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這些氣候與水知識你知道嗎?

2021-01-15 安青網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這些氣候與水知識你知道嗎? 安徽省氣象局副局長胡雯集中解答公眾關心的氣象問題

2020-03-23 10:50:25   來源:合肥晚報    

【摘要】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氣候與水。對於生活所在地的氣候、氣候變暖的影響、氣象科技的發展等,普通人可能並不清楚。安徽省氣象局...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氣候與水」。對於生活所在地的氣候、氣候變暖的影響、氣象科技的發展等,普通人可能並不清楚。安徽省氣象局副局長胡雯接受採訪,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解答。

【氣候與資源】全省降水北少南多,光熱水資源充沛

記者:安徽的氣候特徵如何?有哪些氣候資源呢?

胡雯:我省屬於典型的東亞季風氣候區,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全省年平均氣溫14.5~17.2℃,降水量747~1798毫米,具有北少南多,平原丘陵少、山區多的特徵。

安徽光、熱、水資源充沛且季節變化同步,為作物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獨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安徽豐富優越的立體氣候和山清水秀、宜人宜居的氣候養生資源以及得天獨厚的氣象景觀資源。沿江西部、沿淮中東部風能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較大,太陽能以淮北東部最為豐富,年輻射總量達450萬焦耳/平方米以上。

記者:我省應如何開發利用空中雲水資源?

胡雯:我省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結構性、季節性緊缺。人工影響天氣是開發利用空中雲水資源的手段之一。利用人工影響天氣的方法,可以提高降水效率,尤其是在降水量偏少的地區,開展常態化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可以讓更多的空中雲水變成地面降水。

對於降水資源的利用,除了開源還要節流。要讓降下來的水留得住,用得好。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以更協調、更可持續的方式管理氣候和水資源,開展蓄水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加強雨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去年我省發生近40年最嚴重伏秋旱,全省氣象部門人工增雨工作人員累計持續66天開展抗旱和森林防火滅火立體人工增雨作業,增加降水約8.65億噸。

【氣候變暖】全省每10年平均氣溫漲0.2℃

記者:氣候變暖的趨勢對降水是否有影響?

胡雯:全球變暖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氣溫上升加快了蒸發速率,氣候變化導致水文循環加速。蒸發率和降水率有所上升,但分布不均,雨帶出現偏移。

乾旱和洪水等與水相關的災害正變得更加嚴重,極端降水事件出現更加頻繁。降水形態正變得愈發不穩定,影響了降水資源的可利用率。

總的來看,氣候變化引起水資源量及空間分布發生變化,導致水資源短缺更加嚴重。

記者:最近幾年我省降水、氣溫等方面有何變化?

胡雯:近幾十年來,我省也出現了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氣溫呈上升趨勢,平均氣溫每十年上升0.2℃,變暖速率與全國平均基本持平,高於全球平均。

此外,降水強度明顯增加,暴雨日數和特大暴雨站次增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多發、突發的態勢。

【氣象科技】建成全國首個高速公路惡劣氣象條件監測預警系統

記者:能介紹一些與群眾生活相關的氣象新科技方面的進展嗎?

胡雯:首先,我國天氣預報數值模式取得重大進展。數值模式是天氣預報的核心技術,其地位相當於電腦的作業系統,是天氣預報領域的「國之重器」。從2000年開始,中國氣象局開始研發具有我們國家自主智慧財產權的Grapes數值模式,到2019年中國氣象局的天氣預報業務中所有數值模式都採用了Grapes數值模式系統框架。

其次,颱風和強對流天氣的預報和監測也有所進步。在颱風監測方面,我國風雲4號衛星的應用,對於颱風路徑、風雨影響的監測效果更加有效。在颱風預報方面,開始利用智能預報方法,充分運用氣象大數據,進行颱風的短期預報模型的研製,預報效果越來越好。在強對流天氣監測領域,利用我國近幾年研發的新型雷達投入到強對流天氣的監測和跟蹤,包括雙偏振雷達、相控陣雷達等探測設備,與傳統的氣象探測設施一起組成時空解析度更高的立體探測網絡,形成天、地、空一體化的觀測平臺。

