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零售遇10年新低 倒閉品牌波及行業

2020-11-29 聯商網linkshop

  「我的心情很沉重,這樣的沉重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勁霸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市場下滑。」近日,曾號稱中國休閒男裝第一價值品牌的勁霸男裝的董事長洪肇明致內部員工的一封信暴露出服裝行業正遭遇著寒冬。

  新快報記者從市場上了解到,勁霸男裝所面臨的並不是孤立現象,在廣州就有男裝品牌商向記者反映,由於服裝銷售不佳,有百貨公司的銷售合同拖了大半年才籤得下來,而由於部分品牌倒閉而造成的餘波也在影響其他品牌的經營,行業寒冬帶來的影響正在發酵。

  終端銷售合同一拖就是大半年

  繼運動品牌李寧之後,在全國市場上擁有3000多家加盟店的勁霸男裝也難以避免地陷入服裝行業的寒流當中,勁霸男裝董事長洪肇明在致內部員工的一封信中坦言,「我們勁霸今年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市場下滑」。雖然洪肇明沒有詳細透露具體經營數字,但這並不是行業的孤立的現象。

  有在百貨經營自有高檔男裝品牌的羅先生就告訴記者,今年的銷量已經跌了30%,「雖然去年冬季天氣較冷,拉動了一定的銷量,但去年整體形勢都不樂觀,特別是夏天的時候銷量是最差的。」更值得關注的是,由於服裝行業情況低迷,雖然已經進駐廣州知名百貨多年的羅先生與百貨的合約續約日期已經一拖再拖,「合約一般是每年的3月籤訂的,但去年的合約一直拖到了去年底才籤了下來。」羅先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這是由於百貨公司與商家在去年初籤訂的銷售目標沒有達標的緣故。「前年我們一個面積約30-40平方米的鋪位籤訂的銷售額是400萬元。一般來說,每年百貨都會調高目標銷售額,正常應漲至440萬元,但去年的經濟低迷,我們所在的百貨有80%的商家都沒法達成目標,如果合約要求再上調,估計也沒有商家能達到。但百貨公司方面卻不願意自降身價,所以合約一直都沒法籤下來。」羅先生告訴記者。

  倒閉品牌直逼成本價清庫存

  其實,除了終端市場上的不景氣外,因服裝業寒流引發的倒閉現象也正波及其他品牌。「面對經濟下滑,一些服裝品牌經營不下去,其大部分產品會以成本價打折促銷,不少消費者就會轉而選擇這些產品,從而影響到其他品牌。」一位業內人士黃先生對記者反映。「特別是一些在前幾年服裝行業擴張快速時期加入戰團的品牌,都熬不下去了。」

  「像是在韶關就有一家房地產企業在自己的商場選了一個位置做男裝,而且還取下了整個地區的代理權。但過了1年多就遇到了行業的寒冬,經營不下去了,全部都得打折促銷。」黃先生告訴記者,「一個品牌壓十多萬元的貨,幾個品牌就有幾百萬元,這家地產公司光清庫存就清了半年,長期打折,十分影響正常品牌的生意。」黃先生表示,這種情況去年在二、三線城市比較多見,「廣州百貨對男裝的準入門檻比較高,因此出現這種狀況還不算多。」

  雖然廣州的男裝品牌較少遭受同行不計成本的打折波及,但卻難以避免與批發市場的價格競爭,「從前批發市場基本都不會做零售生意,特別是在去尾貨的時候,他們多將尾貨交給專門清理尾貨的公司,通常是20-30元賣出去的,但從去年開始,他們也開始做起了零售,尾貨也多放在自己的店內銷售了。」

  其實,去年服裝整體的情況都不太樂觀。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3%,相比2011年全年低8.1個百分點。各類服裝零售量同比增長2%,較上年同期放緩2.9個百分點,是近十年的最低增速。而且這種同比放緩的情形並未得到改善,12月的數據顯示,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7%,增速較上月放緩14.1%。
  (新快報 作者:陸琨倩)

