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森林日|森林不容忽視的大作用

2021-01-13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自2013年開始,每年的3月21日是由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森林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orests),今年的主題是森林與生物多樣性。

森林覆蓋了地球約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陸地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80%以上的陸地動植物和昆蟲都棲息於此;有超過10億人直接依靠森林獲得食物、能源、住房和收入。然而,人類對森林的濫砍濫伐仍在以驚人的速度繼續。

如何對森林進行可持續管理和資源利用,關乎應對氣候變化等環境挑戰的成敗,也是促進後代繁榮與福祉的關鍵。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請隨小自再來了解一下屬於森林的「神奇」力量。

Bob Lalasz/TNC

熱帶森林的快速消失危及人類健康

眾所周知,熱帶雨林的面積正以極快的速度減少,威脅著其自身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些森林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重要的產品和服務。

2018年,來自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的一份研究表明,居住在破碎化景觀中的村民更有可能報告當地氣溫上升,這表明森林失去了其降溫功能,而這反過來又可能導致當地居民熱威脅的增加。

炎炎夏日,樹蔭之下是躲避陽光的最佳休息處。你知道嗎?樹木除了「遮天蔽日」外,還能降低周圍空氣的溫度。每一棵樹都像一個緩慢流動的噴泉,把水從地面通過樹根抽到樹幹裡,再到樹葉裡,然後蒸發到空氣中。

TNC氣候變化科學家Nick Wolff解釋說:「這一過程有相當強的降溫能力。事實上,熱帶地區的一棵樹相當於兩臺中型空調。」

對於生活在熱帶鄉村地區的人們來說,來自樹木的冷卻能力非常重要。比如在加裡曼丹島,那裡的鄉村社區通常沒有空調,人們通過自給自足的農業或長時間外出務工為生,包括從事伐木或在纖維和油棕種植園工作。所有這些因素,都使得他們和其他生活在類似緯度地區的人們更容易遭受熱威脅,罹患熱病。

當一個人在炎熱的環境裡待得過久時,就會出現熱應激,導致他們因出汗而流失大量的水和鹽,症狀包括噁心、嘔吐、抽筋或頭暈。在極端情況下,熱應激會發展成中暑,身體失去自我冷卻的能力,器官系統關閉,如果不及時治療甚至會引發死亡。長期暴露在熱威脅下會損害免疫系統,加重基礎疾病,增加對疾病的易感性。

而森林遭毀壞或破碎化後經過的時間越長,人們就越容易忘記自己從森林生態系統服務中受益了多少。Wolff說,這種現象值得特別關注,因為當人們忘記森林提供的價值時,就不太可能保護森林。

除了失去生物多樣性和其他生態系統服務外,大面積砍伐森林和使其破碎化還可能影響公共衛生和經濟安全。在日益炎熱的環境中,人們會相應地調整工作方式,減少工作時間,放慢工作速度,甚至更換工作以遠離過度炎熱。TNC高級可持續發展和行為科學家Yuta Masuda說:「一種可能是人們整體生產力的下降,收入減少,這可能會對生計產生長期影響。在最壞的情況下,還將對該地區和國家的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氣候變化對此增加了額外的威脅,特別是在熱帶地區。Wolff說:「熱帶地區的季節性氣溫變化幅度不大,因此,即使氣溫只是略微升高也會帶來嚴重後果。人體有生理極限,而在熱帶地區生活的人們已經接近這種極限了。同樣的情況可能發生在東南亞、南美洲和非洲的熱帶森林地區。

Siddarth Machado/Flickr

多樣化天然林能提供更穩定的碳捕獲

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再生是增強固碳和利用自然對抗氣候變化的主要策略。一項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如果放眼長遠,與人工純林相比,多樹種混交天然林能提供更穩定、更可靠的碳捕獲。

這項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研究,將聚焦點放在了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的印度西高止山脈(Western Ghats Mountains)。該山脈是幾個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所在地,這些保護區曾是柚木和桉樹的種植園。在那裡,研究人員比較了長期存在的人工純林和鄰近的原生森林的固碳情況。

在自然保護基金會(Natur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NCF)科學家和前哥倫比亞大學NatureNet科學研究員Anand M. Osuri的帶領下,研究小組發現人工林中的碳儲量比天然常綠林低30%至50%,而與溼潤落葉林的碳儲量相當。他們還發現,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工林的碳捕獲率呈現不穩定的狀態,而天然林更能抵抗包括乾旱在內的各種幹擾。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儘管某些類型的人工純林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大量的碳儲量,但它們不能取代天然林提供的氣候調節功能。」Osuri說。

森林的喪失和退化仍然是造成全球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TNC的一項科學研究顯示,保護和恢復森林對於釋放自然界對抗氣候變化和減少全球排放的潛力至關重要。

目前,許多國家已承諾根據國際氣候條約(包括2015年《巴黎協定》)增加森林覆蓋率。但是,這些條約常常無法區分恢復天然林和人工林,或將兩者同等優先考慮。結果,伴隨著天然林的消失,物種多樣性程度較低的人工林正在增加。

