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寵物麻醉醫學得到越來越多醫院重視之後,多參數監護儀也幾乎成了醫院的標配了,但是大家對這個動輒幾萬塊的小傢伙是否了解呢?
醫用監護儀器的分類簡單粗暴的用按檢測參數分類:單參數監護儀和多參數監護儀
寵物醫院裡面更常見到的就是多參數監護儀了
多參數監護儀
一般來說標準5參數包括
ECG(心電圖)
SPO2(血氧飽和度)
BP(血壓)
Temp(體溫)
RR(呼吸)
一個一個來看看然後再說說這些參數怎麼記錄(別笑,在此之前我也以為大部分人會填的)
這恐怕是大多數人都不夾的一個參數了,甚至不會夾
監護儀的ECG一般分為三導以及五導,一般來說僅需要三導就可以既 右手 左手 左腳,看Ⅱ導聯
歐標R、L、F表示,對應顏色: 紅色、黃色、綠色
美標則用RA、LA、LL表示,對應顏色: 白色、黑色、紅色
五導方式是在三導基礎上增加驅動極和胸電極
腹背位
心電監測臨床意義心律監測
心率監測(沒有打錯哈,速率和節律本來就是兩個東西)
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缺氧、發熱、血壓早期下降,失血、疼痛、藥物;
引起心率減慢的原因:極度缺氧、心肌缺血、心臟抑制藥物中毒、危重情況、室顫、停搏、傳導阻滯、高鉀血症
首先要確保導聯是夾對了的,其次你必須要知道正常的波形是什麼樣的,當看到ECG的波形出來之後我們首先尋找P波、看他的形態,然後看P-P間期,P與QRS的關係 然後看QRS的形態及間期,最後看看T波和形態,以此判斷是否存在心律失常以及心率失常的性質與處理
可以不夾嗎?答案是不行的,先看看這個監護的照片待會後面說為啥不行
呼吸(RR)測量呼吸的方法有三種:阻抗法、呼吸氣流法、氣道壓力法。
在沒有選配呼吸模塊或者呼末模塊的監護儀中,呼吸率是通過ECG計算出來的(阻抗法)
此方法是針對機體在呼吸過程中引起胸部起伏所產生的阻抗變化來得到呼吸信號的,這個阻抗變化量為0.1-3Ω。呼吸信號的幅度只有μV級,它通過心電的兩個電極用10-100kHz的高頻載波信號,以恆流源的形式加載到機體的胸部,在電極上拾取呼吸阻抗變化的信號。
對角安放RA 和LL電極以便獲得最佳呼吸波
呼吸率是以每分鐘肺吸氣和呼氣的次數表示的
心電電纜來提取呼吸波,應注意電極在胸廓上放置的位置
呼吸信號會受到心電信號的幹擾
氧在生命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血液中的氧和還原血紅蛋白(Hb)結合後形成的氧合血紅蛋白而被輸送到全身組織。
SpO2:動脈血中與氧氣結合的血紅蛋白佔全部血紅蛋白的百分比,SpO2正常範圍是95%~100%
脈搏血氧飽和度儀假定只有動脈血具有搏動性特徵,以此來解決組織和靜脈血對光的吸收效應,小動脈搏動時的擴張增加了光通路的長度。同時也者增加了光吸收程度
脈搏血氧飽和度儀僅使用兩種波長的光,紅光(660nm)和紅外光(940nm),測量時首先確定各個波長AC部分所代表的光吸收量,再除以相應波長下DC部分所代表的光吸收量,從而獲得一個加入脈搏因素的光吸收值,隨後脈搏氧飽和度儀就進行兩種波長下光吸收值比率的計算
SPO2測量的影響因素低灌註:休克、低溫、藥物影響
運動幹擾
貧血、色素、光幹擾
SPO2惡意及時有效的評價血氧飽和或血氧失飽和狀態,了解機體的氧合功能,以評價全麻無通氣期的氧合程度,為早期發現低血氧症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提高麻醉和呼吸治療的安全性其主要用於監測組織氧合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應循環功能
大多數醫院裡面都是沒有選配有創血壓的,而無創血壓中最常見的就是震蕩法
即通過充氣泵向袖帶充氣以阻斷血管中脈動的傳播。再以線性(3-5mmHg)或階梯放氣(6-15mmHg)形式逐步對袖帶放氣,並通過壓力傳感器和相應的放大、濾波電路、A/D等處理將氣路中的脈動信號和壓力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
袖帶的過大或過小
袖帶放置的位置不正確
心律不齊的病患
測量時病患的移動
病患處於嚴重休克、低體溫等狀態
測量期間病患的血壓急劇變化
過大的袖帶可能會導致測量值偏低,過小的袖帶則可能導致測量值偏高
為什麼要監測血壓?各器官的灌注都依賴於血壓,當平均動脈壓處於60~160mmHg之間時器官的血流灌注是相對穩定的,過高過低都有可能會造成損傷
體溫(TEMP)測量原理:源於熱敏電阻的測量原理,溫度傳感器將溫度量轉換為電位
傳感器分為兩種圓柱形(體腔內)和紐扣狀(體表),常見的都是配的體腔內探頭
體腔探頭放置的位置是有講究的不是一直往裡面懟,以食道溫度為例實際上我們測得是動脈溫度所以應該把探頭放在靠近主動脈差不多的深度即可
溫度傳感器響應需要一定時間應等數值穩定才讀數
低體溫會導致
心律不整
BP、CO降低(嚴重低溫)
缺氧、肺水腫
腦血流量降低
甦醒延長
抑制凝血因子活性
增加傷口感染率
血小板計數減少功能下降
心臟負荷加重心血管併發症增加
... ...