最後,安徽在全國首個建成並升級了高速公路惡劣氣象條件監測預警系統。氣象、公安、交通及高速公路運營企業交通安全四方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降低事故發生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趙佩娟 通訊員 王兵

責任編輯:李東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世界氣象日:關注「氣候與水」 合理開發雲端水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氣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水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兩者關係極為密切,相互影響。保護水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廣義上,與氣候相關的水不僅僅指降水,還包括以固態和氣態等形式存在於空中的水汽、雲以及以固態和液態存在於陸地和海洋中的水。水通過不同形態及轉換,比如降雨(降雪)、蒸發、徑流等,在地球氣候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溝通氣候系統不同圈層之間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 3.23世界氣象日——全國氣象主播帶您探秘氣候與水那些事
    小夥伴們,馬上又要過節了3月23日——「世界氣象日」這一天是由世界氣象組織於1960
  • 世界氣象日 公眾「在線」了解氣象知識
    本報長沙訊 3 月 23 日是第 60 個 " 世界氣象日 ",主題為 " 氣候與水 "。3 月 20 日下午,根據今年疫情特殊情況,湖南省氣象局採用線上網絡視頻的方式舉辦 2020 年世界氣象日新聞發布會。
  • 世界氣象日!豐富的線上活動邀你走近氣象知識
    以線上為主,用新媒體、融媒體傳播世界氣象日主題和氣象科普知識。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世界氣象日,省氣象局組織了豐富的線上活動,讓大家足不出戶了解氣象知識。在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陝西省氣象局、陝西省氣象學會聯合組織全省氣象部門於3月中旬-4月中旬開展系列紀念活動。
  • 益陽氣象|2020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競答
    -益陽氣象-今天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氣象科普知識競答啦~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時間為9月19—25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充分展現氣象科技工作者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方面的擔當與作為,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通訊員袁長煥報導 3月23日,黑龍江省各地氣象局圍繞「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 這一紀念主題,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紛紛通過開放觀測場、科普展廳,上街宣傳等形式紀念世界氣象日,呼籲人們關注天氣、氣候和地球環境。
  • 關注「氣候與水」 各地世界氣象日線上活動精彩紛呈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為「氣候與水」,呼籲共同關注氣候變化和水。呼蘭區氣象局圍繞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氣候與水」,精心設計、錄製、剪輯微課視頻,通過哈爾濱市德強學校小學部「空中課堂」直播系統,帶領全校2900餘名學生一同進入「科普時間」,探索氣象奧秘。中國氣象報王繼梅 陳晶 張凌宇報導
  • 世界氣象日:氣候變暖,我們的水資源怎樣了?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題:世界氣象日:氣候變暖,我們的水資源怎樣了?  新華社記者高敬  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與水」。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說,這一主題旨在進一步認識新形勢下氣候與水的關係,呼籲全球以更協調、更可持續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規劃氣候與水資源。  氣候與水的新形勢如何?對我們的水資源有哪些影響?如何合理利用氣候與水資源?
  • 遼寧:小學生探索氣象奧秘開啟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今天下雨,還能測出太陽輻射嗎?」「雨量怎麼計算?」3月17日的瀋陽市氣象科普館熱鬧非凡,充滿好奇心的參觀者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世界氣象日期間,遼寧氣象部門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  3月17日,在工作人員的組織下,來自瀋陽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少年新聞學院遼寧分院的學生及部分學生家長共同走進了瀋陽市氣象科普館,參與探索氣象奧秘活動。
  • 世界氣象日:你知道哪些有趣的氣象諺語嗎
