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的尋不到邊際,其內部的星體數目更是多的令人瞠目,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有理由相信:在如此廣袤無際的宇宙裡,絕不只有地球存在著智慧生命,宇宙生命一定遍布整個宇宙。否則,如此浪費宇宙的資源,或者說,將宇宙建造的如此單調乏味,宇宙創造者要麼就是個暴殄天物的揮霍者,要麼就是個初學建築設計的小學生。
隨著我們人類對宇宙的不斷深入探索了解,宇宙呈現出來的諸多未解之謎,以及驚人耳目的奇異現象,足以說明,宇宙創造者既不是喜歡浪費的揮霍者,也絕不是初學設計的「小學生」。
既然如此,那就無以與爭地說明了一種可能:宇宙智慧生命形式絕非地球的專利,必然公平地廣布於整個宇宙。
可是,人類先後發射了無數的太空探測器,幾十年過去了,為什麼絲毫沒有外星生命的消息?這要從幾個關鍵的根本原因來分析說明:
首先,外星生命可能廣泛存在,遍布於整個宇宙之中,但是它們的生命形式可能與我們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截然不同。
眾所周知,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主要以碳基生命為主,且基本上都是三維的固態。碳基生命生存的必要條件是水和氧,其次還必須溫度適宜,如果沒有充足的水和氧氣,或者溫度過高或過低,都無法確保碳基生命的存活。然而,這只是對我們地球上的碳基生命形式而言的生存條件。
要知道,宇宙設計師一定不是個單調乏味的初學者,這從我們不斷探索到的宇宙各種奇觀便可得出。所以,宇宙的生命形式很可能是多種多樣,五花八門的。
從形態上劃分,生命的存在形式可能不止有固態,或許在宇宙中人類尚未探索到的某些區域,還存在著液態生命形式——像液體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狀,即可以隨意變化自己的形態(想想看過的科幻「Venom」);
氣態生命形式——像風一樣,見孔可鑽,遇縫可入,沒有固定形狀(可以回顧一下「SG」裡的某些內容);
第四態生命形式——非氣、液、固態的某種生命形式,可於三態之中自由暢行,毫無阻礙(可以對比一下原初系列「Star Trek」中的某高科技外星生命形式);
電磁生命形式(或光子生命形式)——以電磁波形式而存在,沒有質量,速度等於光速(可以回想一下「SG1」五季裡Daniel Jackson變成光子形態的內容)。
從「基」的形式上劃分,宇宙中生命可能並不止我們地球上的碳基生命形式,也可能存在其它各種「基」的生命形式,比如:矽基生命,砷基生命,硫基生命,銅基生命,硒基生命等。不同「基」的生命形式,生存所需的條件可能完全不同。有的可能根本不需要水和氧氣,甚至可以在幾百度或零下幾百度的環境下生存。
從維度上劃分,生命不止有三維空間的各種生命形式,可能還存在著比我們三維空間更高的維度生命。因為生存的維度高於三維,所以無法與我們有交集,就像我們無法與二維生命有交集一樣。也許外星智慧生命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處於疊加空間,因阻隔於維度的不同,我們無法以三維的視界看到處於比我們更高維度的他們。
所以,無論是從「形態」上的不同,還是從「基態」上的不同,抑或從「維度」上的不同來探討分析,都很明確地說明了為什麼我們無法探尋到外星生命的原因,因為我們是在以我們對「生命」的定義和理解來探尋可能與我們所理解的「生命」完全不同的外星生命的,又怎麼可能尋找得到呢?
其次,從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來看,發射出去的太空探測器,最遠的(旅行者1號)雖然已飛到太陽系邊緣,但並未真正飛出太陽系(也許,外星生命真的只有在太陽系之外才能探索得到)。在太陽系內,人類沒有探測到所「定義」的外星生命。也許,太陽系其它行星上都有生命,正如我們前面所探討的,宇宙的生命形式千奇百怪,各形各態,怎能確定其它行星上不可能存在著完全不同於地球的生命形式?如果人類對生命的認知和理解,只停留狹隘的定義之上,即使真的有外星生命,哪怕外星生命就在身邊,如果不打破對生命的固有認識和定義,又焉能輕易地發現它們?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