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方雨虹的科研人員在分析樣品性能。 |
近兩年,段文鋒忙得不可開交。2015年底,依託他所在的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雨虹」),科技部批准建設特種功能防水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該實驗室的負責人,從組建團隊、制定研究計劃到尋求合作,段文鋒一刻不敢鬆懈。
掛牌建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段文鋒既嘗到了甜頭、體會到基礎研究的價值,也面臨挑戰與壓力。這是諸多建設中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縮影。
引導科技資源向企業傾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段文鋒記得,2002年博士畢業來東方雨虹時,當時的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研究所只有一兩名檢測人員,根本沒有像樣的研究。其後10多年,雖然公司的研發人員不斷增多、研發實力逐漸增強,但研究內容和方式並沒有實質的進步,對高端人才也缺乏吸引力。2015年,段文鋒看中9名博士生,發出的工作邀約都被拒絕了。
2015年底,依託東方雨虹,科技部批准建設特種功能防水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有了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這個平臺,我們也能做高質量的基礎研究,人才在這裡有用武之地,吸引力大大增加。」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的共識。早在2006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就明確表示,支持鼓勵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十九大報告也強調,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然而,我國創新資源主要集中在高校院所,企業創新能力總體依然薄弱。為引導科技資源向企業傾斜,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依託企業建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其中重要的嘗試。根據科技部的構想,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面向社會和行業未來發展的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究,研究制定國際標準、國家和行業標準,聚集和培養優秀人才,引領和帶動行業技術進步。
科技部2016年12月發布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2015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正在建設和運行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有177個,基本涵蓋了國民經濟建設的主要領域,包括材料、製造、能源、礦產、醫藥、農業、信息、交通等。段文鋒所在的特種功能防水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2015年批准建設的第三批75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
從「短平快」研發轉向前沿、原創的基礎研究
做基礎研究,段文鋒遇到的挑戰比想像中多。
首先面臨觀念的轉變。「以前基本是看什麼賣得好就做什麼。我們的很多研發方向都是一線業務員提出的,做『短平快』的研究」。段文鋒說,過去,行業裡根本沒有人做「虛」的基礎研究,一些企業甚至連個正經的技術人員都沒有,找到一個配方就開始生產了。
做有基礎性、前沿性的研究則完全不同。「我們不再是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而是自己去開拓,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技術規劃」,段文鋒說,「不再以很快賺錢的思維想問題,我們才發現值得研究的東西太多了。比如,目前對環保材料的要求越來越高,能不能利用生物材料做防水材料,讓防水材料智能起來。每個方面思考下去都是全新的路徑。」
段文鋒把研發中心人員一分為二。一部分繼續跟進市場做研發,另一部分則到實驗室做基礎研究。不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提醒研發人員:做什麼,比怎麼做更重要,要有做原創研究的意識。為了激發研發人員的積極性,研發部門也調整了考核方式:考慮到基礎研究需要較長時間出效益,在企業內部建立了研究與工程的雙序列職業晉升通道,從事基礎研發人員的獎勵不與業績直接掛鈎。
目前,段文鋒組建了一支近70人的基礎研究團隊,可還是有些捉襟見肘。「從前不知道還要做啥,現在是覺得有做不完的事。」段文鋒意識到,研發中心原有的人才結構沒有達到從事高質量基礎、原創研究的要求,人才是他眼下最操心的事。
與高校院所良性互動,規划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期是5年,到時會從成果、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進行考核,沒有達到指標要求就可能撤牌。實驗室既要制定、規劃出正確的發展方向,還要與高校院所開展可持續的互動。」段文鋒說。
高校院所專家擅長做基礎研究,但不一定了解市場。段文鋒的願景是:通過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梳理出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規劃出細分研究領域,並向高校院所專家提出需求,搭建企業和高校院所的橋梁,形成良性互動。「由企業提需求,藉助高校院所的研發力量,引導他們關注行業的基礎問題也是國際科技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段文鋒說。
眼下,段文鋒正聯合四川大學的王琪教授,就難再生廢棄高分子材料高效利用技術進行合作,並成為實驗室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以前,我們關心專家的成果能不能馬上投入生產,現在問的是能不能結合專家的專長做基礎研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成果轉化的過渡平臺。」段文鋒說。類似的合作,他手頭正推進著好幾個。「在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們不是單純談錢,是為行業、國家解決技術問題,合作雙方的榮譽感也更強。」
合作有進展,也遇到了困難。「做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項目,對高校院所教授專家的考核晉升沒有太多直接作用。而且這些基礎研究課題不能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課題經費不可能太多,因而很難找到願意花較大精力的高校合作者。」段文鋒說,「建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不能只是掛個牌,還應該有後續的制度來保障和支撐。比如,是否可以將在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工作,納入到既有評價體系中,提升高校院所參與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段文鋒介紹,目前建設特種功能防水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經費由東方雨虹承擔,雖然基礎研究經費有限,但對企業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投入。為了激勵專家,實驗室只能在發論文、申請專利上給予獎勵,並允諾如果研究成果未來轉化,可以根據銷售收取一定比例的提成。
「我希望願意與實驗室合作研究的專家越來越多。我們可以從中篩選出最切合需求的團隊,聯合研究,做出一流成果,更快地提升行業水平。」段文鋒說,「只有高質量的科技資源流向這個行業,不斷創新,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才能承擔起對接產學研合作的任務。」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15日 12 版)(責編:王政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