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染——那些淡出我們生活的傳統工藝,是我們漸漸缺失的生活質感

2021-01-10 另類視界

聽到柿染,我們能理解是柿子作為染料的工藝。然而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在使用純手藝柿染的物件了。

柿染被稱為「太陽之染」,陽光、微風、溫度,決定著它的顏色。柿染的美妙之處,莫過於它與大自然息息相關而後呈現給你自然的美,那是靈動的生活,本該擁有的模樣。

柿染有防曬、防水、防腐和增強耐久的性質。自古以來,被用作袋子、漆器、布料、塗木、線繩、家具、建築材料,雨傘、扇子,墊子……最早追溯到唐代。

柿染品,帶有大自然的味道,樹木生脆鮮活的質感,時間沉澱的色調,古香古色。

柿染的工藝並不複雜,榨汁、沉澱、浸染、晾曬……

但要學會等待,不慍不躁,

等待大自然賜予獨一無二的光。

傳統柿染澀汁,每年收穫一次,陳化3年。每年出色的單寧(出色的元素)含量都會不同,傳統工藝不會使用化學劑去刻意調節,他們會遵循原始的自然規律。

柿染布會因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日光中的紫外線,溼度和溫度而變暗。 隨年份或季節而變得不同,色調也會因日光,溫度,溼度等而改變。

這也是柿染獨有的魅力。

放了很久的柿染布料,也許某天你發現變成了另一種顏色,那是生活中多麼有趣的驚喜。

在染色過程中,如果沒有晴天就不會出色,

所以柿染學著,等待風和日麗,等待陽光正好。

近些年,我們大多是忙碌的,習慣了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一些傳統的手藝,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有些甚至變成了昂貴的藝術品。

