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非洲醫療條件差卻能有效防控新冠病毒? - IT 與健康...

2020-11-24 cnBeta

北京時間11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出現的新冠疫情對全球衛生保健系統造成了巨大損失,但迄今為止,許多非洲國家在應對這次危機事件做出了值得稱讚的工作,值得學習和借鑑。讓我們對比一下非洲和美國,美國總人口3.28億,確診病例近1000萬,截至11月11日死亡人數約25萬。依據非洲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最新數據,截至11月初,非洲確診病例共185萬,現已有149萬名患者已康復,死亡人數不足4.4萬。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佔全球人口4%的美國現已證實死亡人數居世界首位。相比之下,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陸、中國、紐西蘭、澳大利亞,這些國家和地區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非常好,確診病例以及死亡率很低。

非洲國家和地區的疫情防控有何不同?

當新冠病毒達到全球性傳播狀態時,大多數機構和科學家擔心非洲將面臨最糟糕的處境,他們的恐懼源於一種觀點,即大多數非洲國家缺乏管理瘧疾等日常疾病的能力和專業知識,因此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可能導致嚴重的衛生緊急情況。世界衛生組織等不同機構擔心,如果不採取措施減緩病毒傳播,非洲可能會死亡100萬人,甚至更多。

該觀點似乎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就連瘧疾這種熱帶疾病,每年也會導致接近100萬非洲居民死亡,瘧疾在非洲多數地區出現,是通過雌性瘧蚊叮咬傳播的。

目前,科學家總結了非洲新冠疫情死亡人數、確診病例較少的多種原因,其中包括:感染率低可歸因於缺少檢測工具,因此統計的確診病例並不全面,出現確診病例較少的情況。而該觀點無法解釋死亡率低的現象,因為多數可疑性患者在死亡前都接受病毒檢測。

各洲不同月份新冠病毒患者死亡人數圖表,圖中黃色部分是非洲。

從之前的疫情管理中吸取經驗教訓

每年非洲大陸都會出現多種疾病爆發,其中包括:「從未見過的」瘧疾、霍亂、伊波拉病毒等。

霍亂是由於居民飲用被糞便汙染的水而感染的一種疾病,由於非洲有很多貧民窟、擁擠住房,這裡的居民經常飲用非潔淨水,幾乎每年都會發生重大疫情,政府為居民提供潔淨飲水,居民保持健康衛生的洗手習慣,可有效地控制霍亂。

伊波拉是一種出血熱,患者通過接觸被感染的人或者動物(死亡或者活著)的體液,或者食用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通過適當的洗手技術、保持一定的社會距離,以及在社區的努力下,伊波拉病毒在非洲地區得到了遏制。

控制瘧疾的方法是摧毀蚊子的滋生地,例如:死水池,以及居民在經處理過的蚊帳下睡覺。

從這次新冠疫情爆發事件中,我們可從非洲防控措施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成為有效的工具措施。曾爆發伊波拉病毒的賴比瑞亞等非洲國家已有成熟的公共衛生措施,例如:隔離病人、追蹤病毒接觸者、隔離感染或者疑似病例,並及時進行疫情檢測等,同樣的方法也可用於新冠疫情防控。

年齡因素

非洲居民年齡結構偏年輕化,65歲以上居民不足3%,非洲60%人口年齡在24歲左右,與西方國家居民高肥胖率和潛在疾病相比,非洲大多數年輕人都是健康的。

事實上,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群體是老年人,75%死亡患者是65歲以上人群。然而,居民年輕化並不能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率低的唯一解釋,因為部分地區的年齡結構也類似於非洲,例如:拉丁美洲,這裡的居民年齡結構與非洲一樣偏年輕化,但是拉丁美洲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很高。

另一個因素可能是被確診感染患者的年齡,在美國,大約70%的感染病例是60歲以上居民,依據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非洲85%以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60歲以下居民,這使得他們更容易戰勝病魔。

疫苗,接觸其他疾病

非洲地區的兒童疾病已在西方國家根除,但是脆弱的非洲兒童仍在接種疫苗,例如:非洲兒童仍必須接種小兒麻痺症、黃熱病和肺結核疫苗,一些科學家假設稱,這些疫苗接種,以及接觸一些傳染病,可能有助於解釋非洲居民新冠病毒低感染率和低死亡率。

治療肺結核的BCG疫苗具有刺激人體先天免疫功能,目前科學家已將該疫苗進行多項臨床試驗,以測試其對新冠病毒是否具有保護作用。目前,大多數非洲國家在嬰兒出生時就接種BCG疫苗,而相比之下,美國已不再定期提供該疫苗注射。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非洲的一項研究,非洲無症狀SARS病毒感染者人數是全球其他地區檢測呈陽性感染者的兩倍,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非洲的醫療保健系統沒有遭受新冠疫情的衝擊,很有可能,非洲潛在著大量無症狀感染者。