Osuri說:「比起單一種植,保護現有的天然林並使用多種本地樹種進行恢復,可能是緩解氣候變化更可靠的選擇。這種方法還將有益於生物多樣性保護並維持多種生態系統服務。」

因此,國際氣候戰略需要認識到,物種豐富的天然林是減緩氣候變化的更好投資,而不是促進低多樣性的人工林。

Thangaraj Kumaravel/Flickr

殘存森林是熱帶生物多樣性重要儲藏地

殘存森林是熱帶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儲藏地。上述科學研究還表明,樹種最豐富的殘存森林也儲存了最多的碳,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減少全球碳排放創造了潛在的雙贏。

此項研究使用了從印度生物多樣化的西高止山脈收集的數據。研究人員想知道,相比於樹種多樣性低的熱帶森林,樹種多樣性高的熱帶森林是否儲存更多的碳。換句話說,以碳為重點的森林保護方法能否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共同利益」?隨後,他們進行了一項分析,將其結果擴展到全球熱帶森林。

Osuri說:「殘存森林對於保護熱帶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樹種豐富程度最高的森林往往也是固碳最多的森林。」

熱帶森林的消失和退化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力,也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雖然保護完整森林的努力至關重要,但現實是,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熱帶森林地區不因人類活動而改變。世界上大多數森林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而且這種趨勢在未來幾十年只增不減。

「這項研究表明,殘存森林在最佳固碳區和樹種多樣性之間有高度的重疊。這形成了緩解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之間潛在協同作用的基礎。」Osuri說。

原始林在固碳和生物多樣性方面仍具優勢,但氣候緩解戰略和保護努力可以更有效地加強和造福於殘存森林。例如,像REDD+這樣以碳為重點的激勵計劃,將對殘存森林的生物多樣性產生益處。

Osuri的研究結果強調了自然保護者需要關注殘存森林,在那裡,他們的投資可以同時有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固碳。

