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這些氣象知識,怎能真正《安家》?

2021-01-13 中國氣象報

熱播劇《安家》周五就將播出大結局了。小夥伴們,有在追這部劇嗎?

這部以房屋中介這一職業群體為視角,折射人們與住宅間各色關係的電視劇,播出後口碑不斷走高。劇中類似為買房「假離婚」、晚輩因私利不允許長輩賣房、租與買的糾結,等等情節,引發觀眾共鳴,屢屢登上熱搜。

有意思的是,編劇給「天氣」的戲份也不少。高溫、颱風、暴雨等,多次影響到「徐姑姑」和團隊成員的業務、生活。從中看得出,編劇六六對上海天氣預報服務的精準、精細,是較為肯定的。

譬如,有一集,房似錦(孫儷飾)外出尋找老洋房,徐文昌(羅晉飾)告訴她,天氣預報說有雨,早點回家;房似錦沒有聽從,結果就因淋雨而大病一場。

本周播出的劇情中,朱閃閃(孫佳雨飾)則是根據對天氣預報的分析,判斷出了買房人的位置。

事實上,天氣氣候,也是影響房產價值和住宅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做一個稱職的房產中介/經理人,不懂這些氣象知識可不行!

01

「南北通透」與「全南」戶型哪個好?

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南北通透」已經成為驗證房屋宜居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其實,住宅的最佳朝向與我國氣候特點有很大關係。

我國人口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這裡以季風氣候為主,這種氣候類型夏天刮東南風多,冬天則以西北風為主,如果東、南側有窗戶,風能夠順利進入。南北通透的戶型可以讓房間中的空氣進行流通。如果空氣不能充分循環,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從而影響生活質量。

雖然「南北通透」是房屋中介最愛說的「推薦語」,但我國地大物博,各地氣候條件差異很大,樓房門窗的朝向,其實更宜和當地的「盛行風向」保持一致,這樣通風條件才能達到最佳。

而不同地區的日照、氣溫條件不同,也導致各地住宅的最佳朝向有所區別。

譬如,北京冬天較冷且室內供暖,所以北京人偏愛朝南的戶型,希望家裡能「多進陽光」。

氣候相對溼潤的上海人則更看重通風條件,南北通透通風條件好的戶型更受歡迎。

緯度更低的廣東,因為太陽直射角度低且全年日照時間較長,人們對戶型的朝向並沒有太在意,甚至連朝北的房屋都有不錯的光照。深圳的住宅多採用東南向,其目的是更好接納夏季涼爽的南偏東向的海風。

02

住宅也有「氣候適應性」?

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在設計屋宇住宅時,就將氣候因素考慮在內。

譬如,屋頂的設計。我國從北到南的降雪、降雨量存在較大差異。北方一些地區,冬季降雪量大、積雪厚,屋頂可能承受不住,通常要將屋頂坡度提高,讓積雪自由滑落,減輕積雪對屋頂的壓力。比如一些住宅就仿造了北歐建築風格,以便積雪滑落。

南方夏季降雨量較大,雨季較長,因此要求屋頂有一定坡度但不宜太大,以滿足雨水能夠及時排出即可,同時還要考慮屋面排下的雨水要距離牆基較遠,使其不受雨水侵蝕。

外牆壁的厚度對於建築保溫起著很重要作用,因此,南、北方住宅的外牆設計、開窗尺寸都有很大差異。

在北方,由於住宅有強制保溫隔熱的要求,一般使用較厚的外牆,俗稱「37牆」。同時,北方氣候乾燥,對通風的要求沒有南方高,牆體開窗較少,以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密閉性。

在南方,由於沒有強制性的保溫要求,而且氣候潮溼,住宅要求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因此外牆壁薄,俗稱「24牆」。窗戶則多而且大,有的甚至是落地玻璃窗。很明顯,南方住宅的「窗牆比」要比北方建築大很多。

此外,由於南方氣候潮溼,人們往往採取了底層架空的「幹欄式」結構,一層多用於綠化或停車空間。

然而,國內也存在一些地產項目不顧地域氣候特徵、盲目追求時尚風格的情況。據媒體報導,瀋陽有個項目就盲目模仿底層架空形式作為停車場,結果經過一夜嚴寒,第二天,沒有一輛車能夠發動。

03

高層住宅空氣品質更好還是糟?

在大家印象中,一棟住宅樓的頂層和底層住宅往往價格偏低,這也與氣象因素有關。

底層住宅通風和採光都不好,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回南天」「黃梅雨」,都會導致屋內潮溼發黴,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頂層通風和光照較好,但一些老舊住宅卻會因年久失修,導致隔熱和防水設施不好,夏季常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近幾年,影響樓層選擇的氣象因素中,環境氣象更受人們關注。網絡上,有關「第幾層霧霾最嚴重」的說法,屢見不鮮。

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運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進行過大氣汙染物跟蹤監測實驗,發現在一般情況下,可吸入細顆粒物的濃度隨著高度的變化,大體呈現垂直分布的規律,即越往上PM2.5濃度越低。

然而,如果存在逆溫層,這一規律就會被打破!逆溫層多形成於秋冬兩季,存在於300米到500米的高空。

所以,當出現逆溫現象時,大氣垂直方向上的湍流受到抑制,大量煙塵、水汽會聚集在逆溫層下面,在350米以下都會遭遇較為糟糕的大氣環境。因此,對1層和20層來說,其實空氣汙染的高度差異均不大。

不過,如果一些住宅物業的底商設有餐館、酒樓,一旦其油煙處理設施不達標,底層住宅的空氣品質就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在買房時,這一因素也不容忽視。

04

住宅選擇也要留意防洪防雷?

