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溝通丨又到家長陪讀季,5條黃金法則幫你與熊孩子無障礙溝通

2020-12-06 上遊新聞

前幾天,小七老師在餐廳吃飯的時候,遇到這麼一件事。

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兒子在吃飯。不過男孩看起來好像並不餓,吃了一會兒就跳下餐桌,在餐廳裡到處亂跑。

他的媽媽一開始倒也沒怎麼管,在旁邊一邊吃飯,一邊看著孩子。

孩子鬧出的動靜有點大,還撞到了擺在餐廳裡的擺設,要不是旁邊的人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擺設就會倒在地上了。

男孩媽媽有點不好意思了,在小男孩經過媽媽身邊的時候,媽媽一把拉住他,說:「別跑了,在餐廳裡亂跑不好!你要是又撞到別人怎麼辦?來,乖乖在椅子上坐好!」

男孩試圖掙脫媽媽的手,「我不想坐在椅子上,很無聊!」

媽媽面露難色,「你聽話,聽話才是媽媽的好孩子。」

男孩繼續拒絕:「不要,我就不要!」見媽媽不撒手,還打了一下媽媽的手。

媽媽生氣了,「你怎麼能這樣?不聽話還打人,待會兒你別指望我帶你去買玩具!」

孩子一聽不給買玩具就鬧情緒了,拼命跺腳,見媽媽一臉嚴肅還哭出了聲,這下聲音更大了,周圍的人都看向了他倆。

媽媽也不吃了,直接起身付款,怒氣衝衝的用力拽著哭鬧著的孩子離開了餐廳。

後面孩子媽媽有沒有帶著孩子買玩具小七老師就不知道了,但是小七老師知道一件事:

如果這位媽媽一直用這種方式和孩子溝通,孩子是不會聽話的。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小七老師收到的家長求助最多的就是這類問題。

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總會發生一些衝突和不配合,無論費多少口舌也不頂用,孩子最後還是不會聽你的,完全不會聽。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這就是小七老師今天要講的問題,給大家介紹幾個辦法,教大家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哪樣說他最容易聽得進去。

在最後,小七老師會講到「如何講出孩子心裡想聽的話,有效處理孩子情緒」

-1-

要短句,不要長句

關於溝通的第一點,就是要簡短,具體和簡單,你甚至還可以只用一個詞來表述你想讓孩子做的事。

又比如說孩子在扔吃飯的碗,這時候我們不需要跟孩子長篇大論的講道理,就直接說:「不要扔碗。」

這句話遠遠要比寶寶給孩子說「寶寶聽話」要有用得多。

像給孩子說:「你乖乖的」、「你聽話點」,是沒用的。因為這種話孩子是聽不懂的,太泛了,我們直接就說具體的事兒。

孩子最害怕媽媽長篇大論,「你這孩子真不聽話,小碗是拿來吃飯的,你就算不吃飯也不能扔碗啊,而且碗裡灑落的飯會讓我們地板變髒、變亂,寶寶你知道嗎?我們從小要養成好習慣。」

當孩子聽到你講這一堆長篇大論的時候,腦子炸了。

孩子不喜歡聽長篇大論,其實你也一樣,是不是?

當我們表達得很複雜的時候,其實孩子根本聽不懂。

你越是簡潔,你越是斬釘截鐵,你就一句話,孩子反而會感受到:這是規矩,這是約定成俗的東西,這不需要商量。

-2-

放低身段,和孩子有眼神的接觸

第二個溝通的要點是要有眼神的接觸。

這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我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儘量要放低身段,跟孩子要保持同一水平高度。

我們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可以跟孩子有目光的接觸,這樣我們能確保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面對面的時候,你也不太容易發脾氣,對嗎?

比如說靠近他,看著他的眼睛說:「寶寶別扔沙子」、「別扔筷子」。

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法國健康雜誌《TOPSANTE》的研究成果也證明了:平行的眼神交流,能讓人在當面交流時能夠事半功倍。

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教授也發現:微微傾斜的臉更具親切感,從而促進溝通的效果。

 -3-

用鼓勵性的言辭

第三個溝通的原則是用鼓勵性的言辭。

當我們鼓勵孩子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更願意聽話。

大家知道,鼓勵孩子不只是言語上的讚揚,因為我們的話當中暗示著我們對孩子的態度,別忘了我們的語調,面部表情,身體姿態等等,都透露著我們對孩子的態度和感受。

所以在溝通的時候,我們要鼓勵他。

在《媽媽是超人》中,波妞怎麼都不肯翻過枕頭的小障礙,看著終點的小餅乾,波妞鬧了情緒,心急的大哭。

 賈靜雯一邊自己鼓勵波妞:「加油!加油!」,一邊讓姐姐咘咘也給妹妹加油。

波妞在兩個人的鼓勵下,最終聽話的爬了過來,成功翻越了障礙。

鼓勵的力量是最強的,大家說是不是?

