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天漸寒,尚未大冷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公曆1月5—7日交節。小寒,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俗話有講:「冷在三九」,由於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該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
在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亦明顯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乾冷,而雨水後是溼冷。
邁索博兒童之家的老師圍繞著節氣,設計了幾個有趣的蒙氏小活動,一起帶著孩子來了解並體驗節氣的習俗吧!
活動一:帶著孩子閱讀小書·小寒
【活動方式】
父母帶領孩子閱讀小書,可根據孩子的興趣,在這3天裡反覆閱讀。
【活動目的】1、讓孩子了解「小寒」這個節氣,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2、幫助孩子語言的發展。
活動二:誦讀詩歌——《窗前木芙蓉》》
【活動方式】
父母為孩子朗讀詩歌,可根據孩子的興趣,在這3天裡帶孩子反覆朗讀。
【活動目的】
1、讓孩子了解詩歌這種文學表達形式。2、通過這種有韻律的語言,幫助孩子語言的發展。
窗前木芙蓉
——(南宋)範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該詩寫秋天盛開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詩人借花抒懷,表達自己雖然漂泊而未逢時,但決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意志,表現了少年時的意氣風發、昂揚不凡的氣度。詩人巧妙地融物以情,喻己以物,渾然一體,了無痕跡。
活動三:製作小寒美食—糯米飯
【節氣美食】
糯米飯是中國傳統主食之一,在南方中國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為男女老幼喜愛之食品,各種節日的主食,多為糯米做成的各種食品。
【活動目的】
1、讓孩子通過動手參與美食的製作,了解中國的這種美食文化。2、讓孩子通過感官的體驗,感受每一種食物特有的氣味。
糯米飯
食材:糯米、臘腸、雞蛋
輔料:蔥、香菇、胡蘿蔔
調料:鹽
工藝:炒
圖文教程來自網絡。
活動四:小寒習俗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慄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裡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鍊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