    " 聽著這些有趣的諺語,大家是不是覺得很親切呢!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努力探索著氣象變化的奧秘。在那個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預報天氣的時代,廣大勞動人民憑藉著自己的經驗,一點點總結出了這些有趣又很有道理的氣象諺語,用來方便人們的生活和勞作。時至今日,這些諺語還仍然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幫助我們快速地了解天氣情況。
  •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師生共同開展2020年世界氣象日「氣候與水」系列...
    今年3月23日是世界氣象組織設立的第60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氣候與水」。聚焦氣候變化與水資源保護,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師黨支部和研究生黨支部聯合開展「氣候與水」系列主題活動,以線上科普專欄、主題講座、支部共建等形式,助力喚起人們對氣候治理與氣象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推動大氣科學與其他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在當代大學生中宣傳新形勢下的氣候與水的關係,呼籲更加合理、協調、可持續地利用和規劃氣候與水資源。
  • 世界人口日,這些冷知識你了解嗎?
    你知道每一天有多少人出生又有多少人死亡嗎你知道地球上目前有多少人又最多能承載多少人嗎 今天是7月11日第31個世界人口日關於人口的這些冷知識你了解多少快戳視頻get一下吧 出品人:陳凱星 周亮策劃:齊慧傑監製:胡國香統籌:侯幫興 肖磊濤
  • 無棣:世界氣象日「玩轉氣象」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春雨報導 3月19日,山東省無棣縣氣象局聯合無棣縣第三實驗小學共同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共慶世界氣象日。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為老師同學們發放了各類氣象科普及防災減災材料,組織觀看氣象宣傳片、氣象應急指揮車等裝備模型,並結合今年世界氣象日「太陽、地球與天氣」的主題開設了一節獨特的氣象大講堂,課上通過有獎知識問答、氣象觀測站紙模拼裝等有趣的形式,為同學們生動講解了太陽活動對地球天氣及氣候的影響、氣象觀測的工作過程、氣象災害和預警信號等知識,幫助同學們認識氣象了解氣象。
  • 豐臺區氣象局「非接觸」開展「世界氣象日」活動
    3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氣象日如約而至,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為了減少接觸,豐臺區氣象局以線上為主,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科普宣傳活動。豐臺區氣象局以在微博及微信公眾號上開展的線上氣象知識競賽,拉開了氣象日系列活動的帷幕。
  • 觀雲識天——「3·23」世界氣象日訪談
    [2017-3-23 10:00:00][主持人]: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在今年的「3·23」來臨之際,我們邀請到省氣象局副局長楊金彪,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處長呂軍、應急與減災處處長劉文菁、觀測與網絡處副處長李崇志,政策法規處副處長魏祥年、省氣象臺副臺長俞劍蔚、省氣候中心副主任陳兵、省氣象探測中心主任王冰梅
  • 第60個世界氣象日|直面氣候「暖」危機,為有源頭活水來……
    來源:經濟日報今年3月23日是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與水」,旨在進一步認識新形勢下氣候與水的關係,關注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氣候現象以及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對水產生的重大影響。近年來,水資源短缺和汙染、暴雨洪澇等一系列危機不斷向人類敲響警鐘。
  • 國際氣象節到了,這些氣象知識你知道多少?
    每年的2月10日是國際氣象節。這是對從事氣象事業的工作者們一個最好鼓勵和獎勵。國際氣象節的發起人是法國人,1991年2月10日,在法國巴黎附近的一個叫依西·雷莫裡諾(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舉辦了第一個國際氣象節,當時有16個國家的25個電視臺參加,來自世界各地的氣象專家從參加氣象節的電視臺中,評出優秀的氣象節目、氣象小姐和氣象先生。到了2000年時,就已經有65個國家的130個電視臺參加國際氣象節了。
  • 世界地球日,這些你知道嗎?
    MOTHER EARTH DAY 今天是 第51個世界地球日, 小夥伴們, 你知道「地球日」從何而來呢? 一起從下面的視頻找找答案吧。
  • 「鯉魚斑」雲層意味著大晴天 世界氣象日解密「觀雲識天」
    小說裡的「神人」總能根據星雲變化推測天氣「呼風喚雨」,其實我們如果掌握一定的氣象知識,完全可以「觀雲識天」。今天是世界氣象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智協飛特意為揚子晚報讀者列出了多種觀雲識天的方法:「鯉魚斑」的雲層意味著大晴天,「鉤鉤雲」預示要下雨。記住這些門道,以後出門再也不用為「要不要帶雨傘」糾結啦。
  • 走近你,天上的雲——寫在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
    每年的3月23日為世界氣象日,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觀雲識天。省氣象局在氣象日到來之際舉行了豐富的氣象科普活動,包括科普講座、攝影大賽等。   3月22日,氣象專家接受記者專訪,帶大家走進雲的世界。   春夏多積雨雲,秋冬多層雲   「雲是天氣現象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