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明森林相比非森林具有更強的熱緩衝能力

2021-02-13 中科院之聲

隨著極端氣候事件的強度和頻度的增加,植被和當地氣候的相互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植被作為重要的下墊面,其表面的平均溫度和溫度波動對當地氣候和動植物的熱環境具有重要影響。從表面的平均溫度來看,高緯地區的森林對當地氣候具有加熱效應,低緯地區的森林具有降溫效應,中緯度地區森林的熱力效應較複雜,取決於植被的反射和蒸騰能力。但是對不同氣候帶植被對溫度波動的熱緩衝能力卻沒有系統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樹木年輪與環境演變研究組研究員林華等根據溫度隨太陽輻射的升高速率,提出了一種測量植被熱緩衝能力的新方法。這個方法只需要一隻四分量輻射計就能測量所需所有參數。該研究採用這種方法比較了不同氣候帶,包括10種植被類型,共計133個站點的熱緩衝能力,其值介於5.2到21.2之間。研究結果表明,森林和溼地的熱緩衝能力比非森林(草地、薩王納、耕地)高,10可以作為森林和非森林熱緩衝能力的分界限。在高緯地區,幹擾和幼齡人工林會顯著降低森林的熱緩衝能力甚至到非森林的水平,但是這種降低效應在低緯地區不明顯。森林的熱緩衝能力主要受林冠高度的影響,然而草地和薩王納植被主要受能量分配、水分和碳固定速率的影響。該研究表明在預測極端天氣對植物的威脅時,需要同時考慮冠層表面的平均溫度和溫度波動。雖然高緯度地區的成熟林具有一定的增溫效應,但是在緩解極端天氣事件帶來的溫度波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護高緯和低緯地區的成熟林同等重要。

該研究成果以 Forests buffer thermal fluctuation better than non-forests為題發表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上。