人類基因對新冠病毒有多大影響?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關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攜帶基因對新冠病毒治療方面的明確信息,例如:非洲以外居民攜帶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缺失與新冠病毒導致嚴重的呼吸道症狀風險增加有關,這可能是一個原因。

遺傳學家正在積極探索一系列其他可能性,例如:人體對新冠病毒易感性和嚴重影響的獨特遺傳性,以及CCR5基因的類似突變,這些突變能明顯保護人們免遭愛滋病毒感染,基因的關聯性更多地體現在居民種群差異上。

此外,統計數據顯示,O型血居民新冠病毒感染率較低,身體攜帶輔助性T細胞較多、ACE2受體較多的人群感染率較低。

但在我們獲得更多關於病毒基因的信息之前,社會和文化因素對於新冠病毒感染尤其重要。

公眾支持和政府舉措

非洲居民對預防新冠病毒的公共衛生倡議反應非常積極,當人們在2019年冬季末期對該病毒了解甚少的情況下,絕大多數非洲居民支持政府提倡公共場所佩戴口罩避免病毒傳播,在進入市場、商店等公眾場所之前,居民必須強制性洗手;沒有特殊情況,居民通常會呆在家裡,避免參加人員聚集的禮拜場所。

許多人害怕出現最糟糕的境遇,因此大多數非洲居民接受政府公共安全措施,大多數非洲國家在確診病例相對較低的時候就很早實施了直接封閉,封閉期間採取的嚴厲防控措施,可能有助於減緩病毒的傳播擴散。

旅行和其他因素

與其他大陸不同的是,非洲航空業並不發達,在疫情爆發期間,非洲多數國家對境外航班禁飛,這使得醫護人員在爆發大範圍疫情傳播之前能更高效地治療少數確診患者。

非洲新冠病毒感染率低的另一種可能性解釋是,大多數居民仍然生活在農村,這意味著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呆在農場或者室外,很少有機會進行公供聚集和互動交流。