以上是標準五參數的監護儀可以看的內容,簡單過一下,再加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參數:
他的原理是採用紅外吸收法,既不同濃度的CO2對特定紅外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因為CO2吸收4.3um紅外線,用光檢測器對穿過氣體的紅外線強度進行測量, 光電換能元件能探測到紅外線的衰減程度,所獲取的信號與參比氣信號比較,經系統放大處理後,監護儀顯示CO2濃度值及其波形
主流式:使用時在氣道接頭上安裝一個CO2傳感器,氣道接頭直接插入病人的呼吸系統。此方法直接對呼吸氣體中的CO2濃度進行轉換。上電後預熱傳感器60s到110s後開始測量
旁流式:光學傳感器置於監護儀內,用氣體採樣管抽取呼吸氣體樣品,送入測量系統中內置的CO2傳感器進行分析,最小取樣容積50-150ml
這兩種方法都是檢測呼吸末二氧化碳濃度的,區別就是抽氣率不一樣,各有優缺點。
主流,實時監控,沒有延時,直接通過傳感器在主呼氣管道測量。增加死腔,內層鍍膜有壽命需要定期更換,容易摔壞,所以需要固定,但測量精確度高。
旁流,從主呼氣管道引一根小管,通過泵的作用抽氣,因為是採樣,所以精確度稍低,有一定延時,有耗材(集水瓶,採樣管),採樣系統經常會發生阻塞,根據阻塞提示信息更換採樣管或接水槽,還有一個問題一般的旁流採樣氣體都在100ml以上,對於小體重的動物來說非常不友好(潮氣量不足)可能會導致取樣時吸入大量混合氣體導致數值偏低,人醫已經有微流(50ml)採樣了,不知寵物臨床是否有廠商在跟進
ETCO2是重要的生命指標之一,不僅可以監測通氣,還可以反應循環和肺臟血流
有研究發現:聯用CO2監測儀和SPO2能使可預防性麻醉事故的發生率降低93%
持續監測CO2能使10%的術中問題得到早期診斷和處理
能夠確定插管是否在氣管內;
能夠持續監護氣道,減少血氣分析的次數;
斷呼吸是否存在,呼吸是否恢復,及恢復得情況;
判斷是否發生肺栓塞;
有助於判斷呼吸窘迫和通氣困難(CO2瀦留)的嚴重程度;有助於判斷任何原因休克中的循環衰竭的嚴重程度;
判斷心肺復甦是否有效
回到ECG的那個問題現在是否有了答案?
我們注意到ECG計算的心率是48次/min,而SPO2計算的脈搏數是41次/min通過PI:3 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到脈搏採樣處血流是還可以的,那是哪裡出了問題呢?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血氧波形和ECG去對比了
AV block
前面兩個正常節律都跟隨著脈搏,後面一個單獨的P波之後沒有出現QRS波也沒有脈搏出現,所以這是出現了一個二度AV block Mobitz Ⅰ型,如果沒有ECG僅通過SPO2是無法發現這些問題,當然節律上的問題還有許多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結性早搏、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房顫、室顫... ...
這些都是ECG帶給我們的資訊
我們做了監測就要記錄下來,沒有記錄=沒有監護,所以這裡還要簡單說說麻醉監護表
表格大同小異,基本的東西都差不多的,我就以這一份為例了
左上角這一部分就是動物信息以及術前做了的一些檢查,在核對好動物之後直接填上去就好了
右上角上半部分就是術前用藥的區域,將藥名 mg/ug數ml數給藥途徑給藥時間做好記錄並在誘導前評估鎮靜效果,下半部分就是誘導藥物的部分,同樣的做好記錄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時間指的是麻醉時間既誘導開始到甦醒之間的時間
然後根據動物的實際情況選擇氣管插管的尺寸,使用的呼吸迴路,呼吸麻醉劑以及保定體位
這裡的時間是手術開始和結束的時間,甦醒的時間以及拔管的時間
到了這裡密密麻麻的格子了,怎麼記錄?
以這個界面為例
時間顯示是10:10
HR:60次/min
SPO2:98%
T:37.2
RR:20
BP:120/80(93)
假設現在的ISO是1%
氧氣流量是1L/min
給藥情況是:
LRS 10ml/h
DEX(0.3ug/ml) 10ml/h
Lido(1mg/ml)10ml/h
圖例
根據監護到的數值根據圖例填寫到對應的時間線上面就可以了,每一小格代表5min,三個小格組成一個大格所以一個大格是15min這也代表著他們的監測記錄的時間間隔,一直記錄到動物甦醒拔管之後
拔管之後再記錄一次T RR HR以及整個手術周期的總液體量
如果術後有用藥也需要進行記錄
怎麼樣是不會很簡單,希望大家都把麻醉規範起來,不要稀裡糊塗的麻醉,出了問題又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去問老師也只能得到一些模稜兩可的答案,沒有正確的數據支持,大家也不過是猜想而已;而且如果動物以後還需要經歷麻醉,上一次的麻醉監護表將成為麻醉考量中的重要一環,在醫院做病例匯總時也將成為一些不錯的數據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