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雷帽和立領衣自畫像》
1659年 現藏於華盛頓國家藝術館
倫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畫,300多幅蝕版畫和2000多幅素描,幾乎100多幅自畫像。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應該對美術有著基本的鑑賞能力。恰逢今天是這位偉大藝術家的誕辰,就讓我們一起,在藝術的黑夜中,細細品味這位「夜光蟲」的美。
哪怕是最自戀的畫家,都不願意在晚年,還面對著鏡子——歲月將面容腐蝕,張揚不在,靜待終結。但是他卻從不在意,哪怕眼看著生命之花逐漸枯萎,鏡子對於他來說卻和畫筆一樣重要。
《自畫像》
1669年,也是倫勃朗過世的那一年
現藏於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面容憔悴,滿臉皺紋,他的畫筆與時間一樣無情地記錄著改變。但正是這種面對,才能讓這些自畫像彌足珍貴地紀錄了他一生的歷程。
他就是倫勃朗·哈爾曼松·范·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年輕時的自畫像》
1628-1629年 現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倫勃朗青年對他有影響的老師是來自阿姆斯特丹的當時最著名的畫家彼得·拉斯特曼。這位老師曾留學義大利,受到了巴洛克畫派的重要畫家卡拉瓦喬的影響,所以這個時期的倫勃朗的表現手法比較注重光線,並且帶有當時流行的巴洛克式表現風格,整體營造的效果讓我們看到他年輕蓬勃的朝氣。
《聖馬太蒙召喚》
1599-1600年
現藏於羅馬聖王路易堂
《杜普教授的解剖課》
1632年
現藏於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在17世紀三十年代一開始,倫勃朗已經掌握了成功的絕技:他的創作技法純熟且富有戲劇感,舉重若輕地挖掘出宗教及神話中的有趣之處。憑藉高超的繪畫技法,倫勃朗聲名鵲起,他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供不應求。
1634年,他和莎斯姬亞·倫勃朗結婚,這時的他,在新貴如春筍生長的商業帝國荷蘭,已經擁有了一切——財產,名譽,堆滿屋的珍稀用品和古董。這段時間也成為了他的巔峰。
《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亞》
1634年 現藏於埃爾米塔日博物館
1642年,他的妻子莎斯姬亞去世,給他帶來沉重打擊,妻子生下四個孩子,也只有一個提塔斯最後存活下來。也正是同一年,他創作了那時遭人排擠而現在舉世聞名的《夜巡》。
《夜巡》是阿姆斯特丹射擊協會的一群人合資請倫勃朗繪製的。倫勃朗在這些志願民兵的群像構圖上,未依照當時軍人需依身份及軍銜排列的不成文規定,因此造成民兵不滿,要求重畫,但倫勃朗沒有答應,因此告上法庭,倫勃朗因此受到許多的攻擊及疏遠。
《夜巡》
1640年 現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在17世紀50年代期間,倫勃朗陷入經濟危機,最後在1656年宣布破產,從他那時的財產清冊可以看出他之前一直在收集純藝術品、博物學標本和東方珍寶。
此時,所有人都覺得,他的才華已經被用盡了,只剩下傲慢、狂妄和低劣的靈感。他住在玫瑰運河旁的遊樂園對面,這兒整天躺著醉漢,還是群毆和械鬥常發的陰暗街角。
從富貴到貧賤,倫勃朗不想再畫那種華貴但無聊的畫了。他有別的想法。他不想再迎合顧客們的意願,他要將畫畫變成生活。有血有肉,有榮光,也有陰暗的欲望,哪怕無人贊同。
在失去訂單的晚年,他的創作沒有了華貴的端莊姿態,只有真真切切的生活,在市場與藝術之間,他顯然選擇了後者,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如果我能解救自己的靈魂,我應該追求自由,而非榮耀。」
《猶太新娘》
1665-1669年 現藏於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在河裡洗澡的亨德裡克》
1655年 現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1668年,倫勃朗的兒子提塔斯去世,11個月後,在1669年10月4日倫勃朗去世,葬在阿姆斯特丹西教堂,就葬在他旁邊,葬在教堂旁一個無名墓地中。
在人生的結尾,倫勃朗說:「我是磨坊主的兒子,哥哥是皮鞋匠。即使將世界上所有的絲綢錦緞、所有的雀毛花邊都加在我身上,都一點不能改變我。」
今天,倫勃朗已經故去了351周年,但是他卻以另一種方式始終存在。藝術最終是打破了單一橫向的時間概念,它融匯貫穿了那狹隘的一根線,讓觀者處在一個立體的空間中,不斷地凝視著你,或許這才是更真實的、接近時間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