不同植被類型熱緩衝能力比較

來源: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相關焦點

  • 版納植物園在AFM上揭示森林相比非森林具有更強的熱緩衝能力
    植被作為重要的下墊面,其表面的平均溫度和溫度波動對當地氣候和動植物的熱環境具有重要影響。從表面的平均溫度來看,高緯地區的森林對當地氣候具有加熱效應,低緯地區的森林具有降溫效應,中緯度地區森林的熱力效應較複雜,取決於植被的反射和蒸騰能力。但是對不同氣候帶植被對溫度波動的熱緩衝能力卻沒有系統的研究。
  • 華南植物園在南亞熱帶森林土壤緩衝酸雨能力研究中取得進展
    酸沉降的增加能夠改變森林土壤養分平衡以及化學物質的淋溶動態,從而影響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因此,具有較高酸緩衝能力的森林土壤將有利於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江軍在導師閆俊華的指導下,以南亞熱帶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三種不同的地帶性森林(馬尾松林、針闊葉混交林以及常綠闊葉林)土壤為研究對象,利用原狀土柱模擬酸沉降實驗,探究不同森林土壤的酸緩衝能力及相關機制。
  • 上海交大最新研究成果:針葉樹種葉片具有更強滯塵能力
    資料圖  據《青年報》報導,針葉樹種尤其是松柏類的葉片具有更強的滯塵能力,適合種植在交通道路隔離帶,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帶最窄也應達到20m,才能阻擋汙染物……植樹節到來之際,上海交大農生學院劉春江團隊發布了歷經數年的研究成果,有望幫助緩解城市大氣汙染。
  • 國際森林日|森林不容忽視的大作用
    TNC氣候變化科學家Nick Wolff解釋說:「這一過程有相當強的降溫能力。事實上,熱帶地區的一棵樹相當於兩臺中型空調。」對於生活在熱帶鄉村地區的人們來說,來自樹木的冷卻能力非常重要。比如在加裡曼丹島,那裡的鄉村社區通常沒有空調,人們通過自給自足的農業或長時間外出務工為生,包括從事伐木或在纖維和油棕種植園工作。
  • 林草科普|森林土壤動物生態功能研究進展
    (光、熱、水、氣、土壤等)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整體,是陸地生態系統中面積最大、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鑑於此,本文擬綜述國內外近10年來森林土壤動物生態功能研究進展,以期為更有效地利用森林土壤動物對森林土壤生態環境的積極影響提供科學參考。1.森林土壤動物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森林土壤動物活動有利於土壤形成團粒結構,使土壤孔隙大小比例適中,形成水氣協調的良性循環狀態,增強土壤的通氣透水性,促進林木生根。
  • 這些熱帶森林對溫度上升的適應能力驚人
    近期的一項研究對20世紀90年代早期種植在其中的熱帶樹木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那裡的熱帶樹木經受了本世紀熱帶森林可能遇到過的最高溫度的考驗。  越來越多的研究為林木科學家們帶來了希望,新研究同樣如此。植物可能擁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資源,可以幫助它們在更炎熱、碳含量更多的未來環境中生存,甚至是繁榮生長。
  • 這些熱帶森林對溫度上升適應能力驚人
    近期的一項研究對20世紀90年代早期種植在其中的熱帶樹木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那裡的熱帶樹木經受了本世紀熱帶森林可能遇到過的最高溫度的考驗。 越來越多的研究為林木科學家們帶來了希望,新研究同樣如此。植物可能擁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資源,可以幫助它們在更炎熱、碳含量更多的未來環境中生存,甚至是繁榮生長。
  • 被忽視的真相:森林減緩氣候變化
    問道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作為生態系統重要載體的森林經受著嚴峻的考驗。有報導稱,變暖將使全球森林增長10%左右,但也有研究說,變暖會使部分樹種面臨消失的風險。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張稱意: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一個類型,森林可以說是直接暴露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和脅迫中的。這種影響是動態的,具有多面性和不確定性。
  • 我國森林資源的類別、特點及功能
    ,研究了我國森林資源的類別,我國森林資源的特點及功能,以及木質林產品、非木材林產品、林木生物質能源、森林溼地、景觀資源的類別、特點及功能,為認識森林、科學經營、合理利用森林服務。了解、掌握我國森林資源的類別、特點與功能,摸清我國森林資源的種類、分布、習性、數量與質量,對於培育、經營、管理、保護、開發與利用森林資源,對於森林資源的持續經營,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應用價值。
  • 森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鼎湖山站博士熊鑫在教授周國逸和研究員張德強指導下,在森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提出凋落物分解過程中的產物去向,而非凋落物產量,決定了土壤有機碳的賦存狀態;高質量的凋落物其分解產物向土壤轉移的比例更高。
  • 研究稱森林固碳作用更有助實現控溫目標
    新華社倫敦8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埃克塞特大學7日發布一項新研究說,與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相比,利用森林的固碳作用可能更有助於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既定目標水平內。研究團隊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報告說,現在國際上控制全球升溫的方案中都包含使用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策略,即通過生物能源作物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這些作物作為燃料進行發電等提供能源,最終實現碳的捕捉及封存。但這種方法需要佔用大量土地來種植生物能源作物。
  • 森林植物光合熱馴化研究獲進展
    眾所周知,當植物經受較高的生長溫度時,其生理狀況、結構、生化調節都能影響最理想光合溫度Topt或者改變其光合能力,雖然無論是來自熱帶還是溫帶(不同熱起源)的植物都會產生適應,但其適應的程度因物種和功能型而有不同(Xiang et al.2013)。
  • 成都生物所在高寒森林植物氮素吸收策略研究中取得進展
    通常認為,植物對養分的需求和獲取主要發生在生長季,而在光合作用不活躍、植物生長緩慢的非生長季,植物對養分的吸收非常有限,這使得有關森林植物氮素獲取的研究大多局限於生長季。但已有證據表明,植物在非生長季仍然具有相當大的氮吸收能力和養分需求。忽視季節變化可能引起的土壤氮庫動態變化和植物氮吸收差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對森林氮養分利用策略和生態系統氮循環的認知水平。
  • 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算法原理
    其可以取得不錯成績,主要歸功於「隨機」和「森林」,一個使它具有抗過擬合能力,一個使它更加精準。集成學習(ensemble)思想是為了解決單個模型或者某一組參數的模型所固有的缺陷,從而整合起更多的模型,取長補短,避免局限性。隨機森林就是集成學習思想下的產物,將許多棵決策樹整合成森林,併合起來用來預測最終結果。
  • 研究:森林經營或助全球二氧化碳年減排60億噸
    原標題:研究:森林經營或助全球二氧化碳年減排60億噸 年成本3930億美元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到本世紀50年代,森林經營活動或有助於讓每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減少60億噸,這些活動的成本為每年3930
  • 具有貝葉斯優化的XGBoost和隨機森林
    隨機森林隨機森林(RF)使用隨機數據樣本獨立訓練每棵樹。這種隨機性有助於使模型比單個決策樹更健壯。由於RF不太可能過度擬合訓練數據。隨機森林應用示例隨機森林差異性已被用於各種應用,例如,基於組織標記數據找到患者群。
  • 世界森林日:森林關於人體健康的這九大功能,你知道嗎?
    他經過7年的系統研究後,認為森林揮發出來的氣態物質相當豐富,具有保健療養等多種功效,並將這類氣態物質命名為「植物精氣」,其定義為:植物器官或組織在自然狀態下釋放出的氣態有機物。這些物質是植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植物的花、葉、木材、根、芽等的油腺組織不斷分泌的芳香揮發物質。對植物本身而言,它可以為植物招來蜂蝶,幫助傳授花粉和傳播種子;可以殺菌抑菌,進行自我保護。
  • 科學家懷疑森林拯救地球變暖的能力
    森林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人類抗擊全球變暖的一大盟友。現在,超過四分之一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都由森林吸收。所有預測二氧化碳水平和溫度的氣候模型都會計入樹木的貢獻。一般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後,樹木會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並更快長大。然而似乎樹木的貢獻遠非我們希望的那麼大。
  • 第51個世界地球日,告訴你保護森林究竟有多重要!
    為了讓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小編已經準備好了以下必學知識點,敲黑板,劃重點咯!趕緊來學習一下吧!總碳儲量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 在陸地上, 森林面積雖然只佔全球非冰表面的40%, 但其生物量約佔陸地生物量的 90%, 其土壤碳儲量約佔全球土壤碳儲量的 73%。
  • 亞洲最古老化石森林——北京大學王德明教授研究團隊科研成果入選...
    然而,泥盆紀森林的記錄極其罕見,直到最近幾年,研究人員才從歐美發現了個別化石產地。相比而言,石炭紀晚期的熱帶沼澤森林全球廣布,有數百個產地,主體植物是石松類的高大喬木。根座型(stigmarian)根系(或稱為根狀體)是這些樹木的典型特徵,但在泥盆紀還未得到證實,導致它的早期演化情況長期以來都不清楚。另外,泥盆紀森林與環境的關係還需要得到更多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