-4-

用好「我」和「你」的力量

第四個關於溝通的部分是叫做要用好「我」和「你」的力量。

「我」和「你」是帶引號的,指我們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用「我」為開頭,表達的是我們對於孩子行為的感受。

比如孩子中午不睡覺,在客廳裡玩,聲音太大了吵的人睡不著,這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我覺得好頭疼,寶寶你吵的聲音太大了。」 

這就相當於我們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玩得很開心,但是請你到外面去玩這個遊戲。

這裡頭講「我」會讓孩子明白,媽媽的感受是什麼樣子的,他會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你的想法。

所以我們需要讓孩子做什麼,就要用好「我」和「你」這兩個詞。

-5-

其實孩子只想聽:「他想聽的話」

有時候,孩子和我們鬧矛盾,會情緒失控,大哭大鬧。

有一句話特別重要,叫做:當你和孩子之間遇到衝突,你改變不了孩子的行為/思維的時候,你可以改變他的情緒。

而如何改變孩子的情緒,就看你會不會說出孩子最想聽的話。

孩子想聽的,並不是你給他什麼建議,也不是你重複:「寶寶別哭了」這些話,而是一些讓他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話。

所以,在這個時候他跟你之間的溝通,最重要的點是什麼?

——你要認同他的情緒和情感,你要認同他感受。

怎麼認同呢?怎麼說出孩子最想聽的話呢?

要麼聽他表達,要麼要說出他喜歡的東西,對嗎?你要描述他的感受,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你懂我。之後再做建議和解決方案。

比如說一歲多的小孩不穿襪子,就在那兒哭,你給他把襪子穿上,他就往地下扔。這個時候你可以說什麼?

你可以把你的手伸到這個襪子裡頭,說:「我才不要臭腳丫穿進來,我才不要臭腳丫子弄到襪子上來!」

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逗孩子,你可能沒辦法改變這麼小的孩子的思維,但是你可以改變他的情緒。你要認同他的情緒、感受,還能說出他的感受,他才會覺得:「你懂我的。」

但是,還是有很多家長問我:

