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進位,顧名思義就是超過十的數字就往前進一位的計數方法,儘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諸如二進位、十六進位等新型計數方式也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同與應用,但到目前為主,應用最為廣泛、影響最為深遠的仍舊是十進位制算法。那麼,為何日常計數要用十進位制?
十進位制的起源要追溯到遠古時期,那時候人們的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還十分的落後,在清算和整理例如獵物等私人財產時,還沒有算盤、計算器等輔助人們進行運算的工具,他們只能運用自己的雙手來幫助計數,但人只有10根手指頭,於是古人就把每10個數字算作一個組合。
例如,遇到比10更多的獵物古人們就會10計數歸類,剩餘的獵物再另起計數,即先從0數到10,再往下數就是11,12,13,...,數到20之後又在十位數上加一個數,之後便是21,22,…這麼以此類推下去。久而久之古人就總結出了十進位制的計數規律,並將其廣泛應用到了社會工作中的各個領域與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隨著人們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出現了算盤、計算器等能夠幫助人們進行計數的工具,但這些技術工具大多都是建立在十進位制的計數規則之上。
由於十進位制的計數方式具有極強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19、20世紀的時候,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就選擇將十進位製作為統一的標準度量衡單位,並沿用至今。
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未來會出現更加便利、先進的計數方法,如今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二進位計數便是個典型例子,正是有人不斷探索、不斷進步,社會才會長遠穩定地進步,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