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荔 之 城
/
新度鎮
距離市區僅6公裡的旅遊名村,見證著莆田千年治水的感人事跡!
圖:z
01
青垞寬闊平坦的村道
興許是秋風漸起,這個季節到訪青垞村的遊客並無幾人。在青山腳下的村莊,多數都是為生活忙碌行走的村民。
村中的老人說,沿著村道向前走,左拐,有條漫長的水泥公路。沿著路一直走,就能經過玫瑰園、經過泳池、經過遊客中心,直至筆直地抵達坐落在山上的香山宮。
青垞村裡的自然災害避災點
晨鳥啁啾高樹唱,山道沿途樹影綽綽,並無幾人。偶爾有村民騎著三輪車路過,遞過來一個善意的眼神。
如果是熱愛鄉村、嚮往田園詩意生活的人,很快就能在這個綠色小山包中找到那份內心渴望的歸屬感。
穿過晦暗的涵洞,出來時就能見到遊客中心。入秋後,青垞泳池已經關閉。加之遇到旅遊淡季,遊客中心只有幾位值班的工作人員。
「一脈、一園、四區、多點」,在青垞村旅遊發展規劃圖裡,能夠看出策劃者的野望。在未來,多元化城郊休閒旅遊目的地,將會是青垞村的最終形態。
02
玫瑰園簡介
沿著「一脈」繼續前行,很快就能見到玫瑰園。青垞村對60畝的山坡地進行土地流轉,並引進一家生態公司租賃了60畝山坡地,投入300萬元建起了這座生態玫瑰園。
若是五六月來此,就能看到玫瑰嬌豔綻放的醉人場景。11月的玫瑰園,只能看到零星的花骨朵在風中點頭。
據悉這60畝地的玫瑰園,為50多位鄉親提供了常年就業崗位,參與生態園管護。在玫瑰園幹活的村民一天收入130元,一個月有近4000元收入,對於青垞村的村民而言相當可觀。
「希望的田野」,五個紅字標牌是這片田園的名字,它傾注了青垞村民對於未來的美好夢想。
03
終於來到香山宮,漂亮的石路在杜楦樹林間緩緩鋪開,直達錢四娘紀念館。香山宮前的這片杜楦樹林,被列為莆田的101景之一。
杜楦成林,如詩如畫。林樹間,莆田二十四位築修河堤先驅人的石像林立,神秘壯觀。石像群的人物隸屬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職業,從現代到唐史,跨越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青垞村尚在建設中的憑欄垂釣
原魯山,1915年出生的山東大漢,「七七」事變後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投身革命;1949年參加渡江戰役,在國民黨的戰機瘋狂掃射下,戰友相繼犧牲,他竟遊到大江的南岸,之後隨軍隊南下到達福建。
作為原莆田縣任職時間最長的老縣長。原魯山1949年南下福建後,見證了莆田數十年的發展。在任期間,他主持建設東圳水庫、鎮海堤、勝利圍墾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對莆田影響深遠。
圖:木痴
在以治水為主題的香山宮,原魯山的另一尊石像屹立於香山宮入口處,面朝青垞,壺山蘭水之間,默默守護著如今這片寧靜平和的山林與人丁興旺的村莊。
04
青垞村著名的景點香山宮,在宋時只是一座墓亭。香山宮的故事源於宋治平元年長樂女子錢四娘治水。
在距今遙遠的時代,只有16歲的錢四娘看到無窮的水患下的百姓度日艱難,心地善良,胸懷大愛的錢四娘攜其家資,來莆田創築溪陂,立志興修水利,造福後人。
經過三年艱難而緊張的施工,陂身工程終告大成。但因選址不當,陂基被洪水衝毀。
悲痛不已的錢四娘整天以淚洗臉,最終含恨投水自盡,享年19歲。次日,人們在距陂不遠處溝口村的小河邊找到她的遺體。
據傳,錢四娘死後的容貌與生前一樣紅潤慈祥,渾身還散發著淡淡的香氣。當地百姓在山上埋葬了她。並將安葬錢四娘的山,冠名為「香山」。
明萬曆時,墓亭拓為宮廟。到1958年宮廟廢圮。1985年香山宮依山重建,歷經三年告竣,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整座香山宮規模宏大,香火旺盛。宮殿內供奉著錢四娘聖像,聖像目光慈祥,雙手作揖,背靠壺公山,面朝興化平原,給予朝拜者們無窮的感動和啟發。
05
村民常來山上打泉水
看過香山宮後,青垞村旅遊路線基本走完。歸途路上,整座香山依舊如同來時的那般靜謐。秋風爽朗,沐浴著午時陽光,忘卻內心繁雜的同時,卻也不得不感慨青垞村這近十年來的變化。
遙想數十年前,青垞村尚且還是貧困村。村莊裡衛生條件差,河流汙染嚴重,村民怨聲載道,度日艱難。
2012年村級組織換屆後,青垞村深化「黨建+旅遊」發展模式,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017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萬元,成功實現脫貧。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更是達到20多萬元。
如今整潔的村道
如今的青垞村山青水美,鳥語花香,自成一片世外桃源,不失為節假日休閒玩樂的一大好去處。
圖:木痴
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青垞村終會被成功打造成為藍圖中的城郊休閒旅遊示範地、國家田園綜合體,讓整個村貌再次翻新,也使得香山宮與二十四位築修河堤先驅人的故事,永遠流傳在美麗的莆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