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過得總是比想像中要快,兩年半的歲月如彈指一揮間。
兩年半前,馬雲提出了新零售,當時大家尚且還懵懵懂懂,沒倒騰清楚它是啥。而今時今日,燒晚飯前在盒馬下個單,地鐵站裡買杯天使之橙,加班時從辦公室零食貨架上拿兩包泡麵,都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新零售變革悄然滲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跑通模式並持續盈利的範例依然稀缺。全球範圍內,新零售之戰已經打響,誰能拔得頭籌,成為行業大拿?
全球零售轉型升級勢頭正酣
北半球的春天到了,萬物復甦,美國的實體零售業也在積極轉型,尋求暖春。兩年前,實體零售業發展滑坡,僅2017年上半年,美國就關了5000多家實體店。這一現象在今年也沒有好轉,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零售銷售數據環比出現近10年最大降幅,其中百貨公司下滑尤其嚴重。破產浪潮席捲而來,數得出名字的有鞋業零售商Payless ShoeSource、玩具業龍頭玩具反鬥城、百貨公司鼻祖西爾斯。
各公司不得不革新經營策略,在供應鏈和門店管理中引入新技術,在中國,這種革新被稱之為「新零售」。參與這場變革的不乏耳熟能詳的大公司,沃爾瑪在2016年就開始了全渠道轉型,2017年它創造了歷史最佳業績,業績增長的50%都來自於電商。家具零售巨頭宜家在業績下滑壓力下,宣布進軍電商市場,近日有消息稱它即將推出在線銷售平臺。特斯拉則發出官宣,稱未來將大量關閉在世界各地的零售店,轉為在線上進行新車銷售。
相比較美國,中國的新零售嘗試顯得更為大膽,資本湧入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進行模式創新的,以辦公室零食貨架最為轟轟烈烈,它們把貨品直接鋪到消費者手邊,但連獲融資後不久,賽道便顯出頹勢。隨後興起了新茶飲品牌紛紛登場,極大地豐富了消費場景。
這還沒完,除了以獨立品牌的形式售貨的,國內還湧現了一批服務商。它們研發出了一鍵試口紅妝效的機器、統計人流的傳感器、幫零售小店提高效率的SaaS管理工具,應有盡有。
這場景,讓人想到《山海經》,裡頭有各色突破人想像的仙草和異獸,而中國的新零售市場則充斥著極為新奇的業態和模式。
真要說起來,可能還有一角缺失——國內服飾類的新零售變革幾近於無!無論是辦公室零食貨架、還是新茶飲、盒馬鮮生,革的都是傳統雜貨店、超市、茶飲店的命,想到服飾領域,卻很難找出新玩家。
而最近,倪叔卻在一家名為:」大大倉「的創新項目上看到了服飾領域新零售變革的曙光。
從倪叔意外獲得的這份內部資料來看:大大倉首先會在江蘇落地,而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正在持續鋪設中。其商業布局主要落地於:三四五線城市的高流量地區,店鋪面積較大,在300㎡~5000㎡左右。
作為國內少數敢於挑戰傳統服飾領域的創新者,大大倉成功地挑起了倪叔對其獨特商業模式的興趣,接下來就讓倪叔嘗試從新零售的角度去詮釋說:它為什麼「夠格」為傳統服飾行業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
新零售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成功?
倪叔覺得,一家「夠格」的新零售企業,得做到降本增效、提升體驗。拋開實績談新零售,無異於耍流氓。
先看中美兩國新零售的發端,無非是三個字,「要活命」。
歐美國家做新零售做得最歡的,是大型的線下零售商,主要從線下往線上走。原因無非是百貨行業發跡早,身家豐厚卻被電商衝擊得七零八落,於是決定奮起直追。它們在零售業有多年資源,卻也難免尾大不掉,變革步伐邁得小。
國內催生新零售的則是線上紅利告罄,阿里為擴張業務要做線下,新的入局者想活得好,也不得不去線下尋覓機會,因此在新零售的海洋裡撲騰的,多是網際網路企業。新企業試錯成本低,美國零售商可能會覺得荒唐的新模式,它們興致勃勃地在闖,思緒飛揚激蕩,變革又快又疾。
無論是歐美的大型線下零售商,還是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做新零售都是為了活下去。線下機會少就走線上,線上紅利沒了就挖線下潛力,沒毛病。
說到「活」,話題又繞回來了,回歸商業本質,無非「開源節流」四字,擴大市場,降低成本。降本增效就是要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在零售界意味著要優化供應鏈,並提高運營效率。提升體驗是因為零售的終端是人,體驗優化才能有消費者粘性,並最終打下更大的市場。
套用在眾人紛紛退出的辦公室零食貨架領域,它從模式來看就有缺陷。將產品鋪到辦公室的確提升了體驗,但拿貨後付款全憑自覺,貨損率居高不下;配送到辦公室也對運營提出了高要求,涉及倉庫調度、人員調配,隱性成本高。所謂降本增效,它失敗了,也無怪乎大熱之後就迎來倒閉潮。
那麼問題來了,服裝業的降本增效,提升體驗該怎麼做?「大大倉」的模式,立得住嗎?
服飾業的新零售探索者:「大大倉」
如對其商業模式進行全盤梳理,「大大倉」也頗有幾分特異之處。
先從供應鏈講,「大大倉」的貨源都來自於阿迪達斯、Nike、Esprit、拉夏貝爾、GAP等知名度較高的品牌近5000個,所有商品都保證是正品。正品保證,性價比極高。
專做品牌庫存產品,因而成本足夠低,對消費者的讓利空間就足夠大,僅憑這一點就能吸引不少想以低價購入品牌服飾的人,這是大大倉降本增效的第一炮。
銷售時間鎖定2天,這意味著門店不需要背任何庫存——零庫存這件事兒,讓資金周轉率大為提高,這是大大倉降本增效的第二炮。
此外,「大大倉」官方介紹,店主有專屬邀請碼,線上和線下顧客資源打通,線下流量可以被導至線上,線上顧客能去門店體驗。線上線下庫存打通,盤點和管理更為便利。這則是第三炮。
服務方面,「大大倉」會自動留存客戶差異化數據,根據門店情況精準匹配貨源,按用戶需求來供貨。新零售中有「C2M」的概念,即根據用戶畫像和用戶需求,對接工廠按需生產。「大大倉」的品牌來源廣,品類多樣,故採用了按需選配的方式。
以服裝為發展基點,「大大倉」還覆蓋到了家居、美妝等品類,未來似乎還將繼續對接各色有清庫存需求的品牌。並以低庫存、高周轉的模式,長期持續地奔跑。脫離超市、便利店、茶飲業態,進行新零售創新的企業著實不多,「大大倉」是其中之一。
從倪叔了解的情況來看,模式還比較穩紮穩打。
馬雲一句新零售,中國萬千新模式齊齊開花,它們形態各異,但同樣經歷著市場的殘酷檢驗。這一兩年間,不靠譜的模式已經逐步淘汰。而再過上兩年,市場格局或許初定,屆時仍能屹立不倒的,才是最終贏家。
而或許在最終的名單之上會有一個名字:大大倉!
帳號介紹倪叔:投資基金合伙人,知名科技自媒體。師從財經作家吳曉波,後網際網路公司7年曆練,2017年鈦媒體&新浪科技年度作者,微信百萬+爆文《每個賈躍亭的心裡都住了一個胡雪巖》作者,2018年作為自媒體代表接受央視採訪。文章多見於:鈦媒體,i黑馬,36kr,界面新聞,獵雲網等50餘家主流科技媒體,歡迎署名轉載,-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