到目前為止,非洲在應對疫情危機方面做得很好,但我們仍在觀察新冠病毒在季節變化中會如何演變。人們擔心的是,如果醫院不採取幹預性治療,新冠病毒將對感染者造成怎樣的影響,目前我們仍在探索學習之中。(葉傾城)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還未有效遏制,非洲又發現一種新病毒,致死率最高達90%
    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勢十分嚴峻,不僅病毒快速傳播依舊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在英國、厄瓜多和奈及利亞又發現了變異新冠病毒,這給國際社會疫情防控形勢造成打擊。該病毒的整體致死率最高達到了90%,這也是目前人類所發現的致死率最高病毒之一。可與伊波拉平級,伊波拉病毒不僅致死率極高,且至今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手段。
  • 疫情防控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冊》。傳染源是指體內帶有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並能傳染給其他個體的人和動物。新冠肺炎的傳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堅持「四早」,就是做到對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止引起更大範圍的流行,保護更廣大人群的健康;同時,通過「四早」,也能及時發現並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人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損害。
  • 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傳染源是指體內帶有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並能傳染給其他個體的人和動物。新冠肺炎的傳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堅持「四早」,就是做到對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止引起更大範圍的流行,保護更廣大人群的健康;同時,通過「四早」,也能及時發現並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人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損害。
  • 朋友圈裡在賣的日本除菌卡能有效預防新冠病毒?這些謠言,你別信!|...
    今日頭條朋友圈裡在賣的日本除菌卡能有效預防新冠病毒?這些謠言,你別信!隨著疫情逐漸趨於平穩,渝中區將進一步全面加強相關場所的防疫條件檢查,認真貫徹落實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求,不具備條件的文化娛樂場所,不允許復工營業。謠言2:疫情期間吃得越補越好近日,網上廣泛流傳這樣一則消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應該吃得越補越好。
  • 新冠病毒變異,湖南如何做好防控?
    抗擊新冠病毒迎來新的挑戰,全球已出現多種新冠病毒變異。12月19日,英國政府確認出現新冠病毒變異。20日起,倫敦及周邊地區,已從三級防控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別四級。當地時間12月21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數月新冠病毒已出現多種變異,其中一些驅動了新冠病毒的傳播,但沒有一種變體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或能逃脫診斷,也沒能影響疫苗效力。我們非常關注在國際上發生的病毒傳播、變異,包括傳播特徵的變化。
  • 今年冬天,新冠疫情還會再次發生嗎?
    比如巴西目前處於天氣炎熱的季節,但是疫情照樣爆發,炎熱的天氣並不能消滅新冠病毒。而到了冬季,新冠病毒疫情就更容易在人際之間傳播,所以專家們預測今年11月份再來一波疫情,也並非毫無根據。那麼,對於防控新冠疫情而言,我們還面臨著哪些問題呢?
  • 新冠病毒最近的這幾個發現,可能會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來源於健康時報、中國生物科學技術網醫殤小編按:       冷凍食品發現活病毒,加上之前數次有冷凍食品感染人員的報導,那麼這個防控需要注意,可能會對涉及進口冷鏈運輸的所有產業(主要是食品)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 中國(湖南)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抗疫醫療專家組非洲抗疫實踐
    國際抗疫進行時--中國(湖南)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抗疫醫療專家組非洲抗疫實踐祝益民有效應對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國際社會需要共同破解的世界難題。5月份非洲地區病例數加速增長,已經有52個國家超過10萬例確診病例,新冠疫情呈現出由單點向多點擴散、由城市向農村蔓延、由南北向中心發展、由已知向未知轉變等特點,非洲聯盟制定了聯合防控策略,包括關閉邊境、宵禁、禁止集聚、停學停商、限制交通和人員流動及對疫情嚴重地區封鎖等措施,非洲疾控中心還編制了疾病監測協定和密切接觸者跟蹤指南,發起了夥伴合作加速檢測的倡議。
  • 常態下的疫情防控思考 ——面對新冠病毒的狡猾,我們如何面對 ?
    張伯禮院士稱新冠病毒已變異,傳染性增強,毒性降低,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全球日增病例幾十萬就是例證。目前無症狀感染者佔比達50%,為新冠防控加大了難度。此種跡象明確新冠病毒存在人傳人,人傳物,物傳人的多鏈條傳播,因此對新冠防控提出更高要求,也提醒我們從多方位築起人防、技防、物防立體防控屏障。   二、對青島胸科醫院發生聚集性院內感染事件的困惑。
  • 餘旭平:非洲豬瘟精準清除與新冠肺炎國內防控方案的對比
    前者是動物烈性傳染病,給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後者是新發人類傳染病,對人類健康和生命構成了巨大威脅。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控由獸醫相關部門參與和組織實施,新冠肺炎由醫療機構聯合全國力量正在加緊控制中。 傳染病的防控始終圍繞著疫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提高易感動物的免疫力降低易感性。
  • 新冠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專家稱,病毒遺傳物質侵入細胞,瘋狂複製中出現的錯誤便是突變,但目前變異程度並不高受訪專家: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副教授陳捷亮本報記者 王冰潔近期,英國、日本、法國等相繼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讓不少國人再次擔心起我們的安全,同時也會疑惑,新冠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 新冠病毒已成常駐病毒?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回應
    鍾南山說,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不管在醫療方面還是在科學領域,青年科學家和醫護人員佔了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在疫情早期社區層面的群防群控、建立方艙醫院及時將患者和健康人分開、及時救助重症病人、早期快速診斷、預測病情、救治手段、疫苗研發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11次才「顯陽」,為什麼?
    1月4日,大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有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做了11次核酸檢測最終才檢測出陽性。核酸檢測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照妖鏡」,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手段讓看不見的病毒「顯形」。為什麼有的人1次「照」不出來,竟然需要11次?
  • 美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毒株」!我們如何應付變異的新冠病毒?
    疫情不斷蔓延的同時,許多人都在擔心同一個問題:新冠病毒是不是也正在變異?分別於5月1日和5日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上的兩篇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已產生突變,並檢測到了一種新毒株。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會給未來的疫情防控形勢帶來一些影響。
  • @古田人,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來了!
    涉及冷鏈食品生產、裝卸、運輸、貯存、銷售和餐飲服務的生產經營者應當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調整和更新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增加新冠病毒防控的管理措施。2.1建立上崗員工健康登記制度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做好員工(含新進人員和臨時參加工作人員)14日內行程及健康狀況登記,建立上崗員工健康卡,掌握員工流動及健康情況。
  • 關於印發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
    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生產經營者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及相關食品安全   國家標準要求,執行當地主管部門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規定,是應用本指南的前提。   2.從業人員新冠病毒防控健康管理   從業人員的健康是預防新冠病毒汙染冷鏈食品的根本。
  • 銀離子抗菌液能殺滅新冠病毒? 聽聽專家怎麼說
    可見,銀離子抗菌液對細菌類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殺菌消毒效果,而對於病毒類,它的滅殺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銀離子屬於重金屬,即使含量很低,攝入後也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尤其是對胎兒。為確保胎兒的健康成長,孕婦不宜使用銀離子抗菌液。新冠病毒屬於有包膜的親脂類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
  • 明光市全員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工作應急預案
    三、啟動條件(一)社區居民中出現一例感染來源不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適時啟動對其所在社區全員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工作;(二)社區篩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疫情出現擴散趨勢,適時啟動全市範圍內全員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工作。
  • 如何才能讓新冠病毒徹底消失?或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如果現在新冠病毒能夠徹底消失,所有地方的人都可以不用戴口罩回到從前的生活狀態,恐怕很多人做夢都能笑醒。因為即便是很多地方已經不用戴口罩了,但公交車、地鐵、火車或飛機上還依然需要,這些地方本就空氣流動困難,夏天戴著口罩只嫌憋悶。
  • 鍾南山: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是新課題
    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研討會並提出一個新課題:新冠病毒通過環境傳播。他說,「這是一個新問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研究預防,更快篩查被傳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