「小七老師,我知道得先認同孩子的情緒,但是我說了之後孩子哭的更兇了怎麼辦?」

「小七老師,我感覺和孩子說話太難了,上次帶他出去旅遊,一路上非得要大人抱在身上,怎麼說都不肯下來,也認同他情緒了,他就是不肯聽話,還哭。」

往往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可能還是你沒有說到孩子的心坎上去。

在孩子眼裡,你們說不到一塊去。我們經常講一句話叫做雞同鴨講,就是說跟一個聽不懂我們話的人溝通是很痛苦的,對方都是各說各的。

孩子跟你溝通的時候,孩子也是這種感覺: 「我說什麼你也聽不懂,你也不懂我的感受。」

其實你只需要懂得一些講話的技巧,用這些技巧讓孩子一下子get到你對他的情緒理解,那麼輕鬆、愉快地和孩子溝通根本不是事兒!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小北拍了拍你,並說陪讀家長這樣陪
    針對孩子厭學、早戀、網癮、過度玩手機、叛逆、親子關係緊張、沒有目標、對抗父母……這時候家長該如何解決?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呢?為了幫助大家科學教子,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北疆女聲特別邀請到全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孫宏豔老師和大家一起尋找答案。
  • 孩子跟家長難溝通?家長運用「喬哈裡視窗」,促進親子有效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覺得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隔了一道鴻溝,我們總覺得這是代溝,父母沒有辦法理解小孩子的世界,特別是現在孩子越來越早熟,根本不能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判斷他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這時候聊天溝通就顯得特別重要,但是每當我們和孩子講話時,總覺得和孩子不在一個時空裡,孩子講著講著思緒就會飄到外太空,根本沒法溝通。
  • 親子溝通很重要,通過「喬哈裡視窗」,父母可明確好「溝通區域」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親子間的溝通一直以來許多的家庭都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父母的強勢,喜歡窺探孩子的秘密,導致孩子變得不愛與父母溝通,最後導致溝通變得無效。小路放學回家以後就一直悶悶不樂的樣子,他的母親就過來關心孩子,詢問他是否遇到什麼問題了。小路就把自己在學校裡和別人打架的事情,說給了母親聽。
  • 和孩子溝通太難?家長可學學「PAC理論」,警惕溝通心態失衡現象
    媽媽對兒子說:"你快點把作業做完,不要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話音剛落,孩子就有點生氣地說:"我知道了,你不要總是嘮叨我。"媽媽語重心長地告訴他:"這是在提醒你,提醒幾句都不行了?"孩子馬上拿起手機直奔房間,不聽媽媽說的其他話。第二天媽媽發現兒子還是沒做完作業,似乎就是一種無聲的抗議,還嘆息一句:"和他溝通越來越難了!"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如果你是小明的媽媽,這個時候會怎麼說呢?第一種:「你就知道玩!怎麼這麼懶,從來不肯幫媽媽幹活!」第二種:「你這會兒怎麼偷懶,不幫媽媽洗碗?早上你還幫媽媽倒垃圾呢。」很顯然,第一種評價式的語言,使用了「就、從來、總是」之類的字眼,把孩子單次的偏差行為定性為「永久的、普遍的、個人化的」。而第二種溝通模式,雖然也是在批評孩子,卻客觀地描述了孩子「早上還幫媽媽倒垃圾」的事實。
  • 不懂銷售,你就自己「跑斷腿」:頂級銷售5大黃金法則、26個技巧
    像這樣不懂銷售,不懂銷售心理學,你就自己跑斷腿、磨破嘴,也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有鑑於此,以下從銷售心理學的角度,總結和分享出頂級銷售的5大黃金法則、27個心理技巧,一起來學習下吧。黃金法則1、做銷售先做人,讓你這個人富有魅力和感染力心理技巧1:銷售,85%的成功,來自高效的溝通,而高效的溝通,離不開優秀的話術。
  • 境外輸入成為防疫重點,訊飛翻譯機助力中外溝通
    守住第一道防線,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我們的溝通工作涉及很多醫療專業用語,訊飛翻譯機幫了大忙。」在近日的防境外輸入防控工作中,廣州市海珠區南華西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唐雄樂主任深有感觸。除了機場這一防控重點,科大訊飛還積極支持隔離點等區域的防控工作,將責任貫徹到了每一個細節。比如在海珠區的隔離點——江悅酒店,工作人員可以利用訊飛翻譯機與來穗隔離的境外人員進行順暢溝通,保障他們的日常飲食,並保證他們做好防疫配合工作。
  • 與孩子溝通時,總是陷入對錯之爭?其實家長往往不懂何為冰山理論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世界上本就有很多的事物是並沒有對與錯之分的,但是現在許多的人卻總是陷入這樣的一種誤區當中,把自己的控制欲以及權力感都放在爭奪是非上面,只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就不在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想法是否存在誤區。
  • 華為機器學習服務ML Kit,實時語音轉文字,從此溝通無障礙
