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士蘭大學為重大太空任務掌舵,行走在探索天文世界最前沿

2020-11-08 立思辰澳大利亞留學

  世界各地的太空科學家在尋找新行星方面邁出了巨大的一步,他們建造了專門用來調查外星大氣層的衛星。

  USQ加入Twinkle項目

  以飛行員身份掌舵

  閃爍的太空任務(Twinkle Space Mission)計劃將在2024年發射升空,南昆士蘭大學將以飛行員的身份掌舵。大學的天體物理中心是首個澳大利亞組織宣布成為「躍出世界」(out-of-this-world)這一英國項目的創始合作夥伴。

  包括Nataliea Lowson等研究人員在內的一支行星獵手團隊將加入到分析系外行星大氣的任務中,為人們深入了解圍繞遙遠恆星運行的世界提供深入的見解。

  Lowson女士表示:「我們很高興地宣布我們將參與這項重大任務,因為這顆輕質衛星將使天文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們已經通過眾多項目,比如NASA的TESS任務,在確認新的外行星方面做了了不起的工作,但Twinkle 項目會讓我們更接近那些外星人的星球。現在,除了質量、大小和與恆星的距離之外,我們對這些行星知之甚少。Twinkle 項目將使我們深入了解大氣特徵,使用紅外光譜儀分析通過這些行星上空發射或反射的光。一臺類似於閃爍的衛星望遠鏡將致力於這項工作,南昆士蘭大學正在幫助確定其科學目標。」

  天體物理學家Duncan Wright說:「這是天文學的一個新領域,到目前為止,這一領域大多局限於類似木星這一類的巨行星。但是了像Twinkle 這樣的新型太空望遠鏡,南昆士蘭大學可以參與觀測類似海王星的行星的大氣層,甚至可能是巖石狀的超級地球世界。這不僅為南昆士蘭大學也是為澳大利亞開啟了新的科學領域,以及開闢了新的合作可能性。」

  Twinkle衛星現在正在由英國建造,並將在三至四年內發射到近地軌道。它將進行至少7年的系外行星和太陽系科學研究。

  南昆士蘭大學科研人員

  帶你探索行星最前沿

  肯特山天文臺(Mt. Kent Observatory)是昆士蘭州唯一專業的天文研究設施,位於昆士蘭南部圖文巴的一個絕佳觀測點。1993年由肯特山天文臺發現的黃道星座中的小行星「11927肯特山」,並以該天文臺為小行星命名。

  去年南昆士蘭大學啟動了肯特山天文臺升級項目,這個耗資600萬澳元的設施包括一系列新的望遠鏡和技術, 將使南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和學生站在行星發現工作的最前沿。USQ在與美國宇航局合作的 「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項目方面正在發揮主導作用,該衛星目前正在尋找系外行星。