我國汛期天氣複雜多變,不確定因素較多,如果住宅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容易受到暴雨、洪澇、雷電等氣象災害困擾,住宅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在易發生洪澇災害的沿江沿河城市,選房時就要十分慎重,儘量避免低洼路段,同時要注意小區下水管網建設情況,甚至可以選擇在雨後時段看房,以此判斷住宅所在區域是否容易積澇。

此外,防雷問題也不容掉以輕心。通常來說,農田、在建建築物、開闊地以及水域等環境附近,發生雷擊災害的比例較高。因此在選擇住宅時,應注意查看該物業是否有《防雷裝置驗收合格證》。

最後,說回《安家》這部電視劇。

有人說,這部劇「閱遍人間爛人」「氣到肝顫」,是在販賣焦慮。

但就如同編劇六六此前的代表作《雙面膠》《蝸居》一樣,密集的戲劇衝突源於對現實的反射,也是在直面人們生活中的細碎與點滴。在《安家》中,圍繞住宅展開的婚姻、教育、職場等問題,讓人們讀懂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住宅是沒有溫度的,但與住宅相關的人事卻有四季冷暖。譬如,房似錦是原本把賣房賺錢作為主要目標,但在為江奶奶夫婦賣老洋房時,卻被愛情打動,拼盡全力想促成交易。這就是它令人觸動的地方。

家,不只是那張產權證或租房合同,而是能為你的內心遮風擋雨的地方。你說,對嗎?