    大會現場播放的一系列溫馨有愛的無障礙溝通場景片段,讓觀眾潛移默化地感知到了在華為HMS與實際生活的聯繫,華為硬核黑科技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提升溝通效率的同時,帶來幸福感。在豆瓣等社區被評價為辦公黨必備神器的白描APP,也正是通過調用華為AI領域的能力,讓應用更加適配手機的無障礙閱讀模式,並且提供了多國語言的即時翻譯和語音朗讀功能,為視障人群打開了一扇閱讀之門。
  • 熊孩子改造成暖孩子,其實一點也不難
    怎麼做才能讓熊孩子變成暖孩子?會被這個話題吸引進來的家長,一定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遇到過非常棘手的問題,也非常希望有一個有效的辦法把熊孩子改造成暖孩子。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大家講講如何做,才能改造熊孩子:1、產生熊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2、面對熊孩子的行為,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 家裡的「熊孩子」真難管,「費斯汀格法則」在育兒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孩子調皮搗蛋很難管,家長要運用"費斯汀格法則"之所以小孩子非常淘氣,是因為他們的天性本就是愛玩好動,一些家長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孩子犯錯之後往往會採取比較強硬的措施進行制止,想要通過這種果斷的處理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
  • 跨境學童家長無探親籤如何陪孩子讀書?香港留學陪讀申請條件是?
    眾所周知,跨境學童每天奔波在深港之間,光是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就有4、5個小時。長期的兩邊奔波,除了使小朋友身心疲憊、厭倦學習,也拉大了與香港本土小朋友的差距。加上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打亂了每個「雙非」家長的陣腳!
  • 5個溝通原則,3個溝通細節,讓職場溝通更高效
    所以,在辦公室問同事薪資,是一件蠢到不能再蠢的事情,你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並且,公司也不喜歡員工之間談薪水,只會擾亂軍心,如果你不幸成了談薪資的「代言人」,你就成了公司要「處理」的對象。2.別的公司多麼多麼好還有很多人會常犯一個錯誤:在辦公室和同事們談論別的公司有多好,或者老東家有多好。
  • 溝通心靈,共同成長——記廈門京師未名教育2020年4月月會
    溝通心靈·共同成長——記廈門京師未名教育2020年4月月會良好的溝通是有效工作的前提。在剛剛過去的4月30日,由未名教育公園校區小夥伴們組織的「溝通心靈·共同成長」主題月會在保障全體教職工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於濱南校區陪讀室拉開帷幕~帶著夢想來未名,因為有你而精彩!本次月會新增了拉歌環節,拉歌曲目是專屬於我們未名人的《未名之歌》。
  • 走近冰城陪讀媽媽:錯的不是陪伴而是沒有節制的愛
    生活報5月12日訊 今天是母親節。冰城有這樣一群媽媽,為了孩子的前程,她們選擇成為陪讀母親。她們中有的陪孩子「北漂」,有的放棄了幾十萬年薪回到哈爾濱陪讀……這群媽媽們都有怎樣的無奈和辛酸?記者帶您傾聽她們的故事。
  • 18條自我溝通步驟,讓你更強大!
    這十八條當中的每一句指令都要重複問自己,不斷地問,直到內心的答案湧現,從自己生活當中的每一件事自問自答,讓每一個升起的事件當作升起的鏡子一般,來反觀自我,內觀自己並從中得到領悟及智慧。當每一件事情都能讓自己覺照到自己的問題時,那麼就能洞察到深層的智慧,運用這份智慧,許多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這就是十八條自我覺醒之道所帶給你真正的目的。
  • 動物溝通
    某天你正趟在沙發上玩手機,突然有個想法冒出來,隨後你起身去檢查狗的食物碗。你發現碗已經空了,於是你倒上狗糧,又躺回沙發。這種情況可能就是你的狗剛好餓了,它向你散發傳遞了想吃飯的想法以及糧食碗已經沒有狗糧的訊息。因為它發訊息的同時,你剛好正處於身心放空的狀態,腦袋沒有被其他工作煩惱或是感情煩惱佔據,所以同頻感受到了。
  • 麥迪森健康:家裡有個「熊孩子」怎麼辦?家長必看!
    「孩子在家老是遇到一點小事就容易發脾氣,愛摔東西,有時候還會打家裡的打人們,真的讓人很苦惱」 看到類似這種評論,小麥想起了有一次帶家裡5歲的侄子到小區遊樂園玩,累了他就坐在一個健身器材上,這時過來一個小男孩,上來就指著侄子的位置說:「我要玩這個!」 然後不由分說就照著頭給了侄子一巴掌!
  • 心理學教授力薦的3本書籍,幫你提升社交關係,讓你更好的溝通
    心理學教授力薦的3本書籍,幫你提升社交關係,幫讓你更好的溝通編輯:悅讀有書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心理學的書籍,因為我想當一個心理諮詢師這樣就可以幫助困在自己世界的人走出陰霾,後來聽說急需量很大但是沒有太多的公司,所以也沒有考證,但是現在依然喜歡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 在公司與人打交道,謹記這三條黃金法則,助你在工作上遊刃有餘
    在公司與人打交道,謹記這三條黃金法則,助你在工作上遊刃有餘我們身在職場是免不了和許多人打交道的,而對於如何與領導以及同事們相處也是比較重要的。但無論你到底是使用什麼方式和別人進行溝通和談論,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都需要掌握三條黃金法則,這對於你的職場生活來說是有利而無一害的。以下職場相處技巧供大家參考:1.少說話多做事「少說話多做事」通俗點的來講也就是說管住自己的嘴巴。有些話該說,而有些話是不該說的,這也算得上是職場的一個生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