5-8倍多的新行星正圍繞著紅矮星旋轉,她就是歐洲天文學家聰明的葛利斯真的靠近著紅矮星,距離只是地球距太陽距離的1/14,這使得葛利斯獲得了和地球一樣的太陽溫度。這顆行星平均溫度維持在0-40左右。如此溫度不僅適宜液態水的存在且形成降水,也為動植物生存提供了可能的條件。2011年5月,法國巴黎拉普拉斯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葛利斯完全適合地球生命居住。未來的人們有望移居到這個頭是地球個頭1.5倍的「超級地球」上去生活,或許成為可能。
  • 附近新發現24個超級地球,比地球更宜居,該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氣候變暖愈演愈烈,未來地球可能會變成一顆不斷向外輻射大量紅外熱量的炙熱星球,不具備生命宜居的必要條件。你可能想的是,唉,怎麼會變成這樣呢?還是撤了吧。問題是撤到哪裡去呢?放在以前,你可能只有望太空而興嘆,茫茫寰宇,竟沒有人類可以移民的地方。不過現在好了,一組科學家已發現地球附近存在24個超級宜居的星球,有些甚至比地球還更適合生命居住!
  • 附近新發現24個超級地球,比地球更宜居,該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隨著人類對地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氣候變暖愈演愈烈,未來地球可能會變成一顆不斷向外輻射大量紅外熱量的炙熱星球,不具備生命宜居的必要條件。你可能想的是,唉,怎麼會變成這樣呢?還是撤了吧。問題是撤到哪裡去呢?
  • 超級病毒?人工智慧?人類最有可能被什麼滅亡?
    作為恐龍之後新的地球霸主,人類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自己會重蹈恐龍的覆轍,今天的人類文明看似已經統治了地球,但科學技術的限制決定了人類並非無所不能,那麼人類是否有可能和恐龍一樣滅絕呢?或者說現在的人類文明最有可能因為什麼而滅絕呢?
  • 未來人類可能在宇宙中發現比星球還大的巨型生物嗎?
    在目前人類的認知中,最大的結構就是宇宙本身,但是科學家無法確定宇宙到底有多大,因為宇宙空間還處於膨脹的過程中,膨脹的速度還在不斷加快,這就造成了人類暫時只能認為宇宙「無限大」,微觀的量子世界中存在最小的「普朗克單位」,比普朗克單位更小時,人類的物理規則就不再適用了。
  • 四個最奇怪宇宙新發現,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趣味探索訊 無限延伸的太空,永遠數不清的天體,還有探索不盡的奧秘,這就是我們通常口中所說的浩瀚宇宙。可以說宇宙空間是無窮無盡,你想它有多大,它便有多大。當然,宇宙中隱藏著奧秘也是如此,我們永遠不會有探索完這一天。即便如此,人類對宇宙探索卻從未放慢腳步。
  • 距離地球31光年的星系,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神秘的宇宙,它裡面裝著太多還無法用科學解釋出來的事情了。很多人都對宇宙很好奇,想要去一探究竟,可是浩瀚的宇宙哪裡是渺小的人類可以「洞悉」的。然而天文學家還是不知不倦地探索著它,時不時地會給傳遞出一些新發現和新奧秘。
  • 距離地球31光年的星系,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神秘的宇宙,它裡面裝著太多還無法用科學解釋出來的事情了。很多人都對宇宙很好奇,想要去一探究竟,可是浩瀚的宇宙哪裡是渺小的人類可以「洞悉」的。然而天文學家還是不知不倦地探索著它,時不時地會給傳遞出一些新發現和新奧秘。
  • 人類的好運要到頭了?未來100年太陽可能爆發超級耀斑
    導讀:人類的好運要到頭了?未來100年太陽可能爆發超級耀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科技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人類的好運要到頭了?未來100年太陽可能爆發超級耀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科學家在60光年外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它和未來的地球非常相似
    通過搜索觀測,科學家又在恆星周圍發現了一顆更加奇特的行星,這顆行星的直徑是地球的2倍,質量是地球的4.82倍,是真正的超級地球。那麼這顆超級地球的環境如何?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嗎?TESS探測器發現的第一個恆星系統就如此奇怪,不僅有比木星大10倍的熱木星,還有遠大於地球的超級地球,或許這個恆星系統中還有我們沒有發現的其它怪異行星。從這個恆星系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像太陽系這樣的穩定星系,可能在宇宙中並不多見,這也說明宇宙中的生命星球也是非常稀少的。
  • 宇宙間發現超級大「新地球」,上面是否存在生命體,專家給出解釋
    宇宙間發現超級大「新地球」,上面是否存在生命體,專家給出解釋關於地球大家可能最了解的就是它的生態環境了,如今,世界各國的科技都在迅猛發展,但是生態環境卻越來越糟糕,尤其是出現嚴重的大氣汙染,造成全球變暖,想必最近的天氣大家都感受到了吧,當然在客觀評論事實的同時,我們的國家乃至全世界面對如今的生態環境都做出了相應的管理政策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距地球約39光年,有可能適宜人類的生存
    如今的地球,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由此帶來的副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厄爾尼諾現象越來越頻繁,極端氣候也越來越多,洪水乾旱等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我們的地球正在一步步惡化,未來有可能將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如果地球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那人類的未來在哪裡?
  • 超級地球引力太強,導致外星文明無法進入地球,人類無法發現
    人們離開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人們走出地球,看著宇宙浩瀚無邊,不禁會想:如果宇宙這麼大,地球這麼小,難道還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文明嗎?科學家們發射了旅行者1號太空船以尋找外星生命和文明,但40多年後,旅行者1號沒有發現任何外星生命。人們也在宇宙中探測和收集無線電信號,以區別是否有來自外星文明的信號。
  • 人類發現「超級地球」,體積是地球14倍,比地球還要舒服的多
    眾所周知,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進步,人類從未放棄對於太空領域的探索,而隨著各項太空領域的謎題不斷揭開,也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如今,隨著我們在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日益惡劣,資源逐漸枯竭,許多專家也都在積極的探索宇宙當中更多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從而防範於未然。
  • 人類發現「超級地球」,體積是地球14倍,比地球還要舒服的多
    眾所周知,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進步,人類從未放棄對於太空領域的探索,而隨著各項太空領域的謎題不斷揭開,也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如今,隨著我們在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日益惡劣,資源逐漸枯竭,許多專家也都在積極的探索宇宙當中更多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從而防範於未然。
  • 「超級地球」被發現,相當於14個地球,不止有四季,比地球還舒服
    在充滿生機的地球上,人類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員,我們靠著智慧開啟了燦爛的文明,不過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地球上很多資源已經不能夠滿足人類,於是發現新行星,成為當務之急,這不,咱們中國的天眼再度立功,在16光年外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相當於14個地球大,不止有四季,住著甚至比地球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