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引言:任何東西都是有限度的,即使在人類看來地球是一顆巨大的星球,但是它所蘊藏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了,而化石能源又是有限的,人類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呢?
人類通過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來揭開工業化發展的序幕,從那時候開始人類就肆無忌憚地向大自然索取資源,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化石能源。曾經的地球也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星球,在長達十幾億年的生物史中,前前後後出現過無數種生物,但它們最終都逃不過大自然的「清算」。大部分物種在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之後就永遠消失於地球了,但是它們有些遺體永遠留在了地下。
說到這我們必須感謝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各種生物,正因為它們的存在才使得現在的我們能有化石能源可以消耗。在化石能源的加持下,人類文明迅速發展起來。在人類社會各方面都得到充足發展的同時,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帶來的問題也日益暴露了出來,它除了會汙染大氣環境之外,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因此如果人類想要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的話,唯有實現可持續發展,逐漸轉變能源結構。
目前許多國家已經在大力研發新能源技術,例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等。但是在短期內傳統的能源結構是不會發生太大改變的,除非人類在新能源方面的技術已經足夠成熟。有人認為,或許我們可以把發展的目光投向宇宙,畢竟宇宙的資源才是真正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真的是這樣的嗎?這種說法只是相對人類而言,在宇宙面前地球實在是太渺小了,更別說人類了。但在理論上宇宙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只是人類目前無法證實這一理論而已。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一個奇點爆炸之後產生了宇宙,在宇宙膨脹的過程中不斷有物質和能量產生。也就是說,宇宙中無論天體的體積和質量的大小,它都存在一定的能量。那麼什麼天體蘊藏的能量比較多呢?根據天文學家目前的研究看來,黑洞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能量體。眾所周知,黑洞是宇宙中引力最強的天體,它能夠吸收任何出現在它視界範圍內的事物,連光線也不放過。但是科學家目前還不知道被吞噬的事物到底去了哪裡,由此看來黑洞很有可能是一個能量體。
除了黑洞之外,中子星所擁有的能量也是不容小覷的。中子星作為一種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它們對周圍的天體同樣擁有極強的吸引力。凡是有中子星出現的地方幾乎都會出現星球撞擊事件,而這些撞擊在導致小天體解體的同時也會給中子星帶去不小的能量。再者,宇宙中所有的恆星也是巨大的能量體,以我們的太陽為例,它自從誕生開始到現在已經燃燒了50億年左右,在未來還會持續燃燒50億年。
在上個世紀曾經有科學家提出研發一種裝置來收集恆星能量,這種裝置就是「戴森球」。一旦戴森球被研發出來了,那麼人類文明等級無疑會上升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