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安家》周五就將播出大結局了。小夥伴們,有在追這部劇嗎?
這部以房屋中介這一職業群體為視角,折射人們與住宅間各色關係的電視劇,播出後口碑不斷走高。劇中類似為買房「假離婚」、晚輩因私利不允許長輩賣房、租與買的糾結,等等情節,引發觀眾共鳴,屢屢登上熱搜。
有意思的是,編劇給「天氣」的戲份也不少。高溫、颱風、暴雨等,多次影響到「徐姑姑」和團隊成員的業務、生活。從中看得出,編劇六六對上海天氣預報服務的精準、精細,是較為肯定的。
譬如,有一集,房似錦(孫儷飾)外出尋找老洋房,徐文昌(羅晉飾)告訴她,天氣預報說有雨,早點回家;房似錦沒有聽從,結果就因淋雨而大病一場。
本周播出的劇情中,朱閃閃(孫佳雨飾)則是根據對天氣預報的分析,判斷出了買房人的位置。
事實上,天氣氣候,也是影響房產價值和住宅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做一個稱職的房產中介/經理人,不懂這些氣象知識可不行!
01
「南北通透」與「全南」戶型哪個好?
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南北通透」已經成為驗證房屋宜居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其實,住宅的最佳朝向與我國氣候特點有很大關係。
我國人口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這裡以季風氣候為主,這種氣候類型夏天刮東南風多,冬天則以西北風為主,如果東、南側有窗戶,風能夠順利進入。南北通透的戶型可以讓房間中的空氣進行流通。如果空氣不能充分循環,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從而影響生活質量。
雖然「南北通透」是房屋中介最愛說的「推薦語」,但我國地大物博,各地氣候條件差異很大,樓房門窗的朝向,其實更宜和當地的「盛行風向」保持一致,這樣通風條件才能達到最佳。
而不同地區的日照、氣溫條件不同,也導致各地住宅的最佳朝向有所區別。
譬如,北京冬天較冷且室內供暖,所以北京人偏愛朝南的戶型,希望家裡能「多進陽光」。
氣候相對溼潤的上海人則更看重通風條件,南北通透通風條件好的戶型更受歡迎。
緯度更低的廣東,因為太陽直射角度低且全年日照時間較長,人們對戶型的朝向並沒有太在意,甚至連朝北的房屋都有不錯的光照。深圳的住宅多採用東南向,其目的是更好接納夏季涼爽的南偏東向的海風。
02
住宅也有「氣候適應性」?
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在設計屋宇住宅時,就將氣候因素考慮在內。
譬如,屋頂的設計。我國從北到南的降雪、降雨量存在較大差異。北方一些地區,冬季降雪量大、積雪厚,屋頂可能承受不住,通常要將屋頂坡度提高,讓積雪自由滑落,減輕積雪對屋頂的壓力。比如一些住宅就仿造了北歐建築風格,以便積雪滑落。
南方夏季降雨量較大,雨季較長,因此要求屋頂有一定坡度但不宜太大,以滿足雨水能夠及時排出即可,同時還要考慮屋面排下的雨水要距離牆基較遠,使其不受雨水侵蝕。
外牆壁的厚度對於建築保溫起著很重要作用,因此,南、北方住宅的外牆設計、開窗尺寸都有很大差異。
在北方,由於住宅有強制保溫隔熱的要求,一般使用較厚的外牆,俗稱「37牆」。同時,北方氣候乾燥,對通風的要求沒有南方高,牆體開窗較少,以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密閉性。
在南方,由於沒有強制性的保溫要求,而且氣候潮溼,住宅要求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因此外牆壁薄,俗稱「24牆」。窗戶則多而且大,有的甚至是落地玻璃窗。很明顯,南方住宅的「窗牆比」要比北方建築大很多。
此外,由於南方氣候潮溼,人們往往採取了底層架空的「幹欄式」結構,一層多用於綠化或停車空間。
然而,國內也存在一些地產項目不顧地域氣候特徵、盲目追求時尚風格的情況。據媒體報導,瀋陽有個項目就盲目模仿底層架空形式作為停車場,結果經過一夜嚴寒,第二天,沒有一輛車能夠發動。
03
高層住宅空氣品質更好還是糟?
在大家印象中,一棟住宅樓的頂層和底層住宅往往價格偏低,這也與氣象因素有關。
底層住宅通風和採光都不好,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回南天」「黃梅雨」,都會導致屋內潮溼發黴,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頂層通風和光照較好,但一些老舊住宅卻會因年久失修,導致隔熱和防水設施不好,夏季常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近幾年,影響樓層選擇的氣象因素中,環境氣象更受人們關注。網絡上,有關「第幾層霧霾最嚴重」的說法,屢見不鮮。
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運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過大氣汙染物跟蹤監測實驗,發現在一般情況下,可吸入細顆粒物的濃度隨著高度的變化,大體呈現垂直分布的規律,即越往上PM2.5濃度越低。
然而,如果存在逆溫層,這一規律就會被打破!逆溫層多形成於秋冬兩季,存在於300米到500米的高空。
所以,當出現逆溫現象時,大氣垂直方向上的湍流受到抑制,大量煙塵、水汽會聚集在逆溫層下面,在350米以下都會遭遇較為糟糕的大氣環境。因此,對1層和20層來說,其實空氣汙染的高度差異均不大。
不過,如果一些住宅物業的底商設有餐館、酒樓,一旦其油煙處理設施不達標,底層住宅的空氣品質就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在買房時,這一因素也不容忽視。
04
住宅選擇也要留意防洪防雷?
我國汛期天氣複雜多變,不確定因素較多,如果住宅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容易受到暴雨、洪澇、雷電等氣象災害困擾,住宅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在易發生洪澇災害的沿江沿河城市,選房時就要十分慎重,儘量避免低洼路段,同時要注意小區下水管網建設情況,甚至可以選擇在雨後時段看房,以此判斷住宅所在區域是否容易積澇。
此外,防雷問題也不容掉以輕心。通常來說,農田、在建建築物、開闊地以及水域等環境附近,發生雷擊災害的比例較高。因此在選擇住宅時,應注意查看該物業是否有《防雷裝置驗收合格證》。
最後,說回《安家》這部電視劇。
有人說,這部劇「閱遍人間爛人」「氣到肝顫」,是在販賣焦慮。
但就如同編劇六六此前的代表作《雙面膠》《蝸居》一樣,密集的戲劇衝突源於對現實的反射,也是在直面人們生活中的細碎與點滴。在《安家》中,圍繞住宅展開的婚姻、教育、職場等問題,讓人們讀懂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住宅是沒有溫度的,但與住宅相關的人事卻有四季冷暖。譬如,房似錦是原本把賣房賺錢作為主要目標,但在為江奶奶夫婦賣老洋房時,卻被愛情打動,拼盡全力想促成交易。這就是它令人觸動的地方。
家,不只是那張產權證或租房合同,而是能為你的內心遮風擋雨的地方。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