相關焦點

  • 中國休閒服裝行業品牌紛紛興起,這些品牌脫穎而出
    我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的零售總額為4839億元,同比增長6.9%。  我國服裝及服裝零售行業的市場化程度較高,政府部門僅對行業發展進行政策指導與監督管理,並由行業協會負責行業內的自律管理。服裝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在繁榮經濟、吸收就業、滿足社會消費需求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服裝零售的十字路口:煥然重生還是黯然離場?
    自從「新零售」的大風開始颳起,許多服裝零售企業過的膽戰心驚,擔心生意一下子就被「新零售」的大風颳沒了。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與以往的變革相比,新零售時代對服裝行業的革新將前所未有。
  • 國內即將倒閉的5個服裝品牌,每天都有店關門,你買過哪個?
    服裝行業是一個很神奇的行業,因為服裝品牌永遠不會一家獨大,每個人都想穿獨特的衣服,所以,我們平時在大街上偶爾看到一個和自己是同款的,會很尷尬,雖然不會一家獨大,但是還是會有優勝劣汰,人們的思想觀念在發生著改變,審美和消費方式也在改變,有很多原地踏步的品牌服裝面臨倒閉的危險,有你曾經喜歡的嗎
  • 新零售大潮風起,看大大倉如何用創新改變服飾行業?
    兩年半前,馬雲提出了新零售,當時大家尚且還懵懵懂懂,沒倒騰清楚它是啥。而今時今日,燒晚飯前在盒馬下個單,地鐵站裡買杯天使之橙,加班時從辦公室零食貨架上拿兩包泡麵,都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零售變革悄然滲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跑通模式並持續盈利的範例依然稀缺。全球範圍內,新零售之戰已經打響,誰能拔得頭籌,成為行業大拿?
  • 優衣庫的新零售試驗場
    2019年,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敗走中國,ZARA關店數量創新高……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服裝行業雪上加霜,連耐克、阿迪達斯,各種奢侈大牌,開始裁員、緊縮線下業務。線下真的不行了麼?按照統計數據,我國零售業線下佔比80%以上,服裝零售業線下銷售這塊巨大的市場,很難憑空消失。
  • 中國第一服裝品牌倒閉?關閉1500家門店,市值蒸發338億!
    2016年11月,美邦創始人周成建辭去董事長,CEO一職,也算是給3年內關閉的1500家門店一個交代。根據美邦去年財報,16年年度虧損超過1億元。這位曾經的服裝巨頭在走完13個年頭後還是沒能逃過瀕臨倒閉的危機。作為曾經的美邦粉,看著這個陪伴自己青蔥歲月的服裝品牌如今面臨如此境地,心中還是免不了萬分感傷。
  • 這家中國人非常熟悉的服裝品牌垮了
    真維斯始創立於1972年,是創立於澳大利亞本土服裝品牌之一,知名的產品包括牛仔系列和孕婦系列,上世紀90年代被楊釗、楊勳兩兄弟收購,逐漸進入中國市場,並一度成為流行品牌。數據顯示,2016年,真維斯零售業務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市場收入下滑12.3%至9.551億港元;澳、新兩大市場合共運營224間門店,同比淨減少4間。《每日郵報》指出,澳大利亞的零售業正面臨著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並進一步受到了亞馬遜等國際電商平臺的衝擊。
  • 小鎮裡的服裝生意:一線品牌來了!
    事實上,除了上述早期便進軍三四線市場的品牌,潮流前線、以純等發源自三四線的本土品牌同樣深耕當地市場。此外,拉夏貝爾、優衣庫等在一線城市做得風生水起的服裝品牌,也想開拓新市場。買衣「挑剔」的小鎮居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上述街鋪已積累了一批「老客戶」。
  • 曾是最受歡迎的服裝品牌:如今卻裁員6000多人,關店2300多家!
    例如,在三年內,電子商務行業可以生產一個拼多多,而在五年內,服裝行業可以摧毀一個真維斯。由於業績的不斷下滑和虧損,當年的服裝品牌巨頭真維斯已經被推到懸崖邊緣。裁員6000多人,關閉商店2300多家等等,這是真維斯近年來的真實寫照。是的,這不容易。去年,真維斯的母公司旭日集團宣布,將以8億港元的價格出售真維斯在大陸的全部業務。
  • 2017-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在低迷的零售環境下,國外快時尚在一二線市場的崛起,本土品牌且退且邊緣化趨勢更加明顯,原創本土品牌方興未艾,但尚未成為主流氣候,在中國市場依然是低價、低品質的平價服裝品牌佔主流,未來中國服裝之路還是很坎坷,在**年低迷依然存在,服裝產業時尚化、個性化、細分化、扁平化是趨勢。