曾經跟朋友笑說,每次去古鎮逛特產,全是一模一樣義烏流水線下來的產品,傳統人的手藝變成了傳說。

然而真正有靈性的,是那些傳統的工藝,一刀一刻的手藝,是心血與靈魂的傾注,是可以觸摸的生活。

每一件古老手工的物件,都有它屬於自己的故事。

有些傳統,守的,是初心。

相關焦點

  • 平民柿染:天然色彩與時間的想像
    無論是移居至此的新農人、專注於手工藝的手作人、藝術家或是民間藝人,或是今日蒼山洱海邊的落日夕陽,我們都將在這裡和你一同分享。 柿染曾為東亞廣泛流傳的傳統工藝,是一種依靠太陽發色的植物染法;被柿染後的物品,具備經久耐用,顏色牢固甚至持續發色等特徵。
  • 「柿染」簡直美出天際!
    天生嬌豔的水果為人間帶來色彩,它們將光鎖進身體把顏色回饋給人們,為我們開啟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夏至,陽光炙熱。人們種植的柿子樹已經掛滿綠色的果實,不要看青色的柿子上有灰,本草裡面寫它叫椑柿其實就是說它又小又醜的意思。
  • 蝕刻工藝——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那麼這項工藝,在我們的生活中都在哪裡出現過呢。小到耳釘吊墜首飾,茶杯過濾網,大到電梯裝飾板,酒店背景牆,都會用到蝕刻工藝。傳統蝕刻流程:以上九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汙染,汙染無處不在,光光洗版這道流程汙染就十分的嚴重,因為衝刷下來的汙染液體十分難清理透徹,時間一長,地面就會形成一條綠色的小水潭,讓蝕刻廠的老闆們十分的頭痛。
  • 如果我們生活在微觀世界中|三明治雜貨鋪
    如果把整個世界都移到顯微鏡下觀察,我們會看到什麼? 藍色的咖啡因?色塊斑斕的龍舌蘭?如瑪瑙般熠熠生輝的石砂?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掃把「扎」出新生活
    儘管這裡家家戶戶都有扎掃把的傳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卻沒有形成優勢產業。  如今,該村把扎掃把做成了產業,小小掃把「扎」出了阿亞格曼幹村村民的小康新生活。  小掃把成了「小寶貝」  「以前扎掃把是為了家用,現在這可是我過上小康生活的寶貝。靠扎掃把,我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 工藝玻璃應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工藝玻璃應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工藝玻璃。其中人工雕刻利用嫻熟刀法的深淺的轉折配合,更能表現出玻璃的質感,使所繪圖案予人呼之欲出的感受。工藝玻璃在生活中的應用: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不同玻璃帶給我們不同的感覺,但是沒有人會考慮關於玻璃的材質和工藝。其實很多玻璃都是屬於工藝玻璃的一種,不管是在家裡或者是在辦公大樓,又或者是教堂。都會有工藝玻璃的存在,貌似它的存在就是為了更好的證明世界是如此美麗。
  • 楷模大普打造的家:質感生活,從容大度
    生活於都市,經常總是行色匆匆,總是忙於各種事務,每天回到家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從容釋放忙碌的心靈。多數生活於都市的朋友們表示:外在的壓力、內心的焦灼使人們渴望過上一種充滿質感而秩序井然的生活。一個現代簡約而時尚溫馨的家,會為我們提供身心的寄寓和依託。
  • 都卜勒效應和我們的生活日常
    當一個聲源面向我們靠近的時候,我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高;反之,當聲源漸漸遠離我們,我們聽到的聲音就會越來越低。回想一下,一輛救護車或者警車不斷尖叫著向你駛來的場景,應該會很容易理解這個現象。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引起了物理學家都卜勒的興趣,他對此研究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另外,體檢過的讀者一定都對彩超機器不陌生,實際上,彩超所應用的原理也是都卜勒效應。所以說,都卜勒效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是我們改變生活,還是生活改變我們?
    今日上班之生活感悟篇。早晨起來,突然發現天氣下雪。從之前規避的上班路線!騎共享單車-到地鐵口做地鐵-再騎共享單車去公司,路程半個小時。今日下雪的原因,路線改為坐公共汽車-到地鐵口-騎共享單車到公司。之前覺得滴滴不安全,各種狀況,今天遇到打的這麼難,我深有感觸,滴滴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為何計程車沒有想到自己改變,因為他們思維慣性,習慣了平常的生活規避,等突然出現了新的事物他們不願改變,也不讓別人改變。從畢業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快10個春秋了,從大學到社會,我們從年輕的豪言壯志,我們將改變世界,世界會因為我們而改變。
  • 讓我們遠離指紋 探析磨砂工藝的原理
    那麼磨砂工藝處理後的產品為什麼會耐指紋呢?下面我們將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2磨砂工藝原理    磨砂工藝的原理就是將原本表面光滑的物體變得表面不光滑,這樣光照射在表面就會形成漫反射狀,也就是讓物體不再有著明亮如鏡的效果。這樣的工藝用在物體上,使得物體的質感增強了許多。
  • 和愛因斯坦瓷磚一起,期待嚮往的生活
    在都市快節奏生活之下,我們就像是趕路人,做不完的工作,看不完的書,見不完的人,和回不完的信息......漸漸疲於社交,不愛出門,不喜與人交流 ,厭倦那些轉瞬即逝的說說笑笑,也變得浮躁不安了,甚至在很多時刻,想要「逃離」。
  • 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前往職業中專參加了「科普進校園」活動,雖然炎炎夏日,但仍阻擋不了同學們對這次活動的濃烈興趣,一到官場,我們的熱情就被點燃了,最先吸引我的,是一臺描述未來生活的機器,轉動機器上面的骰子,可以轉換不同的方面,裡面向我們展示了未來吃穿住行各方面的變化,吃的是天然無害的綠色蔬菜,房間有智能機器管家,有什麼吩咐隨傳隨到,出行時,機器會聯繫好最近的無人駕駛車輛,送你前往目的地,身上衣物更是會自動調節以適應不同溫度
  • 數數那些帶給我們美好生活的文具(跨界文創篇)
    文具上也是如此,部分單一的文具品牌反被海納百川的文創系列搶了風頭,人們更有意願去買文創產品中那些高顏值、有故事、做工像文物一般考究的文具。故宮文具採用了故宮中珍藏的文物作為創意源頭,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具的碰撞感、故宮IP強大的粉絲基礎都使這個新文具品牌受人矚目。
  • 手機改變了我們生活的哪些方面?
    手機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相信大家現在如果沒有手機,一定會變得瘋狂起來。網絡飛速發展、時代飛速進步,智能化時代已經漸漸普及,所以在這個信息智能化的時代,手機對我們來說是無法排除的。那麼,手機又改變了我們生活的哪些方面呢?
  • 生活在城市,我們如何面對焦慮
    在現代化、信息化的城市裡,我們的焦慮主要來自哪些方面?焦慮的表象和深層原因是什麼?  張頤武:現代都市的環境和生存狀況都遠比傳統社會複雜,工業化把我們組織到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社會結構之中,工作和生活都進入了高度緊張和組織化的狀態,生活節奏加快,人與人之間也失掉了傳統社會中相互聯繫的紐帶,因而顯得愈加疏離。
  • 信息技術改變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未來的生活是什麼?
    孩子,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知道,人們總是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夢想。即便如此,我們也不知道世界的真正未來,只有通過電視。、網絡、電影、小說和其他媒體觀看未來探索未知的未來世界。也許孩子們有時會想到將來會出現在我們未來生活中的奇怪發明。
  • 網際網路如何浸入我們的生活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機器已能超越魔法想像,更加印證了我們生活中信息交流領域的技術革新是前所未有的。我們所處的這個技術革命不只是眾多技術革命之一,這場技術革命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一次社會大變革。那些關於網際網路的新書就包括以上三類:我們姑且稱它們無與倫比、寧可沒有和缺乏定論(下文分別用A、B和C替代)。那些A的書認為我們正步入一個新的烏託邦,那裡信息自由民主,消息會自下而上順暢傳遞,愛會籠罩世界,曲奇會自己烤好。那些B的書覺得如果這一切都沒有發生的話,我們或許會過得更好,並且即將結束的世界比正在興起的世界好的多。
  • 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的十大理由
    此外,當我進一步研究東方傳統,尤其是瑜伽和佛教哲學時,我發現他們關於世界本質的觀點實際上與我們生活在一個模擬世界的觀點非常一致。為什麼這可能是一個電子遊戲呢?讓我們來探究一下為什麼我們可能生活在模擬環境中:1. 像素,解析度,虛擬和增強現實馬斯克提出的一個主要論點是,一個更先進的文明將擁有解析度非常高的遊戲——高到我們無法區分「真實」世界和「模擬世界」。
  • 我們要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
    生活離不開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產生藝術,生活富有藝術;藝術高於生活,藝術為生活帶來豐富多彩的內容。所以,我們既要熱愛生活,又要愛好藝術;我們要在生活中發現藝術,在藝術中享受生活,且在生活與藝術中增強審美情趣。今天,我就借平臺談談我們如何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但願讀者朋友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