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裡太行山,橫跨多省,作為中部一條重要的山脈之一,自古就以奇、險、秀、美而聞名天下,也吸引了眾多文人騷客探險獵奇,留下了許多名篇佳文。多少稍微熟悉或者到過太行山的遊客都知道,在太行山生活著一群有靈氣的動物,這群可愛的生靈,已經成了太行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就是太行山獼猴。而在河南濟源,就有這樣一個景區——五龍口風景區。
濟源五龍口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東北15公裡的五龍口鎮境內,它是一處以自然為主、以獼猴、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1997年被評為「河南省雙十佳風景區」,2002年8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五龍口面積128平方公裡,分溫泉、盤谷、泌河、愁兒溝、陽落山五大景區,共有自然和人文景點68個。
早在2000年前的東漢,皇帝們即在此建造沁水公主園,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古時候太行山交通不便,隋煬帝為了方便出行在山上修了一條棧道通行,據說可以跑馬,後來就成了運送茶葉,煤炭的交通要道,1940年國民黨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以兩個軍的兵力進攻山西,朱德元帥率軍擊潰敵軍後為了維護抗日統一戰線親赴洛陽與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談判,途徑五龍口面對巍巍太行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出太行》,表現了元帥必勝的決心和對抗日根據地的熱情謳歌。
這裡山俊水秀,景色迷人,交通便利,名勝古蹟薈萃,是以獼猴、溫泉、自然和人文景觀為特色的旅遊觀光區。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與山西太行山保護區毗鄰,它們都是當今世界獼猴分布的最北限,其主要保護對象太行獼猴為狒猴的華北亞種,據不完全統計,現有20餘群3800多隻,是目前我國狒猴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狒猴保護區,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護價值。
太行獼猴是生活於地球北界的獼猴群落,由於太行山氣候寒冷,加之山脈起伏,山勢險峻陡峭,這也造就了這些獼猴們個個毛髮很長大,並且極善於攀援,行動敏捷,模仿性強,為世界獼猴中進化較快的一種,成為世界獼猴最北界的野生種群。五龍口獼猴都是雙眼皮,短尾巴,毛色光亮,形體俊美,其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海內外遊客。
太行獼猴園是一個集繁育、馴養、科研、表演為一體的天然獼猴樂園,在半山懸崖上修建有齊天大聖廟,古色古香。遊人在這裡可以盡情欣賞猴子捉迷藏、蕩鞦韆等各種野生動物表演,是孩子們接觸自然、培養興趣的好地方。
景區的深山之中還有一些野生獼猴,沒有被馴服,有時候登山過程中會突然竄出來,切記不要挑逗猴子,注意安全。景區裡還修建了觀光電梯,並且是全國首創,垂直高度150餘米,每小時可載300多人,號稱「天下一梯」。
五龍口水資源豐富,並且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水溫穩定,儲量充足,是我國五大複合型高溫溫泉之一。溫泉主要分布在賀坡神秀峰及省莊一帶,水溫常年為53℃,經勘探,地熱區域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200米,埋藏深度約30米,呈由東向西折而向北的彎形分布,最高水溫70℃,最低水溫44℃,儲量十分豐富,是遊客遊覽過後必去的放鬆勝地。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來此遊覽,並寫下了這樣的名句:「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聽人言,今秋入吾手,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危磴上懸泉,澄灣轉枋口」。這裡河水急湍,碧波蕩漾,兩岸斷山如削,時有陣陣猴鳴,一路上有「石筍高」、「薛荔壁」、「」蒙泉」等勝景,素稱「沁江秋風」,為濟源九景之一。
水有水的靈動,山有山的氣勢,乘舟而行,頗有詩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千百年來,風景四季變化,只有物是人非,短短人生路,更應該盡情去放飛自我,只為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