  • 2016-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年,是中國服裝業發展環境最為複雜的**年,也是中國服裝業提升發展最快的**年,尤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接之際,行業確立了服裝強國建設的目標,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發展觀、價值觀日益清晰,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品牌優勢地位進一步增強,中國服裝業取得了內涵式發展的新成績。
  • 製造業倒閉調查:七大勞動力密集行業成重災區
    從行業看,家具、紡織、電子、陶瓷等7大勞動力密集行業成為高發行業。勞動密集型行業最困難過了一個「十一」長假,東莞金寶電子(中國)有限公司的上千名員工怎麼也料不到,公司已經將部分生產線搬走了。沒過兩天,10月10日,中興手機一級供應商福昌電子有限公司也倒閉了。
  •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優勢品牌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優勢品牌 2020-01-09 09:17:16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歲末年初,本刊以媒體的視角回望行業發展軌跡,連續第十年發布
  • 一周新聞丨服裝行業大事件(4.22-4.28)
    本周服裝領域新聞主要分為財報整理、國內服裝企業動態以及國外服裝品牌動態:財報整理森馬服飾2017年淨利下滑20.23%至11.38億元4月報告期內,公司聚焦品牌升級、產品升級、零售升級、積聚力量,持續推動深化渠道以經銷批發、投資合夥多元結構布局,強化供應鏈能力,為各品牌目標消費者提供極致高性價比的產品體驗。不過同日發布的2017年業績報告顯示去年美邦淨利出現暴跌,虧損3.75億元,同比下降942.95%。
  • 日本目前是否還有自己的超一線服裝品牌?
    日本目前是否還有自己的超一線服裝品牌? 或許有不少人能列舉山本耀司、三宅一生、Comme des Garçons、Sacai 等品牌,但這些品牌並非日本本土製造。在日本大學的品牌創建、市場營銷等課程中,教授們僅表示「如何與顧客溝通」很重要,但不會將「產地」列為重點。這一思維模式不同於注重產地的歐洲。
  • 2018新零售潛力TOP100排行榜
    逆水行舟,回首改革開放40年,在中國這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的大環境下,實在沒有太多時間享受勝利的果實,即使是當時如日中天的電子商務。「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同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馬雲正式提出新零售概念。在馬雲看來,即便是當前蒸蒸日上的電子商務,也已經非常傳統,唯有線上線下與物流的完美結合才是未來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
  • 被產品質量好到破產的工廠:亮了119年的燈泡,工廠卻倒閉了95年
    燈泡,最先出現於1854年,由亨利·戈培爾發明,後來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找到了更為合適的材料,燈泡的使用範圍逐漸擴大。人們在感謝這位發明家的同時,同樣煩惱於燈泡的更迭,它常常被燒斷了,導致了沒隔多久就需要換一次燈泡。而世界上,有一盞燈亮了119年,被人認為是當之無愧的神燈。這盞燈現如今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東部得到消防車庫中,自1901年起,它一直散發著光彩。
  • 2010胡潤服裝富豪榜「服裝大王」周成建三度奪冠
    周成建周成建家族 「不走尋常路」,專注服裝行業的周成建,從一個小裁縫,經過16年的辛勤耕耘,依靠多品牌運作和特許連鎖經營,將美特斯邦威打造成中國休閒服裝品牌的引領者。2009年6月安踏宣布與中國奧委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加強安踏品牌在國內和國際的曝光率。2009年9月安踏收購了義大利品牌FILA在中國的商標,以及FILA產品在香港和澳門的零售業務。截止2009年12月底,營業額達到58億元。
  • 蘇寧的30年:對零售行業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除去回顧過去三十年堅守初心持續創業、順應時代不斷創新的發展歷程外,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同時發布了新十年發展戰略:步入第四個十年,蘇寧要繼續秉承「服務用戶」的初心、「實業報國」的雄心,決定正確方向、做正確的事。
  • 國內服裝一線品牌重心偏向二三線城市
    南昌、丹東並不在一線城市之列,而且一直以來,一線大城市是各大服裝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在渠道建設方面頗有建樹的美特斯邦威緣何將目光投向了國內的二三線城市?問題在於,如今的服裝市場形勢已經發生了重要變化,大城市的品牌競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狀態。而極具潛力的二線城市有可能將會成為新一輪城市發展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