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氣象節到了,這些氣象知識你知道多少?

2021-02-08 齊魯壹點

每年的2月10日是國際氣象節。這是對從事氣象事業的工作者們一個最好鼓勵和獎勵。

國際氣象節的發起人是法國人,1991年2月10日,在法國巴黎附近的一個叫依西·雷莫裡諾(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舉辦了第一個國際氣象節,當時有16個國家的25個電視臺參加,來自世界各地的氣象專家從參加氣象節的電視臺中,評出優秀的氣象節目、氣象小姐和氣象先生。到了2000年時,就已經有65個國家的130個電視臺參加國際氣象節了。

我國最早的氣象臺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匯觀象臺。不過,當時的天氣預報只有「全國風向不定、天氣多變、可能有雨」等既模糊又簡單的內容。

1980年7月,中央電視臺播報了我國第一次的電視天氣預報。

如今大家看到的天氣預報已經運用了衛星、雷達等高科技手段,不僅有一兩天的短期預測,還有跨季度、跨年度的長期氣候預測,和實時系統預報。

以下是我國的一些氣象臺站及建立時間:

北京地磁氣象臺:由俄國教會建立於1849年。(北京地磁氣象臺氣象觀測始於1841年,1849年正式成立地磁氣象臺,1867年氣象臺脫離教會,直隸於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

上海徐家匯觀象臺:由法國教會建立於1872年。

香港天文臺:由英國政府建立於1883年。

臺北測候所:由日本中央氣象臺建立於1896年。

青島觀象臺:由德國海軍建立於1898年。

哈爾濱測候所:由俄國「中東鐵路建設局」建立於1898年。

北京中央觀象臺:由民國政府教育部建立於1912年。

延安氣象臺:由中國共產黨建立於1945年。

新中國第一套氣象郵票,是1958年8月25日發行的《氣象》特種郵票,全套共3枚。

第一枚「古氣象儀」圖案為東漢科學家張衡創製的測風儀器——相風銅烏,是世界上最早用來觀測風向的氣象儀器;

第二枚「氣象觀測」圖為我國製造的現代探空儀,由探空氣球和無線電探空設備組成,主要探測高空多種氣象要素;

第三枚「氣象服務」為我國最早的氣象觀測塔——建於近代的上海外灘信號塔,塔上掛颱風信號,預報鄰近地區48小時內將有颱風影響,背景是一幅地面天氣形勢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康鵬根據新華網、央視網、百度百科等綜合整理,圖片來自網絡)