雖然保護原始林應該始終是自然保護主義者的優先事項,但Osuri的研究結果表明,殘存森林為保護投資提供了機會,同時為生物多樣性和固碳帶來好處。

相關焦點

  •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在哪一天 森林驛站11月18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森林驛站每日都會推出一道問題,只需選擇正確答案就可以獲得每日獎勵。今天11月18日的問題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在哪一天?三個選項分別是:4月12日、5月8日、4月8日,小編這就來告訴大家11月18日的森林驛站小課堂答案。
  • 翻譯:古特雷斯2020年國際森林日致辭
    Message on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Forests2020年國際森林日致辭21 March 20202020年3月21日 >國際森林日Forests cover some 30 per cent of our planet’s land area
  • 蒼鷹—森林中不容忽視的猛禽
    蒼鷹是森林中肉食性猛禽。視覺敏銳,善於飛翔。白天活動。性甚機警,亦善隱藏。在空中翱翔時兩翅水平伸直,或稍稍向上抬起,偶爾亦伴隨著兩翅的煽動,但除遷徙期間外,很少在空中翱翔,多隱蔽在森林中樹枝間窺視獵物,飛行快而靈活,能利用短圓的翅膀和長的尾羽來調節速度和改變方向、在林中或上或下,或高或低穿行於樹叢問,並能加還飛行速度在樹林中追捕獵物,有時也在林緣開闊地上空飛行或沿直線滑翔,窺視地面動物活動,一旦發現森林中的鼠類、野兔、雉類、
  • 保護森林和溼地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我們迎來了以「溼地與森林」為主題的第十五個「世界溼地日」及《溼地公約》成立40周年。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深刻揭示了溼地、森林這兩大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及其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將有力地引導人們更加關注這兩大生態系統。溼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生態支持系統。溼地是物種「基因庫」,孕育了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 中國林科院: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年總價值10萬億元
    新華網北京5月20日電(記者劉羊暘)中國林科院20日發布了中國森林生態服務評估研究成果。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淨化大氣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6項生態服務總價值為每年10萬億元。  這是中國林科院首次對森林植被碳儲量以及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等生態服務進行評估。
  • 世界森林日:森林關於人體健康的這九大功能,你知道嗎?
    今天是3月21日,國際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恰逢春分時節,春暖花開,清新的綠意正在萌發,提醒著我們關注森林,一起「森」呼吸! 為使世界各國更加重視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 積極維護生態安全 聯合國大會於2012年通過決議 確定每年3月21日為「國際森林日」 今年的森林日主題是「森林和生物多樣性」
  • 國際研究探討利用森林減緩氣候變化面臨的風險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6月19日,《科學》(Science)發表題為《森林減緩氣候變化的潛力面臨著氣候驅動的風險因此,各國政府以及國際層面正在尋求基於森林的自然氣候解決方案,包括防止森林砍伐、管理天然森林和重新造林。但是,利用森林減緩氣候變化的基本思路在於,森林能夠相對「永久」地或在50~10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範圍內儲存碳。
  • 綠色和平拯救森林「筷行動」 我本是一棵綠樹
    2010年12月18至20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北京世貿天階舉辦「我本是一棵綠樹」公眾參與活動。8萬餘雙被使用後丟棄的一次性筷子,被拼接還原成4棵高約5米的大樹,以喚起人們的森林保護意識。綠色和平希望通過該活動,呼籲公眾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保護中國原本匱乏的森林資源。先後有20多所大學的200多位志願者經過3個星期的努力,到餐館搜集使用過的一次性筷子8萬餘雙,並與設計師一起製作了筷子樹。綠色和平森林保護項目主任李艾虹說:「 這4棵大樹原本應該是鬱鬱蔥蔥充滿生機的,但現在卻由廢棄的一次性筷子拼湊而成。它們青翠的生命力,隨著一次性筷子的大量消費而消失了。
  • 國際環境日,螞蟻森林綠色能量榜發布,請為每克「綠色能量」點讚
    今天是國際環境日,螞蟻森林發布綠色能量榜,成為記錄5.5億用戶與超過800位生態合作夥伴綠色行動的一份特殊「成績單」。此次,共有機構、城市、高校、明星、品牌、創新與個人七大類38位夥伴上榜。
  • 城市中的森林公園 梅溪湖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啟動招商
    在梅溪湖國際新城二期的規劃中,有一座城市中的森林公園,那就是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2020年1月,在湖南省國有林和森林公園管理局組織的專家審查中,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的總體規劃獲得了專家的一致認同。經方案的優化和調整,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正式面向全球招商。
  • 國家森林:保護森林資源的有效模式
    2018年4月10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象山森林公園內,大批白鷺在林間棲息、求偶  國家森林一般是指由國家林業主管部門直接行使管理職責的國有森林,長期甚至永久作為國家的生態屏障和實現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土地空間
  • 被忽視的真相:森林減緩氣候變化
    受變暖影響,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森林生長季較以往有所延長。在生長季的延長、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所帶來的「施肥」效應共同作用下,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北方森林的生長與材積速率都有所提高,全球森林的固碳能力整體上表現出「淨碳匯」(碳匯一般是指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是森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能力。當森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於人類生產生活排放的,就是「淨碳匯」)。
  • 下面哪個關於熊貓的描述是正確的 森林驛站4月17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18183首頁 下面哪個關於熊貓的描述是正確的 森林驛站4月17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下面哪個關於熊貓的描述是正確的 森林驛站4月17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 2021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主題已定為「森林與生計:維持人類與地球」
    【綠會融媒訊】中國綠髮會國際部收到來自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最新通知,2021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主題已經正式宣布——主題為「森林與生計:維持人類與地球」。今天是2020年11月26日,距離2021年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倒計時還有96天。作為CITES公約的觀察員,中國綠髮會現將此文翻譯發布如下,供#綠會融媒#平臺的關注#全球環境治理#這個議題的朋友們參考。
  • 森林驛站2020年4月27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穿山甲靠什麼覓食?
    18183首頁 森林驛站2020年4月27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穿山甲靠什麼覓食? 森林驛站2020年4月27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穿山甲靠什麼覓食?
  • 《奧日與黑暗森林》Ori and the Blind Forest
    遇到暴風雨你出生了Naru是生活在森林中的精靈,在一暴風雨後,收養了Ori,對Ori就像孩子一樣。技能樹奧裡在恢復森林的道路上面臨著很多敵人。欣賞場景經歷重重困難後,森林恢復原貌。看向精靈樹
  • 利用尾巴支撐身體的是哪種動物 森林驛站2020年8月16日森林小課堂...
    利用尾巴支撐身體的是哪種動物 森林驛站2020年8月16日森林小課堂答案時間:2020-08-16 08: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利用尾巴支撐身體的是哪種動物 森林驛站2020年8月16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利用尾巴支撐身體的是哪種動物?
  • 森林與生物多樣性
    一、生物多樣性在銳減           目前,生物多樣性的銳減特別是物種的加速滅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並成為當今世界重大環境問題之一。其具體表現是:           生態系統簡化、退化和破壞嚴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現在世界每年減少森林1800――2000萬公頃。
  • 穿山甲沒有以下哪個部位 森林驛站2020年10月8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穿山甲沒有以下哪個部位 森林驛站2020年10月8日森林小課堂答案時間:2020-10-08 06: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穿山甲沒有以下哪個部位 森林驛站2020年10月8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穿山甲沒有以下哪個部位?
  • 穿山甲在以下哪個大洲沒有分布 森林驛站10月9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森林驛站每日都會推出一道問題,只需選擇正確答案就可以獲得每日獎勵。今天10月9日的問題是:穿山甲在以下哪個大洲沒有分布?三個選項分別是:亞洲、非洲、南極洲,小編這就來告訴大家10月9日的森林驛站小課堂答案。