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資訊】2018年6月1日星期五,一款針對品牌庫存特賣的微信小程序「大大倉」宣布上線,正式走入大眾視野,也加入了電商將庫存特賣和微信小程序融合的探索行列。
在過去十幾年中,電商行業在國內的發展一直處於上半場,但在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的當下,電商獲取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第四次消費革命下,新零售的「人、貨、場」被重構。社交電商將交易的「場所」發展為「場景」,將生意在「對話框」中做成,也是人和人之間面對面交易的一種回歸。新零售發展越來越落地的情況下,社交電商不斷崛起並開闢多樣化的營銷渠道,讓產品能更加迅速為消費者所熟知,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消費方式。
抓住流量新入口,「大大倉」打造有溫度的分享社交程序
現如今,單一地把電商GMV理解成是流量×轉化率顯然不可行。流量邏輯在今天是無法成功的,社交電商是人的邏輯,通過人推薦物,才能發揮人的能動性,實現最精準化的營銷。
「大大倉」的誕生,正是迎合了消費者追求更快捷、更場景化消費的訴求,由於微信內具備私域流量、人群分層等特點,很適合從垂直品類切入並進行差異化、精細化的選品運營。「大大倉」以微信小程序為入口,又有過去大批成熟電商玩家在供應鏈、倉配和物流等方面積累的完善而系統的前車之鑑,因此它具備迅速崛起,大刀闊斧革新的條件。
「大大倉」通過打通品牌或品牌授權商的庫存API,共享正品低價優質貨源,再通過小程序搭建品牌特賣平臺來觸達消費者。過去很多App在微信打開後需要跳轉,而小程序依靠月活10億的微信用戶,可以直接在微信中打開運行。購物類小程序打開後界面類似其他商城App,讓用戶購物體驗更好。「大大倉」在售商品的圖片和文案都由專業團隊精心拍攝、製作和編輯,完全符合微信小程序重界面優化、圖文精美的本質屬性。用戶也可以直接在微信群分享,熟人分享轉化率更高,由熟悉的人推薦商品,能避免機器推薦的生冷固定,更加有溫度和多元,在某種程度上還能夠引領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其次小程序電商的優越性還在於對碎片化時間的充分利用--用完就走,無需安裝和留存,騰訊給小程序開放了很多入口,首頁下拉可以看到小程序的使用記錄。
之所以說「大大倉」是一款基於分享的社交電商小程序,這是因為,具備分享資質的用戶需首先成為「大大倉」的服務商,但這個門檻不是通過收取服務費建立的。我們可以將服務商理解為「大大倉」產品信息流的「把關人」,基於微信的網狀傳播特性,每個用戶都是一個觸點,經過專業培訓,服務商對產品有著更為更深入的了解,具備了從用戶向推薦者升級的屬性,顯然可以帶動更大流量的聚集。
成為服務商之後的用戶,相當於通過分享行為建立了無需囤貨的個人微店,被分享者進入小程序後,等同於在瀏覽該服務商在「大大倉」的專屬店鋪,完成購買後,服務商即可擁有10%左右的返利獎勵。這樣的獎勵機制並不存在層級,僅僅是服務商的分享變現。所有的下單商品都支持一件代發功能,由「大大倉」進行統一的物流配送。總結來說,只要具備一定分享和推薦的能力,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零成本,零囤貨來創造利潤,自用的同時還能賺收益。而「大大倉」將口碑推薦變為口碑變現的嘗試也是對用戶碎片化時間的高效回收。
社交電商平臺的模式決定了他們天生就是流量磁鐵,以親民的商品價格,利用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朋友圈、聊天群等體系實現裂變式傳播。然而,在玩法和模式上,社交電商又是各異的,但無論如何,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永遠都是留存轉化最關鍵的一環。在社交電商領域,誰能在倉儲、物流、品控、消費者增值服務上做得更多,就更有機會制勝。
「大大倉」在社群關係中搭建微信小程序入口,不得不說一種極為新穎的嘗試,然而其目的同樣是將貨品觸達用戶的成本降到最低點,讓個體成為傳播的平臺,通過社交營銷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銷售。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交營銷是建立在口碑與信任上的生態,一旦產品品質出現問題,就會對其造成巨大的傷害。因此,品質化也是品牌特賣類社交電商未來的必經路線。在未來,「大大倉」的目標就是將產品的退換貨率降到最低,從供應鏈開始就追求嚴格透明,確保所見即所得。
「紐約客」的心理學專欄作者MariaKnnikova稱,網際網路具有使人疏遠的天然屬性。「大大倉」的背後,是一群極具活力與創新思維的年輕團隊,與其說他們在打造一款庫存特賣小程序,不如說他們正在嘗試從這些低價優質的好物中發掘商品散發的溫度,彌合人們在社交網絡中正在逐漸淡化的情感和歸屬訴求,從商品流中建立情感流。畢竟,一句簡簡單單的「最近好嗎?這款好物我覺得特別適合你。」也許勝過千千萬萬的點讚式交流與廣播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