下載齊魯壹點客戶端,關注本壹點號——說古談今,就能查閱以前的文章並能第一時間看到更新。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關注9個你不知道的氣象冷知識
    介紹九個你不知道的氣象冷知識,看看你能猜對幾個。追女生先看天氣?霧霾天氣容易致自殺?艾菲爾鐵塔夏季會長高?
  •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這些氣候與水知識你知道嗎?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這些氣候與水知識你知道嗎?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氣候與水。安徽省氣象局副局長胡雯接受採訪,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解答。【氣候與資源】全省降水北少南多,光熱水資源充沛記者:安徽的氣候特徵如何?有哪些氣候資源呢?胡雯:我省屬於典型的東亞季風氣候區,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
  • 國際氣象節|找一個日子,讓它有表情
    2017天氣預報新年裡,你將會遇到金錢雨、幸運風、友情霧、愛情露、健康霞、幸福雲、順利霜、美滿雷、安全雹、開心閃。請注意,它們將會纏繞著你一整年。你知道嗎?我國最早的氣象臺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匯觀象臺。
  • 國際氣象節 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四百多年前,一群西方傳教士肩負「為上帝開疆拓土」的使命,不遠數萬裡來華,在異域文明的知識和話語背景下傳播天主教義。在與地方官僚和士人階層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們探索創造出以宣揚西方科學技術知識為手段,為自己獲得身份認同,進而在中土立足、傳教的策略,從而開啟了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歷程。  在清代的欽天監中,出現了洋人。
  • 關於企鵝的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關於企鵝的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8-27 09:33   來源:優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非洲有企鵝嗎? 關於企鵝的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非洲有企鵝嗎?當然沒有、有的。
  • 國際氣象節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就來到」,在夏天下大雨之前,一般氣壓要降低,而燕子、蛇這些小動物,對氣壓降低反應很敏感,亂飛亂跑,這就意味著要下大雨了。那麼說某某地區,相對溼度,降水概率這些詞,為什麼不直接說到底什麼地方下不下雨呢?
  • 膠皮種類、顆粒密度,這些球拍覆蓋物知識你都知道多少?
    膠皮種類、顆粒密度,這些球拍覆蓋物知識你都知道多少? 桌球,一項眾所周知的運動。
  • 益陽氣象|2020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競答
    -益陽氣象-今天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氣象科普知識競答啦~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時間為9月19—25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充分展現氣象科技工作者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方面的擔當與作為,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
  • 人類探測到 中等質量黑洞 你知道多少宇宙知識
    人類探測到 中等質量黑洞 你知道多少宇宙知識時間:2020-11-08 19: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類探測到 中等質量黑洞 你知道多少宇宙知識 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
  • 沒啥用,但遇到又很麻煩的這些CAD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沒啥用,但遇到又很麻煩的這些CAD冷知識你知道多少?第一、cad軟體一直用的好好的,可是有一次不小心點到、或拖動了cad工具欄,工具欄就不見了,如果遇到不懂的人比如小孩亂點,直接把你的cad工具欄搞得面目全非怎麼辦?
  • 下面這些小知識,你知道多少?
    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因為每個人擅長的領域和遇到的人事物都不同,知道的東西當然也都不盡相同。
  • 科學無界限:氣象對昆蟲的影響,你所不知道的小知識!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氣象對昆蟲的影響,大家都知道,昆蟲會因為季節的變化發生周期性的不同活動狀態,冬天會蟄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眠,可是你知道嗎?昆蟲還會出現夏眠,這都是因為氣象變化才會對昆蟲產生影響,當然也會包括遺傳學的問題,不多說了,進入今天的話題吧!昆蟲與其周圍的生活環境有密切的關係。
  • 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知識,你知道多少?很多都是偽科學!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一些關於科學的小知識,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科學常識有些並不是真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吧。更何況,就算有,難道你就不用了嗎?我們現在基本上每天都是「浸泡」的wifi信號裡面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打開手機的無線功能,能搜索到wifi就代表有wifi的存在。到現在自己也不是好好的嗎?中國高鐵的輻射非常嚴重這個可能有很多人不懂,高鐵的磁場其實是開放性磁場,和封閉式的磁感應磁場是不一樣的。
  • 歷史上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歷史上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大禹 我們都聽過大禹為了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然而他在臺桑卻遇到了塗山氏,並且還為他生下了兒子啟,而啟就是把「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重要人物。
  • 點這裡,看看這些有趣的氣象冷知識!
    冷知識指的是那些偏門、瑣碎鮮為人知的知識通常它被認為是挺有意思但知道了似乎也沒啥大用但今天分享的幾個氣象「冷知識」萬一有趣又有用呢?▽▽▽來源:龍江氣象見習編輯:王偉健責編:李樹江審核:那林業務聯繫電話:0451-84691043、84652819【來源
  • 沙塵天氣突襲河北,這些沙塵知識你了解多少?
    面對突如其來的沙塵天氣,你的鼻子、嗓子有沒有感到不適?知道它是怎麼形成的嗎?是否給家人做好了防護?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下面這些知識要認真看!●沙塵天氣是怎樣形成的?3月以來,我國北方地區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其中內蒙古中部及華北等地降水偏少三到八成,氣溫偏高2℃至6℃,加之北方地區地表土壤已基本解凍,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於沙塵天氣的生成。而且本次影響我國北方地區的氣旋發展強盛,沙源地風速大、容易起沙並造成沙塵天氣。●沙塵天氣分為哪幾類?
  • 有趣的氣象知識
    河南商報小記者鄭州市金水區四月天小學二(8)班南宇彤    2019年11月24日,我和河南商報的其他小記者一起,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鄭州氣象科普體驗館。    帶著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霧霾是怎麼產生的、水有哪幾種形態、氣象預警的四個等級,我們開始了這次知識之旅。    在老師的講解下,我知道了霧霾是由霧和霾共同形成的,霧是由空氣中的水汽形成,而霾是由空氣中的粉塵形成。水的形態有三種:氣態水、液態水和固態水,它們之間不斷相互轉化,形成水循環。
  • 這些歷史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歷史不僅僅是教科書上的文字,也不是影視劇裡的劇照,而是一部動人心魄的故事,有喜有悲,有嚴肅沉重的血與淚,也有妙趣橫生的奇聞趣事,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古代的趣事冷知識。僅供參考娛樂,如有不實,請批評指正!1.在商朝時期,亂扔垃圾者會被剁手。
  • 這些動物搞笑的冷知識 你知道多少?
    所以有時候,貓咪會用頭輕輕蹭你或者是撞撞你的腿,實際上,這是他們在向你打招呼,就像他們向家族裡另一個成員打招呼一樣。   這也就意味著,對他們來說,我們人類可能是他們見過的最醜、最大、最笨拙的貓;但他們還是接受你進入他們的領地,無論如何都還是愛你。
  • 這些「熱詞」中的防災減災知識 你get到了嗎?
    又蘊含怎樣的防災減災知識?在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去挖掘、分析這些「熱詞」背後的故事,並理解氣象科學,增強防災減災意識。相反,國際社會一片譁然,認為美國和加拿大政府應遵守規則,承擔起主動減排的義務。在加拿大國內,除了環保組織嚴厲譴責政府以外,外交部門也認為此舉無異自絕於國際社會。2017年6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此舉立即遭到國際社會廣泛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