相關焦點

  • 了解氣象知識 激發科學興趣
    了解氣象知識 激發科學興趣 2020-08-24 16:10:36   來源:滁州網
  • 世界氣象日 公眾「在線」了解氣象知識
    本報長沙訊 3 月 23 日是第 60 個 " 世界氣象日 ",主題為 " 氣候與水 "。3 月 20 日下午,根據今年疫情特殊情況,湖南省氣象局採用線上網絡視頻的方式舉辦 2020 年世界氣象日新聞發布會。
  • 為什麼了解大氣汙染成因,需要懂得一點氣象知識?
    但其實,這並不全面,也不科學。近日,記者就大氣汙染和環境容量的問題採訪了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雷宇研究員。在談到許多網友對大氣汙染成因存在誤解時,雷宇首先拋出了一個觀點:汙染物排放決定了空氣品質的長期趨勢,但是氣象因素是空氣品質短期波動的主要原因!究竟氣象因素在空氣汙染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安家》這種懸浮劇,寫不出真實的房產中介
    現實題材電視劇《安家》便借這股東風火了一把,目前該劇豆瓣評分雖然只有6.2分,但每天都在微博熱搜上怒刷存在感,吸引了不少路人前去圍觀。路人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站長追劇後的心得就是:編,你再給我使勁編!美劇和日劇都有很多專業性極高的職場劇,在這些劇集中,我們可以看到廣告人、幕僚、新聞發言人、醫生、警察、律師等職業的日常工作,窺探到整個業界的生態。
  • 有趣的氣象知識
    河南商報小記者鄭州市金水區四月天小學二(8)班南宇彤    2019年11月24日,我和河南商報的其他小記者一起,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鄭州氣象科普體驗館。    帶著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霧霾是怎麼產生的、水有哪幾種形態、氣象預警的四個等級,我們開始了這次知識之旅。    在老師的講解下,我知道了霧霾是由霧和霾共同形成的,霧是由空氣中的水汽形成,而霾是由空氣中的粉塵形成。水的形態有三種:氣態水、液態水和固態水,它們之間不斷相互轉化,形成水循環。
  • 學習氣象知識 感受氣象魅力
    氣象局工作人員為同學們講解氣象知識  參觀百葉箱、風塔等氣象設備  氣象對於孩子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想探究其中的奧秘卻並不簡單。7月21日,興安盟未成年人心理輔導中心組織部分中小學生來到興安盟氣象局開展暑期活動。
  • 《氣象知識》
    《氣象知識》雜誌1981年創刊(國內郵發代號2-482,國外發行代號BM430),是中國氣象學會主辦的全國唯一一本普及氣象科學知識的彩色科普期刊,《氣象知識》雜誌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已成為有社會影響力的行業科普雜誌。
  • 點這裡,看看這些有趣的氣象冷知識!
    冷知識指的是那些偏門、瑣碎鮮為人知的知識通常它被認為是挺有意思但知道了似乎也沒啥大用但今天分享的幾個氣象「冷知識」萬一有趣又有用呢?▽▽▽來源:龍江氣象見習編輯:王偉健責編:李樹江審核:那林業務聯繫電話:0451-84691043、84652819【來源
  • 學科普,愛科普,氣象知識科普走進開封市集英小學
    央廣網開封9月29日消息(記者 彭華 實習生 何瑾琨)為了廣泛推廣科技常識、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全市廣大青少年對科普知識的興趣,9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河南分網、少年之聲小記者在開封市集英小學舉辦首場主題為「學科普、愛科普 氣象知識科普進校園」系列科普知識宣傳活動,活動由河南省科協
  • 安家結局是什麼 安家結局是什麼意思
    安家結局近日由孫儷、羅晉、張萌、王自健、田雷、孫佳雨、楊皓宇、張曉謙、王藝哲等主演的都市劇《安家》正在熱播中,很多觀眾想要知道安家最終結局是什麼?方似錦最後和誰在一起?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結局劇情解析。
  • 《氣象奧秘(綜合知識卷)》:簡單之中彰顯真功夫
    原因很多:一是我是一名氣象工作者,了解科普工作的進展是我應該去做的;二是我的很多老師和朋友當中,有很多都在從事這項工作,比如汪勤模、王奉安、姜永育、王建忠、張海峰等等,他們都是我的好老師、好朋友,也是激勵我前行的好榜樣,了解他們的科普成果,在為他們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從他們的著作中學習更多的知識;三是我就是一位科普工作者,在很多雜誌上發表過一些科普文章,反響還都不錯,有些甚至引起了央視等媒體的關注
  • 科普氣象知識
    近日,位於柯橋區氣象局內的氣象災害展示與體驗活動站迎來了首批參觀者,在「小球大世界」項目上,當大家通過光影技術,在直徑2米左右的碳纖維球體上,看到立體展現出來的氣象實時雲圖、全球地形地貌、全球衛星雲圖等內容時,紛紛驚奇不已。在天氣預報影視製作室,參觀者又體驗了一回「我是氣象播報員」,用一本正經、活潑搞怪、優雅含蓄等方式錄製了多版本的天氣預報。
  • 甘肅氣象部門把氣象科普知識送到扶貧村田間地頭
    活動中,定西市農業氣象試驗站高級工程師、原站長李巧珍結合當地天氣氣候特點和氣象為農服務實際,作了題為《東灣村特色農作物農業氣象災害防禦及病蟲害防治》的農業氣象知識講座。內容涉及草莓設施農業,玉米、蠶豆、馬鈴薯傳統作物,以及黨參、黃芪、當歸等中藥材種植等。村民們聽得認真、專注,不時向專家提問、互動,李巧珍都一一認真答覆。
  • 世界氣象日!豐富的線上活動邀你走近氣象知識
    以線上為主,用新媒體、融媒體傳播世界氣象日主題和氣象科普知識。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世界氣象日,省氣象局組織了豐富的線上活動,讓大家足不出戶了解氣象知識。在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陝西省氣象局、陝西省氣象學會聯合組織全省氣象部門於3月中旬-4月中旬開展系列紀念活動。
  • 氣象知識走進幸福路小學記述
    2020年3月,組織學生在家收看中國氣象學會邀請氣象專家朱定真和省氣象學會邀請的盧燕宇專家「氣候與水」的主題直播視頻,學生積極參與並錄製感想視頻。此項活動極為高效地普及了學生對氣象方面的相關知識,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去了解、去探究氣象的興趣。2020年5月,我校組織學生參加市氣象局、市青少年中心和市水利局聯合舉辦的「氣候與水」主題繪畫比賽,培養孩子們「珍惜點滴」的意識。
  • 乘風破浪三十六載 「科學一號」安家古鎮口
    提到我國第一艘專業海洋科考船「科學一號」,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其自1980-2016年服役,一直是我國海洋科學考察的主力船,承擔了眾多國家考察項目,然而極少有人一睹其真容。8月17日,這艘承載著中國人「深藍夢想」的大國重器正式安家古鎮口核心區,改造後將面向社會開放,為中國海洋科教事業發揮餘熱。
  •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這些氣候與水知識你知道嗎?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這些氣候與水知識你知道嗎?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氣候與水。安徽省氣象局副局長胡雯接受採訪,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解答。【氣候與資源】全省降水北少南多,光熱水資源充沛記者:安徽的氣候特徵如何?有哪些氣候資源呢?胡雯:我省屬於典型的東亞季風氣候區,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
  • 關注9個你不知道的氣象冷知識
    介紹九個你不知道的氣象冷知識,看看你能猜對幾個。追女生先看天氣?霧霾天氣容易致自殺?艾菲爾鐵塔夏季會長高?
  • 《氣象知識100問》由氣象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國氣象報記者汪應瓊報導 日前,《氣象知識100問》由氣象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從科學普及角度出發,從最常見的氣象科普知識入手,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提取了公眾日常關心的100個最常見的氣象問題,並從氣象科學的角度給予回答。
  • 肇慶的氣象知識達人看過來,參加競賽有大獎!
    主流 ▎權威 ▎責任      給你不一樣的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