  隨著天文臺的擴展, 南昆士蘭大學成為南半球唯一致力於支持 TESS的設施,並在發現和了解這些圍繞太陽恆星運行的行星系統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人類從未停止仰望星空,南昆士蘭大學啟動肯特山天文臺升級項目,引領行星探索最前沿
    人類對天文學有著持久的迷戀,成千上萬的人關注著天文望遠鏡和太空探索的科學發現。
  • 南昆士蘭大學尖端科研獲百萬澳幣資助
    南昆士蘭大學的兩個計劃被認可為最有前途的早期職業研究,分別是由天文學家  其中Zhou博士獲得了425,489澳元的獎勵以用於調查銀河系中最豐富行星的起源和演化。Zhou博士說:「這個項目將澳大利亞定位為全球尋找行星的領導者,並提供了表徵類地球世界環境和大氣的關鍵技術。
  • 2021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出爐,南昆士蘭大學的科研實力不容小覷!
    在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最年輕大學排行榜(TimesHighEducationYoungUniversityRankings)排名中,南昆士蘭大學位列全球第101-150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最年輕大學排名標準與THE「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相同,涵蓋研究、論文被引用次數、教學和國際化視野等13個指標。
  • 南昆士蘭大學獲萬元資助,用虛擬實境技術助力未來空間科學家!
    南昆士蘭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的Brad Carter教授以及大學沉浸式虛擬體驗中心的資深數字創作人Neil Martin博士共同領銜該項目。天體物理中心南昆士蘭大學天體物理中心致力於國際認可的天文及空間科學研究,被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的澳大利亞研究卓越框架(ERA)評為最高榮譽「遠高於世界標準?????」。
  • 南昆士蘭大學到底怎麼樣?是否名不副實?
    南昆士蘭大學是一所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綜合考慮學生學習經歷和個人需求的大學,該校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肯定,曾被MyUniversity評為昆士蘭州畢業生全職就業率最高的大學。
  • 南昆士蘭大學本科申請難度大嗎?
    南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簡稱USQ),創建於1967年,位於昆士蘭州,是一所得到澳大利亞政府和中國教育部承認的公立綜合性大學。南昆士蘭大學因其優質的課程和出色的教學水平享有極高的世界聲譽,其卓越的學術人員和學術項目也吸引著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那麼南昆士蘭大學本科容易申請?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吧~南昆士蘭大學本科錄取要求申請者高中畢業,平均成績70%以上,雅思要求6.0分,單項不低於5.5分。學校本科申請時間是每年的2月,7月,11月。
  • 如何才能成功申請南昆士蘭大學碩士?
    南昆士蘭大學碩士含金量很高的,得到了中國教育部的認可。成立至今,南昆士蘭大學因其出色的教學水平享有極高的聲譽,為全球其他高等教育學府、教育人士和國際專業教育機構所推崇。那麼留學生們如何才能成功申請南昆士蘭大學碩士?
  • 《太空全書2:人類太空探索全記錄》:一部人類從古至今探索太空的...
    在漫漫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對自身、對世界繼而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一點點從混沌到清晰。而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 南昆士蘭大學城市和區域規劃專業,成就你的未來城市締造者之路!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大城市均面臨著交通擁堵,環境的巨大壓力,隨著人口的增加,很多市鎮,城區,面臨的規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城市和區域規劃也成為了時下熱門的專業之一。 南昆士蘭大學城市和區域規劃專業
  • 如此「鏡界」 盤點天文望遠鏡的世界之最(圖)
    這也是「幽靈星系」 的真實面貌首次被天文望遠鏡觀察到。  今年5月的蒼穹熱鬧非凡,不少天文愛好者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等候著日環食、半影月食等罕見天文現象的接踵而至。  然而對於天文學家來說,赤手空拳地上陣可不行。這不,近期全球似乎開展起一場興建天文望遠鏡競賽,儘管多種「世界之最」的頭銜數易其主,但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神秘星空,研究人員必須不斷地升級裝備。
  • 南方科技大學-昆士蘭大學聯合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昆士蘭大學聯合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聯合中心」)揭牌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舉行。2019年,雙方批准投資建立南科大-昆士蘭大學聯合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中心。據悉,聯合中心將著力發展神經環路計算、腦卒中環路調控與修復、神經調控、連接組學、神經形態計算機這五個方向,並重點關注中風、抑鬱症和老年痴呆症三種主要的腦部疾病。
  • 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世界首名太空行走太空人病逝
    據俄羅斯媒體10月11日報導,歷史上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的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在莫斯科去世,享年85歲。列昂諾夫太空行走這一壯舉開啟了人類航天史的新篇章。 1965年3月18日,這一天註定要被記入人類太空探索的歷冊。
  • 昆士蘭大學新冠疫苗人體實驗有重大突破
    昆士蘭大學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在動物試驗中發揮了作用,並且在早期階段的人體研究中沒有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這令人看到了戰勝該病毒的希望。昆士蘭大學科學家Keith Chappell表示,在布裡斯班進行的120名健康成年人的首次人體試驗的早期結果也令人充滿希望,在注射一個劑量的疫苗後沒有引起併發症。
  • 中國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驗收 創世界之最(附圖)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中新網興隆6月4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火星探測取得的重大進展,標誌著中國航天科技實現了新的裡程碑。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縱觀世界航天史,人類似乎對火星「情有獨鍾」,這不僅緣於探索火星能夠幫助人類更好了解行星和宇宙演化,更緣於它能夠為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更多前沿知識。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世界各國共實施40餘次探火活動,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24次。
  • 南科大與昆士蘭大學等合建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研究中心
    中新社深圳1月13日電(鄭小紅 付文卿)腦科學被稱為醫學界的金字塔尖,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聯合創辦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研究中心(簡稱「聯合中心」),該聯合中心13日在南科大揭牌。
  • 人類史上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順利完成
    傳統上男性主導的NASA因未能做好充分準備,被一些人士指責為暗含性別歧視。最早飛上太空的人類——尤裡·加加林、最早登上月球的人——尼爾·阿姆斯特朗、最早進行太空行走的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無一例外都是男性。在航天時代開啟的時候,女性在太空中慢了一步。但是,隨著女性在科研領域等方面存在感的增強,NASA近年來也在擴張女性太空人的數量。
  • 哈勃太空望遠鏡:傳奇背後的四個女人
    哈勃之母——南希·格雷斯·羅曼博士南希·格雷斯·羅曼(Nancy Grace Roman)被稱為「哈勃之母」。1946年,天文學家萊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設想了太空望遠鏡,而羅曼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奔走於美國國會,為哈勃望遠鏡的早期資助進行了遊說,讓他們接受並支持前無史人的天文學嘗試。
  • 第4161回:人探索天空實驗室,裡程碑式太空行走
    「天空實驗室2號」任務得名於所載的衛星名稱,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裡程碑式任務。 天空實驗室2號於1973年5月25日發射,,幾名太空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修復之前發射的空間站。空間站的隕石和太陽護罩和一塊太陽能電池板在發射時脫落,剩下的主電池板也發生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